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故人】攒下来的日子(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故人】攒下来的日子(征文·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78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06发表时间:2023-04-16 13:51:06


   老妈过日子,总是有自己的执守。她常说那些原汁原味的胶东土话,“能登巴,也得能仔细。”“可不能前面挣扇门,后面丢块板!”
   “守着勤的没有懒的,守着馋的没有攒的”,她平生最厌恶的就是这一懒一馋。勤于登巴,攒着日子,是她一辈子的信条。
   小鬼子快成秋后蚂蚱那两年,胶东已经是哀鸿遍野了。姥姥家穷的连“喝(土音读哈第三声)涝汤都不够了!”我问老妈,这句话是啥意思,她说就是把所有家当都搭上,还人家的债也不够了。噢,就是穷掉底儿了!
   一进腊月门儿,姥姥天天害牙疼,债主盈门不走,就等着你当家的回来。姥爷都是在外边躲到三十夜里“发了纸”,就是子时给天地祖宗烧了祭拜的纸钱,才敢露面儿。因为那个时候的风俗,一过子时,新一年开始,不管贫穷贵富,是财主还是要饭的,见了面都只能说恭喜发财,大年吉祥了。很少有人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不怕不吉利,再登门要账!
   打小虽然过惯了穷日子的老妈,一咬牙还是下了关东找老爸去了。可有那些挨千刀的小鬼子,去哪儿能有好日子过!从大连码头一上岸,近距离见了小鬼子和一身黑的警察,你的什么人?中国人!八嘎!“啪”地就是一耳光。记住,是满洲国人!
   满洲国的日子同样要人命,直到“八一五”光复,老百姓才不再担心因为吃点儿大米白面,就能当“经济犯”抓进笆篱子里了。
  
   二
   共和国早期的日子,过得也比较清贫,国家底子薄啊,家家户户也都得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五十年代是我的儿童时代,大杂院儿就是我的儿童乐园。隔壁大院儿是开木材厂的。安着两台圆锯,我们那时候都叫它火锯。
   一到夏天,加工木方子和各种规格的板材,总是“哧哧”地响到半夜。现在想来,正赶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百业待兴,要大干快上,木材厂的忙当然是肯定的。
   加工木材的原材料就是圆木大树了。经常能看到马拉的大板儿车,一车一车地往院儿里送木头。我们都偷着乐,因为这也给我们送来了不花钱也能弄烧柴的好机会。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我屁颠儿屁颠儿地跟着哥哥,随着半大小子、半大姑娘们爬上木头垛,挨着根儿给那些被斩头去尾的大木头扒衣裳。
   斧头、旧菜刀,甚至连砌大墙用的瓦刀也派上了用场。手巧不如家什妙,没有顺手顶用的家把什儿,真急得连吃屎也赶不上热乎的!回家一囔囔,老爸第二天就把求人在工厂里打的弹簧钢,足有半尺长的大扁铲拿回来了,可把我们乐蒙了!
   太给力啦,爬上圆木垛,什么杨木、柳木、柞木,松木,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杂木头,“蹭蹭蹭”不一会儿就给剥成了大裸白。可最过瘾的,还是扒桦树皮。原本亭亭玉立的白桦树,到了木材厂,就像大牲口进了“打牛房子”,连一丝不挂的体面都保不住了。我们都扒出了经验,先用斧头顺着圆木砍一溜长长的沟槽,然后就把长扁铲插进去,左一下右一下,那扁铲真像是入了“无人之境”,把桦树皮能像圆筒似的一骨节一骨节地扒下来。
   杂树皮晒干了当柈子烧,可桦树皮却得跟宝贝一样给“珍藏”起来,那可是引火的好材料,一点儿也不比松树明子差。桦树皮引火,杂树皮烧火,原汤化原食,一顿饭做好了,可省了不少买木柈子的钱。
   到了冬天,我们这些穷家的孩子也不闲着。拎筐挎篓,还有拿破桶漏盆的,手握八号线粗铁丝编的多抓儿挠子,上了安道街铁路大厂子的专用线儿。常有一长串儿火车拉的炉灰渣子卸下来,堆成了一堆一堆的炉灰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废料炉灰堆,那可是我们能淘出乌金的金矿场!
