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草原文明之发微(散文)

精品 【东篱】草原文明之发微(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69.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0发表时间:2023-05-26 06:13:44
摘要:如果我仅仅把科尔沁草原的美景存放在心底,我就肤浅了,是徒慕其表。深入挖掘,文明的丝缕越发清晰,草原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那么美,那么沉厚。我题目里用到“发微”一语,意思是阐发微妙之处。作为篇名﹐是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进行探究。草原给了我太多值得深思之处,探幽发微,求得深意,让我对草原的认知更成熟一些吧。


   一日穿行科尔沁草原千余里。静坐下来,把草原的影像放到眼前,仿佛就是一本无字的大书,风景成为文明的符号,或者说是密码,抓住符号,打开密码,走进去,我们可以发现被草掩盖着的深层的东西。
   文明始终被诠释着,尽管丝丝缕缕,隐隐约约,我们只有去连接它,才会得到文明的线索,获得文明的启迪。
   眼前是广袤无垠的草原,草深情地依恋着这片土地。我第一感觉,科尔沁是草齐聚的世界,它的怀里抱着的是草,草在暮春是金子般的颜色,夏日,会变成翡翠。这里好像没有古代和现代的概念,草的生命打破了时间概念,原来,我们对草有着诸多错误的理解,荒凉草莽,草野芜杂,一介草木,草草一生……我们都忽略了草旺盛的生命力,不屑于草的卑微。其实,我们赶不上草,草构成莽莽苍苍的原,铺就了一长巨大的绒毯,而我们只不过是时空里的游丝一缕,没有着根,似在赤日荒漠里漂移着。像草找到自己的落脚地,生根发芽,生生不息,才成风景。
   对于科尔沁草原的草最初的来源,我有过很多猜想。在鸿蒙之初,或者是几只鸟衔来几粒草籽;或者是鸟粪中未及消化的草籽的朽而复生;或者是一阵自然的风,裹挟着草的种子,撒落于荒漠;或者是那些游牧于荒野的牧人,从沟沿河畔发现了草籽带入野地而逐渐繁衍起来……我们对世界有太多的疑问,这些疑问并非无聊,草也在启发着我们的学术思维。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草的起源,据说在1.6亿年前才出现了被称为“被子植物”的草,草对于有着47亿年历史的地球来说是最为年轻的一族。有时候人类追问自己从何而来,是否和草一样,无法确定原本呢?我从哪里来,始终是哲学需要解答的问题,草的来源,为难着整个人类。草还是那么不堪入目么?我们还会嘲笑草的肤浅荒蛮吗?我们比草的诞生晚了不知多少个世纪。如果从先后的角度看,我的确应该向草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不妄自菲薄,甘于“落荒”,应该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草原负载着的精神气质,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草原有大象,草本身的进化史就是一本大书。
   我还是喜欢那句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橄榄树》)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不弃卑微,何必对草追根溯源,先把它的蓬勃之势纳入胸怀吧。
  
   二
   暮春时节,草原尚在枯萎之中,因为我喜欢草,所以把她描述成锦缎一般,富丽堂皇。正像作家余秋雨描写的非洲沙漠所说的“枯萎属于正常”,“一岁一枯荣”是生命的轮序,包含的岂止是草盛芥衰的一般性周期规律,更有着淡然接受轮序的品格,盛可野而不能狂,衰可自怜而不馁。接纳生命文明,职业文明,是否应该如草一样,不哀叹衰老,不计较显达还是困窘,可居“庙堂之高”,亦可“处江湖之远”,做默默无闻的草。草无语,草却在告诉我们。
   草木可以荣枯,但不会永远低头去忏悔什么,草原不听忏悔祈祷。一株草可以为繁荣草原而努力,一个人可以为文明去发挥微薄。尤其是草选择了荒凉作为风景,而非扑进摇篮,或者躲在城市的绿化带里。在什么地方做风景,价值是不一样的。
   木心说:“春天不是这样轻易来的。”是在冷暖里折腾着才春暖花开。文明也并非是我们举手投足就可以碰到的。匍匐大地,俯仰天地,才有文明的气魄。
