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春风拂柳(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春风拂柳(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3.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01发表时间:2024-03-02 06:39:12


   2月4日,立春,查了下日历,正是五九最后的第一天,翻过去,就是六九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我们公司后面,隔着一条马路,有一条人工河,河边,有柳。柳不成排,这三棵,那两棵,在步道的转弯处,常常是一棵。
   午休时,我经常去河边散步。有时,中饭后人容易犯懒,但一想到有一些柳树在那里等我,就心旌摇荡了。还是赶紧裹上风衣,去河边,和柳树一起吹风吧。走走停停,遇见柳树,我就停下来打量一阵。枝头一片安静,只有旷世的风夹带几丝寒凉,不停地摇动枝条,那些鼓胀的芽苞们就像贪玩的孩童,在悠悠荡着秋千。
   眼看着迎春花灿然开放,应和着早樱迫不及待吐艳,柳芽再也按捺不住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激情,即将繁星般爆绽。“二月春风似剪刀”,太阳就是那块炽热的磨刀石,不久,这把剪刀磨得锋利了,一定会裁出“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场柳街花市、柳影婆娑的盛况,不日就要开幕。虽然今年天气寒潮频袭,雨雪频现,我期待的春天,有些姗姗来迟,但倒春寒可以阻碍春天的脚步,却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
   与曾经的柳州寻柳的不如愿相比,上海的柳树就相对多些,尤其在各大公园,常能与之不期而遇。这可能得益于上海相对于两广地区被误称为北方的缘由吧。上海的柳树像上海人民一样勤奋,刚刚落叶没几天,就要抖擞精神迎接春天了。
   在我住过的老小区的人工湖畔,就绕湖种植有六株垂柳,刚开始,这些柳树长势喜人。不知为什么,其中两株在我们住进小区十年以后,慢慢枝缩叶萎,直至干枯死亡。人人见了都觉得可惜。我甚至想,有两个人和这事儿脱不了干系。其一是一位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他每天锻炼身体时,总喜欢抱着这其中一株柳树拉伸,有时又摇又晃,到了兴头上,还来一番双掌击树。这如同打脸,伤的不只是自尊。柳树为此要忍耐多少伤痛啊!另一个人就是我,我来上海多年,“基因无改鬓毛衰”,水土至今不服,年纪越大,越是想念老家。周末,一旦有空,我就喜欢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望着这些垂柳,将乡愁目送给它们。我学过林学,但没有上过垂柳柳丝何故下垂的一课,仅仅因为它太长太细吗?可否说,是太重的乡愁压弯了枝条,它们背负了太多的往事。
   不需走远,新小区西侧的绿化带里就能见三五聚堆的垂柳,当然,考虑它们枝条发达,需要生长空间,一般都被栽植在林带外侧。从我家出发,沿河岸向南走上几十米,还见岸边种植的一些几尺高的小柳树。不过,总见它们的枝条被折断。是春风不解风情,用力过猛,还是谁人“红酥手”,“花开堪折直须折”。柳树是开花的,只是花细小,常被忽略。柳谐音留,很深情,“真想把你留下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就采用了折柳送别这一场景,令亿万观众和各国运动员眼角湿润。
   难道在这条普普通通的河边,也一直在流淌着深情的故事,如同这世间,每时每刻,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悲喜剧,只是,我没看见。越想,我越不忍离去。
  
   二
   杭州距离上海不足200公里,在现代的速度面前,实在是咫尺之遥,或者可以说是离得很近,将杭州说成是上海的后花园,恰如其分。所以,我这样说,不违背逻辑吧。来上海了,不去杭州,不去西湖,等于没来上海。正因为如此,凡是来我这里的亲朋好友,只要时间允许,酒杯里我盛进的是黄浦江,黄浦江水不断,咱上海老酒不断,茶杯里我端起的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咱龙井茶不干。这样才觉得尽兴,当然,我劝茶,不劝酒。
