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学费之难(散文) ——新堡初中记事之二
一
初中三年,对我来说,最让我难忘和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交不上学费时难以言说的尴尬和艰难。
父亲说得对,初中三年,光是学费将近一百元。那时的一百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笔巨款。况且,我们家还有三姐正在上大学,好在大学有助学金;还有弟弟在上小学,学费虽少,也是要花钱的。这个父亲不好当,并非动动嘴就可以解决那一百块。
二姐高中毕业后,在家劳动了一年,母亲又担心二姐的身体弱,找了做医生的舅舅,舅舅说让二姐先去卫校读书,如果有机会,好让二姐去医院做护士。父母当然高兴,又凑了一笔钱,送二姐去官庄卫校读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姐卫校毕业后,正在一家医院实习的时候,正当壮年的舅舅却因故离世。舅舅不在了,父母又不认识医院的人,二姐的工作也没有了着落,只好回到家里。而二姐在卫校学的本事,只能给村里人帮忙,今天帮张三打针,明天帮李四换药,当然都是免费的,那时的农村,还是互相帮忙的人情社会。
二姐上了两年卫校,学费杂费又花了不少钱。这是雪上加霜的事,二姐也惭愧,但她用什么办法吗?没有。她只能接受所有的安排,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二姐也学会了说这句话。
我的第一学期学费顺利地交了。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学费就交不上了,有些同学就陆陆续续地辍学了。也许因为交不起学费,也许初中课程的难度也增加了,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了。可是,在母亲的心里,无论如何,都要让我们去上学。母亲的这种执着,来自她的传统观念,觉得读书就有好出路,这是对的,这种朴素的信仰,谁都无法改变她,除非哪天有人来我们家一股脑把她的孩子都领走。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办法,先去学校上课,学费只好暂时欠着。其实,能这样做,关键还是班主任的支持。班主任雷老师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先上课,过一阵子,有钱了再交学费。
可是,一周过去,学校就开始催促。一开始,只是做操时讲一下,催着交。过了两三天,总务主任就让没有交学费的人留下来,一个一个催,问什么时候交。那个时候,别的同学在教室上课,而我和两三位同学却被留在操场,被总务主任逼着交学费!我感到羞愧,为家里的贫穷,恨自己无能为力,幻想着从哪里能够得到一笔意外之财,让我摆脱困境。面对不断的催促,我甚至痛恨那个总务主任,总觉得主任太可恶,不近人情。学费肯定要交,只是现在没有钱,何必如此相逼呢?
后来工作了,对那个总务主任的恨意就没有了。人家也是职责所在。再说上学交学费,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主任并没有做错什么。
这样催过几次,总务主任干脆不让没有交学费的同学上课,回家问家长,说是交了学费才能上学。无可奈何,为了上学,在别人上课的时候,我却一趟又一趟地回家,问母亲要学费。母亲不知道是从哪里借钱,好不容易为我凑齐学费。
母亲忍受着,她从不说出上老脸到处求人家,母亲是亲锲而不舍的人,在筹措学费上,她说不丢人,因为那是为了前途的事。这话感动了我一辈子。什么是前途,在母亲心中,那就是读书去找好工作,多么朴素!天下的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信念。也就是这样,我们的读书时代,才一轮比一轮精彩,出现了太多的读书成才的故事。
等到学费交了,这个学期才可以真正地安下心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下课,生活恢复了正常。
二
最最难忘的交学费经历,是初三的第二学期,也就是中考前夕。
那个学期,我的学费迟迟不能交给学校。班主任就一直让我上课。那个年代,中考录取率大概是百分之十,淘汰率非常高。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初三年级备考时,班主任雷绪阁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中考录取率十分之一,你算一算,你在不在其中?”后来考上高中,四个乡镇,总共才四个班,大约有两百人吧。
小学时,我们班有四十八个学生,能上初中的大概只有一半。初一时,我们学校有三个班,一个班大概有四五十人,由于经常有人辍学,等到初三时,只剩下两个班,总共有五六十人。后来只有十三个人考上高中。即便是这样,我们学校考上高中的人数还算相当多。和我们相邻的一个乡,四个班学生参加中考,总共才有七人考上高中!
