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歌伴终身,精神振奋(随笔)
我亲身体会到,唱歌不只是娱乐,亦是一项陶冶情操、延年益寿、保持身心健康的运动。退休31年来,我对唱歌有一种别样的兴趣,不时地自娱自乐,前些年在京西八大处居住时,常在晨练中,到森林里引吭高歌,渐渐地体会到了无限的生活乐趣与健身强体的好处。
唱歌锻炼思维能力。步入晚年,记忆力减退,脑子反应也慢了,通过唱歌有了很大改善。我爱唱老歌,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歌曲,还有念中、小学时唱过的歌。不少歌印象模糊了,只能哼上几句,于是就边哼边想边记,直到记忆恢复。这样,通过苦思冥想,活跃了脑细胞,增强了思考力。有一首《放学歌》,是我九岁刚上学时,每天必唱的,过去几十年了,早已淡忘,我用了几天时间,硬是复原如初,还边唱边琢磨,配上简谱收录在文稿中。前几年老同学聚会,我激情满怀地唱了起来,震惊四座,纷纷说我脑子好使。我说,唱歌吧!它能预防大脑衰老,只要坚持不懈,必有好处。
唱歌改善呼吸系统。40多年前,我曾患过支气管炎,两下肺纹理增粗,时常哮喘,说话底气不足。刚练唱歌时,上气不接下气,唱不了几句就得歇一会儿,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就逐渐适应了。通过运气、发声、深呼吸,使胸腔、腹腔震颤,内脏得到运动与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激活脏腑功能,增强了抵抗力,再加药物治疗,原有的呼吸道疾病,一去不复。如今能流畅地连续唱三四首歌,心不慌,气不喘,自然流畅。不少老战友说我唱出了健康,唱出了灵性,气色大增,富有精气神。
唱歌扩展人际关系。我本是个内向的人,尤其公开场合,不愿抛头露面、多说话。自从唱歌,与歌友们集体练习后,习性有所改变,喜欢加入群体活动了。当自我感觉有些表演力时,就有了展示与交流的欲望,想用歌声传达心声,联络感情。于是,在公开场合,在需要的时候,就乐意唱上一曲。比如,多次充当婚礼主持人,借曲填词,唱《贺良缘》、《在婚礼宴上》,老干部大学书法班年终总结,我讲学习体会后,就用《一剪梅》调作词,唱《老年大学情谊长》(此歌登在2012年8月8日《中国老年报》第三版上);军休所、以及与社区居委会组织活动,我也以歌声参与其中……唱歌,使我较快地融入了集体,广交了朋友,振奋了精神,有一种青春焕发的感觉。
唱歌丰富精神生活。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通过唱歌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人们的心情。惟有音乐,才是把我们的精神生活引向感觉生活的媒介。有不少人把音乐比作是心灵的艺术、天使的演讲、精神的火花、声音的诗歌、耳朵的眼睛、激情之母,有多少激情就有多少种歌曲,甚至说:没有音乐,生活是一个错误。由此可见,喜欢音乐、经常唱歌,是多么的富有意义,它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艺术修养和提升气质风貌,增强沉着、自信性格的形成,培养勇气和耐心,乐活人生。
总之,唱歌,获益匪浅:健脑益神,愉悦心情;激昂向上,祛病强身;展示风采,收获自信。唱歌吧!让歌声与晚霞辉映,让歌声相伴终身,延年益寿,健康身心!
(2023年5月2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