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文璞】泥人情缘(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文璞】泥人情缘(散文)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02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9发表时间:2024-04-09 20:33:50


   小弟五岁时谋划了自己的职业:长大了去收破烂儿。
   这个“理想”,可以让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泥人。
   那个年代,泥人是最令孩子们心仪的玩具。街上传来“嘡啷嘡啷”的拨浪鼓的声音,淘气的孩子们闻声从村子各个角落聚拢过来,一位推着独轮车的老人坐在路旁的石头上,车上的铁笼子里是五彩缤纷的泥人:大公鸡高昂的脖子上顶着火焰一样的冠子,摇摇晃晃的扳扳倒(不倒翁)笑眯眯地引诱着我们,小青蛙蜷起后腿好像马上就要蹦起来……老人故意抓起一只小老虎,两手分别拉着虎头和虎屁股来回伸缩,小老虎腰部用牛皮纸连接而成的褶皱就发出“嗷嗷”的叫声。有胆大的孩子趁老人不注意摸了一下孙悟空的紧箍咒,老爷爷大声呵斥:“别碰别碰,弄坏了让你赔,回家取钱来买……”
   孩子们当然没有钱,家里也舍不得给,但我们知道可以用破烂来换。于是回家动员父母,翻箱倒柜找出闲置的纸壳子或牙膏壳,偷偷拿出爷爷新打的烧酒,把酒倒在碗里,瓶子揣在怀里向街里跑去。
   终于完成交易,人手一份“战利品”:小老鼠的尾巴可以拽出来,一松手,小老鼠倏地向前窜出好远,于是开始深入研究,原来是身子底下的泥轮用皮筋固定,利用弹性收回线绳带动身体;把各自的“扳扳倒”扳下去再让它弹起来头碰头,看谁的更结实;泥人的背后或侧面安装一截苇笛,底座留有小孔,更有指头大小的泥哨乌黑发亮,含在嘴里,高昂的曲调立刻满大街回响。
   晚上,孩子们把摆弄一天的胖娃娃放在柜子上,时不时不放心地抬头看看,直到不知不觉深入梦乡。
   泥人浸满了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
   说是泥人,其实并不仅仅是泥塑人物,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小玩具,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可以用嘴吹,也有很多可以动手玩。
   泥人的形象既有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寿星老,也有戏剧故事中的穆桂英、白龙马,还有从未见过的或者见过的绿孔雀、小狮子等小动物。这些泥人眉眼活灵活现,表情各异,身上画着色彩斑斓的戏衣,体态妖娆雅致,粗线条画上去的手脚造型夸张,看着就想笑……有泥人的地方,总是欢声不断。
   泥人传承了家乡的古老文化。我的家乡在河北玉田,位于京津唐中心地带,三千多年前为燕国初都所在地,春秋时期属无终子国。晋代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阳伯雍种石得玉”,就是关于家乡来历的美好传说,武则天时代据此传说更名为玉田。没人知道家乡玉田制作泥人的历史有多久,只知道早期的泥塑作品与当地出土的陶猪、陶马、泥埙等汉代文物颇有些相似,可见民间泥塑源远流长。
   家乡泥人的主要产地戴家屯、西高坵是两个相邻村落,这里因泥土粘柔、细腻,晒干不裂而得天独厚。不知何时,也许是劳动之余抓一把泥土揉捏成型化解疲惫,也许是偶然之间发现这种娱乐方式妙趣横生,也许是后来发现这些小东西可以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之道,于是逐渐赋予泥土以生命的音响与色彩,创造出拥有无穷魅力的玉田泥人。
   清朝光绪年间,以刘凯为代表的泥塑艺人,大胆借鉴北方盛行的《安天会》等昆戈戏剧的人物原型和杨柳青年画技巧,使玉田泥人的趣味性更为浓郁。又经过一代代泥塑艺人的延续传承,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泥人造型达300余种。每逢集日,临近的商贸古镇鸦鸿桥有长达一华里的摊点,形成了泥人一条街,五颜六色的泥人在箩筐里排列整齐,被人们挑在肩上或者推在车里,步履匆匆地向这里汇集,引得来自周边京津、山东、东北的商贩驻足流连,争相采购,玉田泥人进入繁衍流传的兴盛期。
   泥人,由此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名衔,镶嵌在玉田这块土地上。
   玉田的泥人造型大多为椭圆体,小者寸许,大的尺余,也可根据需要随意订做。
   家乡泥人看似简单,却包括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等8道制作工序:选择泥土的细腻程度,和泥的筋道柔韧,饧泥(把和好的泥用塑料袋装起来,饧上一两个小时,避免干裂)的耐心等待,捏泥的注重细节,每一步都要全神贯注,每一步都需要耐心,每一步都饱含期待。
   泥人的色彩冷暖对比强烈,白粉打底、敷以红、黄、绿、黑、兰五种颜色,点线巧妙配合。采用的颜料是食用色素加动物皮胶熬制而成,层次鲜明,经久不褪。在画法上不重细节,用单纯、简洁、艳丽的色彩勾画出脸相、服饰和刀棒,同时吸收了古代的石、木浮雕、玉雕、瓷塑等造型手法,人物形象夸张却能概括性格,稚拙却又蕴含情趣,用粗线条表现力量,用粗轮廓表达气势,粗中有细,俗中带雅,处处透露着一种古拙之美。
  