   大哥2010年春到南方旅游回来路过上海,特意上海转机来看我。我们在上海转了一天后,第三天便乘高铁去了杭州。
   直奔西湖。最简单的玩法,先沿着西湖岸边转了一圈。能在湖边走,湿鞋也开心。但见湖边高低错落分布着水杉、桂花、香樟、鸡爪槭、银杏、柳树等等,但见湖的四周树影如人,人如树影,环环绕绕,密密匝匝。如果没有这些树,如同没有睫毛,明眸般的西湖再怎么淡妆浓抹,也不敢妄称西子了。当然,柳树最多的地方,要数苏堤了。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暖风熏人,小桥流水,烟柳笼沙,桃花灼灼,说的就是苏堤。“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名列前茅。走上苏堤,和大哥边走边聊,兴致很高,后来才注意到,给他拍的照片之中,多半都有垂柳作为背景。是大哥无意地选择,还是我不经意地揿动快门,不得而知。
   长兄如父。父亲去世以后,我就把大哥当成父亲一样对待,大事小情,都喜欢找他商量。当然,包括大哥自己说,兄妹中他长得最像父亲,难道父亲有意将自己的容貌传给了他?大哥不知道,他接受下来的是一份重任。再看我俩的合照上,身旁那棵长满皱纹的老柳树,满面沧桑,越看越像父亲。
   最近整理电脑里存储的一些老照片,翻到2009年初春一张照片,母亲从东北老家来上海小住,我请了几天公休假,带母亲出去转转。也是在杭州西湖。记不清那是哪个位置,母亲站在湖边,身后是碧波荡漾的西湖,身旁是一棵渗着绿意的垂柳,我用像素不高的手机拍下了这张有点模糊的照片。这层模糊,如雾,现在让我看起来,那一天怎么都像是一个梦。那时,七十岁的母亲虽已白发苍苍,但身体硬朗,笑意盈盈。十多年过去,西湖水依旧波光潋滟,那棵柳树也在“春风吹又生”,年年返绿了吧。如今母亲因为脑梗,几近失忆,更不能清楚地言语,无论如何,母亲却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
  
   三
   实际上,我并不十分了解柳树的性格特征,只记得在一个公园柳树的标识牌上看到过柳树的介绍。柳树,别名杨柳,它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有五百多个品种。性耐寒、耐涝、耐旱,喜温暖甚至高温,适应性极强,遍布全国各地。我知道的甚少,见到柳树,基本一律叫做垂柳。当然,在城市的景观柳树中,垂柳居多。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柳树的故乡在北方,南方少见,它更喜寒,有些怕热。我去过很多南方城市,和柳州一样,见到柳树并不多。后来,我想明白了,北方多柳,并不能简单地反证南方少柳,重要的原因之一,北方由于冬季漫长寒冷,可选择种植的树种较少,也就相对突出了柳树的权重地位,给我以及很多人的脑海里刻下北方多柳的烙印。
   九十年代初,在北方工作,我所在的城市就坐落在松花江畔。城区北侧,松花江下游有一座江心岛,岛上树木繁茂,长有白杨、松树、榆树、山丁子、山里红和柳树等,尤以柳树为多,故俗称“柳树岛”。我曾去那里游玩过。有时,想起那段日子还颇多不舍,那依依的柳丝时常牵扯我的衣襟,让我忍不住回望。
   我只去过一次。那时的柳树岛,岛上都是土路,后来听说都变成了硬化路面,还修建了宽阔的步道。那些柳树比较粗壮,一看就有二三十年的树龄。传闻,有单位在江边某地打靶,一颗子弹飞到岛上,打伤一位市民,令人不寒而栗。人气一直不旺,不知是否和这次事件有关。后来听说,旅游部门在岛上栽种了三千株樱花树,如今,不知是一番什么景象了。是“柳树不知何处去”,还是“樱花依旧笑春风”,我想象不出。此后,我再没去看过。去年秋季路过该市,只在江南岸走走,那些古柳垂下长长的丝条,温柔地爱抚着岸上的护栏和游人的脸。我丝毫不介意柳丝的投影,遮住自己的面孔,特意亲近柳丝,如嗅着伊人的发香,请别人拍照留念。只是现在想来,有点后悔,乘船到柳树岛只需5分钟,单程只要4元钱,自己却随意就放弃了。
   也是去年秋天,在县城的老家,每天上午我都沿着宾馆前面那条路散步锻炼。一日,从宾馆出来,向南横穿两条马路,第三条马路右转,刚走上百余步,只见一棵伟岸的柳树赫然挺立在马路中间。感谢道路的建设者,对这棵“怪柳”竟然没有粗暴砍伐铲平了事。而是给它嵌上了铭牌,标明树龄约50年以上,希望大家给予保护。可能大家爱护过度了,把老柳树当成了神仙,树干上缠满了红布条,怎么看都像绷带,谁知道它伤在哪里?有的红布带还打着结,像戴着一朵大红花,它曾拥有怎样的荣光?每次,我都盯着铭牌看上良久,忽然想起现在很多地方,为了防止那些因患了痴呆而走失的老人说不清来处,给他们佩戴了一张安全牌,上有住址,电话,本人姓名、监护人姓名等等,这是全民大爱的体现。
