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陶香满地(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陶香满地(散文) ——四川散文学会彭州桂花镇采风散记


作者:爱好者快乐 白丁,5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1发表时间:2023-06-21 15:59:43
摘要: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前日还下过小雨的彭州,依然使人感觉凉气袭人。然而在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那一刻,我的全身却感觉到分外的火热。 3月24日,我有幸和四川省散文学会的二十余位文友一起,来到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接壤处的彭州市桂花镇,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举办的彭州桂花镇采风活动。并在第二天参加了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的授牌仪式。


   如今的桂花土陶,除了烧制生活陶瓷外,还能烧制建筑陶瓷、花卉陶瓷、工艺美术陶等。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耙花、镂空”技艺更是独步天下。土陶产品不再仅限于泡菜坛子、青砖、琉璃瓦,还创新研发出了生产销售园林景观艺术陶罐、旅游文化创意陶、装饰土陶花盆、土陶浮雕、土陶喷泉流水陶罐以及茶具、酒具及各类创意装饰陶器等,扩大销售路径,打造出了属于彭州土陶特色创意品牌。据介绍,桂花镇现有大小制陶厂近百家,从人员达5000多人,年产值近7个亿。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等仿古建筑都有桂花的建筑土陶。
   桂花土陶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对当地百姓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桂花镇的民居多用琉璃瓦、青筒瓦,院墙也用各种仿古装饰。现在桂花人几乎人人懂陶艺,家家从事陶艺工作,陶艺成为桂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从它的制作工艺及产品形式、产品质量看,它纪录了各代历史的文明进步,传载了人类智慧和创新精神。桂花土陶的发生和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最早的土陶产品盆、缸、罐、坛都是家居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桂花土陶在一定程度上贡献特别大。桂花土陶产品泡菜坛非常有名,它泡出的泡菜香气袭人,经年不坏,是泡菜坛的一绝。桂陶中的建筑材料,又是仿古建筑材料的佳品,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尤其青筒瓦、青砖,供不应求。现代社会以多元化、多形式的物质方式、文明形式发展。在这些物质方式中,土陶以它特有的无污染、无辐射、无有害物质深受顾客欢迎。如土陶蒸锅,蒸出的饭比铝、铁、钢等锅都香。再如土陶仿古建筑以其耐压、耐风化、耐高温、不变形等优势成为建筑行业的佼佼者。
   一直以为土陶制作是用模具做出来的,这次来到桂花镇龙窑制坯车间,亲眼看到制陶师傅制作一个陶罐的全过程,真是涨了见识。才知道完全是他的一双巧手完成的。师傅先将一块锯好的黏质黄泥,放到电动转盘上,启动电源,转盘高速运转,师傅双手握住泥巴,扶、捏、掏、挂、旋,随着师傅双手的上下翻飞,闪转腾挪,几分钟过后,一个直径约30公分,高40多公分的花盆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太神奇了,一坨普通的黄泥巴,在制陶师傅双手的“玩弄”下,不一会就变成一个工艺品器型,简直匪夷所思,正在我看到入神感叹师傅简直是“点泥成器”的时候,旁边的彭州市作协刘筱荣秘书长说,制陶师傅在制作前就已经是“成陶在胸”。
   一会我们又随着彭州市龙陶古陶文化有限公司经理来到古龙窑的遗址,站在龙窑前,我仿佛看见窑内烈火雄雄,火焰升腾,龙窑就像是斜卧在山坡上的一条“巨龙”,随时可能要乘着烈焰飞跃而起,腾空云端。
   桂花土陶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对当地百姓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桂花镇的民居多用琉璃瓦、青筒瓦,院墙也用各种仿古装饰。现在桂花人几乎人人懂陶艺,家家从事陶艺工作,陶艺成为桂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桂花镇也因此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西蜀陶艺之乡”,土陶传统制作工艺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
   桂花镇位于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北部,地处彭州市西面,与都江堰接壤,距彭州市区15公里,区域内有山地、丘陵、平坝与河流。这里,曾经是三国名人张松的故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有一片茂密的古楠木林已有多年历史,是四川现存唯一的平原森林。
   参观完龙窑博物馆,我们车子跟随者舟歌主席他们车子向着三圣寺的方向驶去。没过多我们就从正公路拐入一条沿着小河旁的修建的道路,这条道路很直,道路右边河岸上是一排排高大的法国梧桐,道路左边是田地,在田地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仿佛我们走入了图画之中,煞是好看,真是一幅绝美的风景。
