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陶香满地(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陶香满地(散文) ——四川散文学会彭州桂花镇采风散记


作者:爱好者快乐 白丁,5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1发表时间:2023-06-21 15:59:43
摘要: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前日还下过小雨的彭州,依然使人感觉凉气袭人。然而在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那一刻,我的全身却感觉到分外的火热。 3月24日,我有幸和四川省散文学会的二十余位文友一起,来到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接壤处的彭州市桂花镇,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举办的彭州桂花镇采风活动。并在第二天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的授牌仪式。


   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前日下过小雨的彭州,依然使人感觉凉气袭人。然而,在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那一刻,我却感觉到全身分外火热。
   3月24日,我有幸和四川省散文学会的二十余位文友一起,来到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接壤处的彭州市桂花镇,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举办的彭州桂花镇采风活动。并在第二天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的授牌仪式。
   彭州这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三十多年前,在我和妻子谈恋爱的时候,我听说了在成都有个彭州,因为和妻子同寝室的那位老师就是彭州师专毕业的。又过了好多年,在我工作的宣传部又调来了一位从彭州师专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和我一起工作了好几年,每次在我们工作闲暇之时,他总说起在彭州读书日子,并多次和我谈起彭州的人文典故。每次谈的都是滔滔不绝,津津有味。
   “自古文人例到蜀,蜀中文人例来彭”。在古代,中国的著名文人墨客无不到四川,慕名至被誉为“西蜀膏腴”之地的彭州,游山赏水,吟诗作文。据统计,历史上到过彭州的文人并留下诗文墨宝的有上百人。最著名的莫过于王勃、卢照邻、高适、杜甫、陆游、杨慎等人。到近现代又有张大千、张秀熟、马识途、张英伦、梁上泉、周克芹、白航、流沙河、舒婷、陈建功等知名人士。他们都在彭州下了闪光的足迹。充分说明彭州的自然风光很美,人文历史颇丰,古老而年轻的这片热土有着很强大的吸引魅力。听了这些故事之后,酷爱文学的我从那时起,就深深地被彭州这一方文学沃土所吸引。向往着那一天,我也到彭州去走一走,看看,到那里感受一下彭州文化的熏陶,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3月21日下午,我在四川散文群中,看到刘老师发出的一条通知,说四川散文学会准备在彭州开展采风活动。看到这一消息,一下激活了我大脑中沉寂多年记忆的那个名字“彭州”。我立即和刘老师联系。二十多年后今天,我会随四川省散文学会来彭州参加采风,终于圆了几十年前的梦。
   24日中午十二点,在通知地点,我坐上了四川散文学会宣传部部长余生老师的轿车,和我同车还有四川散文办公室王德志老师和文友杨顺民老师。人到齐后,我们车立即向着彭州的方向开去。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下榻的地点彭州桂花镇一家名叫“陶香苑”的乡村酒店里。在那里,我们受到了彭州市作协主席王方强,市作协副主席舟歌,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刘筱蓉和先期到达的四川散文学会会长丁仕强等人的热情欢迎。由于我们来的比较早,来参加采风的文友们没到齐,于是我们坐在那里听王主席和舟歌主席给我们介绍彭州的情况。
   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彭州历史悠久,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程上(今彭州新兴镇),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称谓《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推行郡县制度,始于境内置县,今境内为繁、郫、湔氐三县地,束手蜀郡。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割据,更迭频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变化纷繁,境内先后置为繁县、南普寿县、南晋寿郡、天水郡、九陇郡、东益州等等。隋统一全国后,推行州县二级制,公元583年罢九陇郡为九陇县,公元602年置蒙州,领九陇、清城、郭县。唐高宗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陇界南置蒙阳县。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历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镇西北故繁城为州治,先后领九陇、导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县地)、蒙阳等县。这个时期彭州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川西重要的商贸中心。元代诗人汪元量《彭州歌》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足见其盛。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县三级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彭州为彭县,蒙阳县亦废州为镇。明、清两代,彭县皆隶于成都府。
   介绍完彭州的历史,王主席还我们介绍彭州的旅游资源,他自豪地说“牡丹故乡、避暑天堂、五教汇聚、地质奇观”是我们彭州的四大主体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拥有“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湔江国家湿地公园”五大国家级旅游品牌资源。境内拥有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宝山太阳湾等AAAA级景区,以及中国三大牡丹观赏基地之一丹景山、田园赏花圣地葛仙山、龙兴寺、三昧水、蜀水荷乡、中华蝴蝶生态城、通济花海等重点旅游区。听了王主席介绍,我越发对彭州感兴趣,并为来到达彭州体验到此地丰厚的文学底蕴而感到庆幸。
   说话间,一直在忙碌中彭州市作协舟歌主席递给我一本书,并说:“这是我们的《平原文学》”。接过《平原文学》这本书,我坐在那里,顾不上在和主人攀谈,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里面有短篇小说、诗词等文学体裁,内容丰富,质量很高。随后,我得知,这本书其实是丛书或连续性刊物,已编印8期。舟歌副主席是执行主编,从作品收集到修改、校对、排版、印刷成书的所有事务,都是他一个人做,已坚持多年,没有报酬,自己还会贴上一部分钱。满腔热血,倾情付出。为他所做的这一切,我不由得由衷地敬佩。
   不一会,参加采风的文友陆陆续续都来到聚会地点。这时候舟歌主席对大家说,我们今晚吃饭的时间订在晚上六点半,现在距离吃饭的时间还早,我们就带大家出去采风。于是大家分乘几辆汽车向着我们的第一站---猎枪会的方向驶去。
  