   我时常惦记着小城那棵老柳树,这是一棵迷路的柳树,不知道哪一年,它才能走过那条街。
  
   四
   当年,在我乡村老家的后园,父亲带领我们,栽了一片白杨树,却没栽一棵柳树。我问过父亲,父亲的回答是“前不栽杨,后不栽柳”。当然,在前园,父亲也不肯栽柳,说柳树妨(村民都读“方”音,实际读fáng,有“克”的意思)菜,一家的蔬菜全靠前面的园子种植,通风和光照好,收成高。我以为柳荫遮光,其实,柳树发达的根系也和蔬菜抢养分。
   我没太理解父亲的话,长大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弄明白,这八字“箴言”的谐音是“前不在阳,后不再留”,豁然开朗,这么讲就好理解了,不需要动脑筋。
   村里房前屋后或者街道边,多为杨树和榆树,包括我们学校在村南的苗圃,培育的也都是杨树苗。整个村子,柳树不多。我记得有些人家偶有一两棵柳树,好像不是栽的,是野生的。野生的好养,无论什么东西。姥爷家的前院,靠近路边的左角,就长着一棵大柳树,主干已经有些枯黑,像火烧过似的,但年年枝头萌蘖出茂密的枝条。我和小伙伴经常去折枝条做“叫叫”(柳笛)。找一根枝丫少的表面光滑的枝条,左右手拧来拧去,就给柳枝脱下一条“裤腿”,剪一段,入口一端削薄捏扁,一吹,就发出小鸭子叫的声音。有几次,我们在老师走了之后,大家一起发力,将课堂吹翻了天,弄得女生直捂耳朵。
   前两天,我在网上买了个救生用的口哨,形状很像“叫叫”,但吹了几下,就兴味索然,尽管它是钛合金做的,那声音很生硬、很尖利。不像“叫叫”发出的声音,怎么听它的声音都是绵软的,是报春的。仿佛有一群鸭子在水面畅游,有时,它们会兴奋得嘎嘎乱叫一阵,春江水暖鸭先知嘛。
   除此之外,那时玩具少,我们就经常折下柳枝当马骑,满大街奔跑,任柳枝在地上撩起缕缕尘烟。事实是,我们比的是谁跑得快。自古有青梅竹马,后人总把这总结为理想的婚恋模式。其实,经历过才知道,我和那些一起玩过的女孩,“青梅柳马”,天真无邪,都是最好的小伙伴,即使有的成为同学,却也难成为恋人。如今都天各一方,甚至永不相见,但不妨碍在某一时刻,突然想起彼此。遗憾的是,长大后,只顾往前飞,分开时,都没有说声“再见”。
   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柳丝钩沉,站在一株垂柳下,拉拉柳丝,就仿佛拉住了故人温暖的手。我用手心摩挲下嫩绿的柳叶,和他们一一击掌相庆。或者,趁春阳正暖,柳绿花红,出发,我愿意乘着飘飘柳絮飞往故地。就在那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株相思柳,任春风轻拂纤纤柳丝,却怎么也擦不掉——这行行思念的泪水。
  

共 4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年的春天,脚步有点迟疑。查看日历,2月4日就立春了,早已翻过“不出手”的一九、二九,越过“冰上走”的三九、四九,确乎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时节了。我们这里,却不见杨柳依依,只有雨雪霏霏。韩格老师所在的大上海什么样子呢?河柳“枝头一片安静,只有旷世的风夹带几丝寒凉”、“那些鼓胀的芽苞们就像贪玩的孩童,在悠悠荡着秋千”。寒潮频袭、雨雪频现的倒春寒,虽然让春天姗姗来迟,却不能阻挡“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影婆娑,柳芽再也按捺不住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激情,即将迎来繁星般得绽放。作品以拂风含烟的春柳为主题,以清欢温暖的生活场景为镜头,描画了春阳正暖、春意正浓的醉人春色以及“愿乘柳絮飞故地,长成一株相思柳”、在那里生根发芽的浓浓乡愁。在作者所在公司后面的河边,有他与柳树一起吹风谈心的身影。在老旧小区的湖畔,有他沉重的、低垂的柳丝一般丝丝缕缕的乡愁。在新建小区的绿化带里,上演着“花开堪折直须折”、“真想把你留下来”、折柳送别的动人场面。普普通通的河边,也一直流淌着深情的故事。如果说上海黄浦江边的折柳送别充满深情,那么杭州西子湖畔的把酒临风就像一个含烟笼沙的梦。长兄如父,大哥就像身旁那棵满身皱纹的老柳树一样历经沧桑。时光催人老,十多年过去了,西湖水依然波光潋滟,垂柳丝依然风情万种,但身体硬朗、笑眼盈盈的母亲,却因为脑梗,几近失忆了。柳树耐寒喜温、适应性极强。在城市的观景树中,垂柳居多。