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花养得雅趣(散文)
几天前在江山文学网看到怀才老师一篇标题为“借花养”的散文,初看标题,颇感新奇,常听说借书、借东西,鲜有“借花养”一说,然品读后却受益匪浅,深感此标题饱含深意,颇具匠心。正如文中所说:“借花来养,爱惜更甚,且每盆花都有故事,我至今还痴迷此道。”借来的东西自然要十分珍惜,原来一个“借”字凸显了作者爱花之心,养花之劳啊。虽然我不敢说我的花是借来的,但对其所阐述的道理却深有同感。
一
我养花的时间不长,也就是退休后的这几年,可我家却有养花的传统。在我还没走上社会的那些年,一家人住在窄小的房子里,生活清贫,母亲也会养几盆花,放在窗台上。看着那几片翠绿的叶子和绽放的几朵小花,就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母亲的爱心。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家搬到一个大杂院住。这是一个典型的山东人居住的大杂院,有十几户人家,院子不大,母亲仍然在破旧的住房窗前种下了一棵丁香树苗。我经常看到母亲弓着身子给它浇水。我小学毕业时,它已经长得有一人高了,每当入夏时节,树上一簇一簇紫色的丁香花绽放开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我的姐姐们常常折几个花枝放到水瓶子里摆在桌子上,不大的房间立刻氤氲了淡淡的花香,让我们感到温馨,感到快乐,感到美好。几十年后我常常想到窗前那棵丁香树,仿佛看到母亲弯身浇树的身影,又感受到她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还记得那年我去青岛开会,顺便带母亲回山东老家,回来的时候她执意要带回几棵开着花的月季,那可是她老家的花啊!一个年逾古稀的小脚老人,前后背着好几棵裹着土的花,登舟上车,长途跋涉,却不落人后,这个场景我至今都难以忘却。
我的老伴儿也是爱花的人,我们结婚后,它便从家里搬来几盆君子兰花,其实那也是她家的喜爱之物。我对她开玩笑说:“你还舍不得和它们分手啊?”她只笑了笑,没出声。几十过去了,这几盆花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每年都开出绚丽的花朵来,俨然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了。
她也不单单对这几盆君子兰情有独钟,对别的花也一视同仁。去年夏天,邻居送给她一棵小花,说是叫“对子红”,我以前没听说过,估计也不是什么名花。看着它两片不足五公分长的叶子,薄薄的、窄窄的、蔫蔫的,有点活不成的样子,我有些不屑一顾,可她却十分精心地栽种到花盆里,按时浇水,施肥,精心侍候着它。冬天阳台冷就搬到房间里,白天再搬出去让它晒阳光,很快两片其貌不扬的绿叶便蹭蹭长起来了,像两条绿飘带。正当我为它感到高兴时,老伴儿一个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用剪刀把长出来的两片叶子齐刷刷地剪掉了,我断言:“这花死了,你白忙活了。”她却镇定地说:“没事,你等着看吧。”还说:“冬天里,让它好好养根吧。”她照旧认真地侍候它。果不其然,春天来了,这棵被我判死刑的小花竟然涅槃重生,很快就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而且如雨后春笋一样地疯长,令我刮目相看,春节过后竟窜出一只花箭,亭亭玉立,宛若一位清纯的少女,不久结出了两朵大喇叭似的花朵,花色红里透黄,像两团燃烧的火焰。看到花开得如此美丽,老伴儿的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我为之高兴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的眼拙和短视。看来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更不能轻易下结论。别说,这件事还真让我刻骨铭心地记在心里了。
二
前两年,我真正退休了,所谓真正的含义是延迟了12年才退休。年渝古稀之际,离开奋斗了几十年的工作单位,开始了回归家庭的生活。想想昔日为解决产品技术及质量问题绞尽脑汁,兢兢业业地工作,十八般武艺几乎全都用上,也算尽心竭力了,如今闲赋在家,一身轻松,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我的爱好挺多,想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看书、写作、弹钢琴、打太极拳、做点美食等等。但是我想首先要把心沉静下来,人虽回到家里,但未必能安下心来,只有心静如水,方能做好事情。
人人都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起理荒芜,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是修身养性最好境界,但那是实现不了的。不过,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偶的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他说偶然领悟到了悠闲的境界,会逐渐忘却了尘世的心。我想在家伺弄花草就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获得怡然的心境,于是,我便沉下心养花弄草,乐此不疲。
养花要有地方,我家正好有一个很大的阳台,长约8米,两面落地式窗户,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阳光照进来,很适合养花草。
