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心生悲悯(散文)

精品 【东篱】心生悲悯(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644.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5发表时间:2023-07-26 07:03:04
摘要:一棵彩槐,被我在一个不恰当的季节里送走的生命。或许是为了弥补吧,我放行了三只蝉。心生悲悯,万物有趣。


   今夏,感到很特别。两件事,让我心生悲悯。
   植树的最佳时间在三月,我总以为温度提升,更有利于树苗的成活。
   起因是邻居老姜说单位院子墙缝窜出一株树苗,而且是品质珍贵的“彩槐”。他这样说,如果栽到楼下的花坛,到了五月,一定是彩霞坠落,锦色生辉。他的这番描述,是根据单位那株彩槐来的。只是担心能否移栽成活。
   母亲孵小鸡都放在炕头,靠温度唤醒小生命,幼树也如此吧。毕竟孵鸡和栽树不同,但我还是坚持,老姜就扒开石墙,连根完整移苗。透着紫色水分的树茎,注满了生命的力量,恨不得拿在手中就开花,就生锦。
   挖坑,埋底肥,插苗,浇足水。杂草遮阳,树叶挡风。每日三遍水浇,一天十次细看。精心栽下的树苗,得到的待遇,赶得上小孩儿喝高档奶粉,就差吃进口奶酪,还差我跪地祈祷,不过,心中多少遍地念叨,待你不薄,好好长成参天大槐吧。
   园林的老王过来看,说此时植树,就像突然放血。这是对着成活无望的彩槐给我打击,他说,到根部剪断试试吧。又是一线希望。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我又加上一层细土,在周围浇足水,希望新生属于这株幼苗。夭折,这个词一直在我脑中萦绕,十几天后,我带着诅咒我的想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扒开杂草,戴上眼镜,希望看到一片或两片嫩叶,抬头看看天空,我已经给了它这么一方蓝天,楼体挡住风,不可谓环境不宜。剪断的截面泛着白色,一丝生动的迹象也没有了。老王拔出来,这种“恶行”让我惊讶。他说明年我找一棵树栽下吧。湿润的泥土也没有滋养出根须,萎缩枯烂,毫无气息,一棵树在我满怀希望里消逝了,老王说,好在没有让你看到轰然倒下的场面,不然要为之掬泪了。
   有些东西就适合在那些条件不好的地方生长。我们不懂得树。老姜这样安慰我。是啊,对面楼顶的一株小松树,瘦骨嶙峋的,可能是某鸟衔来松籽,松籽回报鸟的善举,为之扎根为之扩枝,要让那只鸟再来歇脚。哦,我和“彩槐”之间没有这样的契合与约定。
   俗语说,有苗不愁长,有孩不愁大。这话安慰了我一辈子,却失灵了。想起自己的身世,自幼被送人抚养,始终认为换个家而已,长大成人是必然。真的是委屈了养父母的一生苦心啊。就说从人家襁褓中接过我的一瞬,都可能像眼前这株彩槐,常把我的命运归为幸运,谁解父母苦心!
   我记住了这株夭折在我手中彩槐,仿佛它还活着,活在我的希望里。每当脚步走到那里,仿佛眼前是一株高大的彩槐,锦华满树,葱郁蔽日。
   我有了植树不活的故事,但也有了伤害一棵树的不堪经历。悲悯之心,就这样记住了那棵树。我们可能很容易地就伤害了尘世间的一棵树,一簇草,一个幼芽,一个爬虫,一个飞物,哪怕是以最善良的心不经意地伤害,都会在我们的心中划下一道泪痕,只要往生命存在的方面想,这道泪痕就会加重。等明年吧,我会跟着老姜去那个墙缝看看,是否还会窜出去年这株彩槐的兄弟来。如果那样,于心稍忍。一个生命总要有和另一个生命相遇的机会,遇到我这个一心想让它成为拔翠披锦风景的人,或许它的枯萎夭折,不算什么,只是我太伤感而已。我这样安慰自己,以期能够让彩槐显出生命的价值。
  
   二
   好在它身边的女贞树还活着,夏天园林的人来剪枝,截去一根粗枝,怪它旁逸斜出。园丁剪枝是呵护,我这样安慰自己。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定要他改邪归正。
   我在意的是,今年的蝉会不会找不到从前那根树枝而迷惘。这是个笑话。老姜说,蝉永远是一个崭新的生命,可以在地下的黑暗里做着各种准备,它一定会在炎夏里抱住一棵树一根枝,就像我们不能流浪,一定要有个家。
   我所居的楼房建起也有十七八年了,女贞树也是随着楼房而走进我们的目光里。据说,一粒蝉在地下最长要“怀胎”17年,蝉选择某棵树,都是缘分。于是,我相信是树木生出了蝉。而那株夭折的彩槐却缺少了生命的孕育机会,那就把希望给这棵女贞树吧。这种联系是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的,但至少可以让我释怀一些,悲悯之心得以慰藉。不是多愁善感,有时候情感真的经不住那些纤细而卑微的生命坎坷折磨。