   三圣寺位置在彭州市西16公里,桂花镇丰乐场口1500m处的蒲阳河畔。与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相距12公里。该寺原为三国奇才张松府宅。因张松献地图给刘备,回府后被刘璋所杀。其后族人将府损献给佛门,并改宅为寺,后经多次改建、扩建、逐臻完美。该寺现被列为三国寻踪之最要景点。
   三圣寺原占地200余亩,有佛像63尊。即:三圣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白鹤殿,寺内古木参天、花木繁茂翠竹掩亭、柏似青领、楠若华盖。蝉鸣鸟啼、溪流潺潺。寺外溪水环线、水清夹道,令游人流连忘返。
   该寺现仅留下一重殿堂:即三圣殿,此殿高约两丈有余,三间中堂、堂口高悬“羲昭千古”匾额,为清光绪皇帝御题。字迹浑厚、雄健苍劲。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其余殿堂均毁。现存林园占地约30余亩,园内古木参天,均属古柏、银杏、楠木、樟木之类,整座林园树干挺拔、叶茂枝繁。是我国寺庙之突罕见。
   白鹤殿后是一座园林,园内树木欣荣、清香四溢、白鹤成群。中植古银杏一株,为三国时期张松亲手种植。后人称之为“张松银杏”,邓小平同志64年参观此树时,绕树三匝,大为赞叹。此树下部两杆并列约为一公尺许见两干突然痊合,状若两腿,型如白鹤,栩栩如生,跃跃欲飞。
   老三门前现依旧生长着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栽植的古柏树两株,以及关、张、黄、赵、马五虎上将所植的古楠木树五棵。在寺内尤其引人注目的要算张松夫妇亲手所植的“夫妻树”了。此树直径约2m多,为三圣寺最巨大的一棵古楠木树。此树下部为独株,在2m高左右突然一分为二,并列成为两杆好似张松夫妇含情默默、相对而立……
   彭州佛教历史厚重,源远流长,从东晋时期之佛图澄禅师在龙门山回龙沟结茅为芦,创建西蜀第一寺龙门寺起,直至如今,佛教非常兴盛,历代高僧辈出,具有七佛圣地之美誉。三圣寺是宋代临济宗著名高僧图悟克勤禅师之故乡,也是克勤禅师住持的道场之一。在他住持期间参学僧众如云,香火旺盛之极,他所传承的临济宗法派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三圣寺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彭州市人民政府及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关怀下,已于96年正式开放,并礼请成都文殊院宏永法师来寺主持重建工作,现已出具规模。
   在一个平坝,我们把车停在那里,大家连陆续从车上下来。看到寺庙的大门是上了锁。舟歌主席告诉我们,这个大门是三圣寺的侧门,平时不开的,我们的从前门进去。舟歌主席招呼着大家向前走去。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三圣寺的前门。呈现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三开间大门,中间大门楼上端悬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上面用隶书写有三个大字“三圣寺”。大门两旁有一对石狮子卧坐两旁,我看到大门两旁有一副,见上联是“拿云自可容收放”下联是“喝月谁能使倒行”我温旁边的王主席这是上面意思。王主席说:以手揽云当然能收放自如,但是谁想呵斥月亮让它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倒着运行那是不可能的。实际的引伸意为:(拿云)心空无挂碍当然能够行动自如,(喝月)而内心有执着就必然被固有的物质所束缚。云是空无;而月是实有。我不由得佩服王主席知识渊博,随口就来的真功夫。
   走进三圣寺,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庙宇,正对有有一件大的庙宇,大庙宇两各有一间庙宇。彭州市作协王主席我们介绍说这几座寺庙分别是三圣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白鹤殿。这里面有许多美丽传说和故事。
   我们直径走进那座大的庙宇。穿过庙宇来到后面,看到后面有一座白塔,发现有许多工人正在那里施工。有一些建筑材料堆放在空地上。我们从大殿返回寺庙围起平坝内,看到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彭小平正在一块写着“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惬”廉洁文化标识牌前照相。大家争先恐后地过来和彭会长合影。
   从三圣寺出来,看到路边有一颗大树被两个打铁管子支撑着,如不被那两根铁管子支撑着那颗大树可能要到下去,是什么样的大树需要这样来保护呢。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这舟歌主席对着大家说这颗大树被人们称为张松树,并向大家讲起了这颗大树的典故。讲完故事他立即招呼大家在大树旁合个影,我们排好队形在那里留下了这珍贵的合影。
   照完相,我和刘向东老师向大树走去,用手抚摸着那历尽沧桑的树干,这时候刘向东走向一块大石头旁喊我过去,我走了过去,刘老师指着大石头对我说:“这上面有字”于是我们两个人蹲下来,发现石头上果然有字,却不很清晰。经过仔细辨认,才看清石头上刻的字:古树名木,树名:楠木,树龄:1000多年,彭州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二零一六年。还有其他字却是看不清。这个时候,舟歌主席招呼大家往回走,大家相互招呼上了车。车子启动,向着我们下榻的旅店方向开去,车上大家依然抑制不住激动地心,述说着这一路采风的心得体会。
  
   五
