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枣院(散文)

精品 【东篱】枣院(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4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7发表时间:2023-10-01 04:59:50
摘要:我的老家已经没有房子了,父母早就离开了,有人说,父母不在,家没有了意义。是吗?我记忆里的温暖太多,总觉得,那个枣院还在,乡愁还浓。

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枣树,于是这个院子被称作“枣院”。枣院,曾经藏着很多美好的故事,故事几乎都和这棵枣树有关。
  
   一
   延安有个享誉海内外的“枣园”,那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我说的是“枣院”,在我的老家老街上,一处散石墙,没有院门,一棵大枣树,生在散石墙根,硕大的树冠罩着这座院落。
   每年四月中,枣树就从虬曲的枝条上窜出孩子耳朵一样的小嫩叶,这个比喻是说,枣叶都会听见春天的脚步声,队上的人们就开始忙活春种了,老家农俗说,“枣叶儿密,点花生种玉米”。那棵枣树,简直就是农人的月份牌,物候都写在枣树上呢,谁还闲着没事翻纸片儿。灵性的枣叶不说话,老农可以仰头看到阳光穿透叶面,便知土地二寸深处已经暖了,可以开始农事了。
   特别是队上有点懒性的人,人们并不直言其弱点,生怕说话过分,无法接受,喜欢拿枣树发芽来提醒,说枣叶都睁开了眼,你还在睡啊!彼此一阵大笑,那笑就像早春的枣叶,簌簌作响。
   现在,我们习惯说某某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经的“枣院”也是我们队上的中心,几乎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在枣院进行。枣院北六间民房,西三间是队部兼会计室记分室,每晚,凡是出工的劳力都要到记分室自报工分。那株不知生于何年的枣树,见证了这些,据说,在合作化时期,那棵枣树就在呢。东三间则空着,后来是“楠婶”带着女儿、我的小学同学秀华住进去了。楠婶的男人是队长,死了,两个儿子先后结婚,过得并不宽裕,老宅给儿子,队上念队长的贡献,一致同意让楠婶搬进去。我还隐约记得,那个晚上举手表决,就在枣院里。齐刷刷的手,在葱茏茂密的枣树下举起来。一向自卑的秀华,那天就笑嘻嘻地依偎在楠婶的身边。那个晚上,她很幸福。记得,她还在枣半熟的时候,还带几粒给我们。中国人的民主,其要素就是温暖,这温暖也感染了我们这些小孩子。
   这处闲房枣院是一个全家搬到东北的村民的,无偿给队上使用。那时,村民的生活很苦,每家过得都捉襟见肘的。枣在十月就开始熟了,楠婶遇到我玩,就吆喝,给我一根杆子,让我戳那些熟了的枣子,不过瘾,我上枣树,摇晃树杈,噼里啪啦,一阵天雨,落在楠婶的头上,我哈哈大笑,知道不能打碎头。她总是胶东妇女的那个装束,一面蓝头巾,朴素得很,我敢跟她闹,就像跟母亲撒娇。她总要分几粒给我,然后装一个粗布袋子。我看到是个邮包的样子。原来是要邮寄给房主,报答人家的赠“舍”。那时,好像提及“租金”两个字,都很惊讶,也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在我心中,人情大于租金。让对方把自己装在心里,就比租金还贵。我的村子尽管是一个偏僻的海边村落,但一点不乏人情的温暖色。带着这种纯粹的颜色走出来,觉得是一份荣耀。提钱,反而让我害羞。是不是这种朴素已经从小就洗脑了。
   队上的人,并不将内心的那份悯人的情怀说透,他们议论,房子没人住,没个烟火气,很快就坏了。为了房子的久安,为了人家的烟火气。长大了,我听懂了。
  
   二
