
【江山·好声音】【东篱】红豆最相思(散文)
一
我特别喜欢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色,相思意,浓浓稠稠。
诗后的注释,我揣摩了许多次,还是不得要领:“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到了南方生活后,每到公园、绿地、山野,我都会自然而然想起这首诗,不经意间,我一直在找寻这诗中的红豆。据说广西有这种植物,我在柳州生活八年之久,寻寻觅觅,还是未见尊容。去广州,去贵阳,去昆明,去厦门,问土生土长的朋友,我特意指明,是王维的红豆,他们都笑着不语,或摇头。可能永远找不到了,这红豆也许不知道,我这般深爱着它。
去年四五月份,因上海新冠疫情反弹,封控在家,我心情有些郁闷,余暇就想写点东西,有人说,提起笔的人,都是心里有痛的,我有过痛,而此刻,我更多情。我看到了杨绛先生的一段话,忽然怀念起在柳州生活的点点滴滴,想念为我们烧饭、做保洁相处如亲人的阿姨,就写了《真的舍不得》。写完就恨不得马上见读者,让自己的心事得以倾诉。只有到网上,快,是网文的特点。我便开始了搜索,找到了几个文学网站,要么只发表通俗文学,要么只发表小说,有几个发表散文的,注册起来很麻烦,拉拉扯扯要添满一屏幕,还有个别的,要填表收费,弄得自己无所适从。最后,我被江山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几个大字吸引住了:“江山原创正文学”。这个“正”字特别打动我,我追求的文风就是堂堂正正写作,不为博人眼球而走低俗的路线。不再犹豫,我选择了江山文学。首页上,在长篇频道、短篇频道里分布着各种文体,有我非常喜欢的“江山散文”和“杂文随笔”、“现代诗歌”。我立刻决定,就它了,简单注册,我就成为江山会员了。这么丰盛的“菜单”栏,让我目不暇接,我不仅要成为江山网里的“餐客”,还要成为这里的“厨师”,争取煎炒烹炸,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为读者提供文字的美味佳肴。
当时对江山网不熟悉,到绝品宗师和精品高手排行榜里看了看,看人数、看篇数的多寡,我推断这里都是写作高手,我记住了怀才抱器这个名字。选择社团的时候,碰巧翻到东篱采菊,看到怀才抱器老师任社长,当即就落脚了,投出了我写的第一篇网文。文发表后,我看见前面标志着一颗蓝豆,当时没多想,觉得挺好看的。随后,我又写了《窗》和《故乡在哪儿》,两文发表后,分别得到了红豆,这让我感到意外惊喜,我想到自己找红豆的经历,哑然失笑。看到副社长在群里发奖状,这时,我才懵懵懂懂领会了蓝豆和红豆的含义。这极大得鼓舞了我的写作热情。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看见这两粒红豆,忽然想起在街头,看见有的小朋友胳膊上戴着一道红杠或两道红杠三道红杠的袖标,自豪又光荣。
随后,我到“新手上路”里了解了有关投稿等规则,才终于明白,除了积分进阶,普通文章会获得蓝豆,作品一旦评精,江山就会颁发一枚红豆,并给予V币稿酬等等,寓写作于娱乐,尊重作者劳动,这在文学网站可是绝无仅有。如果王维生在现代,他的诗也许会这样写:“红豆生江山,四季皆发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说实在的,红豆有意思。我就像一个老小孩,爱着这样的红豆,王维的红豆境界那么逼仄,过了青春季,不好玩了。江山的红豆,就像一枚枚珍珠,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了。
二