   傍晚,炎热稍稍褪去,弯月挂在树梢,哀婉的蝉声从枝叶间滴下,仿佛热也消散了,这不是蝉的功能,气候的炎热与蝉无关,我冒出这样的念头。蝉的生日都写在夏季的黄昏,履历这般相同,仿佛是商量好了的,不同于人为的剖腹产。在我心中,好像看到一群小学生排着队伍放学,心生诗意。黄昏和禅有约,破了湿润的泥土,顶起一层盖土,迫不及待地钻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抓住最近的树干,开始了缓步爬行的旅程。饱满的憧憬,热切的期望,要在盛夏的时空唱一曲高歌。再小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未来,蝉以歌度夏,显示出生命存在的意义。人言蝉太聒噪,我却喜闻蝉声,就像总让我沉浸在学生齐读课文的意境里,不必分辨哪只发声,哪只失哑,不必看着口型,是否和律,享受那种“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贾岛《早蝉》)的美妙氛围。
   寻蝉蛹吧,我想读读它的出生史。捧着三只蝉蛹上楼回家,熏风漫窗,将它们放在窗纱上,省却了爬树的辛劳吧。夜色弥漫,蝉静伏其上,手上敲击着键盘,眼光时而移向窗纱,如此景致,仿佛是把它们镶嵌在镜框里,或者就像一方苏绣,三只蝉成为绣缎上的靓点,凤凰双飞,彩蝶翩舞之类的图案,都一下子失色了。用美去关注,总会获得超出日常的美感,莫以悬一幅画为持久的美,真正的美是需要我们去捕捉的。
   一只蝉的背部分裂出一条缝,我仿佛听到了分娩的声音。缝隙完全裂开,蝉的脊背拱起,浅淡的黄褐色隐约现出一抹轻微的浅绿,破壳了,蝉身爬出,在柔软的挣扎下,把蝉蜕留在了窗纱,脊背的浅绿渐渐放大,两只蝉翼翕动着,要飞吗?我想用手捂住,又怕这冒失的一举,毁掉一个刚刚来世的小生命。
   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我给蝉以注目礼。从蛹到蝉,是缓慢的两个多小时。它依靠自身的色变力量,在完善着自己的身体,由浅绿到微黑,蝉终于用稚嫩的翅膀拍打几下,这是在告诉我——终于走进世间。
   我想寻一个小笼子,给蝉安一个舒服的家。私心也来了,外孙不日就回老家过暑假了,我想给他童趣和惊喜。想起小时候笼养一只家雀。我把金黄的黍米放进去,把清洁的饮水放在酒盅里,都没有挽救它的生命。会不会蝉也这样?
   再看三只蝉,翅膀明显有了可以展翅高飞的硬度了,生怕会在开窗的一瞬,奔向那棵树。多么希望那棵夭折的彩槐,此时可以参天,给这些蝉一个惊喜的家。可是我的心还是软了,它本来属于树木的伴侣,一瞬间做一幅苏绣给我欣赏,已经足够讨好我的了。
   我发现三只蝉在跃跃欲试,就像要毕业的孩子,已经背起行囊,等待我的送行。黑夜会有它的航线吗?稚嫩的翅膀可以飞出多远?它会掉落于地而无法爬起吗?这些问号在我面对学生毕业时真的从未产生,或许是被那种壮怀的场面掩盖了,我想,我有这种担心和悲悯的情怀。20几米远的女贞树,蝉儿一定早就有了正确的航向。一段微不足道的短距,一次飞翔的理想,怎么可以扼杀呢。推窗,闭眼,扑棱棱的声音,让我放心了,睁眼捕捉这起飞的画面,夜风轻动,树影轻摇,已经为这三只蝉挥手了。绿叶遮掩了蝉身,但留下的一路飞翔的镜头,始终在我的视线里。
   怜悯让人觉得坚强更有价值。想起迟子建写过《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这样描述:“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很快又被摔了下来。……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这段描述,隐含着作家的悲悯之心,但也超越了悲悯的境界。我眼前的蝉却是幸运的。世上可能最崇尚的品质就是善良。善良从何而来?我一直在关注体验,我确信找到了另一个来源,源于内心的柔软。心底柔软,才把目光给了不知名的虫豸。
  
   三
   我喜欢每日读读雪小禅的书,总觉得她的作品里充满了意趣,文采那么热烈,我喜欢那种风格,其实,再读一遍,反觉她的文字里总是带着一股柔软的情感,每个字都藏着一颗悲悯的心。《繁花不惊,银碗盛雪》的封面都被我的手磨得有些陈旧,还有手的汗渍,突然觉得不舍了,我怎样去面对她文字的柔软呢?