   我的童年,枣树记得。枣院和枣树荫蔽的老街那块地方,就是我的娱乐场。它的枝干,布满了黑色老皮,那么沧桑,只有沧桑才可以蔽日遮天,生出一个“像老爷爷”的比喻。这是我发现的秘密。枝枝桠桠,吐出鲜绿,翻出苍绿的光泽,半个院子的地面被勾画成图画,我曾拿起石头,画下那些枝桠的投影。疏影横斜交错,我们在影子里跳着毽子,妈妈和楠婶常坐在投影里,摇着老蒲扇,或者带着针线活,这些最平常的镜头,为什么可以存留我的记忆好多年也不消失,当年妈妈说我不懂,记得她说,枣,就是早点过去。妈妈属于弱小者,她对弱者从来都容易生出怜悯心,甚至陪着人家掉泪呢。
   我对那棵枣树有感情,仿佛是我的快乐领地。哪怕进院跑一跑,也觉得是催旺了这股烟火气。喜欢楠婶那三间房飘出的袅袅炊烟,炊烟就是安顿的诗歌,也是缠绵的词。楠婶看到我们疯跑,站在屋门前吆喝着,千万不要摔倒了。她早就用树枝围裹住枣树的树干,生怕我们这些孩子撞上。
   记得我很调皮,怎样回报楠婶那几粒甜枣呢?一墙的牵牛花,红的,蓝的,粉的,我总采几样不重色的,给楠婶别在对襟袄子上,妈妈知道了说我懂事。那时,我的确懂得了回报,知道那种礼尚往来的重要,因为我看着楠婶脸上带着羞涩的笑,也不拒绝。我和楠婶可能都读不出花意,但心中似乎都有愿日子如花的想法吧。懵懂的心,最美。很多事,如果表达得那么清楚,一点没有藏意,就觉得难堪了。所以后来妈妈让我给邻居送葡萄、向日葵籽或无花果,我一句话没有,呆呆地等着接住盛具。邻居能读懂我。
   或许是因为有枣香,每至夏天,一树的蝉,一院的蝉声。学会逮蝉的本事就是在这棵树上。去南街,从拴在房墙后身的马身上薅几根鬃毛,在杆子头系上一个活扣的圆圈,轻轻地,悄悄地,憋着气息,套在蝉的头上,迅速一拉,就逮住一只,嘎嘎嘎,惹得树上飞走了一些。或者拿根向日葵杆子,挑那些旧房夹道,缠一下蜘蛛网,从树隙伸到蝉翼,一粘,扑棱棱,就拿下了。伙伴们一分,四散而去。乐此不疲,蝉总是不尽。我们把杆子交给楠婶放着,一夏,最好玩的就是跨在枣树上逮蝉。回忆起来,快乐的日子似乎都写在那棵枣树上了。
  
   三
   枣树之下是老街,这里一段老街因为有枣树也成了风景地,算是第二风景。百米外两个大碾盘,那是第一风景。夏天,坐在老街边的石上,一墙的花,在日光下,铺满了一墙一地的笑;枣树的影子,在身上轻漫地悠闲地画着图,人们聊着闲话,不必有什么主题。花朵那么跳脱,那么轻快,仿佛就是人们的语言,老街似乎不老了,变得年轻起来。带着温婉和轻柔。尤其是谁家有个什么喜事,总喜欢挂一盏自制的红灯笼,不大,却马上有了喜庆,就像给老街涂上了胭脂,老街一下子就妖娆起来,妖娆得不像话了。这老街也好像被枣香染过,加上做饭的炊烟和饭香,将老街的风骨韵致渲染到了最浓的程度。可能,乡愁的美就包含着这些吧。
   十月,赶上老街有人家结婚的,楠婶遇到我们,就吆喝,举着杆子叫我们打枣。鲜亮的日光,透过枝叶,我们仰首看着一嘟噜,一枝枝,一串串枣儿,那些枣儿就像闪着眼睛,跟我们捉迷藏,那是微风吹拂的效果。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纷纷落地,楠婶笑嘻嘻捡拾入篓。累了,坐下来吃枣。楠婶早就用旧报纸包成一包包的,让我们捧着送给喜主。不知这个以枣贺喜的方式是否还在,楠婶早就不在了,秀华也嫁到外村了,谁是那枣院的新主人,也不知了。不在也罢,一代人留住了这份贺喜之礼,就够了。那些被我们送枣贺喜的人,已经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想起曾经收到的贺礼,一定还记得温暖啊。
   眼如枣叶。这是农人给队上那些长得好看的姑娘的赞美,尤其是哪个青年娶了媳妇,总是夸,夸人的词除了“很美”“真俊”,再就是用枣叶形容女人的眼。我觉得“柳眼娥眉”这样的形容词,都没这个比喻生动。就地取喻,枣树给了农人不一样的审美。
   早生贵子,就是送枣的寓意吧?还应该有更深刻的意思,感激别人,永远是一份沉重的礼物。我上高中时,还要经过枣树下的老街,到了打枣的日子,楠婶会瞅准了时机,截住我,往书包里塞几把,不忘叮嘱好好学习。那条老街,没有被更多人的脚步踩乱,那棵枣树也不会入取景人的眼,那个枣院,也就是一处几近凋敝的院落,从这里也没有走出什么样的大人物,但走出去的人,应该都难忘这个风景。古老的乡愁,淳朴的风情,会让我们心中的风景更纯粹,更有味道。
