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开出耀眼的花朵(散文)

精品 【风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开出耀眼的花朵(散文)


作者:碧潭飘雪 举人,59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9发表时间:2023-04-28 04:24:07
摘要:四川省散文学会3月23——24日彭州采风活动。

【风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开出耀眼的花朵(散文) 彭州,慕名已久,心向往之。在春光宜人,百花盛开的3月,以文学的名义踏上了这块美丽的土地。
   尽管银厂沟、丹景山,九尺板鸭、军屯锅盔的名字早已熟悉。除二十年前堂妹在成都师专读书时带回来过鲜香酥脆的军屯锅盔,其它都未曾接触过。但我知道,除了以上这些驰名久远的风景名胜和小吃外,还有许多我所不知却又值得一赏和深挖其文化内涵的景点,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彭州的变化和看点一定很多。
   3月24日,我随省散文学会的领导、文友一行来到彭州采风,我有幸搭乘同行文友刘向东老师的车。车一下绕城高速彭州出口进入彭州境内,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路边行道树嫩绿、鹅黄的新芽,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的李花、桃花、樱花映入眼帘,五彩缤纷,一片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下榻的是位于桂花镇利济村的陶香苑,一家具吃住玩和品茗休闲于一体的乡村酒店。对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有当你真正走进它、亲近它时,才能体会和感受其魅力与内蕴之美。来到这里,有主办方彭州市文联、作协及桂花镇政府的热情接待。据负责接待工作的彭州市作协副主席、散文学会彭州分会会长舟歌介绍,彭州不仅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市,更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特别丰厚的地方。仅一个只占彭州十三分之一的桂花镇,就散落着无数景点。比如毗邻陶香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馆”,几公里外沂水村的“猎枪会纪念馆”,丰乐场口三圣村的“三圣寺”,双红村14组的龙窑古陶遗址,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着力打造的双红村“樱花山”等等。
   尤其是龙窑古陶的出现,使桂花镇这块纯净的土地沉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整个桂花镇甚至彭州市,都弥漫着古色古香的陶艺文化气息。这里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龙门山脉南麓,是蜀文化和彭祖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三千多年历史。而桂花龙窑土陶则是在明嘉靖年间即达到一定规模,进入清朝时期,这里的土陶烧制得以兴盛,有数座陶窑,烧制有琉璃瓦及各种精美器皿销售到各地。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它窑都已被历史烟云淹没,而唯独龙窑以它独特的形式和寓意留存至今,成为川西坝子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和文化符号。
   “龙窑,又称爬坡窑、长窑、蜈蚣窑、或者蛇窑,依山势而建,形状似龙而得名。长度从十几米到七八十米不等,桂花龙窑大约七十米长,顶端高约12米,倾斜8至20度,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在窑的穹状脊上两侧,开着50多个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每1.3米一个,内部用砖砌成,成拱形。烧窑的燃料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古代烧柴,现在烧煤炭,烧陶温度在摄氏1200——1500度左右。”桂花龙窑,窑基始建于明末清初,重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7年龙窑及土陶制作工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烧陶时窑尾燃起熊熊火焰,窑头的烟囱浓烟滚滚,山间烟雾弥漫,状似巨龙腾飞,腾云驾雾,甚为壮观。不过,这种传统的烧制法有烟有尘,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不符合现代环保要求。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必须注重环保,工艺须得改进,遵守国家乃至世界环保公约的相关规定,所以新型烧陶方法取而代之传统的烧制,龙窑渐被冷却,保留作参观之用。因此,作为游客也许再也看不到这一壮观景象了。
   值得庆幸的是,挖泥、炼泥和制坯,还保留着纯手工工艺。走进制坯车间,有两位师傅正在工作。亲眼目睹工人师傅抱一坨泥巴放到转盘上,双手捧着泥往上捻,心无旁骛、专注认真,手上的力度随着转盘旋转的速度而轻微活动。泥巴在工匠手中越长越高,渐渐成型,约一两分钟的功夫,一个罐子的陶坯(半成品)就做成了,在场人无不拍手叫绝。
   很难想象,那成千上万件精美的各种器具,就是这么出自工人师傅这双巧手的。我更赞叹,在制坯成形这个关键工艺步骤里,那双手的力度、平衡竟能掌握得那么准确!做出来的陶坯不偏不倚,不歪不斜,连多位老师都说以为是在一个模型里倒出来的,可是当亲眼看到工匠们操作,才惊叹:“原来完全是纯手工制作!”
