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六月忆尝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六月忆尝新(散文)


作者:杨敏 布衣,13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15发表时间:2023-07-13 11:22:20

天地有节蕴万物,小暑时节正尝新。尝新是一个古老淳朴的传统节日,又称半年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会在农历六月的某一天,以自家稻田的谷穗是否成熟来决定尝新日子,所以它也是农耕文化的经典缩影。
   记忆中的第一次尝新是1972年,那一年我6岁。当时住在中仓的西厢房。每当传统佳节之时,爷爷他老人家的食品总比我家的好很多,由于我是他餐桌上特殊的食客,所以记忆犹新。
   记得那年端午过后,天气炎热,经过梅雨滋润和酷暑阳光照耀的稻田里,泛起一点点金黄色,早熟的稻穗率先低下头来,空气中散发着特有的稻香。爷爷这时就会带着我去看看稻谷成熟了没有,如果成熟了,他就可以开始筹划尝新的计划。
   尝新前一天,我们到稻田里摘下一些成熟的稻穗,放在爷爷房子前面的蛎灰坛上暴晒一天,然后用竹筒碾碎后去壳待用,谷米成品大约在半斤。尝新当天,我们会去屋后的蔬菜园里摘下茄子、天罗瓜、瓠瓜、泥鳅豆、番茄等时令蔬菜水果,还有比较重要的,是一定要采摘墙角边自己种的薄荷叶,因为薄荷叶是尝新席上最佳的调味材料,无论泡、炸、拌都会因有薄荷而生香。
   既然是尝新,当然早上会去菜场买江蟹、蜻子、银蜻匣等海产品和猪排骨等。这些食品都要在早上备好,因为天气炎热,时间久了很容易馊了。尝新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烧新米饭。奶奶把准备好的新米放入一个大瓷碗里,在柴火的慢慢炙烤下,一股新鲜的五谷味在厨房间洋溢着,那就是久违了的香喷喷的大米饭。
   第二道工序就是泡炸。把茄子、瓠瓜、泥鳅豆和猪排骨等洗净切片,拌上面粉和薄荷叶,在铁镬里倒入菜籽油,用温火油炸,不一会儿,几盘香喷喷的炸菜丸子就可以上桌了。我总是熬不住先拿几颗菜丸子吃吃,享受一种尝新的权利。
   接着,奶奶会把海鲜清烧或者红烧,再烧一些番茄汤、天罗瓜打蛋汤,虽然厨艺一般,但那种新鲜时令的,平时看不见、吃不到的食品均会让我味蕾释放,胃口大开。
   早稻初登先祀祖,红莲白粢共尝新。尝新正式开始前,奶奶把新米饭端上来,放到正堂的八仙桌上,再依次端上炸好的肉菜丸子、海鲜和蔬菜汤,满满的一桌,色泽鲜艳,香气扑鼻。接着爷爷虔诚地点上香枝蜡烛,先敬天地菩萨,再敬祖先神灵,以感谢他们的庇护,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门庭乐事叙天伦,耕读家风守朴纯。敬拜仪式结束后,我们爷孙仨就开始丰盛的晚餐,餐桌上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下半年你就要发蒙上学了,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我一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一边吃着爷爷夹给我的菜,一直吃到快撑破肚子了才罢休。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才是放肆的尝新节。
   我是爷爷最宠爱的孙子,也是爷爷尝新席上的唯一孩子,虽然爷爷有四个孙子,六个孙女,但他一直以来对我独爱,不知道是我们年龄刚好相差一个甲子,还是我从小就乖巧听话,只要有好吃的,爷爷总会给我留一点。
   爷爷出生于1906年,两岁时由于家庭贫困被曾祖父抚养。十几岁的时候跟随他的亲大哥在鳌江摆摊卖水果,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也让他有了一定的积蓄。爷爷虽然没有文化,但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为人正直公道,而且特别崇尚传统文化。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1979年腊月,我尊敬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过上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尝新节。
   我家的尝新节,自爷爷过世后,就不那样丰富了。父亲虽然是高小毕业的共产党员(1955年入党),但他的思想比较固执,天天说破除封建和迷信,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从来不推崇。有时候尝新时就会让哥哥去河里抓田螃、摸田螺、找河蚌来充当食料,然后去菜园里摘一些茄子、瓠瓜、泥鳅豆和香瓜等,薄荷叶还是有的,家里兄弟姐妹加上父母一共7人,所以分摊下来每个人的食物就没有那么多了。爷爷去世以后,我们家也基本不过尝新节。
   我一向不喜欢端午节,不单单是屈原悲惨的故事,听着一阵阵龙舟的鼓声,仿佛有一种不安的感受;我也不喜欢七夕节,那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尝新比端午要令人神往,因为过了尝新节,盛在我们碗里的,将是香喷喷的新米饭。所以我独喜尝新,它是半年劳动的结果,它是自然界新鲜食物成熟的时节,一个值得期待和收获的季节,它更蕴含着古朴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随着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无数的打工者背井离乡,拼搏奋斗,在外安家立业。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田地变成了宽敞大路,建起了高楼大厦,原本绿油油的田地里长满了野草,人们慢慢地脱离了原始的乡野气息,再也闻不到那淡淡的稻花香。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中,尝新节正逐渐被烧烤美食和西方节日所淹没,慢慢地被人们遗忘,只留给我们一个淡淡的回忆!