松花江畔的柳树岛,因为一次意外而风光不再,不知是“柳树不知何处去”,还是“樱花依旧笑春风 ”,令人唏嘘。在县城的老家,那棵树龄50年以上的伟岸老柳,因为保护过当而成了一棵迷路的树让作者时常惦记。在作者乡村老家的后园,栽了一片白杨树,却没有一棵柳树。父亲的答案是“前不栽杨,后不栽柳”。长大以后才明白,这八字箴言的谐音是“前不在杨,后不再留”。姥爷前家院的那棵大柳树枝繁叶茂,折枝做“叫叫”的柳笛,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那些曾经一起“青梅柳马”的女孩,如今却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万物复苏,柳丝钩沉。站在垂柳下,拉拉柳丝,就仿佛拉住了古人温暖的手。韩格老师的作品,脉络清晰,语言灵动,风格清新,最能体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是娓娓道来的从容不迫,是波澜不惊的云淡风轻,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一股清流。美文佳作,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0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3-02 07:35:51
  今年的春天,脚步有点迟疑,本该是杨柳依依,却时常雨雪霏霏。就连韩格老师工作、生活的大上海也是如此。立春前后的早春二月,河柳的枝头依然是一片安静,但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激情再也按捺不住,即将迎来一个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的春天。作品以拂风含烟的春柳为主题,以温暖清欢的生活场景为切入,描画了春阳正暖、春意正浓的醉人春光,从黄浦江到西子湖,从松花江到湖心岛,到处是寒潮退去的勃勃生机。最能打动我的是折柳送别、以树喻人的温暖的生活场景和、深情的动人故事和丝丝缕缕的浓浓乡愁。我愿与韩格老师一样,乘着飘飘柳絮飞往生我养我的故地,在那里生根发芽。韩格老师的作品,语言灵动,风格清新,最能体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是娓娓道来的从容不迫,是波澜不惊的云淡风轻,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一股清流。点赞美文佳作,致敬韩格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0:06:19
  谢谢老师百忙中辛苦的编辑!解读非常精彩、准确,为拙作增光添彩。柳树,是报春的使者,在我心目中,就是我的亲人。我曾以为,北方多柳,这也许是自己的偏见。南方多地也能见到垂柳,常常令我浮想联翩。遂有了那么多关于柳的小故事,撷几枝与大家共勉。文有不完善处,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我还要继续努力才是。顺祝老师新年一切都好,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02 08:38:12
  柳,已经成为韩老师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观赏之景。审美,从来都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我们无法独立于风景之外,单纯地赏景。即使是旅游,风景也会被添上心情等各种色彩。韩老师的文章,是对生活的深度解析,从北国到上海,再到柳州,柳风骀荡,美好无边。我喜欢韩老师说,那片柳在等我,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常常去黄海之滨的海湖连接处的半岛山海自驾游路线,每见,柳色不一样,似乎总是一个悬念,在等我去解开。不是东风第一枝,胜过万千条。我也十分怀念韩老师说的那个“叫叫”,我们就叫柳笛。的确,买的哨子,声音是硬的,没有经过春风的制造,是不会有好的声音的。怀才抱器拜读,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0:14:05