   想起文化大师李叔同的事。他常常去弟子丰子恺家串门,喜欢坐在那张破旧的藤椅里,落座前,他总是摇晃一下,本来有点散架,可他还是摇一摇,是要惊动那些住在藤木里接缝里的小虫子离开。悲悯之心,细得入微,谁可有这般情怀啊!
   苏轼曾作《水龙吟》,有句“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王国维与朋友别,作《浣溪沙》,有句云“江湖寥落尔安归”。悲悯的情怀,不管是豪放者还是婉约人,都有潜藏在心底的柔软灵魂。
   悲悯,只有自知。可能夭折的彩槐无法懂得我的心思,也不知呻吟自己的痛;那三只蝉,也不会懂得和感激我将它们送走的行为,但飞翔的快乐里应该寄存了我的一份悲悯;可能那把破旧的藤椅,根本不会懂得大师摇椅的含义。因为悲悯,生命多姿多彩;因为悲悯,我们的情怀不再只是填充几种简单的情感。
   悲悯的心思,决不能被生活的车轮给碾碎,无论是人类,还是万物生灵,无论高贵还是卑微,一个人藏着这份心思,一定会让自己觉得值得,因为悲悯的底色永远是温暖的,世界和生活,都需要温情脉脉。
   真正的悲悯,是让我们懂得别人的痛,哪怕是一棵树,一簇草,一只蝉,一把藤椅,悲悯生善意,会把悲悯者的心抚摸得更柔软,悲悯会一直给心脏供血。
   我常常想,悲悯是什么?简单说是一种仁善的情怀,太抽象。我觉得,是一方装在衣兜里的手帕,只是我们的眼睛并未落泪,所以就没掏出来,没有泪滴的手帕,也不会有故事。
   悲悯之心生风景。想起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一个“留”字,解释了何为“悲悯”,曲涵哀婉的韵味,滋养的是一颗诗心婉情。
  
   2023年7月2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悲悯是什么?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方装在衣兜里的手帕,是一个潜藏在心底的柔软。心怀悲悯,方见苍生。心生悲悯,万物有趣。今夏,有两件事,让怀才老师心生悲悯。一棵彩槐,在一个不恰当的季节进行移栽,被送走了生命。三只幼蝉,因为内心的柔软而心生怜悯,得到了放飞。移栽彩槐的心愿很美好,是为了让楼下的花坛“彩霞坠地,锦色生辉”,移栽未考虑最佳的时间,一是因为爱美之心的迫切,二是源于母亲炕头孵小鸡、温度唤醒生命的认知。哪知道事与愿违,即使每天跪地祈祷,三遍水浇,十次细看也无济于事,那棵彩槐还是在满怀希望里消逝了,“有苗不愁长,有孩不愁大”的俗语也失灵了。“夭折”的彩槐让作者有了伤害一棵树的不堪经历,无意的伤害,在心中刻下了一道泪痕。彩槐旁边的女贞树给作者带来了一丝安慰,怀胎17年、栖树高歌的蝉给了作者“改邪归正”的机会。炎热稍稍褪去,弯月挂在树梢,蝉的生日都写在夏日的黄昏里了。黄昏和蝉有约,破了湿润的泥土,顶起一层盖土,迫不及待地钻出,本能地抓住最近的树干,开始了缓慢爬行的旅程。饱满的憧憬,热切的期望。再幼小的生命,也有着自己的未来。黑暗的地下里孕育了17年,只为以歌度夏,显示生命的意义。捧回了三只蝉蛹,探寻生命的奥秘。夜色弥漫,蝉静伏其上,手上敲击着键盘,给蝉以注目礼,一只蝉的背部裂出一道缝,作者仿佛听到了分娩的声音。破壳了,蝉身爬出,在柔软的挣扎下,把蝉蜕留在了窗纱。从蛹到蝉是缓慢的两个小时,生命如此奥妙,如此伟大。三只幼蝉,跃跃欲试。一次飞翔的理想,怎么能扼杀呢?推窗,闭眼,放飞……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善之心,雪小禅那饱含柔软情感的文字,李叔同摇晃藤椅的悲悯情怀,苏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王国维“江湖寥落尔安归”的悲悯情怀,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悲悯风景。真正的悲悯,是懂得别人的痛,一棵树、一簇草、一只蝉……怀才老师的此篇作品,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柔软细腻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邃的做人准则。饱含深情的大美之作,倾情推荐,赏读精彩。【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7-26 07:17:00
  孟子说,常怀悲悯之心,生而为人。姜尚说,心怀悲悯,方见苍生。怀才老师说,心生悲悯,万物有趣。怀才老师的此篇作品,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柔软细腻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邃的做人准则。饱含深情的大美之作,倾情推荐,赏读精彩。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08:46:54
  非常感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写作小文,只是想表达内心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东西,真的无法视为做人的准则,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种子,只是放在那里,遇到那些可怜感动自心的事情便唤醒了这颗种子,悲悯的情怀,是善良之源吧。每个人的左右都有人,一个人总是站在中间,或者我们也被别人怜悯过,只是我们不能知道,怀着一颗悲悯之心,世间就少了一些怒目和不屑,我是这样想的。梅骨老师的编按非常精美,值得留念。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7-26 07:45:15