   草难以留下足迹,留下的是草窠相连,布局成草原大风景,于是我们行走草原,才感到足底的暖的,心情是愉悦的,草听不到我们的赞美,也无怨无悔地擎着我们的脚板。一定不是什么大人物才有大境界,小草一样的人物境界也不会逼仄。
   多少年,我们民族的一支,就是生活在这片草原,现在还坚守,他们和我们不是陌路,而在告诉我们,原始的山洞可以诞生文明,旷野草原同样也可以让文明生根。文明都有着背景性的土壤,在中国,研究文明,不能不走进洞穴,不能不走进草原。文明是从野蛮中走来,不能光想着草原怎样布局美好的风景给我看,应该想到草原怎样汲取其中的文明素养。
   我从草原上总会发现一些奇迹。那些散落于草原上的黄榆树,五角枫,并非是人为栽植的,而依然树冠如盖,葱郁争荣,给草原带来了悦目的风景,暮春时看,连叶子也没有,枝干微透着一点暗绿,我明白,它们是刚刚从寒冬走来的。不能笼统地归结为草原生态照顾着这些树木的荣枯。是否有地母为每一株树木铺设了一条细长而不断的营养管路?就像博大的中华文明,不也是为每个人铺设了一条畅达的营养管道吗?从牙牙学语的一个简单汉字发音,到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中华文明始终呵护着这个漫长的过程。太阳钟情于草原,无碍无挡,但置于阳光,出现的结果只能是曝晒和蒸发,甚至剥夺树木的生存权利。草原有着脉脉的温情厚意啊。
   草原有着宏大的生命系统,不然即使长出几根草几株树,也会被恶劣的气候吞噬。中华文明也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任何成就的取得,任何惊奇的创举,都应该归于中华文明的脉动结果,或者说,是中华文明抚慰的成果。用我们老家农人的话说,一根草,不是窜天的鹞子,飞不高,飞了就没根了。
  
   三
   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延续,可能与之有着非常相似的道理吧。在文明的发祥地,我们探求曾经的样子会发现,恶劣是共同的特征,在多少个不可能,多少个惊奇中,文明的种子总是挣扎着冒出了嫩芽,诞生了一个个小可能。或许,这些树木在漫长的岁月里,有的已经倒毙,但总是在淘汰过程中留下存活的,经过岁月的考验,成为稳重的风景。文明不是抵抗生态,而是适应环境,于是残存下来一些,这是树木的经验,也是文明的启迪。
   尤其是那些树木,要抗拒的不仅仅是风沙严寒,还有终日围绕着它们的孤独和寂寥,可能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就是一棵树的枝叶之间的相互照拂与问候吧,这种自言自语式的存在,对于人是折磨和残酷,对于树木呢?余秋雨说:“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枯萎了,还可以希冀枯木逢春,绿意不死,哪怕一点点希冀,都是存活理由。人们常希望自己活成一棵树。生命的姿态,不必多么精致,安详地无惧地站成永恒,哪怕突然倒下,也有曾经不折不枯的样子。
   莽莽苍苍的草原最适合极目,无边无际的概念,适合大海和草原,再无别的可形容了。这种雄伟和浩瀚,不是去辨别毫厘能够得到的。蓝蓝的天际,一碧如洗,清洗着我们的目光,再远是什么?人类的视觉总是有着极限,只能去想象。草原的尽头一定还是草原,天际和草原被压缩成一条线,隐约出现了如线的缝隙,我们的目光只能到此为止。这种浩渺的境界,是否在规劝着我们,不要自觉伟大,不要嚣张。那条细细的缝隙,就像一条眯缝着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人类,不是在嘲笑,而是在看着我们。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按照逻辑进行的,是有理有据的,我想草原的这个景色,也应该恰如人类的发展逻辑。不必自卑,更不能狂妄,我们是在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着,甚至是原地踏步。但我们在自然的注视下,依然前行,这是大自然喜欢看到的。
   很久,我才收回目光。同车的“志骏”说我醉了,我说我慌了。一个人在草原上,连一只小虫子也不是,渺小如蝼蚁,形状如微尘,千万不要说自己多么行,多么能耐。我把草原上的一株树比作雨巷里的一把小伞,我至多就是伞下的一个小黑点。我未必真的懂得草原,但我懂得了此境的内涵。人不能太过自负,我们的确是少了一些认识自己比况自己的机会。看不见星辰大海,就觉得一条小河就是波澜壮阔;不到草原,还觉得自己的眼界很广。这是怎样的狭隘啊!