   展陈区的各种成品,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雅致乖巧的茶具、精美流韵的花瓶、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和琳琅满目的各种器具等等。都会让你不自觉地发出惊叹:“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我们问一个师傅,干了多长时间了,他说做了四十多年了,他们是家族传承,他是第三代传人。四十多年,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总结,技艺的反复提炼,真可谓熟能生巧了,从脑从心到手,完完全全地默契配合。能工巧匠,非他们莫属了。
   桂花古陶的制陶技艺,几百年的历史,走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这正是悠久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与活力所在,更要感谢那些文化传承者和坚守者,一代代接替传承,对传统工艺的接续、改进、创新和超越,正是他们心系祖国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不辞辛劳,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发扬民族工匠精神,把祖先的智慧珍藏并发扬光大。“陶艺教学基地”的建立,就是要让制陶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民族悠久的制陶工艺文化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圣寺、猎枪会纪念馆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馆,都各是开在桂花镇的一朵奇葩。三圣寺,同样历史悠久,1700多年的历史,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那棵虽要从河对岸支起撑杆助其稳固的桢楠树,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无不显示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他就像一位长寿僧人,生在禅门佛地,不问世事繁杂,只管清心寡欲地生长修行。据史载,此地本是三国奇才张松的故地,他曾献图给刘备,助刘备大兴汉室,巩固蜀国。虽然他最初是奔曹魏而去,因长相丑陋被曹操乱棍赶出,后感动于刘备之诚意,转而投奔汉室,最终让思想归了“正”,这不得不说是天意吧?
   献图帮助刘备大兴汉室,其后人又将宅地献出做了寺庙,且寺庙至今香火兴旺,香客游人络绎不绝。“西方三圣”与刘关张的融合,使三圣寺的存在更加意义深远,为桂花镇今天的旅游经济繁荣,为乡村振兴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罗汉洞沟的竹林郁郁苍苍,沟壑狭长,一泓清泉顺势而下,真是山清水秀啊,沂水村名副其实。林荫掩映下的“猎枪会纪念”就坐落于此。翻开历史,“猎枪会”点燃的火把,从沂水村燃遍丰乐、桂花,乃至整个彭县的土地,熊熊的火焰,似乎还在眼前闪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一个地方革命组织,为革命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和解放全中国起到了促进作用。让我们看到了胡春浦、秦世禄这些组织“领头羊”,和李福高、周正发、付利成等重要组织成员,他们披肝沥胆、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心中的激荡与澎湃,使全身血液沸腾,热泪盈眶。
   如果说猎枪会是解放前夕点燃的革命火种,是为了解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那么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给红色火炉续加柴禾,使火焰燃烧得更旺。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1979年,那是一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战争。在那个年代,战争的激烈和双方损失不亚于今天的“俄乌”之战。整班、整排、整连的战士倒下;“老山”“猫耳洞”这些地名一直清晰地刻在脑海;今天麻栗坡烈士陵园那一排排墓碑和墓碑上的名字,无不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没有他们当年的舍身取义,哪有我们今天的舒心采风?