   正是滴水成冰的日子,那些可能是刚从锅炉房清炉清出来的炉灰,还余热未消。货车大厢板往上一升,炉灰卸泄,热气蒸腾。我们这些拣煤核儿的孩子,就像争食儿的小老虎,不管不顾地往上冲。各占各的有利地形,戴着已经露了指头的破手套,拼力用挠子搂,用手指头扒拉着挑。手疾眼快的,一会儿就能把筐篓装满。膀挎手拎,志得意满地凯旋而归了。
   淘出来的煤核儿,别看它灰了吧唧的不起眼儿,可填进灶膛里冒上来的蓝荧荧的火苗儿,燎着锅底,烧水做饭,简直比煤块儿的火更硬。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每天都有。那时候,我总去安良街、安静街的道口撒摸,看有没有新卸出来的炉灰山。常想,要是一冬天都有煤核儿拣,那能省多少买煤的钱哪!
   大夏天,轰雷降雨是常有的事儿,倾盆倾缸也不稀罕。那个时候的新阳路路况不好,除了中间的柏油路主道,两边的辅道都还是铺着建城那昝留下来的花岗岩方石。人拉马驮的手推车大板儿车,上了这坑坑洼洼,缺乏保养的辅道一颠簸,天天都会撒漏下来不少的木屑和其它的什么渣子。大风一刮,暴土扬长,飞得可哪儿都是。而大雨一到,沟满壕平,它们又都从犄角旮旯漂出来,随雨水浮上了路面儿。雨一停,我又能跟着老爸拿着麻袋和扫帚铁锹,开始去收获大雨的恩赐了。
   老爸先是把那些木屑和其它什么乱七八糟的渣子,用大扫帚扫到一起,我负责撑开麻袋口,好让老爸一锹一锹地把这些个“宝贝”装进麻袋。背回来往小院儿打着的水泥地上一摊,又借用了天赐的太阳能,用不了两天,就能晒一个五六成干。老爸把它们掺进灶旁的煤槽子里,和煤兑在一起烧。我当时还有点儿犹犹豫豫,这能旺火吗,别反倒“药”了火,烧不开锅呀!可当我坐在灶前,一边拉风匣,一边往炉膛里填的时候,才发现,火苗儿烧得那个旺啊,烧好煤也不过如此,对这些都认为是垃圾的东西,还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我又发现了一个能够不用付出多少代价,就能意外收获满满,节煤省煤的好渠道了。
  
   三
   深秋的哈尔滨,有着与关里大城市迥然不同的风景。树叶子漫天飘零的时候,也是大葱白菜土豆子红萝卜,还有胡萝卜雪里蕻缨子,齐刷刷涌上街头的季节。单位分秋菜,商店卖秋菜,一堆一堆地堆摆在街头,热闹得跟农村的秋收差不多。可这么多样儿的蔬菜一股脑地涌上了市,往哪儿放啊!这就不得不提到腌渍东北酸菜的习俗了。腌囫囵棵大白菜,这肯定是东北的坐地户满族人的习惯。
   当时我家住的那个大院儿有十几户人家,除一家从齐齐哈尔后搬来,说着一口大碴子味儿东北话的此地人之外,都是闯关东过来的父一辈子一辈的山东人。般儿大般儿的孩子们总好在一起打闹嬉戏。东北人把黄糜子面儿包红小豆馅儿的黏豆包,当作过年请客的硬干粮,山东人就管他们叫“臭糜子”。他们也有怼回来的嗑儿,管山东人叫“山东棒子”。群小无猜,童言无忌,我们就自编了顺口溜对嘲,“臭糜子,赶大车(胶东口音读‘切’第一声),山东棒子是恁爹!”接下来就是你追我打了。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真得佩服人家在贮存过冬大白菜上的本事。
   用大麻袋背回家的几十棵白菜,要是撂屋里不管,不几天就外干里烂了。搁外面,西北风一来更冻成了冰坨儿,水泡软了再做菜,要多难吃有多难吃。看着东北人把白菜洗净避油,码进缸里,隔层撒上大粒盐,老菜帮子封顶,用石头压上,最后灌满水就成的过程,我们这些山东人,心里头也有点刺刺挠挠的了。
   一开始不想吃,也不愿弄。可后来尝了他们的酸菜馅儿饺子,还有炒酸菜粉儿,特别是那个酸菜粉条子汆白肉,好吃的就放不下筷子了。更不用说不再发愁没法保存,糟践了白菜,于是大院儿里的家家户户,也都买回来大缸学着腌了。
   可酸菜毕竟还是经过人工腌制,算不上原味儿的细菜,老哈尔滨人也有办法。这还得感谢老毛子,当年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那些俄国侨民了。一般的苏联房厨房的地板下面都有地窖,存放果蔬,夏凉冬暖,跟现在的电冰箱保鲜格差不多。国人家里孩子多,住的都很窄巴,屋里挖不了窖,便学着在室外挖。南岗地势高,挖多深都没事儿,可苦了道里这一大片沿松花江边地势低的地方了。挖地三尺,地下水就上来了,土地爷和龙王爷盯上了,谁还敢动土!