   在我心中,那段老街,总是枣树的画布,无论什么季节,都在老街上绣着图案,不慌不忙,可他那片投影和阴凉,又是最短程的驿站,那些从山里归来的,如果遇到说话的,总在石上坐一会。哪怕什么也不说,掏出烟包,舀一锅子旱烟,吧嗒几口,也觉得满足。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这棵枣树,这里会不会这样。最好的风景,应该是可以安顿一颗行走的心,这是美学。老枣树,永远不会列为什么级别几星级的景观,但它在有些人的生活里、记忆里,永远是不老的风景。
  
   四
   一份最沉重的恩惠,会让一个人压弯了腰,回报,不一定要对等的礼物,楠婶总会在夜晚人们走进枣院记分室的时候,提着篓子,给每人抓一把枣子,说一句“熬稀饭添一个枣”,她是以最普通的方式感恩队上的每一个人,谁会忘记那几个枣儿的甜呢。其实,楠婶并不欠所有人的人情,只是那次齐刷刷的举手,让楠婶铭记了那些举手人的恩义。
   听妈妈说,不能分梨吃,能分枣吃。梨不能分,可能是和“分离”谐音,意思不被接受。分枣呢,应该是把甜分给别人吧。生活的甜,的确要分享。我想楠婶也最懂得这一点吧,她也在以身作则教育着我们。
   历经岁月洗礼的枣树,应该是满身褶皱的老皮了,丑陋的干裂的树皮,多么像上一代人的精神,将自己的树液输送给枣子,结出生命的甜果,从不担心自己走进沧桑,日趋年老。我们不必记下是谁当年栽下枣树,但那份甜,应该是那些植树人的灵魂,品出他们的味道,就是我们懂得了前辈。所有的沧桑,最终都会老去,沧桑只属于我们的记忆,博物馆无法收藏。楠婶的身世也是沧桑的颜色,但总是透着温度,因为她不在沧桑的岁月里释放温度,她会被沧桑淹没。我觉得,她更懂得沧桑的意义。
   有时候,岁月就是喜欢赠人以沧桑,沧桑并非无情,是带着哲理和轮回的味道,从不轻佻。
   枣院那棵枣树的根大部分都是盘踞在石墙的缝隙里,就像一只只手,抓住了石头。一茬一茬的枣苗钻出墙缝,被队上的人挖去,植于房前屋后,地边田野,历经风霜雨雪,总是顽强地存活着,屈曲苍古,皲裂肌肤,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粗粝皮实,也是生命的特色。大约两年的树龄小苗,就可以从稚嫩的身体里酿出甘甜的果子,枣树又总是一副情窦初开的样子。和老乡谈起老街那棵枣树,老乡说,枣院还在,枣树每年都要来一季的枣雨,太累了。他不忍说出枣树已经老死了,告诉我,老街还有枣树,但不是那一棵了。
   生生不息,在枣树身上演绎得更为逼真。
   甜,是爱的底色,是内核。枣子的甜,总让人联想很多,太美的日子,应该有枣树。国人十分讲究物象的含义,栽下一株杏树,并非完全为了有杏子吃,也有着“幸(杏)福”的期待。就像我的朋友喜欢植竹,谈起竹子,就告诉我有“祝(竹)福”的意义。
   那处枣院还在,留给我温暖的枣故事还在。可能已经物是人非,但不会抹去我心中的怀念。
  
   2023年10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我”的老家老街上,有一个“枣院”,每年四月,枣树窜叶时,便是春来了,队上的人们就开始忙活春种了。枣树成了农人的月份牌。枣院是队上的中心,几乎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在枣院进行。楠婶带着女儿没地方住,大家就是在枣院举手表决的,让楠婶母女住进了枣院。枣院是“我”童年的娱乐场,像“老爷爷”一样的枣树把半个地面勾画成图画,“我”在地上画枝桠的投影,妈妈和楠婶常坐在投影里摇着蒲扇,或做着针线活。这处枣院是一个全家搬到东北的村民的,无偿给队上使用,枣熟时,楠婶总要装上邮包,邮寄给房主,报答人家的赠“舍”之恩。这种朴素让“我”从小耳濡目染,让“我”也懂得回报之礼节。“我”逮蝉的本事是在枣树上学会的。十月,赶上老街有人家结婚,楠婶总要叫“我”打枣,捧着送给喜主。“我”上高中时,打那路过,楠婶瞅准时机,总要往“我”包里塞上几把枣。楠婶总会在夜晚人们走进枣院记分的时候,给每人抓一把枣。