   想到他们的牺牲,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享受的幸福安宁?要知道,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都是他们曾经一枪一炮为我们打出来的啊!所以,“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义务,铭记他们是我们的责任”,铭记历史,感恩先辈,传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吾辈之责任。相信,桂花镇的党政领导和乡亲们正是把这些先烈作为思想指引,把他们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作为激励,在今天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奋勇当先,砥砺前行。
   你看,双红村不就是典型吗?那现代化设施齐备的村委办公室,花丛中一排排整齐的村民住宅,宽敞洁净的道路,还有樱花山满山遍岭的粉红色樱花,便是在现代化理念中兴起的新型产业。改过去只种小麦玉米的土地种植观赏价值更高的樱花,让贫瘠的土地流韵生香,充满浪漫和生机,发展乡村旅游,以另一种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栽种樱花是新型产业,而樱花的历史却同样悠久。樱花本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我国秦汉时期,宫廷有栽培,唐朝已普及私家宅院,“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白居易的诗句就是佐证。樱花世界各地有生长,后盛行于日本,并培育出更具特色的品种,现在中国遍种的樱花,大多来自日本。由此,樱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相当悠久,比日本早1000多年。与园林艺术的融合,其文化生命更加源远流长。
   簇簇樱花绽放在枝头,在绿叶的衬托中,是那么清丽而耀眼,一袭粉红摇曳在风中,夹杂着游人的欢声笑语,就如蜜蜂朝王般热闹。上山下山的栈道,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驻足观赏,轻嗅花香,摆pose与樱花合影,怎么也得留下浪漫的一瞬间……拍照者忙得不亦乐乎。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洒在花上,花朵更加艳丽奔放;洒在游人身上,游人更加活泼舒畅。天空蔚蓝,一朵白云飘过,山顶宽敞的平地上,一群资深姑娘们正载歌载舞,架着手机搞抖音直播,她们以既愉悦身心又抒发心情的崭新生活方式,向蓝天告白,向祖国告白,向长眠的英烈们告白!樱花山,在蓝天白云下,活力满满。
   花开枝头,浪漫满树,希望满园。每一朵花都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像迎面微笑的村民,像热情接待我们的舟歌会长和王主席,像双红村的祝书记、村长和工作人员……他们以彭州,以桂花镇厚重的文化为载体,用这块土地赋予的淳朴情怀与热情,迎接着八方来客,满怀豪情奔赴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樱花山、龙窑古陶、猎枪会纪念馆、三圣寺、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馆等等各文化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强国、强省、强市……强镇的道路上,桂花镇是走在前沿的。文化扎根在这块厚重的土壤里,一定会像樱花山的樱花,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开出耀眼的花朵。
  

共 3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次彭州之旅,从著名小吃,到桂花镇里的龙窑陶器,再到樱花山园,猎枪会,三圣寺,越战纪念馆,这一路走来,从作者笔下如同跟随着一趟旅游车;目不暇接。详实记叙了以桂花镇为中心的彭州文化,厚重而淳朴。同时展现了双红村现代化农村的崭新风貌。猎枪会,在战争年代成立的组织,为了解放事业牺牲流血,一批有识之士用生命换来今天的人民政权。文中从三国历史,到现代化农村产业,一根主线贯穿古今。从古老的手工艺到精美的器具,无处不显现一种精神的传承。细心地观察,微处地描写,都使本文增加了读人的兴趣。古老的彭州,也在作者笔触中焕发出青春,祝这片土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兴旺。一篇作品满满的家乡情怀,自豪感使命感非常强。是一篇很有意境的好文章。力荐大家赏读。【编辑:刘春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50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3-04-28 04:29:01
  社长辛苦。这篇文字精美的阐述了自己对彭州发展的看点和体会,也是对家乡情怀的一种表达。感谢对社团奉献。问好社长。
回复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4-28 12:31:40
  感谢刘老师一大早辛苦编按拙作!感谢解读并对拙作的谬赞鼓励!问好刘老师周五吉祥,提前祝刘老师五一节快乐!远握,给刘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3-04-28 04:33:35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家乡的情怀,但不一定都能做得来。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对老家的眷恋和希望写出来,这不同地域,不同民风,不同景观人文历史,都展现在这里,那有多丰富的思想内涵。
回复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4-28 12:39:57
  对!写家乡,那是熟悉的山水人文,而对一个陌生的地方,则需要去考察、了解和挖掘,从文学的角度去挖掘那个地方的历史人文,或者民俗民风。对于我也是一种学习和认识。感谢刘老师精彩的编按和谬赞鼓励!给刘老师敬茶致谢!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4-28 16:29:05
  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郎德辉:赵老师的《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开出耀眼的花朵》是一篇写得很清新的美文,读起来很走心。阅读着这些优美文字的讲述,读者不由产生共鸣,并与作者一起去捕着彭州的耀眼之处。桂花镇利济村的陶香苑,吃的玩的应有尽有;樱花山、龙窑石陶、猎枪会纪念馆、三圣寺、对越反击战纪念馆等景观的看点多多,在作者的解读下,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该文生动的文学描写,使在乡村振兴中的彭州呈现出一片无限春光与祥和幸福之景象,令人欣喜和振奋。[强][强][玫瑰][玫瑰]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4-28 16:34:32
  彭州市作协会员、彭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万先觉:赵老师的采风美文已拜读了,写得特别好!将采风中的所见所闻、历史追朔,以及对乡村未来的展望,皆以流畅优美的文字跃然于纸上!为赵老师的美文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5-07 21:26:55
  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对拙作的关照鼓励!辛苦了!问好祝福夏安吉祥!祝江山越来越好!
碧潭飘雪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