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花养得雅趣(散文)

精品 【东篱】花养得雅趣(散文)


作者:思年华 布衣,16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3发表时间:2023-04-24 05:27:00
摘要:养花使人怡情悦兴也給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乐趣。

几天前在江山文学网看到怀才老师一篇标题为“借花养”的散文,初看标题,颇感新奇,常听说借书、借东西,鲜有“借花养”一说,然品读后却受益匪浅,深感此标题饱含深意,颇具匠心。正如文中所说:“借花来养,爱惜更甚,且每盆花都有故事,我至今还痴迷此道。”借来的东西自然要十分珍惜,原来一个“借”字凸显了作者爱花之心,养花之劳啊。虽然我不敢说我的花是借来的,但对其所阐述的道理却深有同感。
  
   一
   我养花的时间不长,也就是退休后的这几年,可我家却有养花的传统。在我还没走上社会的那些年,一家人住在窄小的房子里,生活清贫,母亲也会养几盆花,放在窗台上。看着那几片翠绿的叶子和绽放的几朵小花,就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母亲的爱心。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家搬到一个大杂院住。这是一个典型的山东人居住的大杂院,有十几户人家,院子不大,母亲仍然在破旧的住房窗前种下了一棵丁香树苗。我经常看到母亲弓着身子给它浇水。我小学毕业时,它已经长得有一人高了,每当入夏时节,树上一簇一簇紫色的丁香花绽放开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我的姐姐们常常折几个花枝放到水瓶子里摆在桌子上,不大的房间立刻氤氲了淡淡的花香,让我们感到温馨,感到快乐,感到美好。几十年后我常常想到窗前那棵丁香树,仿佛看到母亲弯身浇树的身影,又感受到她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还记得那年我去青岛开会,顺便带母亲回山东老家,回来的时候她执意要带回几棵开着花的月季,那可是她老家的花啊!一个年逾古稀的小脚老人,前后背着好几棵裹着土的花,登舟上车,长途跋涉,却不落人后,这个场景我至今都难以忘却。
   我的老伴儿也是爱花的人,我们结婚后,它便从家里搬来几盆君子兰花,其实那也是她家的喜爱之物。我对她开玩笑说:“你还舍不得和它们分手啊?”她只笑了笑,没出声。几十过去了,这几盆花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每年都开出绚丽的花朵来,俨然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了。
   她也不单单对这几盆君子兰情有独钟,对别的花也一视同仁。去年夏天,邻居送给她一棵小花,说是叫“对子红”,我以前没听说过,估计也不是什么名花。看着它两片不足五公分长的叶子,薄薄的、窄窄的、蔫蔫的,有点活不成的样子,我有些不屑一顾,可她却十分精心地栽种到花盆里,按时浇水,施肥,精心侍候着它。冬天阳台冷就搬到房间里,白天再搬出去让它晒阳光,很快两片其貌不扬的绿叶便蹭蹭长起来了,像两条绿飘带。正当我为它感到高兴时,老伴儿一个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用剪刀把长出来的两片叶子齐刷刷地剪掉了,我断言:“这花死了,你白忙活了。”她却镇定地说:“没事,你等着看吧。”还说:“冬天里,让它好好养根吧。”她照旧认真地侍候它。果不其然,春天来了,这棵被我判死刑的小花竟然涅槃重生,很快就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而且如雨后春笋一样地疯长,令我刮目相看,春节过后竟窜出一只花箭,亭亭玉立,宛若一位清纯的少女,不久结出了两朵大喇叭似的花朵,花色红里透黄,像两团燃烧的火焰。看到花开得如此美丽,老伴儿的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我为之高兴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的眼拙和短视。看来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更不能轻易下结论。别说,这件事还真让我刻骨铭心地记在心里了。
  
