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孝子庙前那株桃(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孝子庙前那株桃(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1发表时间:2023-12-11 19:57:16
摘要:破败不堪的孝子庙里住着一个瞎了眼睛的尼姑阿婆。因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偷摘了庙里的水蜜桃,也伤害到了可怜的阿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心存善念,人性中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早先,老家的村口有一座孝子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水灾,到我能记事的时候,已经破败不堪了。
   殿房的土墙斑斑驳驳,门窗残缺不全,那些用来做椽的竹条也是乌黑乌黑的。庭院内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角落边摆放的青砖上长满了绿绿的苔藓。庙里有个瞎眼老尼姑,一头银发,满脸皱纹,脏兮兮的衣衫上打着好几个补丁。
   大人们常说,孝子庙里不能去。时间一久,村里的小孩都不敢靠近那里,也不愿意和瞎眼尼姑去说话。只是庙前大土墩上的那株桃树长势喜人,总能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期待。偌大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一到夏天便能结出比拳头还要大的水蜜桃,那些鲜红嫩绿的桃子挂在枝头,看着就能使人流下口水。
   七岁那年,我还未入学,闲来无事就常在村里转悠。这天早上,好友三胖跑来悄悄告诉我,孝子庙的桃子熟了,想吃就要趁早。可是我想,自己从来没干过这偷鸡摸狗的事情,万一让人抓住,回家是要挨打的。三胖见我支支吾吾不愿跟随,便大声道:“胆小鬼,那尼姑又看不见,有什么好怕的?”心里经过几番激烈地挣扎,我稚嫩的灵魂终究还是没能挡住香香甜甜的水蜜桃的诱惑,商量之后决定,吃完中饭就一起去孝子庙。
   午后的孝子庙格外安静,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没有一丝风,只有远处树林里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刚到桃树底下,我已汗流浃背,脸上晶莹的汗珠如同雨水般滴个不停。来不及擦拭,便屏住呼吸匆匆打量着树上的那些桃子,只见它们顶儿尖尖,个儿圆圆,浑身上下像是穿了一件青绿色的绒衣,模样着实令人心生欢喜。我已经闻到了水蜜桃甜中带香的清新的气息,无奈树高人矮摘不着。想攀着树干往上爬,可树丫太粗了,小手根本钩不住,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三胖机灵,急忙跑到庙后的菜地里拔了一根丝瓜架上的竹竿。只是竹竿有点长,不太听使唤,挨到丫杈就打不着枝头的蜜桃了。于是,三胖使出吃奶的劲,抽出竿子,绕着树冠的外沿胡乱猛敲了一通。“啪嗒……啪嗒”就一会儿工夫,大大小小的桃子便落了一地。我顾不上洗手、擦绒毛,捡起一个直接送进嘴里。结果,刚咬上一口,便吐在了地上,那酸涩的味道实在难以下咽。我满肚子委屈,冲着三胖嚷道:“三胖子,你骗人,这桃是苦的,不能吃!”三胖仰起头,顺手指了指树冠说:“地上的太小,好吃的还在上头”。最后,他拿起竹竿又是一阵挥舞。这下好了,桃子打下了,瞎眼尼姑的哭骂声也到了:“谁家的讨债鬼呀,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傍晚时回到家中,父亲手持木棍早早地等在了门口,看来,一定是有人来报过消息了。我想躲过父亲,叫屋里的爷爷,没想到爷爷眉头紧锁,没有理我。父亲的几棍子下来,痛得我在地上直打滚,任凭我如何喊叫,父亲就是不停手。直到边上的爷爷拦住父亲,厉声吼道:“谁再动我孙子,我就打谁!”父亲这才住手。随后,爷爷偷偷向我做了个眼色,我瞬间明白,起身跑出门外。
   天越来越暗,眼看远处的最后一道晚霞就要失去光亮滑落山巅,我的内心开始慌乱起来。想过河去外婆家,又怕独木桥太长自己走不过去。于是,抹着眼泪在桥头徘徊……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是爷爷在喊我的名字。
   回家的路上,爷爷和我说了很多,讲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做人道理。告诉我,孝子庙前的桃子,要用钱去买,一分钱一个,那是瞎眼婆婆生活的依靠。还说,大人不让孩子去孝子庙的原因,就是怕我们小孩糟蹋东西伤着婆婆。
   第二天一大早,爷爷便带着我来到孝子庙。刚进院子,就见三胖耷拉着脑袋被他母亲拎着耳朵从里面出来,屋里破旧的桌子上还摆着一篮子鸡蛋。见到瞎眼婆婆,爷爷示意我跪下,并对她说:“师傅,是我没把小孩教育好,给你添乱了”。接着,爷爷颤抖着双手从怀里取出一张十元的纸币,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师傅,你也太不容易了,大家感谢你!”我知道,那钱是小姑寄给爷爷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阿婆再三推辞,但在爷爷的一再要求下,总算收下了。就在我们转身将要告辞的时候,阿婆突然说:“我算命、乞讨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这钞票我留着,改天让人去买砖。”原来,瞎眼阿婆她居然还想着要重修孝子庙,那些码放在院里的砖块是她用要饭省下的钱买来的。回头的那一刻,我发现爷爷的眼眶湿润了……