进入江山最初的两个月,红蓝相间,一个红豆,一个蓝豆,蓝肥红瘦,似乎很协调。我忽然想起父亲常说,教育孩子,不妨打一个巴掌给个甜枣吃,就是批评之后,要给予鼓励,当然,也不能一直表扬鼓励下去,适当机会,要给予批评,如此往复,利于孩子成长。我是成人,但有一颗童心,这红豆,叫我欣欣然,甚至有点得意忘形,尾巴有点翘,这蓝豆,就是及时打来的一个温柔的小巴掌,让我醒悟,别陶醉,文章水平一般般。我喜欢红豆,像颗小红枣,不用尝,就觉得甜丝丝的。再看后面社团老师的跟评,都是鼓励和鞭策的话,尤其怀才老师,篇篇跟评,有时一篇文章一天下来要跟评两次,就说明,他不是看过则罢,一直在用心掂量着拙文,极力找出文章的闪光点,以提携我的心气。看了这些热评,不论文章前面是蓝豆还是红豆,觉得文友的热心话更是值得珍惜的红豆,像枸杞,在我疲惫的时候,补我的元气,像火炭,在我消沉的时候带给我融融的暖意。
九月初,我两篇文章接连获得蓝豆,写的时候、投稿的时候,自信满满,这两颗蓝豆怎么看都像两盆冷水,兜头就向我泼下来。说实话,我信心受挫,一度对着电脑发呆。但做人应该越挫越勇才是,这点小挫折怎么能击败我文字的千军万马?!因此,只要有空,我就说服自己,边调整情绪,边继续写下去。
小区的左侧,隔着一条马路和一条人工河,就是一座小公园,我经常走过一座桥去公园散步、慢跑、放松身心。忽然有一天,我注意到桥头,在两棵柳树旁,在浓密的枝条遮掩下,有一丛灌木露出,枝条上结满豆子,天气渐凉,豆子颜色在渐渐变红,这不就是我喜欢的红豆吗?莫非王维的红豆在这里等我?从此,每天到桥头,我都会驻足看一会儿。查了下,这植物叫火棘,通体看上去,像身着红衣的美少女。越看,觉得这红豆越红,也是,就这么盯着人家看,哪个女孩会不害羞?
看久了,豁然开朗,每个日子都是一篇文章,不能有点不顺就心烦意乱,脚步慌张,字迹潦草。我有规律作息,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写作,从不敷衍。所以,我觉得,眼前这一串串红豆,是岁月奖励给认真生活的人的,我觉得自己是领奖人之一,因为我勤奋,因为我平凡而不平庸。
太喜欢那一丛红豆,于是,萌生了想养一盆红豆在家中的想法。百度一搜,找到了火棘,还有当红品种红豆杉,相比之下,红豆杉强力引力了我,它有药用价值,又能净化空气,防癌、抗癌,同时,能结出红色的果实,营养比苹果还丰富。到花市一转,还真有卖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盆。按照说明,我细心呵护,可是,折腾很长时间,盆中的树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可惜没结出一颗红豆。
想拥有红豆并非易事,需讲究方法,按时浇水、施肥、通风、修剪才行,这让我又想到了江山红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摘到的,生活如此,为文亦如此,要用心用情去写,才有可能加精,所以,才更显其珍贵。
三
不出所料,我的文章仍然持续着红豆蓝豆交相辉映的局面。红了几篇,本以为这星星之火会燎原下去,突然又隔三岔五出现一颗颗蓝豆,就像一颗颗雨滴来灭火了,心情就变得压抑。
又开始怀疑自己了,一个生活在蓝天下的人,竟然不习惯一颗蓝豆,这有点说不过去。我天生喜爱红色的本性又暴露无遗,五星红旗、红领巾、红衣衫,我希望我的江山一片红。
一日,我跟一位文友聊到了自己的心事和顾虑,文友的话唤醒了我,不要太在意红豆蓝豆,那样,会破坏自己的心境,只要自己用心写了,篇篇都是精品。是啊,我自嘲道:“只要是我的精神产品,就是精品。”我去论坛看,有文友谈到,即使是高水平写手也未必篇篇摘精,有时也会与红豆失之交臂,这没什么大惊小怪,只是证明该篇文章一般而已,老虎打盹了。
