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箩筐】“孤响”共鸣(一)(随笔)

编辑推荐 【箩筐】“孤响”共鸣(一)(随笔) ——与石清礼先生的交谈录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26.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6发表时间:2023-04-29 11:51:20
摘要:文友之间,对文学之交谈。


   所谓“孤响”,是我最近出版的一部心灵传记,名叫《孤独的回响》(江山文学2017年首发,原名《生死暧阳》已上架,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我的房间长篇栏目获读)。我之所以叫“孤响”是根本没打算有人会和我共鸣,因为这部书非常私己化,就是我和我已故的恩师孙光明先生的私人对话,也是我艺术成长的秘密通道。
   恩师去世后,我一个人在世上行走,时不时会袭来一种孤独感,过去我写作总是恩师陪写,陪读,我的人生难题和艺术问题都是恩师与我共同商讨的。他是我的文学之灯,是我人生指路的手指。我是个自疑自卑的人,恩师常对我说,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他育人无痕,二十年来恩师把我从弱小到强大,从自卑到自信,从外求到内观,终于引导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留下了一曲大音希声的千古绝唱,驾鹤西去了……迄今已逝去了8年。他的学生不才,直到现在才出版了这部书以熨英灵。
   这本书原本只是我们两边家族的收藏版书,压根没有想要引起他人关注。结果令我意外的是,送给几个朋友做留念,反馈说,这部书是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读完的,是我所有的作品中,最是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让我大惊!真的假的?我虽然是朽木一根,但不需要注水式肥胖。然而他们言之凿凿都写出了各自的感受。尤其是官员作家石清礼先生,他是老大学生哲学系毕业,在新疆当过兵,在政界当过官,位至厅级干部,在省办公厅写材料过千万字。做人心明眼亮,不是那种灵魂小架子大的官型人员。古稀之年仍然很浪漫,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酷爱文学,在部队上过鲁迅文学院,有若干作品问世。我惊异于他写了一辈子讲话材料,文学语言保存完好。他非常谦虚,非常爱学习,在文学界见人都叫老师,逢人就请教文学,我是被他叫老师叫得到处躲藏而不能。他阅完《孤独的回响》一意孤行从老师提拔成先生。我脸红的不敢看他。我一生只有一次提拔,从妈妈提拔成奶奶,自觉光荣,既不用投机也不用钻营,自然而然,这种光荣是任何地位、名号都比不得,设若有人用“诺贝尔文学奖”前来换取,我是概不成交的。第二次提拔就是石清礼先生,不以官方名义,私自提拔成“先生”,他说这是他心灵的定位。这我才了知老师是泛称,先生是特指。我内心万不敢认领,一生无能力为师,“先生”是何其尊贵,我不过一介寻常妇人,既没好的学历,也无地位名号何德所能冠于“先生”呢?关于称呼天天争论,最终我称他老兄,他称我老师、先生,各取各的。没个总定位。此文为方便阅读,对话以“我”与“先生”区分,老兄变先生,我也幽他一默,也算报复。不过以他谦虚,勤奋,精神不倒,一派谦谦君子风范,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孤独的回响》(以下简称《孤响》)对话中出现的D与Y是书中我与恩师的称呼,特此说明,以解阅读可能出现的障碍。
  
   二
   先生在阅读《孤响》时,边读边发短信。这可能是阅读最激动的行为。所以我十分珍视私人对话。他的言辞一次次让我脸红,同时我也难免厚颜的窃喜,不要说自己没有虚荣,窃喜是什么呢?暗自高兴吧,在我这个年龄应该是宠辱不惊才是最佳状态,可我不会装,我确实一次一次被他的读感惊到了。
   先生说:“昨日,见《孤响》爱不释手;今晨读《孤响》如饥似渴。上午再读《孤响》,崇敬老师,且有“荡气回肠”的感觉袭来………亚珍真人、正人也!做人正,坦直,不做作;处人真,情真不虚伪。文如人正,文道为真!朴实,再现生活!《孤响》《风语》都如此!渴望读《碎片儿》。
   仰视已故的地委书记裴庆生,他伟大到能发现艺术家,扶持艺术家,发现一个苗子的潜能是一种更伟大的人!我崇敬他!
   亚珍写人物写事件是深进骨里,紧贴求真就生动了,就有了艺术的真实。就说《孤响》把D写得栩栩如生,博学多才,温文尔雅,气宇不凡!因而,亚珍文学告诉我,真,以灵魂写作;爱,用真情写作!”