共 18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尝新节或许就属于地方性的农耕文化吧。在作者的笔下,过尝新节是丰收的象征,看到金黄色的稻穗低下头来,就预示着稻子成熟了,有经验的爷爷开始着手过尝新节,蔬菜园里的蔬菜、瓜果,菜场里的江蟹、蜻子等海产品一古脑儿上了饭桌,在新米饭和香烛的香味中,感恩天地,敬畏神灵,喜迎丰收。这或许也是老百姓最虔诚的感恩方式了,在庆贺丰收的同时,也传承农耕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浪潮的推动,尝新节也被推到了浪潮的身后,用来种植稻子的田地被楼盘取代,记得过尝新节的老人随岁月的流失而古去,一批批的年青人远离家乡,走进他乡,这一传承再无人承接,只在每年的稻谷飘香时,在记忆里回味。一篇怀旧散文,散发岁月沉香的同时,也有淡淡的忧,为渐行渐远的那些传承。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7-13 11:48:46
  听雪的家乡不种稻子,感受不到稻谷成熟时的那种喜悦,但在忆起曾经的麦收季节,那种迎接丰收的喜悦与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满足感,还是能感染到人的,虽然那是个忙到脚不沾地的季节,依然遮盖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作者所说,现代人吃穿不愁了,但快乐没了,随之而来的,是农耕文化的渐失。究其原因,是被夏收更大的忙碌及压力所取代了。
   感谢老师分享,期待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杨敏        2023-07-17 08:18:43
  感谢老师的点评,对北方民俗的感受,我也是没有那样的强烈,谢谢老师支持!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7-17 15:20:5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读作者的文字,第一次知道了在乡间还有尝新这样一个农家的节日,感到很新奇。虽然,我也生长在乡间,也在麦收时节,吃几天白面馍馍,但那不过是一种丰收的喜悦,远远说不上是个节日。老奶奶更多地说的是,吃饱了好干活。作者这篇文字,写得生动活泼,记述了乡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读来亲切。
江凤鸣
回复2 楼        文友:杨敏        2023-07-17 15:59:27
  感谢江老师的支持,乡间民俗是永远值得我们留恋!
回复2 楼        文友:杨敏        2023-07-24 10:28:04
  改革开放前我国南方地区大多有过尝新节,现在的人基本上不过这个节日????????
3 楼        文友:石语        2023-07-23 22:21:41
  尝新节,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但和老师一样,也极喜欢这个节日。谁会不喜欢呢?一年一度所有新上市的美食,稻米,蔬菜,海鲜……都有一种薄荷一样的碧绿清凉。写文亦是写人,老师对爷爷的怀念,对尝新节的怀念,浓厚深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