我把阳台变成了花房,让它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把一盆繁茂的绿萝架在半空,它的枝叶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从上飞泻下来,旁边一棵两米多高枝繁叶茂的鹅掌藤,也称招财树,像个卫兵挺立在那里,挨着它的是一盆一米高的白掌花,叶子比巴掌大,碧绿如玉。
要知道绿色对我们这个冬季达半年之久的东北人是多么重要啊!当远望窗外白雪皑皑,树木枯枝败叶,百花凋零,再回眸室内满眼翠绿,真的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啊。
靠近窗户处有一条半米宽30公分高的台,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40多盆花,有君子兰、小月季、山茶花、对子红、蟹爪红、兰花、紫根蓝、芦荟等。其中君子兰花居多,因为我用开过花结的籽,培育出数十株小苗,如今也都在茁壮成长。这里虽无奇花异草,却也是“芳草萋萋”,令人赏心悦目。
说实在的,养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耐心、有恒心,还要有知识,更要有科学的培育方法。比如什么时间浇水、施肥、换盆;什么样的花用什么样的土;叶黄了怎么办、长虫子怎么办、夹箭了怎么办等等。我经常上网去查看,还到图书馆去借书看,我觉得这里面虽然没有我的专业——军工电子技术那么复杂、高深,但作为一门技艺,也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养好花也要付出辛苦的,比如浇水必须先“困水”,就是提前几天备好水。施肥,除了买一些成品肥料,也自制肥料,我经常把水果皮晒过后泡到水里发酵,或把淘米水或啤酒困起来发酵,用来浇花,效果非常好。春秋之际还要换盆,就是给花换土,这还是个力气活儿,通常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干,分工合作,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了一叶扁舟,两人携手划向诗和远方。
三
养花使人怡情悦兴也给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乐趣。
立春时节,老伴神秘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君子兰要开花了。”我赶紧跑过去,只见有三盆君子兰花的绿叶中,花剑都冒出了头,上面的花苞紧紧地挤在一起,并渗出来零星的绯红色,一副含羞带怯的样子,好像妩媚的豆蔻少女。看到此景,我欣喜万分,这不正如古诗所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家草木知”吗?
以后只要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立刻就明白了,肯定又是某某花要开了,心里总是喜滋滋的。是啊,这些花总是不负养花人,它们像仙女下凡一样婀娜多姿,飘然而至,不断给人惊喜。它们又像谦谦君子,开得大方,开得有序,开得从容。
最早开得总是那四盆老资格君子兰花(可谓老当益壮),在碧绿的花叶中一支花剑亭亭玉立,上面簇拥着数十多红艳艳略带黄色边缘的小花瓣,一株比一株鲜艳,远远望去像一团火,又像一片霞蔚。曾写诗赞曰:“明轩晓见一花开,顿见春风拂面来,秀逸端庄红似火,顽强刚毅君子哉。”看花想着诗句,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最不着急开的是山茶花,本来已经早早地结出了硕大的蓓蕾,却总是懒洋洋地躺在花枝上,有时要等到一两个月才肯吐芳。也有诗赞曰:“东风三月风兼雨,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点红。”(陆游诗)这是一种矜持,欣赏起来也是别样滋味。
最勤快的要数那棵小月季花了,总是不停地开花,有时四五朵同时绽放,还有许多蓓蕾含苞待放,三四年时间从未间断,我和老伴儿一致评它为劳模,实至名归。我曾写诗赞曰:“千娇百媚月季花,朵朵盛开压枝丫,春夏秋冬全不顾,一年四季见芳华。”
对子红花是最不禁夸的,当我十分欣喜的赞美并欣赏它盛开的两个红艳艳大喇叭花时,那花没几天它就慢慢地萎缩了,让人好不扫兴。也有诗为证:“一支碧箭刺苍穹,并蒂枝头相对红,酷暑寒冬全不惧,携来春色暖融融。”
白掌花也叫一帆风顺,是最提气的,尽管称之为花有些牵强,它很像碧海中的白帆船,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顿时觉得豪情满怀、血脉贲张。也曾写诗赞曰:”“一世不争鲜艳红,只为人类献葱茏。莫言此话无花状,点点蓬帆碧海中。”
蟹爪花总是很低调的,像个害羞的少女,款款走来,又慢慢离去,让人遐想无限。写诗赞曰:“四季长青蟹爪兰,不争春色四季开,层层红绿超奇秀,锦上添花好运来。”
每当花开的时候,我和老伴儿都要把它们拍录下来,我还配上诗发到朋友圈里,有时还做成美篇。有时我还拍成摄影作品去参加比赛,虽未拿到过大奖,却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朋友们调侃我说:“你养的花这么好,是怎么养的?莫不如办个养花的培训班,我们参加。”我想这是对我的赞扬也是鼓励。其实功到自然成,做任何事情皆如此。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适当加点调料会变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呢?
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写道,养花“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真的,养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