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西南之行(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西南之行(散文)


作者:土垚 布衣,15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发表时间:2024-03-02 16:08:12


   说到湘西,我最初的印象是:八十年代末期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后来,因为我常年奔赴南方打工的缘故,一年总有好几次往返枝柳线上。晚上八点多,列车要穿过一座座大山,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便知道这里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站。北上时,列车总是在早上八点左右作短暂的停留。透过车窗,一眼望去,崇山峻岭,冥冥烟雾已难辨,隐隐城楼待细寻。因此神秘湘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向往湘西,走进湘西成了我多年的梦想。二零二三年年底,受恩师刘作忠先生的的邀请,我才有机会寻访湘西。
  
   (一)
  
   十二月二十四日,我们晚上八点半钟抵达吉首站。简单用餐后,便直奔吉首古城乾州。乾州,旧时有“乾州”而无“吉首”。古城现以明清建筑为主,夹杂着民国遗风,更有淳朴厚重的湘西民俗风情。拱极门,古城北城门巍峨耸立。漫步古城,街头小巷、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层出不穷,穿过曲曲折折的古巷,还能窥见当时“三千烟户,八百兵房”的军政盛况。月城,是古城南大门,也被称为著名的“三门开”。月城有三座城楼,开三座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一耳楼,成为“品”状布局,主楼与耳楼错落有致,精致精美。因二水绕洲、三陆横陈、状如乾卦而得名。二水指万溶江、天星河,一江一河将这片土地分为三块。城外十里边墙,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乾州是湘西一部最具代表的史书之一。罗荣光,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清末名将。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时,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后人为纪念勇士,专门修善了罗荣光故居。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翦伯赞就曾在乾州古城寓居过。乾州文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历数数百年为祭祀孔子而建的,乾州文庙是乾州城最具文物价值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五日中午,我们乘公交车往矮寨镇,参观矮寨大桥。公交车出城后,公路旁有峒河流经矮寨。峒河,是溪水形成的河流。清澈见底的溪水,涓涓细流平缓地流向矮寨,苗族妇女在河水中用渔网捕小虾。这可是纯天然的河虾,捕来的河虾洗净,用盐腌制烘培半成品,就可以拿到市场出售。我看见溪水中捕虾的场景,便想到曾经与我一起在海上工作过的湘西籍的同事们,就想到小河虾的美味来。这里的小河虾,生于溪水,长于溪水,纯天然食品。小河,鹅鸭皆成群,鱼虾不费钱。河边枯柳倒影在溪水中,好一幅物足山乡乐岁丰的美景图。车随崎岖的盘山公路盘旋,溪水蜿蜒曲折映入我的眼底。这也形成了湘西隆冬时节特有的风情。
   公交车到了终点站,我们购票进入矮寨大桥风景点。矮寨大桥贯通了湖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几大高速公路网,打破了制约湘西发展的交通瓶颈。从悬崖栈道进入矮寨大桥的桥头,栈道约长两千米,其中有玻璃栈道数百米。脚踏栈道,我才深刻领会到:矮寨旅游区内山势跌宕、绝壁挺拔、峰林耸立、溪河纵横。在栈道上俯视苗寨,因烟雾迷蒙的缘故,眼前的一切,如仙似幻,雾隐千般景,云生八面风。 走出悬崖栈道,便是矮寨大桥。矮寨大桥桥横跨两山千仞之顶,站在桥头,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矮寨大桥,湘西旅游的一张名片,果然名不虚传。这座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的奇观,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佐证,是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完美典范,更是苗家儿女不畏艰险的精神丰碑!
   山下的盘山公路,九曲回肠,何止山路十八弯。下山的时候,由吉首朋友车载我们前行,也是我们这次湘西之行的向导。据她介绍:我们行进的这条矮寨盘山公路,是民国年间修建成的。时间一下就定格在民国时期,我不禁感慨:当时的湘西人,为了修建这条公路该付出多大的牺牲,他们才是真正的铺路石。在国难当头时,用生命和鲜血浇筑一条通往西南的抗战之路,铺成了一条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公路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日本侵华期间,蒋介石为了撤退运送军用物质和军队方便。并亲自抓湘川公路的选线和修建,1936年9月9日全线竣工。据史料记载,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其中死亡241人。为了追怀死难者的功绩,当时曾在路中天桥附近竖立一尊“开路先锋”的铜像以志纪念,后来铜像毁于战乱。四九年后,湖南省人民政府按原型重塑铜像,移置在矮寨天桥上方山崖上。同时还在山顶“公路奇观”的终点,建起一座“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塔”。塔与“开路先锋”铜像遥遥相对。彪炳日月,光照千秋。凝视“开路先锋”石碑,抚今追昔,我们的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无数的像当年湘西儿女一样,在面对民族生死危难之际,总有一种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在激励着后人!
   悬崖栈道、矮寨大桥、盘山公路,三者互为景致。让我们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二)
  
