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孝子庙前那株桃(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孝子庙前那株桃(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5发表时间:2023-12-11 19:57:16
摘要:破败不堪的孝子庙里住着一个瞎了眼睛的尼姑阿婆。因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偷摘了庙里的水蜜桃,也伤害到了可怜的阿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心存善念,人性中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早先,老家的村口有一座孝子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水灾,到我能记事的时候,已经破败不堪了。
   殿房的土墙斑斑驳驳,门窗残缺不全,那些用来做椽的竹条也是乌黑乌黑的。庭院内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角落边摆放的青砖上长满了绿绿的苔藓。庙里有个瞎眼老尼姑,一头银发,满脸皱纹,脏兮兮的衣衫上打着好几个补丁。
   大人们常说,孝子庙里不能去。时间一久,村里的小孩都不敢靠近那里,也不愿意和瞎眼尼姑去说话。只是庙前大土墩上的那株桃树长势喜人,总能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期待。偌大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一到夏天便能结出比拳头还要大的水蜜桃,那些鲜红嫩绿的桃子挂在枝头,看着就能使人流下口水。
   七岁那年,我还未入学,闲来无事就常在村里转悠。这天早上,好友三胖跑来悄悄告诉我,孝子庙的桃子熟了,想吃就要趁早。可是我想,自己从来没干过这偷鸡摸狗的事情,万一让人抓住,回家是要挨打的。三胖见我支支吾吾不愿跟随,便大声道:“胆小鬼,那尼姑又看不见,有什么好怕的?”心里经过几番激烈地挣扎,我稚嫩的灵魂终究还是没能挡住香香甜甜的水蜜桃的诱惑,商量之后决定,吃完中饭就一起去孝子庙。
   午后的孝子庙格外安静,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没有一丝风,只有远处树林里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刚到桃树底下,我已汗流浃背,脸上晶莹的汗珠如同雨水般滴个不停。来不及擦拭,便屏住呼吸匆匆打量着树上的那些桃子,只见它们顶儿尖尖,个儿圆圆,浑身上下像是穿了一件青绿色的绒衣,模样着实令人心生欢喜。我已经闻到了水蜜桃甜中带香的清新的气息,无奈树高人矮摘不着。想攀着树干往上爬,可树丫太粗了,小手根本钩不住,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三胖机灵,急忙跑到庙后的菜地里拔了一根丝瓜架上的竹竿。只是竹竿有点长,不太听使唤,挨到丫杈就打不着枝头的蜜桃了。于是,三胖使出吃奶的劲,抽出竿子,绕着树冠的外沿胡乱猛敲了一通。“啪嗒……啪嗒”就一会儿工夫,大大小小的桃子便落了一地。我顾不上洗手、擦绒毛,捡起一个直接送进嘴里。结果,刚咬上一口,便吐在了地上,那酸涩的味道实在难以下咽。我满肚子委屈,冲着三胖嚷道:“三胖子,你骗人,这桃是苦的,不能吃!”三胖仰起头,顺手指了指树冠说:“地上的太小,好吃的还在上头”。最后,他拿起竹竿又是一阵挥舞。这下好了,桃子打下了,瞎眼尼姑的哭骂声也到了:“谁家的讨债鬼呀,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傍晚时回到家中,父亲手持木棍早早地等在了门口,看来,一定是有人来报过消息了。我想躲过父亲,叫屋里的爷爷,没想到爷爷眉头紧锁,没有理我。父亲的几棍子下来,痛得我在地上直打滚,任凭我如何喊叫,父亲就是不停手。直到边上的爷爷拦住父亲,厉声吼道:“谁再动我孙子,我就打谁!”父亲这才住手。随后,爷爷偷偷向我做了个眼色,我瞬间明白,起身跑出门外。
   天越来越暗,眼看远处的最后一道晚霞就要失去光亮滑落山巅,我的内心开始慌乱起来。想过河去外婆家,又怕独木桥太长自己走不过去。于是,抹着眼泪在桥头徘徊……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是爷爷在喊我的名字。
   回家的路上,爷爷和我说了很多,讲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做人道理。告诉我,孝子庙前的桃子,要用钱去买,一分钱一个,那是瞎眼婆婆生活的依靠。还说,大人不让孩子去孝子庙的原因,就是怕我们小孩糟蹋东西伤着婆婆。
   第二天一大早,爷爷便带着我来到孝子庙。刚进院子,就见三胖耷拉着脑袋被他母亲拎着耳朵从里面出来,屋里破旧的桌子上还摆着一篮子鸡蛋。见到瞎眼婆婆,爷爷示意我跪下,并对她说:“师傅,是我没把小孩教育好,给你添乱了”。接着,爷爷颤抖着双手从怀里取出一张十元的纸币,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师傅,你也太不容易了,大家感谢你!”我知道,那钱是小姑寄给爷爷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阿婆再三推辞,但在爷爷的一再要求下,总算收下了。就在我们转身将要告辞的时候,阿婆突然说:“我算命、乞讨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这钞票我留着,改天让人去买砖。”原来,瞎眼阿婆她居然还想着要重修孝子庙,那些码放在院里的砖块是她用要饭省下的钱买来的。回头的那一刻,我发现爷爷的眼眶湿润了……
   长大后才知道,孝子庙里供奉的是石永寿,一个在元朝末年替父赴死的乡贤,我的先人。瞎眼阿婆,法号“静慧”,早年在城北紫云庵出家,抗战时卖尽田产,赈济灾民,帮助了很多人。后来,庵堂遭遇火灾,静慧得了眼疾,晚年栖身于孝子庙。
   岁月匆匆,往事难寻。转眼之间,瞎眼阿婆离世已经很多年。她心心念念想着重建的孝子庙,最终还是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作了尘埃。因为村镇扩建,原址成了马路,人们便在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立碑纪念,以示后世。五年前,我在孝子亭边栽下的那株新桃,如今已苍翠葱茏,生机盎然……
   许多时候,心中的善念能让世间更明亮。
  