   二
   听说要去采风,文友们立即来了兴趣,也忘记了一路的疲劳。大家说走就走。从双流开车来的刘向东老师招呼我,让我坐他的副驾驶。和我同车还有还温利元老师,罗小敏老师和赵前香老师。一路上,大家交谈甚欢,谈着来彭州的感受,言语之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听舟歌主席说猎枪会纪念馆位于桂花镇的桂花社区欧家山。那里群山环绕,村子幽静而严密。果不其然,我们车行驶了一段平坦的道路之后就进入了山区,道路又窄又弯曲,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还有一簇簇笔直的楠竹。车子沿着一条小溪旁的山路穿过一片片的密林。看着如此幽深的山林,车上罗老师说:这里真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敌人想找也找不到游击队员的影子。大约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车子停了下来,我下上前询问,原来有一堆建筑材料堆在前面的道路上,由于道路太窄,车子无法通过,这时候,舟歌主席对大家说,这里距离猎枪会纪念馆没有多远了,大家可以步行上去。大家下来车,随着舟歌主席向着“猎枪会”纪念馆方向走去。看到我们一群人来到这里,这个村的原妇女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义务为我们当了讲解员。途中,一颗奇怪的大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哪位女同志向我们讲解道:这棵大树是“猎枪会”队员们练枪的靶标,长年累月练枪被队员们练靶是的枪弹打成碗口那么大的洞,至今还屹立不倒。
   走进纪念馆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凝重的表情听着“猎枪会”纪念馆讲解员给我们讲述那红色的故事。
   讲解员讲解到76年前,在中共地小党组织的领导下,这里成立了一支不脱产的农民武装猎枪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支队伍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动摇了地方反动势力的根基,在迎接解放、平叛剿匪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的12月,在这里建成并且对外开放的猎枪会纪念馆,占地近700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254平方米,是彭州市及成都市两级党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成都市为数不多的村级党史纪念馆。
   1947年的10月。当时中共地下党员吕英受党组织派遣,到灌县、彭县发展党员,建立农民武装,并且于1948年的1月建立了向峨党支部。向峨地处山区,山高林密,不少农民有狩猎的习惯,家里都制备有一支或两支猎枪。党支部成立以后,为了发动农民起来做斗争,负责农运工作的秦世禄同志以公开合法的教师身份,一面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一面以教师家访的名义深入农村,访问学生家长,接近农民群众,并且组织翻身会、互助会等群众性的组织为由,联络农民,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并且通过亲连亲、友联友的方式组建了猎枪会。开展农运工作。他了解农民疾苦,在和农民拉家常中揭露社会的黑暗,给农民讲革命道理,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激发农民的革命精神。他经常帮助农民买药,为农民治疮治病,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农民交朋友,因此深得农民尊敬和信任。在他的联络和动员下,杨荣泰、杨伯良、袁大成、张兴武、千焕廷、霍玉廷、黄丕富等有猎枪的农民纷纷组织起来,1948年2月,“猎枪会”正式成立,党组织有了一支农民武装力量。
   1948年的12月桂花乡公所所给农民派发名为“防匪防盗”,实为为防止共产党活动的“冬防米”。当组织一面发动党员抗交“冬防米”。,一方面通过猎枪会的队员,串联农民拒交。在猎枪会的影响下,多数保甲的“冬防米”颗粒未收。这次的行动使得桂花地区的抗捐斗争,取得了胜利。同时,猎枪会的队员在掌握敌情、传递情报以及剿匪平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9年的十月前后,猎枪会的成员已经发展到300余人,仅丰乐以及桂花就有100余人。同年的11月,猎枪会改编为“岷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区队”。
   这一段只存在于川西地区龙门山脉的传奇,他的故事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鼓舞了许多的人,对彭州乃至正个川西的解放事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不应该被忘记,特别是那些为此付出过献血和生命的人,更是我们后辈永远的榜样。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猎枪会纪念馆,和哪位担任我们讲解员的原村妇女主任挥手告别。
  
