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写作如产蛋(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写作如产蛋(散文外一篇)


作者:秋蒿 布衣,11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0发表时间:2023-10-09 10:29:18

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闲来无事,喜欢拿笔写上两句。朋友见如此痴迷,误以为对我来说,文章不过是唾手即得的身边之物,遂带着羡慕的眼神要我谈感受。这可难为了我,虽说爱好,毕竟不是天赋。若谈感受,怎么说呢?感觉写作就像生孩子,既快乐又苦痛。说句通俗的话,特别像老母鸡下蛋。
   是的,写作如产蛋,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其间,为了得到理想的答案,往往要绞尽脑汁、凝思苦想,苦到极处,脸憋胀得像鸡冠一样通红。诗人贾岛创作“僧敲月下门”时,在“推”与“敲”之间反复揣摩,冲撞京兆尹韩愈仪仗队尚不自知。故此,他在《送无可上人》中言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介凡夫自不敢与诗人相比,但向美之心毫无二致。为了产出金蛋,凝神屏气,暗自发力,沉湎于创作中的人,确乎就是那只下蛋的母鸡。
   由量变到质变,水平的提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文学新人,初涉此道,其作品往往流于青涩,不成熟的痕迹随处可见。这个阶段恰似初次产卵的小雏鸡,二指裆没开,进程难产,蛋留血丝,让人一看就知还未得其要。但既已登堂,就是良好的开端,带血丝的蛋也依然是蛋,总比啥也不干、游手好闲的公鸡要强百倍。
   同样都是鸡蛋,质量也有优劣之分,柴鸡蛋和激素催生的蛋是有本质区别的。写文章也一样,大家写出的是精品,流芳百世,读者津津乐道,意境自是不凡。而那些伪文人的作品则实属垃圾,俗不可耐,让人一看就倒胃口。充其量,一枚发育不成熟的软蛋而已。
   究其因,我认为还是食材的差异。小柴鸡散养,处于原生态环境,吃的是纯天然食品,富含营养,产的蛋自然比激素催生的要美味。作品来源于生活,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一篇名著的诞生,与作者体验生活密不可分。贴近实际、反映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有品味,更能直击灵魂。归根到底,它的“食材”绿色无污染,经得起读者挑剔的目光。
   写作虽说是件苦差事,但苦亦有乐,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作品问世的一瞬,你会有种成就感。实际上,创作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将文字像魔方一样拼搭,破解的一刻是最快乐的。人性中有一弱点叫炫耀,穷光蛋的我无富可炫,只好卖弄自己的文章。每当有作品发表时,我都会发到朋友圈,还要写上两句。那情景颇像刚下完蛋的老母鸡,“咯咯哒”地吵着邀功:快来看啊,我下蛋了!生怕人不知道似的,浑然不顾是否吵醒了人家午休的春梦。
   其实说到底,写文章毕竟是给人看的,作者只是服务生而已。正如母鸡下蛋,最终归宿乃给人以牙惠,谁又见过鸡吃蛋呢?可是话又说回来,能够得到读者青睐,文章就没有白写。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他们的默许才是创作的生命原动力。鸡蛋补充营养,文章提供精神食粮,殊途同归,都是为他人服务。
   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作品“软蛋”居多。饶是如此,我依然在努力着,期待那彩蛋的降临,我的精品能够破壳而出。
  