   我说:虽然是电报式语言,但我能感觉到先生阅读的兴奋感。酷似水中跳动的明点,情不自禁的心情,我能感知先生脉搏的跳动,这确实是令人惊喜的。我半张着嘴呆愣了半天,然后是脸红,扪心自问:这是我吗?我有这么好吗?这是我人生艺术之路的各种际遇,先生也是其中之一,《风语》的首评者!先生在书中是压轴戏啊!与文学有恩养的人我都收进去了。我觉得可能是我的收官之作,出版了,死也瞑目了。如果再写,可能是另一种感觉了。谢先生喜欢它。双足沾满血的我,走出一条血迹斑斑的路,回头看去,我也觉得很壮观呢!在D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D去了,我必须独自面对世界继续生存下去,我这才发现一夜之间长大了,于是我终于擦干眼泪,笑对人生!看红尘滚滚已是绝美的风景。老的感觉让我意外!”
   先生说:合上《孤响》,我突然觉得,这哪里是传?分明是小说的另类或新体小说,书中D与丫,师娘,若干老师,人物鲜活,性格形象跃然纸上,亚珍真棒!文学我爱了,但它距离我那样遥远,那样陌生!我只知道,文学是沉重的,是人的灵魂载体,敬畏它!我的作品,对人物,对事件,脱出来议论是一种败笔!貌似哲理语言,实却苍白无力或有故弄玄虚之嫌!
   我说:先生谦虚了,当了一辈子官的人,仍然敬畏文学,崇尚文学,可见性情良善、人生诗意、浪漫。先生的大作是良知写作,爱的流失是个大主题,无论世界多么繁花似锦,人类最后的实在依然是爱,是以人与人浓厚的情感做保证。这种诉说和呼喊怎能说离文学遥远而陌生的呢?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遗憾,就像人没有十全十美一样。写作尽量写好是应该的,过分苛刻就是自我难为了。老了,有一颗向善的心是最可贵的!书中的崇高与卑微,爱与生死本就是文学的义务,老兄尽力了。写长篇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然后在某一时刻,灵感突然降临就是最佳时刻。可是,老兄已越古稀之年,人生的阅历已然丰富,只是文学技巧也需要反复试练,生命有限,已没有过多试练的机会,初操宝刀,一气呵成,承载了文学的义务应是奇迹!对自己该竖拇指了。
   先生说:苏格拉底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谕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来追求德行。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读完《孤响》,我终于明白自己,认识自己,不能终生走文学路的原因:少了老师的天然灵气;少了光明、雷达、董大中们的引领!像读马克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一般在读《孤响》。灵魂的回响留给我万千感慨。文学涵养灵魂,师友可伴终身!有光明,有雷达们,一路不孤独,不寂寞!可我也感叹:孙光明不再有,董大中、雷达再难寻!
   正读“六大视角”“三大突破”“三大思考”。“633”文学创作真经,是创作实践总结,是文学理论创新,是初习文学写作的具体引领。是的,关键是叙事伦理,真诚真实浸满笔端。逻辑特别巧妙,事件逻辑与时间逻辑插补准确,比如《碎片儿》《陈荣桂与陈永贵》《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风语》等,一路走来,反映出亚珍的文学旅途,文学成长与文学成果。以作品成熟过程完成“传”。这个过程,文学理论日趋升华,文学的自我经验中又揭示规律与普遍,为文学标定新概念:爱与信仰!脱出了人们俗念中仅是风花雪月的浅薄。
   我说:是的,文学艺术就是真诚呈现,真诚是文学的卵,一触即发!一切编造,安排出来的人和故事打磨得再光滑也透着虚假,让人读了个不可信的故事,它绝不会成为浸润心肺的艺术。玩弄语言只是阅读时的快感,过后留不下一片鸡毛也不可取。刘再复先生说,文学不是按照某种灵魂的蓝图塑造灵魂,而是把人的隐蔽的心理过程充分展示出来,读者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灵魂论辩和人性世界的双音。《孤响》是一次自我灵魂的展示,美的丑的、哭的笑的、歌的舞的,毫不掩饰。也是D的灵魂的大展示,说他是人间童话是对的,是人间至美也是对的。是D为我一点一点堆积起的温暖,是D让我成为一个善良,纯真的人,这种“保鲜”的情怀无人能比。正如老兄所说:“孙光明不再有,董大中雷达再难寻!”是的,恩师们在不同时期为我做出了引导,终生难忘,最主要是人格品行的引领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明白人之来世,做任何事都是修心炼性的工具,一切看得见的都是虚的,只有内在品质看不见却是真的。人可以在显相中不“成功”,但灵魂哪怕日长毫厘都是巨大的成功!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先生说:《孤响》构思匠心独具:传体蕴含小说的韵律,似传非传,实质是丫与D的故事传递;传的有特色,非亚珍自传,而是与D的“双人传”,D的故事也脉络清楚。《孤响》更像文学论文集。论文写作不落窠臼。用“两地书”、讨论式,完美地诠释了亚珍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读亚珍写D与师娘的恋情,让我泪水涟涟,感动不已:爱的永恒,岁月没有冲淡初恋,原始的爱,载着岁月的风尘,走过六十余年,时间不流动,依然浪漫着!关着房门,读亚珍对爱的美的描述:D每到下午五点,准时站在窗前掀开窗帘,眺望师娘归来……太感人了。”
   我说:由此看来,此书只为先生一人写,也是价值啊!一个作家相遇如此钟情的读者,该是多么幸福,自打锣鼓自唱戏的我,已与功名彻底告别。写此书只为纪念我的恩师,没有想到先生有这么多感慨,而且是情动于衷。先生说独具匠心,这本书我恰恰最无匠心,只是做了个缝补师,D的形象活起来,全靠他自己的人格站了起来。他的慈悲,他的学识,他的儒雅,他的感情,都是先生在D的信件中看见的一个立体的人。亚珍除了感叹并没有多少描写。我以为先生闲下来,是拿文学用来散步。没想到您的文学情结这么浓厚,如此,令我肃然起敬!