   我们的下一站,是得夯。“得夯”,苗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大峡谷”。车行到山坳,有一处苗寨。四周群山壁立,山势险峻。惊呼丘壑千重岭,仰望苍穹一线天。头顶湛蓝的天空点缀着一丝云彩。脚下溪水潺潺,尽管时值冬季,小鱼仍在嬉闹着。此处苗寨没有几户人家,也没有什么游客。方寸的山坳,显得格外幽静。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苗寨及苗族人,少不了有几分稀奇。苗寨一般选在山环水绕的地方,因为苗族人信奉靠山即安、依山而稳、临水而活、傍水而美的理念。但因眼前的民居不是书上所记载的吊脚楼,我不禁有点失望。几户苗寨门前都挂有苗族的印染的布匹,长长的布,如悬崖上飞泻的瀑布。听说,苗族人穿衣是各民族中最华丽的服饰。史学家称苗族人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鼓”是苗族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鼓藏节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节日仪式复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服饰、鼓乐当然有其自身特点!据当地人称:旅游旺季,游客火爆时,来自祖国各地的客人,络绎不绝,近年来苗寨人的生活水平,也因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是日晚,我们乘车赶到凤凰城。到了凤凰城,已是华灯初上,穿越城中的沱江,清澈的水倒映五光十色的灯,流光溢彩,傍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楼阁山间耸,夜灯城中明。我们下榻一家叫”幸福的乌托邦“民宿。这家旅店的名字很别致,是一个年轻小伙开的,一宿,可能是空调的缘故,没有一丝温暖的感觉。此时入住逢今夜,寒意当空到晓天。 幸福谈不上,真有些乌托邦了。二十六日,我们开始游览凤凰古城。古街、青石板、老屋是这座古城最基本的色调。这里是旅游地,更是一个人文厚积的地方。
   我们首先来到民国闻人熊希龄故居。熊希龄出生于湘西凤凰城沱江河畔一个三代从军的家庭里。熊希龄幼时即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一本《三字经》,三四天就能背熟。于是“神童”之誉,不胫而走。稍大,又凭满腹才情,名满三湘。二十四岁时,中进士,与张骞同榜。在殿试时,光绪帝很欣赏他的文笔,在他的考卷上用朱笔御批:“笔摇五岳,气行全球,横扫五大洲,杰作也。”年纪轻轻就被“点翰林”,仕途可谓前途无量,春风得意。熊希龄,字秉三,号双清居士。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民国第一任民选的国务总理。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937年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领导人都给予熊希龄先生很高的评价。熊希龄曾有过三段婚姻。娶最后一任是浙江人毛彦文。毛彦文曾是熊希龄女儿的闺蜜,这是一段老少配的婚姻,在民国时期并不罕见。毛彦文出生浙江小商人的家庭,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可谓才貌双全的女子。文雅、清秀、端庄的面容,配上一副金丝边眼镜,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气息呼之欲出,加上出身小商人家庭大家闺秀的气质,让她十分耐看。可惜命运的捉弄,直到她三十三岁也未曾能婚配。熊希龄六十六岁续弦,1935年2月9日,毛彦文和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正式结为夫妻。 可谓梨花压海棠。婚后两年,熊希龄去世,毛彦文守寡终身。成就这段姻缘,是熊希龄的人格魅力所在,感召了毛彦文女士。
   凤凰城还有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居。说到沈从文,这里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策源地,边城翠翠的娘家。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孕育了一代文学巨匠的乡愁,赋予他文学创作的灵感。一位作家,一本书,一座城点亮了无数人的心。沈从文为凤凰古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不仅瞻仰了他的故居,而且还步行约一公里到沈从文的墓地。墓碑由黄永玉夫妇为其叔父立,上面写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墓地在”听涛“山下,很清冷,此时只有我和刘作忠先生一道,在墓地拜谒沈从文先生。若说,此处还有余温,大约是因为墓地的碑文,是凤凰古城下绵延不绝的涛声。后人把沈从文葬于听涛山下,怕是他于九泉太寂寞的缘故。一山积翠连天碧,万壑飞泉向日清。沈从文自小离家,到老叶落归根,长眠于生养他的故土,也算一个好的归宿。一部《边城》给后人留下来了不朽篇章!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凤凰古城,除了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外,还有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天王庙、大成殿、杨家祠堂、万寿宫等诸多景点。
   二十七日,我们赶往边城。边城的旧名,曾是湘湘西古镇茶峒,因沈从文先生《边城》得名于天下,后来当地政府取名边城。小说《边城》作者以茶峒镇为背景,以兼具抒情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边城有“雄鸡一鸣,三省皆闻”之说,这里是湖南、重庆、贵州三地交界处。花垣河贯穿整个小镇,河水清澈见底。河中有拉拉渡,一竹蒿便能由湖南撑到重庆秀山的洪安古镇。这里根据小说《边城》打造了一些景点:比如翠翠岛、翠翠亭。秀山的洪安镇还将小说中的情景,以多幅图文形式展示长廊上。是日正是农历十五,是山民赶集的日子。我随着赶集的人流,逛了集镇。引起我饶有兴致的是这里竹编工艺很优秀。竹丝竹编制品质地均匀,做工精细,美观大方,主要代表作品有罗兜、花背篼、鞋篮、筛具等。竹片竹编制品细薄均匀,实用性强,主要代表作品有凉席、篓子、皮箩、晒席等。秀山竹编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四大竹编”,即花背篼、孟篼、马尾斗笠和水竹凉席。我对竹编情有独钟,因为是我出身一个篾匠世家,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出色的篾匠。竹编很精致,而且种类也多,询问其价格还算便宜。边城不边,三地交集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辅相成。
  