   二
   前两年,我真正退休了,所谓真正的含义是延迟了12年才退休。年渝古稀之际,离开奋斗了几十年的工作单位,开始了回归家庭的生活。想想昔日为解决产品技术及质量问题绞尽脑汁,兢兢业业地工作,十八般武艺几乎全都用上,也算尽心竭力了,如今闲赋在家,一身轻松,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我的爱好挺多,想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看书、写作、弹钢琴、打太极拳、做点美食等等。但是我想首先要把心沉静下来,人虽回到家里,但未必能安下心来,只有心静如水,方能做好事情。
   人人都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起理荒芜,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是修身养性最好境界,但那是实现不了的。不过,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偶的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他说偶然领悟到了悠闲的境界,会逐渐忘却了尘世的心。我想在家伺弄花草就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获得怡然的心境,于是,我便沉下心养花弄草,乐此不疲。
   养花要有地方,我家正好有一个很大的阳台,长约8米,两面落地式窗户,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阳光照进来,很适合养花草。
   我把阳台变成了花房,让它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把一盆繁茂的绿萝架在半空,它的枝叶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从上飞泻下来,旁边一棵两米多高枝繁叶茂的鹅掌藤,也称招财树,像个卫兵挺立在那里,挨着它的是一盆一米高的白掌花,叶子比巴掌大,碧绿如玉。
   要知道绿色对我们这个冬季达半年之久的东北人是多么重要啊!当远望窗外白雪皑皑,树木枯枝败叶,百花凋零,再回眸室内满眼翠绿,真的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啊。
   靠近窗户处有一条半米宽30公分高的台,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40多盆花,有君子兰、小月季、山茶花、对子红、蟹爪红、兰花、紫根蓝、芦荟等。其中君子兰花居多,因为我用开过花结的籽,培育出数十株小苗,如今也都在茁壮成长。这里虽无奇花异草,却也是“芳草萋萋”,令人赏心悦目。
   说实在的,养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耐心、有恒心,还要有知识,更要有科学的培育方法。比如什么时间浇水、施肥、换盆;什么样的花用什么样的土;叶黄了怎么办、长虫子怎么办、夹箭了怎么办等等。我经常上网去查看,还到图书馆去借书看,我觉得这里面虽然没有我的专业——军工电子技术那么复杂、高深,但作为一门技艺,也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养好花也要付出辛苦的,比如浇水必须先“困水”,就是提前几天备好水。施肥,除了买一些成品肥料,也自制肥料,我经常把水果皮晒过后泡到水里发酵,或把淘米水或啤酒困起来发酵,用来浇花,效果非常好。春秋之际还要换盆,就是给花换土,这还是个力气活儿,通常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干,分工合作,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了一叶扁舟,两人携手划向诗和远方。
  