   先生说:《孤响》很适应初习作者细读。我如饥似渴,感动感慨伴我读《孤响》!不是读,是学!有笔记,有思考!
   箩底塌了,箩下去的未必细,箩不下去的未必粗。小说评上鲁奖诺奖的未必优!《羊》作非鲁非诺绝对优。
   雷达先生言说公道公正!
   《孤响》风骨之作,引经据典,字字珠玑--
   比如:当人心装满贪婪自私、怨恨仇嗔、虚假奸诈,那么,诚实善良、正直无私、仁慈与爱就被充斥。(陈亚珍语)
   比如:我深知再没有比真更能抗衡虚伪,再没有比虚伪更让我痛恨。(陈亚珍语)
   比如:那些集社、团体、圈子是庸人云集之处,充满了谎言、虚假,哪里能容得下一个“真”字?(孙光明语)
   比如:不要向外求,内心的强大才是生命的大格局。(孙光明语)
   比如:越是单纯的人就越接近上帝之门,越是单纯的心就越接近文学的本质。(孙光明语)
   比如:最真实的话,人是邪恶的。(毕达哥拉斯语)
   比如:宇宙秩序是一团永恒的火。(赫拉克里特语)
   比如:人的本质是灵魂。(亚里士多德语)
   比如:人类的本性,联合起来的生产者。(马克思语)
   读《孤响》,这个过程就是心灵建设的过程。读到第二部,我还没发现一点虚伪与造作!真纯、单纯;真诚、真实是《孤响》的主旋律!
   在《孤响》中徘徊、游走!旁观D与丫的文学讨论、交流;倾听丫与D的文学高论!我已经荡气回肠!继续如饥似渴……
   从《风语》到《孤响》若如神仙下凡,一改往常……
  
   三
   我被先生逗笑了!我说:先生读感让我感动,也让我汗颜,进入写作状态我不是我,走出写作状态我还是我,我是工人,是农民,是营业员,是家庭妇女,唯独没有作家的优雅,土不拉叽,不拘小节、随心所欲,弄不出什么“派”来,只能独自行走,我行我素。我很无知,什么也不是。先生的记录都这么认真,出乎意料,除了我的恩师,先生认真负责程度属第二,非常感谢!书中许多哲学家名言都是D阅读大量的哲学书籍变成他自己的解读与我讨论的。我有今天,确实是D的再造。这是我平生的幸运与先生共享了。
   先生说:又开始荡气回肠了。《羊》作(《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一只绵善的“羊”,居然那样曲折地生长?八个出版社找不到“圈”!文化不能繁荣,曹雪芹不能再生,原因就在这里。《羊》作是当代文学的范作。写人,精、准、真,实实在在诠释了文学是人学的本质!
   塑魂,净灵是D与丫文学讨论的主色调。你以对人的真诚,对生活的厚爱之情倾情写作。对人的灵魂净化是亚珍文学的功能,尤以《风语》为终端,写尽亚珍的无私忘我,哭谏这个社会灵魂干净些!生活多一点真诚与善良,少一些邪恶与无聊!为了这个起码的美好,你与你的恩师孙光明,一路追寻……
   我说:谢先生这个判断,开始也许是不自觉的,现在先生一语道破!事实如此啊!仿佛对邪恶有了免疫力,对善良与爱美的情怀总是心怀感动、感恩。比如《泰坦尼克号》我是看一次灵魂洗礼一次。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强大的力量,爱不记生死,只给别人提供生机。这种高尚就能进入人类心灵的记载中,老了就要慈悲,慈悲才是真正的美!老兄在世上阅人无数,却对亚珍如此评价,可见先生的内心留有净土。感恩!