  
   四
   我对草原上那些被称为“海棠果”的沙棘,更青睐,一路入眼,一路思索。此时的沙棘,还是一团未被点燃的火堆,隐约可见暗绿浮动着,形体并非壮实,抱成一团,我想象着秋日里,他们捧出果实的样子,笑在贫瘠之地,傲视沃土千里。人们形容其珍贵说,“南有榕树,北有沙棘”,其价值是任何荒漠里的植物无法比拟的。我们往往把沙棘的存在归于习性使然,而忽略了它的品质。即使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要不负生命的安置。朱自清曾这样描述它:“一辈子,她只能抬眼收纳那一小方天空,她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平凡却固执。”(《记沙棘》)文明需要“固守”,就像战争发生,总要守住堡垒。每个人在文明的进程中,都涉及定位,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学学沙棘,在不大的空间也可以释放出精彩,这才是我们参与文明的应有之义。越是在大格局中,越要关注我们每个人的最小存在,视野成了制约我们定位自己的关键,可以不在乎自我,但要找到更好的自己。
   游牧是草原最初的文明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农耕文明,这是草原和内陆不同的文明方式吧。大巴车一路向北,国道两侧是开阔的原野,大片的机耕田地,成为最显眼的风景。一眼望不到边的地垄,仿佛是色泽诱人的巧克力,一股被翻耕的浓郁土香,隐隐袭来。又像是一副等待下种安胎的骨盆,盛满了新生的希望。是大陆漂移板块上一块闲置并裸露太久的隐私,如今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装饰和修饰了。是一块被地母体温焐热了的希望,是一段没有马头琴不能吟唱的史诗和歌谣。马背上的民族,已经学会这样耕作土地,用镰刀收割另一个希望。我想,在为温饱犯愁的时代,他们应该是把种子随意地插坑撒入草原的吧,那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模式。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有了机械化,种子不再委屈了,黑黝黝的泥土也笑开了花。绿原黑土,何时变成这般模样?他们在崇拜“长生天”,祈求巫师的同时,不断开拓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的人生哲学,充满神奇,又脚踏土地。蒙民有一句闪光的话——“养我的土地是金子”,草原是他们开掘不尽的金矿,他们世代守候于此,做一个守金人。我相信,土地是诞生文明的唯一土壤,蒙民不断在土地上画着蓝图,才成就了如今的黑土沃野。每一种文明都有慢慢进化的过程,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也有过悲剧的痛苦,但经历了痛苦之后,他们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于是延续着更辉煌的文明。
   复活,是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词语,凡是草青青的地方,一定会长出庄稼,这种信念,是土地复活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伏羲沉睡了多少年,终于醒来,草原文明走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华文明的触角不断伸向远方,这片黑土上写着文明的履历。
   广袤的草原,一群群牛羊,初看仿佛是散落在其上的白色珍珠,黑色的宝石,牧人骑在马上,并非为了控制牛羊之群,我觉得他们是在享受风景。的确,他们找到了游牧的真理。蒙民有一个发现:“六畜前面两只脚踩过的地方,其后两只脚一定能够踩到。”这话有点儿绕,但是蒙民的经验,就是他们的生活哲学。我觉得,他们找到了血脉的逻辑,对因果的理解,那么形象生动,那么深刻精粹。这也应该的蒙民永恒的生活坐标。所以,他们在茫茫草原上总能找到方向,总能收放自如。他们把“收”和“放”参悟得如此简单,又如此深奥。
  
   五
   我常常想,我们的文学始终是跟不上草原风景变迁的脚步的,就像我,留存最美的记忆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要出口成诵的句子不多。草原的美,可能进入我们视野的只有百分之一还不及,只是千分之一的拿来激发我们的诗情。文学是文明存在的一种浪漫方式,用我们的诗句在草原上浪漫一次,草原会收留住的。
   科尔沁,据传是鲜卑语的称谓。在《南齐书》里被译作“胡洛真”、“火儿赤”、“好儿趁”、“廓尔沁”等名字。是啊,弄懂这些名字,都不易。我以汉文学的眼光,越看越觉得像宋词的词牌,其实,文化是相通的,曾经兴起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曲”名字就是这样。文化的丝缕,有着明显的痕迹,不可割裂,更不能将其中的一章抹掉。这种相融相成,再次揭示了文明文化的血脉关联。
   提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忘记“端木蕻良”这个名字。他21岁时创作的长篇巨著《科尔沁旗草原》给了我们太多的草原文明启迪。“土地的荒凉和辽阔”传染给端木蕻良以“忧郁和孤独”。(《我的创作经验》)这是一种超然的品质。同样,草原的特性也会感染我们,可汲取的东西很多,最本质的是草原灵魂的传递和感染。草原文明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风骨,是别样文明形式不能替代的。