   长大后才知道,孝子庙里供奉的是石永寿,一个在元朝末年替父赴死的乡贤,我的先人。瞎眼阿婆,法号“静慧”,早年在城北紫云庵出家,抗战时卖尽田产,赈济灾民,帮助了很多人。后来,庵堂遭遇火灾,静慧得了眼疾,晚年栖身于孝子庙。
   岁月匆匆,往事难寻。转眼之间,瞎眼阿婆离世已经很多年。她心心念念想着重建的孝子庙,最终还是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作了尘埃。因为村镇扩建,原址成了马路,人们便在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立碑纪念,以示后世。五年前,我在孝子亭边栽下的那株新桃,如今已苍翠葱茏,生机盎然……
   许多时候,心中的善念能让世间更明亮。
  
  

共 1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细致叙述详细文笔精彩的散文。读这篇文章,深深被作者文笔的魅力吸引着,一口气读完,仿佛走进了那个年代,完全融入了作者叙述的故事之中。这样的散文,既有记叙,也有内涵,既有褒贬,也有精神,让人读后恋恋不舍、欲罢不能。作者成功地记录了当年七岁时候去孝子庙里偷水蜜桃的往事,表达了长辈对自己的教育,又彰显了当年传统教育的力量,而且弘扬了一种爱心和正气。作者深谙散文的技巧,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既突出主题,又彰显爱心,既又成功精彩的记述,又有多彩而朴实的抒情,特别是最后几段,简介而凝练,精致而有深意,让人深思。“长大后才知道,孝子庙里供奉的是石永寿,一个在元朝末年替父赴死的乡贤,我的先人。瞎眼阿婆,法号“静慧”,早年在城北紫云庵出家,抗战时卖尽田产,赈济灾民,帮助了很多人。后来,庵堂遭遇火灾,静慧得了眼疾,晚年栖身于孝子庙。岁月匆匆,往事难寻。转眼之间,瞎眼阿婆离世已经很多年。她心心念念想着重建的孝子庙,最终还是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作了尘埃。因为村镇扩建,原址成了马路,人们便在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立碑纪念,以示后世。五年前,我在孝子亭边栽下的那株新桃,如今已苍翠葱茏,生机盎然……许多时候,心中的善念能让世间更明亮。”写得十分精彩,让人难以忘怀。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感情深厚,让人刻骨铭心,过目难忘。推荐阅读欣赏。 【丁香编辑: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3-12-11 19:58:01
  好文章十分精美,致敬作者老师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3-12-11 19:58:59
  优秀作品,有内涵有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3 楼        文友:龙飞在天        2023-12-11 20:10:20
  娓娓道来,十分精彩。岁月留痕,笔墨留香。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2-11 20:26:36
  感谢剡溪钓鳌老师投稿丁香,文章写意深厚,文笔精彩,语言朴实,行文流畅,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创作辛苦,敬茶问好,冬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2-11 20:30:40
  谢谢王金启老师不辞辛苦,牺牲休息,挑灯编辑,读文认真,编按到位,分析透彻,王老师的勤奋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弘扬,辛苦了,敬茶问好,遥祝冬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楼        文友:三宵蟠桃园        2023-12-11 21:08:44
  文笔优美,朴实感人,描写细腻,勾起儿时的回忆。
7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1 21:18:23
  王金启老师的精美编按为文章增添了亮色,编辑辛苦,敬茶问安!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8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1 21:20:14
  感谢各位老师的鼓励与肯定。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3-12-11 21:27:42
  乡贤孝义,大爱无疆!老婆婆坚守的岂止是一座小庙,她坚守的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信念和精神。全村人之所以对瞎婆婆敬畏有加关怀备至,是因为他们对英雄怀有共同的爱与崇敬,而婆婆是为他们为后来人在不遗余力守护着他们心中那盏明亮而温暖的神灯!拜读!
10 楼        文友:张若俞        2023-12-11 21:28:56
  王老师辛苦了!谢谢!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