   (三)
  
   当晚我们乘车到贵州的铜仁。因乘车需要两小时,我与朋友闲聊有关苗族的事,朋友本就是苗族人。我们走过了苗寨,看了吊脚楼,观赏过苗族的精美服饰与银饰。作为苗族后裔的你,你会苗语吗?她说,略会几句。上一辈人,大多会苗语,但是会苗文的人已经不多了。至于我们的下一辈几乎没有会苗语的人了,更不说他们会苗文。我不禁感叹:文化的失传,是从语言文字的消失开始的。打开一个民族的大门,不是枪炮,而是文化!在凤凰古城一家小吃店,我与该店的年轻老板攀谈起来,同样是问他会苗语吗?他说:会苗语,而且还会咒语。我说,咒语灵验吗?是不是所有苗族人都会咒语呢?他说:咒语当然灵验,会咒语的人不多,需要拜师才能学到的。原来大山里的苗族人,竟然隐藏着那样多让外人觉得神秘莫测的事。这时,她一边驾驶车,一边对我说。湘西苗族人,还有更神奇的事,你们可能听说赶尸人的故事。这故事不是传说,赶尸是真实的,民间还有赶尸人。湘西苗族人赶尸。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蚩尤和黄帝、炎帝时,流传数千年。要做好一名赶尸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胆大,二是身体健壮,三是越丑越好。怎么知道一个人胆大还是胆小呢?师傅选徒弟的时候,都是会考验徒弟的,最常见的就是家乡有了死人,等这个死亡的人刚埋葬之后。师傅会到这个坟上放一片树叶,做一个记号。到了晚上,三更半夜时,他就让徒弟去拿那片树叶。这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为恐怖的职业了。湘西三大“邪术”分别是:赶尸、蛊术、落花洞女,赶尸是其中之一。赶尸,流传经久,自有其缘由,仅仅归为迷信的、糟粕的、邪恶的一种文化,似乎太偏颇。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认知的增强,这些古老的原始的习俗,就会自然被淘汰!历史既能催生的种种文化、习俗,也必将随着历史长河的洗涤,翻开崭新的一页!
   她的只言片语,让我更加有兴趣去了解苗族人那些闻所未闻的事。时间过得真快,当我还沉浸在这些神话般的语境时,车已经停在苗王城。

共 60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内容丰富而翔实的游记散文。说到湘西,作者最初的印象是八十年代末期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后来,因为常年奔赴南方打工的缘故,一年总有好几次往返枝柳线上,对湘西向往而憧憬。受到好友相邀,作者于年末来了一次西南之行。湘西特有的地貌特色和自然景观,悬崖栈道、矮寨大桥、盘山公路,三者互为景致,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明清建筑为主夹杂着民国遗风,更有淳朴厚重的湘西民俗风情,漫步古城,街头小巷、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三千兵户,八百兵房,一窥历史风貌;凤凰古城的名人故居,人文掌故,平添一道文化风景;茶峒边城,因一篇作家名著,更有文学韵味;而神秘的苗族文化,让人遐想连篇,不禁想一探究竟。文章结构严谨,移步异景,以旅途为线索,以人文为依托,夹叙夹议,引经据典,颇有徐霞客游记之风格。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3-03 12:23:47
  欣赏土垚老师游记散文,带我们领略了神奇的湘西风貌,神秘的苗寨文化,令人向往。佳作力荐共赏!
2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3-03 20:16:55
  欣赏土垚老师游记散文,作者的语言很干净,每一句都像在清水中洗过,清爽干练。
3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4-03-05 12:48:25
  苗人,让我想起《笑傲江湖》里的蓝凤凰,还有蚂蝗换血这些小说里的情节。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4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4-03-07 13:25:03
  欣赏土垚老师的散文,集文化、民俗、建筑、历史于一体,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让读者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也来了一次湘西行。老师文笔老道,语言干练,文学功底深厚,欣赏学习并致敬!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5 楼        文友:静净        2024-03-10 17:10:26
  一篇湘西游记,我也曾经有过,那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以及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老师丰富了,我没有注意过的风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