   不过,老爸也有他的笨招儿,趁着秋天地下水回落,在小院儿的一角就开挖了。够了深度,就像现在给洗手间做防水那样,下铺油毡纸,打上混凝土,做了防水层,杜绝了可能发生的渗漏。上面只留下供一个人上下的预制板儿进出口。家里人多,分回来买回来的上千斤白菜,还有大萝卜胡萝卜就都有了安然过冬的地儿。
   白菜萝卜保平安。一到快过大年的那些日子,天冷得能叫人冻出眼泪和鼻涕泡。礼拜天想要改善生活,老爸就下了菜窖,拿上来还是绿莹莹,水灵灵,活脱脱儿一个青春靓仔的大白菜。这在还没有寿光大棚菜的当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炒炖包馅儿加凉拌,华丽一转身,就成了大显身手的头牌菜。包大年三十的饺子馅儿,它也是首选。秋天稀烂贱,这会儿却身价倍增,这当中究竟能省多少花销,老妈老爸都会算这笔账,我当时还是傻小子一个,就知道舔嘴咂舌地说好吃,好吃,想不了那么多。不过总当爸妈的“小支使”,跑合作社(商店)打酱油醋,看了也有从关里那边发过来,还用厚厚的大棉被捂着的大白菜,一看价格标签儿,就吓得直吐舌头了。
   爸妈把日子攒下来了,把我们这半个班的“兵马”,也都拉巴起来了。可蓦然回首却发现,爸妈攒下来的却不仅仅是日子,更攒下了儿女们一辈子懂得感恩,知道敬畏,不敢暴殄天物的谦谦之德!这一份岁月长河淘出来的精华,已经融进了骨髓,刻在了心上,一辈子也忘不了,即使羁旅异国他乡也难以忘情。
   美国的食物的确丰富,可浪费现象却也叫人惊掉下巴。常能见到面包房附近的垃圾桶旁,莫里带外被扔掉的面包,不少看起来还是囫囵个儿白霜霜的好东西。是不是过了保质期不得而知,但看着肯定没有发霉。一群一群的野鸽子,都长得膘肥体壮,羽毛油光锃亮,好像都营养过剩了,叫人不得不担心,是不是连飞起来都有点儿困难了。即便没有善心人乐此不疲地撒好粮食喂,就是靠它们随时随地拣着吃,也啄不光,吃不尽。
   疫情严重期间,纽约市政府曾有过一段举措,对市民提供免费食物。网载纸刊有个别华人翁妪领到手里,挑拣完想要的东西,就把塑料袋里剩下的新鲜食物,毫不吝惜地丢进垃圾桶,真叫人不可理喻。国人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不胜枚举的古训和好传统,悉数全丢在脑后,连“人”都丢到了国外,还作浑然不觉。不知道他们在国内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败家”,能不能遭天谴也不好说,就是看得人神共愤,心懑难平。想都不敢想,大疫之年,还有这么祸害人的!