   从三圣寺回来,舟歌主席看距离吃饭的时间还有五十来分钟,于是对大家说:现在来吃饭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要不要到旁边的“越南自卫反击战”纪念馆,舟歌主席的提议立即大家的响应,也有有几位感觉累了,就不想去要在旅店休息一下。我们十几个文友随着舟歌主席走出旅店。一路上,彭州市作协主席王方强向我们介绍道,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原来是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主人的叫李天寿,一个退伍复员军人。现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已为四川省彭州市国防教育基地。
   来到大门,醒目的军旗军魂标识令人热血喷涌,走近一看,纪念馆的大门是锁起的。我们只能外面观看里面的情况。园林外面停放着两辆军用吉普车和两门高射机枪,走不远,我们看到围着墙边堆放着很多弹药箱。不能入园参观不免使大家有点失望,但看园外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芬芳的野花又引起大家游玩的雅兴。于是大家围着园林继续向前走去。一路上,彭州市作协主席王方强继续向我们讲着李天寿的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的故事。
   王主席说园林的后部有三座古建筑馆,分别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老山、者阴山轮战纪念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有两层楼三个展室,进入大厅,首先是大型沙盘实景作战图,它详细展示了整个战争的地形地貌,敌我双方兵力部署,详细到每座山头的军、兵种,保障系统、野战医院,特别是陆军师、团、营、连一级的战斗进攻图,三个展室分别用文字概述、历史图片、作战实物全面、详尽地反映那场战争的起源、过程、结果和意义。
   说到纪念馆,必然要首先讲一讲建立纪念馆的这个人,于是王主席就滔滔不绝地给讲起了李天寿这个人。王主席说李天寿今年有60岁了,从小务农,家境贫困,1980年入伍,在11军通信营当机务员,参加了老山收复等重要战役,因作战勇敢立三等功一次,1985年复员。回到家乡,当地对他还算照顾,安排到镇三砖厂拉板车,他一声不吭地老实卖力气,任劳任怨听招呼。后单位又调他到镇扶贫蜂窝煤厂打压蜂窝煤,还要运煤、卖煤,他每天浑身黑透,只剩两个白眼仁,就这样也挣不了几个工资,生活非常艰难。他感到这个铁饭碗虽然农村人羡慕,但也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于是下决心辞掉工作,把自己交给了社会。
   于是他便去学驾驶。拿到驾照后去给老板跑运输,收入也不多,8年下来,有了4万元的积累,这时他回到村上,用4万元做抵押贷款,第一个在村里建起了青筒瓦厂,因为他跑的地方多,看得远,有些市场头脑,其产品很快在周边县市打开了销路,赚取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桶金,他致富不忘乡亲,自荐当了村长,带领村民建了几家大型琉璃瓦厂和砖厂,使这个村很快成为有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富甲一方的文明村。
   他成立了天兴园林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既是村长,又是公司法人,公司花千万元修建了占地47亩的陶艺园,成为融江南水乡园林、仿古陶瓷展示、陶艺表演、陶艺体验、农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基地。被评为4星级农村观光景点。
   2008年,一场大地震突袭彭州,济南军区铁军奔赴灾区抢险,这位过去的军人立即投入到部队一起救灾,20年前枪炮下牺牲的战友和废墟下掩埋的村民再次勾起他对军队的热爱,也就在这时,他暗下决心,要把所有的钱全部用于国防教育,要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培养爱祖国、爱军队的后代身上。于是他变了一个人,像一个武士被重新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又投入到一场新的战场上。
   他决定把天兴陶艺园的一半划出来建一座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同时他又决定将自己的所有积累全部拿出来投入纪念馆的筹备建设中。
   人们不敢相信,一个初中生,一个退役战士,一个农民,能建一座国家级纪念馆,这近乎于天方夜谈,然而,这又是我们不得不服的事实。
   经过8年的努力,他以个人之力,完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战争纪念馆。没有隆重的开业典礼,没有高级政府官员的祝词,纪念馆极其低调的开馆了。多年来,他免费接待各参战部队战友、中小学生、单位职工、各地战友会参观访问,馆员只有他一个人,既是接待员,又是讲解员。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被他崇高的精神所感染,介绍更多的人前来参观。许多参战部队闻讯赶来赠送纪念物,参战的三位将军马秉成、蒙进喜、黎明专程前来参观并向他赠送书法,对他这种精神予以高度赞扬。据王主席介绍说:他创建纪念馆总投入400万元,每年的房屋租金、运营和水电管理还要20万元,这只能从自己企业的利润中来填补,就是把利润用来作国防公益事业了,这是他当军人的职责,也是他一生的追求!李天寿一个退役士兵,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凭着个人当兵参战的荣耀和矢志不渝国防信念,完成了一座大型纪念馆的建立,完成了一座个人的历史丰碑。他不愧为中国军人。