共 74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述两个文友之间对话的精彩随笔。也是一次触及心灵深处的畅谈。文章是心灵的窗口,文以载道,书以载文。好作品就应多与大家分享。从陈老师唯美谦逊的文笔中,让读者看到是一个有良知,有担当,有责任,有血性有力量的正义作家。老师孤芳不自傲,勤奋不倦怠,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其精神无不令人敬仰。从多位读者对老师的这部作品精准又不献媚,不脱俗的赏析评价中,我们看到了老师的内心世界。这并非是冷眼看世界,而是在看似坚强的身体中有一颗仁爱之心。陈老师不想用世俗眼光去看待随遇而安的世界。师恩难忘,深情涓涓。最让陈老师遗憾的是有关涉及恩师的作品直到恩师去世后才得以出版,从这切切的思念中,恩师对自己的关爱支持,砥砺激励,如在昨日,历历在目,也让读者无不羡慕敬仰。尤其是后来众多大师级文学名家对的自己作品的评析,无论从文学思想性,从创作手法,表现场景,从文学的思想价值观上都体现出作品的特有魅力。恩师对自己超越时空友谊的支持,令人感动,这看似是悬疑的心灵独白,却彰显了恩师对自己的高度认可,也彰显着文学那接地气的魅力。回味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遭遇的艰辛,一种充满着孤独的豪放和芬芳,始终伴随着老师创作的思维,可能是小说的文学哲理性需要吧,陈老师也在无形中将自己置身于不同社会角色的场景中,虽居江湖之远则尽力尽着自己的匹夫之责,不断鞭策和启迪着读者向更高更深层次去思索我们的社会人生问题和思想变化,接着作者以出奇不意的手法。以自己的心灵传记《孤独的回响》成书的由来谈起,既流露出对恩师的无限感激又体现了浓浓的怀念之情。本以为“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不曾想在文友中竟出现了自己的第二个知音,二人惺惺相惜。从陈老师的《孤响》开始了一次有关文学的讨论,从形式到内容到情感的全方位深入的交流,到书中若干人物形象的塑造。最后到如何面对文学求真求实的本质展现。文章主旨明确,语言严谨细密,感染力强,可读性好,引人共鸣不断。只可惜,我没读过原著,只能囫囵地评价了!欣赏佳作,推荐共享!祝陈老师创作快乐,佳作频传!【编辑:华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3-04-29 11:53:47
  “孤响”共鸣,余言绕梁!欣赏佳作,共鸣不断!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3-04-29 13:37:48
  再品佳作,不仅能从老师的经历中得到灵魂的感悟,也能在写作上得有益的启迪和方向!祝老师佳作连连!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29 15:09:54
  这编按如一篇美文,江山应该出一部优秀编者按,展示编辑的水平和劳动。篇篇发挥高质量,分析细致,点评准确!感恩感谢!幸苦了,握手!
4 楼        文友:郑美红        2023-04-30 14:25:18
  也许是陈老师的作品读起来都让人感觉是真真实实的,不管是《碎片儿》还是《羊》还是《神灯》还是《玫瑰》都有让人一读再读的想法。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5-02 11:47:41
  谢谢支持并来访!握手!
5 楼        文友:陌尘        2023-04-30 19:47:35
  看作者自抒成长历程,感恩师陪伴提点,品陈老师与文友艺海泛舟,想《孤响》定为世间绝唱,若有幸拜读,当为人生一快。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5-02 11:51:39
  若有兴趣,就在江山长篇,我的房间点击《生死暖阳-一我的精神父亲孙光明》可阅读。只要爱文学,我的路径应该比较可借鉴。
6 楼        文友:陶桃        2023-04-30 21:00:44
  触及心灵深处的畅谈,让人感悟、受教颇多,谢谢陈老师的精彩分享,祝五一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5-02 11:54:18
  这是短信交谈,非常私己,非常心理话,所以我把他整理出来以作记念。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30 23:25:34
  虽然没有细读陈老师的作品《孤独的回想》,但从陈老师和老茶老师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是作者一部描写对已故恩师孙光明的回忆录,孙老师对作者在文学写作路上的指点、陪伴、帮助、鼓励,感动人心,让人泪目。他的人品给让人敬仰。通过二位老师的聊天谈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也彰显两位老师的文学素养和美好品质,给人带来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五一节快乐!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7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5-02 12:09:54
  老茶是对师生间这种坦诚相见的真挚颇为感动!真诚愿来是人世间最为珍贵,过程中似乎不觉得,一旦成为往事,追忆起来就是留在人世间的一份礼物。但《孤独的回响》主要是对文学艺术、哲学、人生、宗教等等的对话录。《孤响》完成了各类人物的形象塑造。尤其是恩师孙光明这个人物,性柔、博学、重义、真诚、热心,非常日常化的处理,自立成一幅特别真实的立体画!这是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一种感觉,自立成册,绝非我描述出来的。感谢文友支持来访!握手。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30 23:35:40
  《孤响》不孤,共鸣不断!
淡淡的云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