在我们学校,比我低一级两个班学生,考上高中的,只有一个人!正因为我们学校考上初中的人数太少,新堡村的初中办学点从此就被撒销了,统一合并到同家庄乡初中。
正是在这关键的备考阶段,而我的学费还是迟迟未交。直到麦收时节,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学校总务不能再等了,叫我不要上课了,交了学费才能参加中考。迷惘的希望也是希望,我如果不能继续求学,希望就是一个泡影,刹那就碎了。学费才是不能让泡影碎掉的支撑。
真是纠结与无奈,我回到家。时值麦收大忙时节,母亲天天要去生产队收割麦子,我也拿着镰刀,跟着母亲去割麦子。
此时,中考备考正是最紧张的时刻,人人都在努力,紧张地备考,而我却因为交不上学费,不能在教室学习,只能在炙烤的太阳下割麦子。说实在的,我的心里非常焦急、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说实话,这也是我第一次割麦子。整整一周时间,跟着母亲,在烈日下,低头弯腰,挥汗如雨。母亲耐心地教我,右手怎样握镰刀,左手怎样揽住麦子,双脚怎样站位,割倒的麦子怎样摆放……
割麦子,技巧易学,坚持却难。这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先不说要使出多少力气,只是弯腰弓背,就足以让人难以忍受。割了不到三分钟,人就不由得想直起腰,休息一下。可是,直起腰再弯下去,腰就更酸痛,更劳累。看着母亲,一直在弯腰割麦,心里真是非常痛楚!想想左邻右舍大娘大婶们,她们和母亲的年龄差不多,多数都不参加生产队这样辛苦的劳动,人家在家带孩子,打扫院子,做点轻松的针线活,给下地干活的人做好饭就行了。而母亲,割了一天麦子,回家还得做饭洗碗搞卫生,一刻都不得歇息。
我不敢在母亲辛苦割麦子的时候提及学费的问题。我觉得这样下去也不错,母亲也不会为学费去操心了,那时我认为,劳累比操心好些,起码在地里用不着哀求人家,筹措学费是一件最让人崩溃的事情。
割了一周麦子,前两三天最难熬。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不管太阳有多猛烈,不管汗水怎样流淌,只能咬紧牙关。手上磨出水泡,用手帕缠紧,继续割。汗水流到眼睛里,擦一把,继续割。腰背酸痛,只能继续割。看着割倒的麦子,倒也有收获的快乐。
麦收结束了,母亲对我说:“今年还好,你帮我割麦,能多赚点工分。”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难受极了。这哪里是我在帮母亲!其实,是母亲在为我们子女在付出!
接着,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了几件衣服。舀出几斤麦子,带着我,翻沟到龙亭赶集。衣服麦子都卖掉,母亲再找邻居借了一点,凑够了学费。割麦子,让母亲有了底气,那底气就是工分,这样,她的所有借贷,都可以计划有底气去还上。学费凑齐了,母亲脸上也放光了,那时,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劳动就有了财富,财富不是跟人求取的,这个思想并不深刻,但对于我一个初中生而言,比每一次政治课的教育都深刻,都让我记得住。
交了学费,我才如释重负。终于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有机会参加中考了!
幸运的是,中考我考上了!不负母亲的辛苦,不负母亲的希望!母亲的心里,又充满了希望,希望我能像姐姐一样,顺利地考上大学,将来能在外工作。那时考大学,毕业有工作,我心中有个想法就是挣来的钱,给正在上学的弟妹,给我的母亲,让她的心有一丝的平衡和安慰。
学费之难,对于贫寒家庭,就像一堵墙,但没有推不倒的墙。跨过一道坎,前面就是光明大道,心就亮堂了。
2024年6月15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