   之前,我对草原的了解简直就是一片空白,一片旷野,几处毡房,几堆敖包,一切都是原始的。如果没有这次前往,我还觉得生活就是在楼房里那一种模式。夜晚,住宿在科尔沁草原深处的巴仁哲里木小镇,耳闻夜风习习,回顾这次旅程很美妙,草原是好做梦的温床,也是可以做学问的一张大纸。
   从草原,到大海;从大海,到草原,是一趟追索文明丝缕的过程,牵牵连连,血脉如途,虽弯曲却能达,我顺着这条血脉,找到了文明的一些线索,连起来,于是有了绳穿珠玑怀瑾握瑜的美感。
   今天告别,明天我会再来,我怕遗漏的珠玑太多。余秋雨在他的《千年一叹》的“补记”里说:“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回家看电视,出现草原的内容,我都要仔细地看,有没有我走过的地方,那里的文明又迈出什么样的步履。
  
   2023年5月2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1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草原文明之发微”,这题目别具一格,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草原之大,却要探幽发微,怀才老师是“文不惊人誓不休”啊!科尔沁是草齐聚之地,作者对草原草之来源作了大胆的猜想,鸟衔来草籽?鸟粪中未及消化的草籽落地复生?自然风裹挟草籽撒落于荒漠?牧民发现了草籽带入野地繁衍生息?原始的山洞可以诞生文明,旷野草原同样可让文明生根。草原有着宏大的生命系统,不然即使长出几根草,也会被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所吞噬。中华文明也是巨大的生态,任何成就和惊奇的创举,都源于中华文明脉动的结果。文明不是抵抗生态,而是适应环境。尤其是那些树木,要抵抗的不止是荒蛮恶劣的环境,还有漫长的孤独和寂寞,于是树与树、枝叶与枝叶之间的互相照拂便是它们得以生存的底气和力量。茫茫草原,最适合极目,天际和草原尽头相接处被压缩成一条线,就像眯缝着的眼睛,冷眼旁观我们人类,提醒我们,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按逻辑进行的,不要自卑,也不能狂妄,遵循规律,敬畏天地,一切会向好。“我”尤其青睐被称为“海棠果”的沙棘,“南有榕树,北有沙棘”,沙棘的价值是其他任何荒漠植物无法比拟的,它的品质非凡,即使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辜负生命的安置。如此格局和视野,令人仰视。文明需要“固守”,需要“定位”,学学沙棘,我们人类便知如何自处。游牧,是草原最初的文明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农耕文明,“养我的土地是金子”,蒙民世世代代守护着草原,让这片土地生长着希望,这片土地也有过悲剧的痛苦,经过进化,他们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于是延续着更辉煌的文明。科尔沁,被译作“胡洛真”“火儿赤”“好儿趁”“廓尔沁”等,多像一个个词牌名,音律铿锵,撩人心扉,启人遐思,可见蒙文与汉文化的丝缕,源远流长,不可割裂。作者一路追索文明丝缕,颇觉有绳穿珠玑怀瑾握瑜的美感。该文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表达,启人入境,让读者紧随作者营造的曼妙深远辽阔的意境中去追根溯源,追踪草之初,草原文明之伊始,读罢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那些亿万年之前造化的雏型被作者激活,还原,犹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画面定格,让读者观之思之,心绪飘摇,诗意哲意禅意丛生。启人心智的上乘佳作,有史料典籍的依托,有诗文佳句的点缀,有纵横千古的想象,字里行间漫溢作者对蒙汉两族文化渊源的探究之心之强烈,对草原文明丝缕的描述情景交融,动人心扉,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感佩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遥握,谨祝夏祺安泰!【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2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26 06:16:10