   三
   参观完“猎枪会”纪念馆,我们车子向着下一站“桂花龙窑”驶去。听舟歌主席介绍,桂花镇是远近闻名的“西蜀陶艺之乡”。怪不得在来彭州一路上,一进入桂花镇地界,我就发现,沿公路两旁隔不远就有一处陶瓷厂,有烧制酒瓶子的,有制作花盆的厂子,包括我们下榻的旅店名字也叫“陶香苑”。可见陶艺这个文化符号在桂花镇的影响。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桂花龙窑博物馆。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大门楼牌板上面用碎陶片镶嵌出的“桂花龙窑”四个大字,门楼顶部有两条龙,中间是一颗宝珠,一种传统的古式建筑风格。大门楼的两边墙壁贴满了陶片,在陶片中间镶嵌着很多陶罐,那些陶罐都是突出墙体之外的,很有立体感。站在大门楼下面,你会一下就感受到浓浓的陶艺气息扑面而来,那大门两边满墙的陶片、凸出的陶罐仿佛在向我们诉说桂花土陶的风雨沧桑,历史烟云。
   我随着文友们的走进了桂花龙窑博物馆。一走进展厅,我就被琳琅满目陶制品所吸引。展厅里错落有致,造型各异的各种土陶制品花色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哪里是土陶,分明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墙上的资料显示,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代,“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桂花土陶即产生有一定规模“(《彭县志》P408)现桂花瓦子村存有嘉靖年的龙窑窑址。桂花镇就建立了第一座地方官窑,这样算来,到今年正好整整500年了。
   桂花土陶包括: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陶制品所涉及的美学、力学和烧制原理超越了时限传递着丰富而古老的科技文化信息,在现代生活中,桂花土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建筑土陶脊、瓦、垄、滴水等是仿古建筑的上好材料。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等仿古建筑都有桂花的建筑土陶。
   陶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早在8000多年前,我国的先民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了。传统的陶器制品和制作工艺有着各个历史时代的烙印,蕴含这这个时代人类的智慧和文化精神。
   桂花镇的传统制陶工艺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它秉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制陶工艺的精华,生动完整地再现了古老的制陶过程。据《彭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年,桂花土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清光绪年间,有小窑数座,所产日用品及琉璃瓦,造型精美,畅销各地。宣统二年,发展到大窑3座,窑户40余户,专产缸、坛、盆、罐和庙堂饰品。民国37年,发展到大窑7座,小窑50余座,窑户100余户,工人260余人。产品远销甘肃、山西及省内雅安、西昌、芦花、卢州、重庆等地。
   建国初,窑户发展到116户。1956年,成立崇宁县桂花土陶生产合作社,(现属彭州市,已改制为个体企业),1958年过度为国营后,成立了工艺美术车间,从大专院校引进技术,培育工艺美术人才,在继承和创新中,试制出“泥下彩”5种,色釉13种,色彩鲜艳,增添了工艺陶的艺术效果。1964年,试制成功熔快彩,解决了釉料含铝量高,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问题。1975年,创制成功无极变速辘轱车、移动修坯车,提高工效率50%,并在全省2次推广。现在,桂花土陶制作对现代制陶工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制陶工艺尽管采用了很多电动机械设备,但其根本原理与工艺流程都还是与传统工艺一脉相承的。

共 1144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桂花镇位于四川省西部成都平原彭州市西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其桂花树高大、茂密、花香四溢而得名。文中第一段介绍了桂花土陶,它包括: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陶制品所涉及的美学、力学和烧制原理超越了时限传递着丰富而古老的科技文化信息,随着作者的采风行,我们了解正到在现代生活中,桂花土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建筑土陶脊、瓦、垄、滴水等是仿古建筑的上好材料。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等仿古建筑都有桂花的建筑土陶。第二段,密林深处的“猎枪会”,描写的是当地一些革命历史典故,看来这次采风活动离不开与前烈们斗争的史迹,也是此行的意义。接下来,采风团还参观了"越南自卫反击战”纪念馆,作品里处处流露出诸多英雄事迹的红色纪念馆。随笔看似随意,其实意义在于品读过去英烈创造下来的和平遗址,到如今变化巨大,但仍然留有一些红色的激情让读者感怀革命历史的震撼。作品洋洋洒酒,随处可见历史的见证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陶香遍地,形散而神聚。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夏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6-21 16:01:59
  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当地的特色进行,让采风活动更加饱满有意义。
回复1 楼        文友:爱好者快乐        2023-06-24 10:36:18
   非常感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的辛苦编按并给予精彩点评,编按精准点评深刻,本人非常喜欢。笔者在这里遥祝开心的秋蝉老师编安。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6-22 14:24:09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爱好者快乐        2023-06-24 10:37:18
  非常感谢社长的肯定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