我们不必记下是谁当年栽的枣树,但要记住那份甜。枣树老死了,但它繁衍的子嗣总是顽强活着,生生不息,在枣树身上演绎得更为逼真。本文语言精致不可临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场景,构建了一座和谐美丽的乡村家园,塑造了一群淳朴善良的故乡人,给人以自然、闲适、乡风淳朴,人情厚重之感。尤其是那位“楠婶”,作者虽然着墨并不多,没有烦冗叙述,而是抓住记忆中几个最真切的细节,进行详略得当的勾勒和细腻再现,让一位淳朴善良,乐善好施,和蔼可亲,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流动着乡情、乡韵,田园气息,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抒怀表意自然深挚,给人咀嚼回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与热爱之情,令人读后久久沉醉,不舍掩卷。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00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0-01 05:20:28
  本文语言精致不可描摹,有画面,有声音,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跳脱之感。得嘞,不说了,文章的美妙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悟吧!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国庆愉快,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07:51:50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按。知你节日期间在乡下,还要辛苦编文,很抱歉。曾经的日子,很贫困,没有什么大事件,有时候一棵树,一块石头,可能就是记忆的线索,顺着这些线索,便找到了乡愁。珍惜琢磨,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接受多少非常正规的教育,但不乏深刻的教育,因为乡亲们的举止言行,就是教育的最好素材。中国人历来是感恩的人,这是民族的特性。写给这个国庆节,知道我们是怎样走来的,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曾经,才是本意。遥握,谨祝国庆节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0-01 08:38:52
  老师的枣院,虽不是枣园,但也收藏了那么多难忘的故事,同样像枣一样,值得品尝回味。这小小的枣,传递着乡情,邻里情,也温暖了乡愁,一些呼之欲出的画面,非常感人。就“枣”这字的谐音,老师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文章灵性十足,秋意浓浓。童年里,有一个枣院,真幸福!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国庆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08:52:17
  谢谢韩老师赐评。谢谢美誉。首先祝韩老师国庆节快乐!我的家乡,风景是在混沌状态下的,没有刻意,谁也不去刻意保存保护挽留,所以只能靠回忆来还原了。小孩子的天地很局促,就是那么一条老街,两个碾盘,一棵大枣树,这些是我成长的环境,从环境里汲取营养,是每一个童年的荣幸。有时候有一个感觉,不敢回去看看,因为很怕物是人非的样子,但这份沧桑却带着温度,每时都撞入脑海。真的奇怪,可能乡愁本身就是这样,只能拥抱。遥握,问候秋祺,祝你在老家玩得快乐,有意思,谨祝国庆节快乐!