  怀有悲悯之心的人都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仁者和智者。我想到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那与狼搏斗,死里逃生的“淘金者”,想到了著名作家余华《活着》那面对亲人的一个个死亡,顽强地“像牲口一样活着”的富贵,想到了……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别人。活着,快乐地活着,用温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世上所有的悲欢离合,我们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能懂得和理解。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美好。怀才老师的作品,总能给人以启迪,让人心怀善意,感受美好。致敬怀才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08:52:58
  谢谢梅骨老师再度留墨。梅骨老师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深刻,怀才受教了。心存善念,于是才有美好相遇,才有善举,不一定捐出全部家底,把一颗悲悯之心*捧出来,不在乎多少,也是值得歌颂的。见好于自己的,羡慕祝福之,见不如己者,悯之。这是做人的原则。遥握,问候夏祺,注意防暑。
3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7-26 08:35:13
  见情怀,见善良,心有悲悯,普天和谐,万物和顺,人间安乐!大手笔文章,学习致敬!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08:39:54
  谢谢梅子老师美评。遇到一点不足为道的小事,有所感慨,于是写了这篇小文,希望把内心那点悲悯表达出来。我想,太多的善良,并非完全是生之初的人性使然,也有人不断感悟世间而焕发的悲悯引起的善良。遥握,问候梅子老师夏祺!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7-26 08:45:20
  怀才老师以悲悯之心,对待一草一木,对待芸芸众生。再由身边的人、事、景、物,写到雪小禅、李叔同、苏东坡、王国维、李商隐等,从他们的身上体悟悲悯的极致境界。好文,柔软之心,仿佛能长出水草,盛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08:49:43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知你正在旅途,还是那么关注东篱,关注怀才,非常感谢。凡是历史上留名的人,包括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不乏悲悯之心,我历来认为,一部分美好的体验来自悲悯使然。让自己柔软起来,在心中种出水草,这话我喜欢,谢谢罗老师的赠言。遥握,谨祝旅途愉快,收获满满!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7-26 09:36:30
  真正的悲悯,是懂得别人的痛,我们很容易就伤害了一棵树,一簇草,一个幼芽、一个爬虫、一个飞物,哪怕是以最善良的心不经意的伤害,都会在我们的心里刻上一道泪痕,我要把怀才老师的金玉良言种在心里,时时惊醒,时时鞭策。我们的一些行为,哪是无意的伤害啊,就是有意的亵渎。比如我们视为草芥的蚂蚁,用火烧,用水淹,用“卫生球”画个圈,让它们“溃不成军”……虽然都是孩提时代的“恶行”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惶恐不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0:11:22
  谢谢梅骨老师留墨。孩子时候,我们都干过“缺德”的事,属于顽皮,长大了,老了,悲悯之心日盛。怜悯弱者,我向来以为是美德,不必悲悯,但最起码的是要做到不可伤害。我们的观点相同。问候梅骨老师夏祺。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7-26 09:52:46
  悲悯之心,源于善良,善良无敌,悲悯有爱。老师通过移植彩槐之死及放飞三只幼蝉,描写了一颗悲悯之心给生活带来的重要意义。由此引申到其他,比如,要做一个作家一定要多愁善感,悲天悯人,否则,凡事都无动于衷,怎么会奉献出细腻柔软的文字,以感动万千读者呢。我们是业余写作,一颗悲悯之心同样不可或缺。关于这个蝉,整天在耳畔聒噪,我一直也想写点什么,看了老师的描写,其逼真和入微,无与伦比,所以,我还需要培养信心,放着吧,过若干年再写,哈哈。拜读学习老师雅作,创作辛苦,保重,夏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0:14:29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可能每个人都同一风物有着不同 的认知和感悟。韩老师笔下的蝉,一定异常精彩。怀才期待着精彩呈现。我是觉得,人的善良,人的爱恋,有一部分来自人的悲悯之心,没有悲悯,可能这些美德就不会发生吧。同情弱者,给与帮助,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理应光大之。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3-07-26 10:02:02