后来,虽然红豆陆续多了起来,但蓝豆时常还会出现,我不再讳莫如深,我能平静以待,甚至有点越看越喜欢蓝豆了。翻看自己那些蓝豆的文章,发现文中确实存在着不足,能找到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最大的收获。蓝豆不是点缀,蓝豆是冰,镇在额头,止我头痛也带给我冷静,让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
我为很多文友感动,他们已经写了多年,依然蓝豆串串,红豆寥寥无几。尽管他们基础差,起点低,但他们还在坚持啊,他们对文字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这些文友,即使没有头像,我都会盯着头像处打量一会儿,仿佛能看到他们坚毅的表情,我赞佩他们的执着。有时也读读他们的文章,虽未都留言,相信他们会感受到我走过带起的一缕轻风,他们的世界并不寂寞。我想,如果能翻开那一颗颗蓝豆,蓝豆下面一定都跳动着一粒粒红豆,呼之欲出,那是一颗颗赤诚的红心。
有意思的是,有的文得了蓝豆,我已默默接受。比如我的《大食堂》,虽然写作时我激情满怀,但叙述上过于四平八稳。没料到,一周之后,修改后复议居然摘精,蓝豆变成了一颗闪闪的红豆,这叫我欣喜若狂。这可能是评委们出于鼓励的目的,重点考量了文中的亮点做出的裁决。这个过程,像一枚青果,经过一段时光的酝酿,终于成熟,挂在枝头,亮晶晶的,红彤彤的,我既感动又幸福。
四
有时,浏览自己略显单薄的文集,有几分成就感。红豆如砖,铺出的小径,引领我走向远处,文集分页,每一页接续下去,小路原来没有尽头。标题下的文题,就是我辛勤种出的庄稼,一垄垄,如诗行一般。偶有几块蓝石头出现,那是如山的风景,告诉我,这条小路并不平坦。如果石头多了,不妨可以捡拾起来一些,好好打磨下,串成项链,挂于胸前,那是蓝宝石,熠熠生辉,它们闪耀自己独特的美。
前几天出差,在外地一家时光记忆商店,我见到了几个方木盘里放着黄豆粒大的红玛瑙石,一群人围着在挑拣着,神情专注。我疑惑,服务员告诉我,这些玛瑙上都刻着一个汉字,每个人都能找到对应自己名字的汉字。我很快就按标记的汉语拼音分类找到了我的名字,五块钱一颗,服务员又说,可再买些,串成手链,自己戴或送人做礼物。原来这是一种营销手段。本想买来送家人,可我最终放弃了这些红豆,我想到了江山,我是江山人,不愁没有红豆,江山红豆,质地优良,只有一种成分,叫做爱。
时常想起小时候,过年前,母亲先将红小豆倒在饭桌上,然后叫我们挑出里面的石子、土块、瘪豆,我有点顽皮,总是不小心将几颗红豆弄掉地上。母亲会用怜惜的眼光看我,我心领神会地去找,实在找不到了,我就用愧疚的眼光看母亲,母亲就低下头,继续看手里的红豆。挑好后,再放锅里煮熟、捣烂,给我们做红豆包、油炸糕,那红豆馅的鲜香我没齿难忘。上学后,母亲知道我爱写文章,所以,凡是我放在家里的本子、稿纸,母亲不允许任何人动,即使那上面有的还没写一个字。她不识字,没读过我的一篇文章,但她知道那桌上的红豆“粒粒皆辛苦”。再回老家,真希望出现奇迹,希望老人家能听懂我的话,我要亲口告诉她,母亲,我在江山已经写了好多文章,以前我弄丢的红豆,儿子在江山网上给您找回来了。
为了文学的梦想,也为了母亲,我也要继续在江山在东篱耕耘下去。我不仅种菊,还要种豆,不荒废每一寸土地。陶渊明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我们东篱人一直在忘我地劳作,陶醉于江山如画;另外,陶翁也写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汗水是最好的肥料,所以,今天,我有勇气将这句诗改为“种豆江山畔,草稀豆苗旺”。
到了收获季节,我一边采着灿烂的菊花,我一边会欣喜地看到,这些豆苗挂满豆荚,打开豆荚,迸出的都是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