3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10-01 08:45:30
  一条老街,一处石墙,一棵枣树,组成了老家一道美丽的风景。风景里有孩子耳朵般的嫩叶,有穿透茂密枝叶的阳光,有一双双像一根根打枣木棍举起的双手。枝桠交错,疏影横斜之下,孩子们踢毽子的矫健身姿,少年怀才老师逮蝉的专注目光,妈妈、楠婶们一面蓝头巾,一把老蒲扇,飞针走线的朴素曼妙,穿过时光,走过四季,缓缓向我走来。生产队、工分牌,无偿的赠送,无偿的使用,知恩图报的善良,渐渐远去的温暖记忆,在打枣、分枣的甜甜枣香中,在怀才老师翰墨留香的字里行间,传递着满满的童趣、暖暖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中秋前后,国庆期间,正是秋枣成熟的时节。甜枣让人馋,美文让人醉,望梅止渴可不行。迈着轻快轻盈的脚步,哼着脍炙人口的《家乡的红枣树》,上街买枣去了。点赞美文,问候老师。祝怀才老师国庆快乐,一切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5:58:58
  看到了梅骨老师发来的一盘枣子,很美,国庆节正是吃红枣的时候啊。可能是我也想了,突然冒出写一下枣院的想法吧,过往时光里,有着温暖,那些故事,并非多么精彩,却是我心中的珍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故事,能够给梅骨老师带来温暖,怀才就感觉很好了。谨祝梅骨老师国庆节快乐!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0-01 08:50:49
  曾经的枣院,浓缩了太多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句句响彻在耳边的声音,是那么感人是那么温馨,那些记忆存在内心深处重新组合,又再一次感受到了乡里乡亲的炙热温度。老师的文字是越读越爱,越感觉就是经典之作。好文!祝老师国庆节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6:00:48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但愿能给老师一点好的读感。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在别人看来,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故事,但那些画面可是非常精彩的,有着快乐和温暖,所以写出,再暖一暖内心吧。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国庆节快乐!