  该文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表达,启人入境,让读者紧随作者营造的曼妙深远辽阔的意境中去追根溯源,追踪草之初,草原文明之伊始,读罢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那些亿万年之前造化的雏型被作者激活,还原,犹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画面定格,让读者观之思之,心绪飘摇,诗意哲意禅意丛生。启人心智的上乘佳作,有史料典籍的依托,有诗文佳句的点缀,有纵横千古的想象,字里行间漫溢作者对蒙汉两族文化渊源的探究之心之强烈,对草原文明之发微的描述情景交融,动人心扉的佳作,令人叹为观止!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8:47:52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按,辛苦了。怀才抱器始终感觉内疚,罗老师尚在康复中,抱病编辑,怀才鞠躬致敬。可能前几篇草原文章侧重的是表象的东西,写美好的风光,表达喜欢的情感,这次是做了一点有深度的思考。我想,草原文明是已经被人们接纳了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支,有必要做解读,个人的眼光和能力是有限的,写这样的文章,我有点捉襟见肘,但还是坚持写下来,起码表达我的一些思考吧。罗老师的编按有深度,文藻精美,给小文添彩了,谢谢。遥握,期待罗老师完全康复,东篱人也都想你。
2 楼        文友:枫桦        2023-05-26 07:56:37
  草原人的性情都是那么的豁达开阔,我想是与他们身处的地域有关系。读老师的文,我不由地想起成吉思汗的目光,他便从辽阔的草原看见了浩渺的大海。草原文明的伊始,是非常久远的。老师寻根溯源,以多方面的解读,来阅读草原,真的让人叹服,这一次草原之旅,真的不虚此行啊,下一次一定要来到大森林,相信一定会让老师穷尽自己的笔墨,也写不完这里的灿烂与辉煌。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8:52:01
  谢谢枫桦老师的深情而精彩的留墨!的确,前几篇草原小文,都是侧重于表象的描摹和表达,写出我对草原的初步感观,这次,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下草原文明,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贡献,尽管不够深刻,起码我是做了点思考的。我也很喜欢吉林,穿行科尔沁草原,我 的右手边就是吉林,很近了。大森林一直是我的向往,她以别样的气势和生动呈现了人们的记忆和视野,无与伦比的。但愿可以成行,去看看大森林,感受她的气魄,也写出我对大森林的爱。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26 08:16:57
  初看老师这个题目,可能会想到是一个社会学家或草原学者论文的题目,但看下来不是,老师是通过对一些草原事物的细腻描写来抒发对草原的热爱的。对一个人的喜欢,才会关心她的冷暖,甚至她的一颦一笑,对草原的喜欢也是如此。通过对草、沙棘等草原宠儿的描述,老师揭示了人之渺小与草原之辽阔,进而阐述草原文明的久远与辉煌。深度佳作,心若不静,是读不出其中深刻内涵,品不出其中丰富味道的。拜读学习老师美文大作,问候老师,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9:05:39
  谢谢韩老师的深度点评。起初,我确定题目是《草原文明之丝缕》,觉得丝缕的意思一些虚,所以改成“发微”,有词“探幽发微”,一般是作政论性文题,但也有例外,用来表达对细节方面的探究,也可以。所以就这样用“发微”一词。是否我能够说透其“微”是另一回事了。我努力表达我的思考吧。可能还是一些框架,或者是人云亦云,继续提高吧。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支,蒙汉文化是互相渗透的,我可能太多的是以汉人的眼光来看的,有局限的啊。谢谢韩老师与怀才的深度交流,遥握,问候夏祺 ,期待你的佳作!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5-26 08:39:55
  大气,深沉,厚重,高远,写尽了草原的气质和风骨。香香妹子有编文了,可见身体正在恢复之中,甚慰。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8:55:16
  谢谢岚亮老师对小文的认可,谢谢你的美评。我努力雪出草原的内涵吧,限于我的认知和学识,对草原还是不能参悟深透,至于气质和风骨,我一直在追求这个境界的获得和把握,这次的文章较之前几篇可能抽象了些,主要是写对草原文明的认知和感悟吧。很幼稚的,还得向岚亮老师学习,你不乏富有灵性,笔力奇崛,令我敬佩,也望尘莫及啊,始终在学习。遥握,期待岚亮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26 08:52:51
  老师对草的喜爱程度真不一般,灵感也不一般。老师到蒙古去了一趟,单写草原就是好几篇,从不同角度多层次来加以描写,草原的文明史、战争史,蒙汉的文化交流史等,都在老师的笔下有些追索。一望无边的天空,绿色无边的绿毯,诗一般的语言,富含哲理的文字。从古论到今,唱着吟着,品着思着,享受着大自然赐给的福分,美哉乐哉悠哉!佩服老师。祝老师夏祺1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8:59:4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相当于前几篇草原散文,这次我努力开掘一下,试图走进草原的深度,感受中华文明草原文明的内在力量。限于怀才学识浅薄,可能写得只是皮毛,我努力思考了啊,得个“精神可嘉”的评价,我就知足了啊。每个人的文章都有着个人和地域的色彩,我很喜欢红花草老师的乡土文学,“湘气”十足,也很温暖,期待您的佳作,遥握,问候夏祺!