  

共 1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细致叙述详细文笔精彩的散文。读这篇文章,深深被作者文笔的魅力吸引着,一口气读完,仿佛走进了那个年代,完全融入了作者叙述的故事之中。这样的散文,既有记叙,也有内涵,既有褒贬,也有精神,让人读后恋恋不舍、欲罢不能。作者成功地记录了当年七岁时候去孝子庙里偷水蜜桃的往事,表达了长辈对自己的教育,又彰显了当年传统教育的力量,而且弘扬了一种爱心和正气。作者深谙散文的技巧,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既突出主题,又彰显爱心,既又成功精彩的记述,又有多彩而朴实的抒情,特别是最后几段,简介而凝练,精致而有深意,让人深思。“长大后才知道,孝子庙里供奉的是石永寿,一个在元朝末年替父赴死的乡贤,我的先人。瞎眼阿婆,法号“静慧”,早年在城北紫云庵出家,抗战时卖尽田产,赈济灾民,帮助了很多人。后来,庵堂遭遇火灾,静慧得了眼疾,晚年栖身于孝子庙。岁月匆匆,往事难寻。转眼之间,瞎眼阿婆离世已经很多年。她心心念念想着重建的孝子庙,最终还是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作了尘埃。因为村镇扩建,原址成了马路,人们便在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立碑纪念,以示后世。五年前,我在孝子亭边栽下的那株新桃,如今已苍翠葱茏,生机盎然……许多时候,心中的善念能让世间更明亮。”写得十分精彩,让人难以忘怀。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感情深厚,让人刻骨铭心,过目难忘。推荐阅读欣赏。 【丁香编辑: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3-12-12 10:50:23
  剡溪钓鳌老师以对童年回忆,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从小就对儿孙进行严格教育的美德。并彰显了:“静慧”法师在抗日战争时期卖尽田产,赈济灾民的爱国壮举。晚年栖身于孝子庙,至死追随孝义,弘扬孝道。而后人们便在石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建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以作记念。文笔娴熟精妙,弘扬正气,感情充沛。向老师学习!赞!赞
  
   剡溪钓鳌老师以回忆童年,写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从小就对儿孙进行严格的爱心教育。并彰显了静慧法师,在杭日战争时期卖尽田产赈济灾民。晚年栖身于孝子庙,至死追随孝义,弘扬孝道。而后人们在石永寿就义的潭口山崖上,修了一座凉亭。取名孝子亭并立碑以做纪念。老师文笔娴熟精美,内涵正气,情感充沛。好!好文章!向老师学习!
12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3-12-12 10:56:31
  王老师又编辑了一篇文笔精妙,弘扬正气的好文章。辛苦了!向王老师学习!致敬!
13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3-12-12 11:49:53
  一篇写得很好的作品。
14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2 12:07:41
  谢谢老师留评。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15 楼        文友:闰土        2023-12-13 21:54:06
  《孝子庙前那株挑》写意深刻,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特别是偷桃挨打和爷爷领去赔情及爷爷给的十元钱,深深打动人心,作者景物也写的好。文章紧扣主题,挖掘的好。
16 楼        文友:闰土        2023-12-13 21:58:38
  文章编辑的好,编按写的相当好,看来编辑是下了功夫的,把文章剖析的不错,让读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谢谢编辑老师。
17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3-12-14 23:14:26
  桃树有果必有根,
   犹如流水源头深。
   往事岂是一文案,
   岁月无言总起尘。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