5 楼        文友:简柔        2023-10-01 09:51:35
  静美流转,欢悦袅袅。有声有色,回味无穷。近几日在抚州,手机留言。祝怀才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6:03:16
  抚州很美,古称临川。希望简柔老师好好游览,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的枣院很偏狭,但藏着童年少年的快乐,所以在我的心中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乐园。遥握,谨祝国庆节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0-01 11:24:02
  老街、枣院、楠婶、秀华等,这些人、物以及与之相伴相生的景象落在了怀才老师记忆的深处,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成了绵软深情的回望,成了与旧时光辗转缱绻的画卷。曾经的年代,物质匮乏,人们思想愚昧,但毕竟善良悲悯是主流,于是弱势群体在屡遭不公之后,总有一股力量站出来,维护弱小者,让他们感受世间的温暖和活着的意义,那是浓郁的乡情,那是人们对美好自由和谐的向往。楠婶被善待,她的感恩之心是有目共睹的,每一团小小的善良火焰都能绵延壮大成燎原的星河。该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枣院是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线索,承载着故事的萌芽与发展。枣院古老,枣树生生不息,一如人们的淳朴善良已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里。该文用词温婉柔美,语句凝练传神,情融景中,景致便富有情味,也散发着人生的况味。非常精致精美的散文,情怀深挚沉厚,启人怀想。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6:40:26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美评。的确,我的乡亲,骨子里蓄满了善良,他们的怜悯之心,无需非常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表达深刻了,始终让我记着,多少年了,还是挥之不去,因为也刻进了我的骨子里,心怀善良,不会有烦恼,一切皆入眼。乡邻们最懂得感恩,不必什么厚礼,也不必对等的回报,心存着别人的好,就足够了。我想起现代某些人的婚礼,红包也要算计一下,实在无语。人到了,钱多少无所谓,求得是缘分欢乐,欢乐的价值比什么都重要。我这样看。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罗老师国庆节快乐!万事胜意!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0-01 11:50:08
  怀才老师笔下的枣院,有风景,有故事,有情趣,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一颗颗香甜的枣,不仅是传递乡情的媒介,更是感恩的载体,还是贺喜的上等佳品,该文内容厚重,语言优美灵动,人物刻画鲜活,一幕幕场景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漫溢着暖意、温情、幸福与快乐,还有怀才老师对故乡的怀恋和缕缕乡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美文如玉、妙语连珠,令人沉醉!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祝国庆节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6:44:50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首先祝你国庆节快乐!身处异国他乡,通过网络,一定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国庆欢乐氛围的,不会孤单的,愿你天天快乐。有时候我琢磨乡愁,父母在,就永远有家。父母不在呢?我思考后者,觉得曾经的细节,某些构不成什么情节的故事,都是那么清晰,不是家的感觉吗?所以,乡愁是永远的家,一代代传承,温暖依然。乡愁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温暖,放弃温暖,就没有了乡愁。遥握,问候秋祺,祝你国庆节快乐,事事如意。
8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10-01 13:07:20
  温情的草原,温暖的故事,温馨的情感,温和的文章!学习,祝福老师双节丰收!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3:49:40
  谢谢梅子老师的美评。一段消失的岁月,回忆一下,留住温暖。遥握,谨祝国庆节快乐!
9 楼        文友:岚亮        2023-10-01 13:08:23
  此枣院虽不是彼枣园,却称得上是村庄的枣园。你看,它一是村部驻地,夜夜闪烁着忙碌的灯光;二是居住者,也是村首长的家属。一个院子,一棵枣树,造就了一方风景。一位少年,一个楠婶,温暖了枣院的时光。真是遥想当年一棵枣,秋色满地是乡愁。拜读学习了,祝国庆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3:53:05
  谢谢岚亮老师的美评。枣院,逼仄并不闻名的村落之地,不过藏着曾经的温暖,所以回忆。是队上的队长的家属,民主表决,民风淳朴,温暖如斯。是啊,那里藏着慢慢的温暖和乡愁。小时候不开化,也未见大世面,是小风景培养了一个山野的孩子,哈哈,回忆起来,很甜蜜的。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岚亮老师国庆节快乐!
10 楼        文友:夕泠        2023-10-01 14:08:48
  一颗颗枣子,传递无限的温情,温暖了怀才老师的童年。如今遥想枣院,勾起了思乡之情。虽然此枣树已非那枣树,然记忆永存,美好永远不会褪色。怀才老师感情细腻,文字深情。拜读美文,值此国庆佳节,祝老师快乐平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01 16:46:58
  谢谢夕泠老师的美评。的确是放不下曾经的温暖,对别人而言,可能根本构不成什么故事,我觉得故事那么温暖,那么完整。尽管我离开故乡已经半世纪了,但那种记忆还是不消失,可能就是乡愁的力量吧。写出来,暖一暖我的乡愁吧。遥握,问候秋祺,期待夕泠老师的佳作,愿你事事如意,谨祝国庆节快乐!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