  从一棵夭折的彩槐树,到禅的放飞,再到雪小禅、苏轼的文字和李叔同的故事,怀才老师生悲悯,领悟悲悯,诠释悲悯,思想的火花四溅,暖人心;情怀如清泉石上流,情感柔软而深沉。有悲悯之心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柔软细腻的文字。深度好文,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0:16:43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你的名字里的柔字足以让人感到婉约柔软,悲悯去的情怀,在你的文章里处处可见,与你的经历,与你的品行有着关系,怀才很喜欢你的文章。愿我们相顾相悯,走出一段值得怀念的路。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7-26 10:46:04
  怀才老师的文章是一剂良药,可治百病!我今天的心情非常不好,坐立不安,不知干什么好。当我点开怀才老师的美文,读到那有趣生动的文字,心一下子沉浸在那温暖、优美、动人的意境里,那一切的不适都抛之九霄云外了!深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文章,春风十里不如你!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夏祺,拥抱一个。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1:04:53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但愿可以当作一副药,医治我们的心疾。写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感慨一番罢了。悲悯之心,谁都有,我只不过是代言而已,挖掘人性之中那一面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湘莉老师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愁,也医病,很喜欢。谢谢留墨。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一切安好!
9 楼        文友:夕泠        2023-07-26 11:10:28
  悲悯是什么,是人的品质。我一直以为,悲悯之人才有慧根,慧根是什么?那是佛性之慈悲。读怀才老师此文,我的确有些伤感,突然之间唤起了心底的悲悯。因为悲悯,人生才会柔肠百转,才会思绪婉转。如果人人都有悲悯,那世间还会有纷争吗?还会有战火吗?可见悲悯是小众的。关于蝉,我也写过一些文字,只是还缺少老师这样可以盛满悲悯的心怀。老师文中提到雪小禅,东坡,义山,王国维,弘一法师,都是我喜欢的景仰的。读此文,似乎让我的心灵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归宿。美与悲,爱与柔,似乎一下子成了生命的主色调,这是文字无穷的感染力。问安怀才老师,夏祺!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1:31:46
  谢谢夕泠老师的美评。我非常赞同夕泠老师的观点,爱,总是和柔连在一起的,也就是人要有一颗悲悯之心,柔软的力量完全可以胜过碳钢。两件小事,老是在肚子里徘徊,想了想,就拿出来絮叨一下吧,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很喜欢夕泠老师的作品风格,每读都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继续期待您的佳作,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10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7-26 11:19:24
  悲悯之心,本是和人之善的天性,须臾不分的。人应该保持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正如老师文中所说,“悲悯的底色永远是温暖的,世界和生活,都需要温情脉脉”。红尘世界里,我觉得更应倡导此种情怀,莫让物欲的洪流蒙上了人的双眼。文章借自身经历的两件事,由表及里的弘扬了人间的至善情怀,满满正能量之作!为老师点赞!恭祝健康,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26 11:34:33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遇到两件小事,感觉有意思,就随笔写下来,思考很久,觉得人在弱者面前,应该更有气度,这种气度应该来自悲悯,因为爱和柔始终在一起。我是谢谢人性的力量的,郑老师的文章也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我们才有共同的语言和价值观。遥握,问候夏祺,气度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