   三
   养花使人怡情悦兴也给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乐趣。
   立春时节,老伴神秘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君子兰要开花了。”我赶紧跑过去,只见有三盆君子兰花的绿叶中,花剑都冒出了头,上面的花苞紧紧地挤在一起,并渗出来零星的绯红色,一副含羞带怯的样子,好像妩媚的豆蔻少女。看到此景,我欣喜万分,这不正如古诗所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家草木知”吗?
   以后只要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立刻就明白了,肯定又是某某花要开了,心里总是喜滋滋的。是啊,这些花总是不负养花人,它们像仙女下凡一样婀娜多姿,飘然而至,不断给人惊喜。它们又像谦谦君子,开得大方,开得有序,开得从容。
   最早开得总是那四盆老资格君子兰花(可谓老当益壮),在碧绿的花叶中一支花剑亭亭玉立,上面簇拥着数十多红艳艳略带黄色边缘的小花瓣,一株比一株鲜艳,远远望去像一团火,又像一片霞蔚。曾写诗赞曰:“明轩晓见一花开,顿见春风拂面来,秀逸端庄红似火,顽强刚毅君子哉。”看花想着诗句,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最不着急开的是山茶花,本来已经早早地结出了硕大的蓓蕾,却总是懒洋洋地躺在花枝上,有时要等到一两个月才肯吐芳。也有诗赞曰:“东风三月风兼雨,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点红。”(陆游诗)这是一种矜持,欣赏起来也是别样滋味。
   最勤快的要数那棵小月季花了,总是不停地开花,有时四五朵同时绽放,还有许多蓓蕾含苞待放,三四年时间从未间断,我和老伴儿一致评它为劳模,实至名归。我曾写诗赞曰:“千娇百媚月季花,朵朵盛开压枝丫,春夏秋冬全不顾,一年四季见芳华。”
   对子红花是最不禁夸的,当我十分欣喜的赞美并欣赏它盛开的两个红艳艳大喇叭花时,那花没几天它就慢慢地萎缩了,让人好不扫兴。也有诗为证:“一支碧箭刺苍穹,并蒂枝头相对红,酷暑寒冬全不惧,携来春色暖融融。”
   白掌花也叫一帆风顺,是最提气的,尽管称之为花有些牵强,它很像碧海中的白帆船,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顿时觉得豪情满怀、血脉贲张。也曾写诗赞曰:”“一世不争鲜艳红,只为人类献葱茏。莫言此话无花状,点点蓬帆碧海中。”
   蟹爪花总是很低调的,像个害羞的少女,款款走来,又慢慢离去,让人遐想无限。写诗赞曰:“四季长青蟹爪兰,不争春色四季开,层层红绿超奇秀,锦上添花好运来。”
   每当花开的时候,我和老伴儿都要把它们拍录下来,我还配上诗发到朋友圈里,有时还做成美篇。有时我还拍成摄影作品去参加比赛,虽未拿到过大奖,却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朋友们调侃我说:“你养的花这么好,是怎么养的?莫不如办个养花的培训班,我们参加。”我想这是对我的赞扬也是鼓励。其实功到自然成,做任何事情皆如此。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适当加点调料会变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呢?
   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写道,养花“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真的,养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共 3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读怀才老师的《借养花》一文,深有感触,引发自家养花的传统和家人、自己养花的经历。当我还没有走上社会时,母亲养了几盆花,家人倍感温暖,也体会到母亲的爱心。读小学时,母亲在自家大杂院里种下一棵小香丁,丁香花开,香气扑鼻,沁人心脾,让全家人感到温馨快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一次青岛开会,顺便带回老母亲,母亲执意带回几盆月季花,小脚登舟上车,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带回了花一样的美好心情,令人难忘;老伴爱花,结婚之后,搬来几盆君子兰,至今成了我家的镇宅之宝。去年夏天,老伴将一棵奄奄一息的“对子红”花养活了,春节一过,花儿疯长,并开出两朵大喇叭花,令人震惊。人有爱,花懂恩,必有回报;我退休后,赋闲在家,也养起花来。通过实践,感觉养花不易,要懂得科学养花。养花虽辛苦,却也带来不少的乐趣,花开的时候,打开相机,拍摄精彩照片配上诗,创作成美篇,发到朋友圈里。有时还参与摄影作品大赛,不亦乐乎。一家人,热爱生活,爱花养花,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乐此不疲。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结构布局巧妙,文采斐然,文字灵动飘逸,开篇《借养花》巧妙铺陈,通篇情趣盎然。诗词的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文章,大赞,感谢賜稿东篱,极力推荐,祝思老师笔丰、春祺!【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5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4-24 05:39:56
  爱生活之人,大都爱花;爱花之人,大都养花;尤其退休之人更喜欢养花弄草,修心养性,愉悦心情。思老师在这篇精美的作品里,向我们介绍了家人爱花种花的传统和自己退休后,栽花、护花、花开摄影制作美篇的快乐过程。读后,让人享受美和快乐。春天里,又一篇写花力作,力荐让大家共享,祝思老师创作愉快,问候思老师,春祺!
回复1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4-24 11:32:46
  谢谢吴老师精心编辑和精彩点评,写此文完全得益于怀才老师大作的启发。东篱各位老师的佳作象绚丽的花朵时时熏陶着我,让我心情愉悦,并促使我下决心种好自己柔弱的文学小花。谢谢老师的鼓励!祝老师安好!笔丰!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4-24 06:47:48
  老师以读了文友怀才老师的《借花养》,巧妙行文。由一般的爱花到退休后参与养花,其间的感悟和乐趣令人感慨。养花修身养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老师叙述中,就可见字里行间洋溢着养花带给生活的快乐。文风质朴,思想独到,拜读学习老师好文,祝老师身体健康,退休生活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4-24 11:43:06
  谢谢老师的美评。养花是件很平凡的事,但也要有耐心,体现的是爱心,这点我很受母亲的影响。在给花浇水,施肥的时候,自然是心无杂念,什么烦恼都忘记了,看到劳动成果时心情自然愉悦,所以养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谢谢老师的鼓励,文字能力尚浅,向老师们学习!祝老师安好!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4-24 09:49:52
  文中几个地方让我很是感动,老母亲在那样的年代,在温饱都很难解决的景况下,却依然有一颗爱花种花的心,这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延迟了12年退休,这是“工作狂”,没人不敬佩!吴老师说得对,爱花之人,大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有一颗细腻唯美大爱的心灵。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好,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4-24 11:57:11
  谢谢老师的美评,湘莉老师的大作总是让我受益匪浅。您说得是,喜欢养花也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无论生活如何拮据,她总是养几盆花,她的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也总是感染着我。那年她已年逾古稀却执意要带几株家乡的月季花,回来后精心伺弄,好多不同颜色的花绽放开来,真是姹紫嫣红,满目春色。我至今记忆犹新。谢谢老师的鼓励,祝老师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4 15:08:26
  平淡的日子也有诗趣,借花来养,养得诗趣就给日子平添了好。花可怡性情,人在花前,就平和了,就有了诗情画意,情感就变得细腻起来,日子就有趣了。的确,只有投入其间的人才体会得出。思年华老师,与我都是携手退休生活的人,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怡情的事物,一心观花养花,仿佛了情调,我有时候也是三心二意,常常觉得冷落了花,便去看看,流连花钱,不问世事,真的清静。思年华老师的散文写得很细腻,极富情调,耐看。怀才抱器刚刚从内蒙古返回,觉得草原上桃花杏花正在看的美妙,再读这篇散文,唤起了我想写写草原上的花树的想法了。遥握。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4-25 14:02:25
  谢谢老师的美评,得益于老师的大作写就了一篇小文,感谢老师的的启发。的确退休的人,要马上真正静下心来,也不容易,养养花,看看花,也是一种修行。虽然我的诗写得不好,但也是一种心情的自然流露,看到花开四时,总想写点什么,献丑啦!老师内蒙一游,一定收获多多,静候佳作问世。祝老师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4-24 17:22:48
  老师根据怀才老师的《借花养》就写得一篇美文,可见老师既是爱花之人,也是养花高手,爱花养花之人都是深有满满爱心的人,也多心细之人,更是热爱生活之人。老师养花的快乐尽在文中,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4-25 14:11:20
  谢谢老师的美评,您说的是,没有看到怀才老师的佳作,不会想到写写花,尽管天天与它们打交道。也得益于能够进到东篱,受到各位老师的熏陶。再一次感谢老师的鼓励!祝老师安好,万事顺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