   宽庭长廊小桥流水的“越南自卫反击战”的纪念馆。那锈迹斑斑的大炮和战车。它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全是靠无数英雄的鲜血换来的。不能让中国人忘记过去,要时刻准备力量防范侵略者阴谋得逞。更不能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枪炮的认知和责任担当上生锈。
   这些展览许多英雄事迹的红色纪念馆,它就像林立在桂花镇永久不败的爱国之花。一朝桂花香,千年是文化。彭州的桂花镇不仅有几处红色文化;还有几大陶窑及纪念馆。不仅有源自三国时因张松存在的三圣寺,还有漫山遍野的浪漫樱花、十里桃花、二十里竹海、千亩猕猴桃园、万亩有机生态园。踩着春天这软绵绵的风,仿佛听见仙鹤立于文化的南木林,见证着这一方世代的美丽。站在樱花满园的枝头,万花扬手,祝愿彭州的如桂花一样香飘海角天涯。
  
   六
   通过两天采风的耳闻目睹得知,彭州市各级领导和群众都十分重视文化,努力打造文化热土,以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该市文化建设兴旺,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敞开大门欢迎各地文人黑客到此采风游历。一些镇、村都建有博物馆,一年一度组织开展多种产业文化节和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桂花镇建立镇有“陶瓷博物馆”、“自卫反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猎枪会”红色文化纪念馆,每年开展樱花节等多种多样的文化采风活动,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这些事业建设和文化活动都需要一批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推动彭州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身兼数职的会长丁仕强和副会长彭小平在百忙中亲自带领20多名散文作家到彭州采风创作,并启动了四川省散文学会在彭州设立分会和建立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以助力这片土地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交流中大家一会四川话,一会普通话普。但总归包含着彭州散文学会的爱心和将文化发扬的光大。会上,当听到希望这次采风活动,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时。顿觉他们是养育文化的活力。就像在彭州桂花镇的土陶,将香飘四面八方。我相信彭州文化事业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躺在开往攀枝花的火车卧铺上,在我的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美韵美味的土陶制品的画面。我在想,彭州那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在四川省散文学会彭州分会成立和创作基地工程的推动下。不就像那一个个多姿多彩,美韵美味的土陶制品吗。香飘桂花,陶香满地。

共 1144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桂花镇位于四川省西部成都平原彭州市西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其桂花树高大、茂密、花香四溢而得名。文中第一段介绍了桂花土陶,它包括: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陶制品所涉及的美学、力学和烧制原理超越了时限传递着丰富而古老的科技文化信息,随着作者的采风行,我们了解正到在现代生活中,桂花土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建筑土陶脊、瓦、垄、滴水等是仿古建筑的上好材料。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等仿古建筑都有桂花的建筑土陶。第二段,密林深处的“猎枪会”,描写的是当地一些革命历史典故,看来这次采风活动离不开与前烈们斗争的史迹,也是此行的意义。接下来,采风团还参观了"越南自卫反击战”纪念馆,作品里处处流露出诸多英雄事迹的红色纪念馆。随笔看似随意,其实意义在于品读过去英烈创造下来的和平遗址,到如今变化巨大,但仍然留有一些红色的激情让读者感怀革命历史的震撼。作品洋洋洒酒,随处可见历史的见证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陶香遍地,形散而神聚。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夏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6-21 16:01:59
  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当地的特色进行,让采风活动更加饱满有意义。
回复1 楼        文友:爱好者快乐        2023-06-24 10:36:18
   非常感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的辛苦编按并给予精彩点评,编按精准点评深刻,本人非常喜欢。笔者在这里遥祝开心的秋蝉老师编安。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6-22 14:24:09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爱好者快乐        2023-06-24 10:37:18
  非常感谢社长的肯定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