   三
   当年,两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掌握了制作各种泥人的技巧。农忙之余,男女老幼齐上阵,“孙子拽泥,奶奶削笛,儿子捏戏,媳妇染坯,爷爷赶集,赚回玉米,闲日下庄,破烂换哩”。淳朴的民间艺人,用智慧使泥土创造了奇迹。迄至上世纪80年代,用自行车驮着铁丝笼子卖泥人的足迹遍及邻近县域的大小村落。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动、塑料等新型玩具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家乡的玉田泥人逐渐淡出市场。只是偶尔在心里想起那些斑斓的色彩,耳畔仍然回响起那动听的笛音,始终难以忘怀的,是对泥人的依依不舍。
   终于,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引起对精神世界的渴求,人们的怀旧情感引发对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改革开放以来,相关部门组织对玉田泥人的抢救工程。高龄的民间艺人重新拿起画笔,年富力强的爱好者勇于探索,家乡的泥人重获新生。老艺人吴玉成和刘广田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刘广田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代表作《小狮子戏绣球》和吴玉成的《骑毛驴走娘家》分别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玉田泥塑誉满京城。一九九三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家乡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之后又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人,用自己的魅力,再一次唤醒了人们的殷殷乡情。
   如今的家乡泥人,已经从走街串户的谋生手段走上大雅之堂,成为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美收藏。
   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第四代传承人王振锋、王辉开拓思维,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成立了玉田泥塑专业团体—玉田泥人王工作室,他们大胆创新,创制了很多融入现代气息的新型泥人。两个巨型泥塑“兔儿爷”落户北京豆瓣胡同的巧娘博物馆,活灵活现的“兔儿爷”回家一时成为北京人的美谈。他们的作品《锁麟囊》亮相一百一十七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让世界见识了醇厚的东方乡土气息。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致力于文化传承,向社会免费开放展室,让泥人制作体验活动走进校园,让古老文化拥有更多的乐趣,产生更大的影响。活动每到一处,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和泥、整形、晾晒、敷彩,鲜活的色彩在孩子们的指尖跳动,成功的喜悦在孩子们眼里闪现,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感受了传统文化,大家与泥人对视交流,互相看到了希望。家乡的泥人,正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小弟最终没有去拣破烂,但他对泥人的喜爱一直没有减弱,而且泥人情结越来越深。如今在他家里,依然摆放着许多泥人作品,也算实现了小时的梦想。他常常像小时候一样,痴迷地盯着那些泥人作品,露出孩子般的微笑。
  

共 28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朴实、敦厚、深刻的散文。这篇散文较有特色,首先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小弟五岁的志向引出对泥人的回忆,虚实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人和物结合,由泥人到生活到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回到现实,首尾呼应,恰到好处。二、以“泥人”为线索,讲述了泥人的来源、发展到淹没又到追寻的历史,以及泥人的制作方法,包括造型和颜色,还有它的存在价值。整条脉络非常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童年,它是心爱的玩具,是美好的回忆;在远古年代和困窘年代,它既是养家糊口的谋生之道,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在当今年代,泥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世人的喜爱。三、本文每一处细节描写尤其生动。譬如第一部分关于各种泥人的形态特征写得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如第三部分关于泥人的制作过程,每一个步骤,说明和描写巧妙结合,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四、本文语言相当朴实,又醇厚有味。采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融谚语、口语、书面语为一体。引经据典,融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于文章中,融传统工艺于老百姓的一餐一饭中,挖掘泥人深厚的历史渊源,彰显江山征文的“根与魂”的主题。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1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4-09 20:36:39
  一篇朴实、敦厚、深刻的散文,从泥人着手,引经据典,虚实结合,让人了解了泥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09 20:54:19
  多谢蝴蝶老师精心编辑,编按恰到好处,向老师学习。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4-09 20:39:43
  读看风社长美文,一种温暖质朴涌上心头,泥人是京津唐的特色,我们这里有糖人和面人,都是伴随童年长大的美好记忆。文章把泥人的历史和文化写活了,栩栩如生,令人神往!
回复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09 20:55:50
  感谢幽居人社长驻足留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记录它们。
3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4-04-09 21:19:58
  看风社长写的泥人,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仿佛我们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那推车卖泥人的老人,还有围观着的那群孩子,是我们遥远的记忆,温暖而纯朴!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一代代人传承发扬的中国古老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感谢看风社长分享好文,拜读学习,点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10 13:57:47
  谢谢老师留评。
4 楼        文友:海宁        2024-04-09 21:32:25
  一篇意义非凡的精彩散文。读看风社长的文字,一下就打开了儿时的记忆。文章引经据典,厚重深刻,把泥人的各色形态写活了。好文章!
回复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10 13:58:09
  谢谢老师留评。
5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4-10 09:09:47
  上个世纪每个人的儿时,差不多都玩过泥人,老师的文章,记录了童年的美好,值得一读。感谢老师好文欣赏。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5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10 13:58:50
  谢谢寸雨老师驻足留评,向老师学习。
6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4-04-10 20:53:08
  欣赏看风社长的精美散文,语言质朴,构思新颖,传承非遗文化,让泥人在读者眼前更加生动逼真,重温儿时的记忆,追溯历史的厚重,不愧是地道的家乡特色文化,凝聚着家乡人的智慧结晶,艺术魅力无穷。具有很深的价值和意义,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6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12 09:50:30
  谢谢枫社的肯定和一直以来的支持,祝愿安好。
7 楼        文友:月亮之巅        2024-04-12 06:52:56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我们正在老去。唯有童年的记忆驱之不去。在变老的路上,越来越喜欢品读关于孩提时文章,这缘于文字感染力,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感受童年时的泥人情。欣赏,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4-12 09:51:14
  谢谢月亮老师与本文共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