6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3-05-26 09:47:20
  怀才老师的《草原文明之发微》写得何等精深!怀才老师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气魄与才情,对科尔沁草原探幽发微,融入到深厚无比的中华文明中,也融入到人的生命意义中,发出震古烁今发人深思的感叹!怀才老师去了一趟草原,佳作连连,正如罗莲香老师编按所赞“老师是文不惊人誓不休啊!”。大赞欣赏!谨祝夏祺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09:56:07
  谢谢东风老师的美评,谬赞了啊。感觉之前写的多是外在的东西,所以,静下心来想想,还有深层的东西,尽管我的气力不足,不足以开掘出深度,但我还是努力去做,想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草原文明,是有着自己特点的,把握住,才是正确的态度。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东风老师的佳作。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3-05-26 10:01:06
  跟随老师看大草原,想起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那些特色民族的蒙古包,读着老师文章仿佛跟着去哪辽阔的草原浏览了一番,想象中的美丽大草原一样,风吹草地见牛羊,那些壮观的场面,永远只能在那摇远的地方。祝好老师夏季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10:09:24
  谢谢蓝色老师的美评。有机会就去吧,草原很美。最近好吗?期待你的投稿。谨祝夏祺,身体康健。谢谢蓝色老师关注怀才抱器的小文。
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1:05:25
  “草丛哪里来?”,这是一个难解的哲学命题。不过,草先于人类,它不妄自菲薄,甘于“落荒”是人类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作者对草的精神剖析有点意思。草可以荣枯,但不会低头忏悔。草匍匐大地,仰望天空,有文明的气魄;草原有宏达的生命系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的姿态,不必多的精致,而是百折不枯,成为永恒。这篇文章透着深刻的哲理,读罢,深受启迪。好文,拜读学习,遥握问好,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11:22:43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对草原的一点感悟吧,我们读取任何东西,都希望获得正能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求得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舍弃那些糟粕,留下美的。愿吴老师的创作走进崭新的意境,多出作品。遥握,问候夏祺。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26 11:09:14
  怀才老师的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的风格,不是从风景角度去写草原,而是深入挖掘草原的内涵,对大美草原进行深度思考和感悟,探索草原的文明,阐述了草原文明和中华文明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文章内容沉厚,思想深邃,感悟深刻,涉及到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蒙族文化等各个方面,融合了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很难成就如此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的大美之作! 写的非常精彩!值得细品,读完受益匪浅,让人回味无穷。盛赞才情!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夏琪!一切顺心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11:28:01
  谢谢如菊老师美评,谢谢你对小文的评价。这次打破了过去的写作程式,努力探求深度,尽管我的笔力不足,但我努力去表达了。希望读者喜欢,因为有深度东西对我们有好处,可以从理性角度获得美感。谢谢。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更多作品。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5-26 11:30:07
  草源茫茫,天空无际。人类若尘埃,大雁飞过秋草黄,琴声长。于是有了《鸿雁》。夕阳西下,昼夜轮回,马头琴《远古的梦》的天籁中。开启文明之旅。中华大地原生态音乐,大抵发源于此。怀老师的文字,是天籁的交响,更是文明系统的哲思。人类的渺小,大自然的浩瀚,只有亲自去听天边声音,才能惮悟!问候老师,文字里有草香。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11:34:58
  谢谢鸿雁老师诗意的点评,很久没有看到鸿雁老师的美文了,很期待,你的文字,磅礴有气势,有内涵,所以喜欢。去草原,总是希望收获多点,这篇是抽象地感知草原,希望得到深邃的东西。遥握,问候夏祺,期待鸿雁老师的作品。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