  谢谢老师的美评!这个文,我前几年就开了个头放在那里,本意并非今天文的样子。这是个写烂的题材,要说写得好,故人早有那么多诗词摆在那里。所以,我一直就想这个问题,我还要不要写。今年看见这个开头,就又写了几笔,写着写着有点感觉,就写完了。我觉得,我是在写自己的柳,没太抄袭古人的吟诵,即比他们的情绪要乐观些。那个叫叫,我估计现在自己也能做,只是年纪大了,兴趣淡了。感谢老师的精彩解读和润色,顺祝春天好,万事顺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02 08:43:41
  这次回家,特别注意了我老家东河岸边那棵柳,河岸已经砌石了,老柳没有了,心中漠然许久。曾经我骑着老柳垂钓呢,我甚至猜想,可能是搬到了别处……有时候乡愁不是那些老房子,而是和自己有关的一棵树,一块地,一条沟,有时候觉得一棵柳树的寿命的极长的,从未想到它会颓废,倒下,但的确柳树也有寿命,柳长着胡须,在我的心中,柳是老者的样子。总希望它安然命长。闲扯了,见谅。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0:19:02
  柳确实是老者的模样,每次见它,总觉得它在思考。以柳寄托乡愁,文太多了,写不好,就是水煮白菜、或者一锅夹生饭,味同嚼蜡。我这文是想抒发一点感情,也没定义一个主题,就啰嗦完了。磨目了。天再暖些,老师可以到河边多走走,看看柳。祝老师身体健康,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02 10:29:58
  春风拂柳,文章的题目就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让我不自觉想到“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句。杨柳,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不仅姿态优美,也有着离愁别绪等诸多蕴意。韩老师笔下的柳,从上海的柳,写到西湖的柳,再到故乡的柳,虽然都是写柳树,但由于地点和风景背后的故事不同,寄予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有乡愁漫溢,有亲情流淌,有友情泛滥……读老师写到西湖的苏堤春柳,让我想起了那年去西湖看到的垂柳、真的很美!文章写的非常精彩!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韩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0:38:04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我赞同老师的说法,写了很多不同地方的柳,但最美是西湖苏堤的柳,可惜,我笔力不及,不擅长对景物的描写,所以,这里就显得粗枝大叶了,见谅。本来这个题材被我搁置几年,今年把它写完了,是想呼唤真正的春天早点到来。今年上海特别冷,感觉冬季极其漫长。感谢老师的美誉和一如既往的鼓励,顺祝他乡愉快,工作顺利!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3-02 10:57:44
  老师的这篇美文中的柳,写的非常飘逸。大自然中的柳丝和生活中的情丝融合的紧密而巧妙。春天的垂柳很美,在老师的笔下,骀荡身姿,风情无限!那蕴含其中的浓浓情感,更使人心生涟漪……品味学习春天的大美之作!遥祝老师春祺,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1:13:03
  感谢老师关注拙文!写景是我的弱项,我担心我写的柳过于沉重,压抑了春天。一些小故事,搁了很久才写,磨目了。感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期待老师佳作,祝春天愉快!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3-02 12:40:15
  柳以柔美见长。厦门柳不多,且为旱柳,老柳,很苍劲。韩老师笔下的柳,都有各自的生存形态。河边柳,萌萌;湖边柳,忧伤;小柳,柔弱;西湖柳,有兄弟情深,慈母康颜;柳树岛,柳影遥;路中柳,受尽宠爱;旧时柳笛和柳枝,在烟柳中奏响童年的纯真。行文如柳枝摇曳,美妙兼具。简柔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3:54:58