   又想起了我已去了天国的老妈,她一辈子大字不识,不会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那样的文词儿,可她有她的语言,人不能忘本哪!不能提上裤子就忘了开裆的时候,更不能二两黄豆支了牙,就忘了姓啥……
        (2023年4月于纽约)
        

共 41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成由勤俭败由奢”作者通过儿童少年时的经历,通过共和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哈尔滨这座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自己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诠释了这一句引人积极向上的经典话语,传承美德,同时也鞭挞了个别国人暴殄天物的丑陋现象。作者扎根生活,取材现实,记忆里也全是生活,从置身的环境中提炼出真实的事件,加之丰沛自然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淌,让人如回到曾经,与之面对面倾听岁月的悠悠诉说。这篇散文于人最大的影响便是过去生活的理解,对传统美德的审视,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一篇佳作,流年力荐爱你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1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04-16 13:57:16
  这篇散文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她也如文中的母亲一样勤俭持家,在艰苦的生活中磨练出智慧的光环,给自己和子女一抹希望。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一代代传承,让美德发扬光大。这是文章的核心表达,于社会于个人家庭都是非常有益的。问好宋大哥,遥祝幸福。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16 20:28:05
  一篇正能量满满的佳作。一对智慧的父母,不但一点一滴把贫瘠的日子积攒得像模像样了,而且还言传身教给了下一代。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4-16 23:00:0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4-17 20:55:2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读作者的散文《攒下来的日子》,我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中华民族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与家风。家风的承传离不开父母们的榜样。正如作者所说,父母把日子攒下来了,更攒下了儿女们一辈子懂得感恩,知道敬畏,不敢暴殄天物的谦谦美德。一篇难得的光耀家风的美文。祝贺痴叟先生又奉献出一篇佳作。真棒!
5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4-18 15:10:20
  大东北人说话就是与之不同。若作者不去注音还真读不懂其中的意思。
   作者把老母亲的过日子经验牢记在跃然纸上。从国内的储存大白菜到国外的丢弃食物,这个跨度虽然大,但确实是反映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浪费的不满。
   文字和过日子一样,往往最贴近生活最接地气的就是最好的。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好,但老前辈留下的美德不能丢。
   问候作者,祝您创作愉快。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4-18 17:01:22
  疫情期间,也是想起父母当年囤东西,想方设法让东西储存更久更耐吃的过往。我们是暂时的,他们却过了很久很久。不管如何,勤俭节约是美德,我们都不能忘记。感谢老师分享!
7 楼        文友:陈雨        2023-04-18 17:15:59
  事业和爱不能两全,有得就有失,老师的文章有教育意义,送茶,问好。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4-19 08:09:31
  感谢诸位老师对这篇小文儿的肯定。幼年的经历,是一辈子的财富。父母当年给我打下了勤与俭的烙印,走到天南地北都没有忘记。进了流年这个社团,这么多位高手的美文,还有多位老师的鼓励,启发了我,也激励了我,把这些时间虽然久远,但今天仍有意义正能量的记忆,写了出来。我开始这方面的写作,时间太短,文学功底又差,没学过,就是步履蹒跚地看诸位老师的作品,学着写。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评点,实在非常荣幸。谢谢清鸟老师编辑,谢谢雪飞扬,纷飞的雪,一海明月,疏影横窗,平淡是真,陈雨各位老师的鼓励。
9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4-19 14:49:46
  老话儿说,好日子是省出来的。读了痴叟老师的这篇文章,对这句话的认识又深了一层。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在那贫穷的日子,剥树皮,淘煤核,就可以解决家里烧草的问题。把白菜贮在地窖里,就能在冬天吃上鲜美的白菜。像文中提到的那个别华人翁妪,当真是不可理喻。
   拜读佳作,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0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4-19 14:50:09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我们的父辈,都深深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知道积攒和细水长流对居家过日子的重要。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摹曾经的苦日子,但字里行间却读不出“苦”,充满了乐观和对生活的感恩,这应该也算家风传承的一部分。文中说,“爸妈攒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子,更攒下了儿女们一辈子懂得感恩,知道敬畏,不敢暴殄天物的谦谦之德”,非常欣赏并赞同这句话。
   欣赏佳作。
闲云落雪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