   笔名的故事
  
   写了多年的文章,皆以本名示人。某日,朋友问我是否有笔名,言道:文人没有笔名,就如流浪的野孩子,即便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归属感。师出无名,还不是没编制的杂牌军?所以,你还是立个番号吧!
   我一想也是,名不正则言不顺。人生最美的境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实名见真章,有被扒光底裤之嫌,缺少一种浪漫和朦胧之美。兼之文友皆有笔名,自我感觉掉价。于是乎附庸风雅,也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笔名,起啥呢?
   我这人最大的缺点是懒散,凡事不爱动脑筋。事起仓促,也没做过多考虑,采取抓人头的办法,将微名嫁接。就这样,我有了自己平生第一个笔名。
   这样的换头术,“保质期”自然长不到哪里去,除偶尔在个人公众号上使用外,基本上秘不示人。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来二去,笔名也就成了老姑娘。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孩子不养,不饿死才怪;其次,感觉这个名字杀气太重,容易令人望而生畏,我可不想失去读者;再说,“金戈铁马”四个字,不符合起名传统,叫起来拗口。既然想用,自当取个有意义的名字,这次我可是认真的。
   有了前车之鉴,可再不敢马虎,我用上吃奶的功力,给孩子起名也没这么费劲。笔名吗,就要有那么一股文学味,让读者看上去就有食欲,自己也长脸不是?故此,打定主意,笔名一定要出彩,给文章镀镀金,华服美男,百看不厌,起码能对得起观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取名一样,我总想达到最美境界,皇帝选妃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总是难称心意。大众化的吧,似乎有些俗;时髦的呢,未免又华而不实;另类的,又留人话柄,真是愁人!某日,读到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灵光乍现,取笔名“野草”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平凡而普通,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禁不住窃喜,自以为找到归宿。
   激动过后,隐约又感不妥:这名字似曾相识。上网查询,果然有多位笔名野草的作家。顿时,心中怅然,我可不想吃别人的剩饭,东施效颦,要被耻笑的。野草就这样被否定了,尽管不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心情可想而知。
   那几天反来复去,脑海里老是浮现野草的身影,就此展开联想,一个相关的名字令我眼前一亮:秋蒿!《诗·小雅·鹿鸣》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子本就引申为野草,同样卑微到尘埃(切合鄙人平民身份)。若比生命力,比野草犹有过之,荒碱地亦可生长,而我希望自己的文章有灵魂、有活力,此名恰如其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慕然回首,“秋蒿”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到中意的对象,自是欣喜若狂,仿佛寻到了生命的另一半。那一刻,我就打定主意:它就是我的知心爱人,不离不弃,共沐风雨。今后,我们将荣辱与共,一兴俱兴,一衰皆败。不过,我还是相信生命的坚强,不屈的秋蒿,怎么可能会被打败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扎根土地,它可是有再生功能的不死鸟啊!
   有了秋蒿,也就获得了新生,我希望自己的创作迎来第二个春天。现在已至深秋,正是秋蒿成熟的季节,就以此为名发表我的处女作,籍以纪念新生命的诞生,期待我的写作生涯迎来丰收的旺季。
   吹尽黄沙始见金,试看今朝蓬蒿人。文学的百草园啊,我来了!
  

共 24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两篇跟文字有关的短文,一则关于写作,一则关于笔名。《写作如产蛋》非常形象地阐释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确如母鸡产蛋,有一个积聚能量和酝酿的过程,尤其是第一篇作品的诞生,因为尚不得要领,显得笨拙而生涩,往往如初生的第一枚蛋,带着血丝,但既已开始,假以时日,便可推见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作品的质量,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像散养的柴鸡一样,保证产的蛋都是富含营养的健康蛋,切不可靠激素催生,产下软蛋。《笔名的故事》回溯了自己笔名的由来。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想到给自己起个笔名,增加一点归属感。第一个笔名“金戈铁马”,没用多长时间,总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后来又想到“野草”,怎奈网络上重名的太多,于是由野草联想到《诗经》,遂起名曰:秋蒿。蒿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秋日,正值蒿草成熟季,作者希望自己的创作也能像秋日成熟的蒿一样,硕果累累。两篇短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和创作激情,感情真挚丰满。欣赏佳作,编者推荐赏读。【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10-09 10:35:12
  写作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其中艰辛,只有同道中人才能明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也是他人所难以想象的。痛并快乐着,便是最好的形容。几乎所有上网的人都有一个网名,我就是没想到,有一天,它会成为我的“笔名”,无论是哪个,一个名字而已,自己喜欢就好。秋蒿挺有意义的。
   感谢投稿流年,祝写作愉快,佳作频频。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秋蒿        2023-10-09 12:31:42
  两篇小文,有感而发,个中不足,敬请斧正。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11-01 14:29:54
  《写作如产蛋》那是写的好,出品快的写手。就如我,写作如生孩子,得怀胎十月才能生产出来。从“不能写,无从写”到最终“不得不写”的蕴酿过程。我常常是沉默中的充实,觉得有要写的东西了。但是提笔后就感觉的空虚无从下手了。正因为如此,我刚开始写作就有些裹足不前,看到了可能不该怎么做,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刚刚上路,就在岔路口徘徊,选不到一个让人感到信心的前行方向。从理性上有一个基本判断,再到把这些认识融入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对我来说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