  谢谢老师的关注!老师的解读极其精彩,击中要点。厦门有柳否,还真是印象模糊,但丝毫不影响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经济发达,景色宜人,海蓝天碧。这文题材有点旧 ,写得有点粗糙,谢谢老师鼓励。顺祝新年一切都好,吉祥如意!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3-02 13:08:59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主席也对柳树钟爱有加,将柳写入诗,写不尽春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韩格老师此文对柳的解读别具匠心,富含深意和情味。柳亦如迎春花般,早早迎接春的来临。今年的春姗姗来迟,冬意一直在蔓延。作者写了路边柳、河边岸、西湖苏堤柳、故乡柳,柳柳相连,情韵绵绵。柳知人意,折柳赠人,多少不舍缠绵于柳枝。柳笛声声,与小伙伴玩耍,弄出了诗意,童年的那些女孩与作者隔岸远观,回忆这座桥连接着曾经青葱纯真的时光。文中很多比喻、拟人句曼妙灵动,意境迭出,启人遐思。构思奇特的散文,布局精妙,辞藻质朴而唯美,折射闪烁着特别的光晕,乡愁漫漶,令人陶醉!盛赞才思,问候韩格老师,春安文祺!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4:06:20
  写这个文时,我脑海里还真跳出了主席这句气势磅礴的诗句。主席对柳,特别钟爱,还有那句有点忧伤的“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令人感慨。我这个题目,就是受到主席诗句的影响拟定的。今年天寒,上海也是,觉得冬天如此漫长,春天姗姗来迟,虽然柳丝吐绿,但真正的春天还没到来。我的文,与其说写柳,还不如说是对春天的呼唤。看见柳,就想起如烟往事,一些故事就来到笔端,匆匆,故而有些粗枝大叶,多谅。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的鼓励和赞誉,老师的解读温暖如春风,令人沉醉。顺祝新学期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2 16:26:37
  能够将春天的柳树写得如此深情款款的人真不多,可韩老师也是其中之一。很自然的联想,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将文章升级,越来越佩服老师的文墨,点赞学习,问候老师,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6:32:08
  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这个文酝酿的时间很长,但现在呈现的已不是当初的构想,都是记忆里的事情,拿出来用了。文有些粗放,多谅!很喜欢老师质朴实在的文风,期待佳作,祝春天愉快,万事如意!
9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3-02 19:25:02
  老师把柳林写得婀娜多姿,情意绵绵,亲情漫漶,乡愁浓郁,不落俗套。把各地的柳,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柳,集合在一起,以一“柳″贯之,抒发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联想丰盈,纵横捭阖,大手笔,淡墨拜读欣赏。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9:30:49
  谢谢老师的美评!这些都是我心中珍藏的回忆,如今想到了,就啰啰嗦嗦写了出来。柳树于我,犹如亲人于我一样亲切。写景是我的弱项,感觉有些粗放,多谅。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祝老师在东篱编创愉快!
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02 19:40:57
  韩老师的文章独具风格!字句深情缠绵,富有弹性,内容丰盈,耐人寻味!总之,就是精彩!遥握问候老师,谨祝春祺!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2 19:51:39
  谢谢老师的美评!文写的都是我的回忆,但写景我还要向各位老师学习,个别地方有些粗枝大叶,多谅。谢谢鼓励和美誉,祝新年一切都好,编创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