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在青州,遇见三个人(散文)

精品 【东篱】在青州,遇见三个人(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23.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9发表时间:2024-06-16 06:25:21
摘要:青州很大,青州很古老,一日看遍青州,熟悉那些在青州的古人,太难。我幸遇三个青州人,写写我和他们的故事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我在山东古城青州独行,遇见了三个人,让我对这座古城的人,有了了解。所遇丰富了我的青州一行,他们是我的情感之师。归来,独自感慨了一番:怎么好人都被我遇见!
  
   ◎记住小红车
   在古城停车场停好车,怅惘时,从小红车走下一个年轻人。貌不惊人,平常的车夫。小红车是青州古城很好看的观光车。我对青州古城马上有了好感。
   “坐车吧,”年轻人太热情,我警觉起来,他一定看出我的陌生感,“25块钱,公道价,不扯谎!”
   我曾在某景区,遇到不怎么公道的要价,想必年轻人也知道这样的旅游乱象。
   年轻人弯腰擦着车子,红色车子,在日光下,闪着光。其实,他的观光车很干净了,或许就是一种习惯吧,就像一个读书人,爱着自己的书桌,每坐,或闲着没有事,总要抹一遍。他给了我好感。我看出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打发闲置的时间。
   “太贵了。”我驱车四百多公里,不想徒步走古城,算是讨价还价。
   “我拉你逛,不走直线。”年轻人画了一个圈,“古城东西南北6里地,走着累……”不喜欢出租车兜兜转转,却对年轻人的转圈有了好感。
   我无言。年轻人继续说:“我给大叔做回导游吧,午后的时间游客少,让我过过瘾……”
   “我属于老年人。”我把身份证递给他,我希望他打折,但并非以老自居。
   “大叔……大伯,”年轻人的目光在我的脸上头上扫描着,似乎要印证本人和照片是否一致,“我爸爸58岁,头发剩下有限的几根……”言外之意,我的头发多了,且比他父亲大十岁,令他简直不可思议,他的惊讶就是给我一份鼓舞,让我没想到,偷着乐。
   “孙悟空满身的毛,他师傅还是秃头呢。”我幽默一把。
   他摸摸头,哈哈大笑说:“就怕遗传。收你15块吧,我拉你转40分钟。”
   我觉得幽默可以省钱,但我并不放心,生怕上了车,再来一个‘周城’游,加个额外的项目收费。便以去趟洗手间为名,转到“观光车收费亭”。无人,但亭壁有收费说明,60岁以上老年人收取15元。
   以下是他的导游词——
   这是回民居住区,老房都是数百年的。做面食,馓子、饸饹、长面、麻食……必须尝一尝,挑两样也可以。
   这是青州史上唯一的武状元丁殿祥的老宅,别怕房子小,别嫌老屋旧了,英雄不问出处嘛。“小”和“旧”与英雄出处关联上,于是便有了一种开阔的境界。
   这是连中三元的宋相王曾的府邸,他说,当官的,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装自己腰包,那怨恨归谁呢!
   连中三元指的是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他的话未必是王曾的原话,可在古城靠接送游客谋生的人,还能够转述出来,一句话就说清了一个人物,很精彩,我记住了。我们很在乎恩怨,怨恨不给别人,归于自己吧。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肚里也最能装得下怨恨。
   观光车停在欧阳修纪念馆前。他说——
   去“三贤祠”看看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在青州做过知州。看看欧阳修纪念馆,读读《泷冈阡表》,懂得贫寒之士为官的艰难,懂得自己的仕途,懂得一切来之不易;看看李清照故居,树上都挂满了她的词,柳絮和春花,都不值得看了。去看看赵秉忠的状元卷,那字写得,字帖都逊色。去看看郦道元,看看青州山水培养了一个“水经专家”……
   “你给我当导游,加钱吧。”我说的是陈述句。
   他说:“难得有人听我啰嗦啊。”
   我也听到过专业的导游词,好像背诵的成分多了点。他并不专业,恰恰是这种不专业,让我有了认识一个车夫心中的青州的可能。我觉得他的肚子里藏着的是青州的经典,更藏着一个普通的青州人对这座古城的深爱。
   他像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样,要我不能错过。每一处古迹,都是经典,足以让我震撼。他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绝不拖泥带水的,没有烂熟于心,不会有如此精彩的提炼。他把一系列的人物拉到我的面前,摆在我面前的更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就是穷其一生,也难以逐一认识。他们是排列在青州古城的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尚书·禹贡》上说“舜分青州”,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造就了青州,青州深藏着历史。只是看看古城的样子,可能是最肤浅的旅游;读懂青州的人文史,才懂得“古”的份量,绝不是一种旧色。
   他把我送到古城最南的城墙下,告诉我,这里是古城最有看头的地方,可以按照古城游览图板,慢慢地看。
   他要赶着去做下一趟的生意,告诉我,晃一晃手腕上的红腕带,任何一辆小红车都会把我送回出发地。他怕我找不到小红车回去,让我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他转头叮嘱我一句“记住小红车”。这时,我发现眼前还有黄色观光车。红和黄,是古城流动的颜色,古城不老,在青砖黛瓦装饰的街巷,是如织的游人,跑动的是红黄的风景,还有,一个车夫给我解说着古城曾经辉煌的声音……
   我忘记了问他姓甚名谁,有必要吗?我记住了他的车号18,18,是他递给我的一张没有名字,只有一个数字的名片。我记住了一个热情如火的车夫,还有那个我碰到的幸运数字。
  
   ◎遇见义务“导游”
   7点我就赶到青州博物馆,距8:30开放参观尚早。博物馆前是有着足球场大的高台,拔起地面一层楼高。正门两侧是圈起的浅浅的鱼池,锦鲤浅游。鱼池四周是硕大的青石围起,青石每一块长三四米,宽一米多,前来参观的人,随意坐在上面观鱼待入门。
   我自言自语“这青州石太漂亮了,光若镜,质似玉”,抚摸着,爱不释手。
   “是莱州石。”旁边的大哥纠正着我的判断。
   “怪不得我怎么看也不像青州石。”我把自己的疑惑说出,“莱州石硬似铁,青州石软如纸。”
   从谈石头开始,彼此互道籍贯和人生经历。大哥是青州下营人,1974-1980年在烟台当兵,而1978年我在烟台上学,其中还有着两年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的缘分。他说,说不定我们喝着同一条自来水管的水呢。真的是这样,缘分就是一种蛛丝马迹的东西,你看重它,它就产生了关系,否定了它,就视同路人。
   “旅游啊,就是寻找不曾遇到的,可冥冥之中有的那个快感。”大哥感慨道。他现在71岁,每周要开车往青州运货,货场就是博物馆附近,工人卸车,他就经常来博物馆看看,每次看几件文物,拍几张照片,如此坚持了四年了。老年人免票,给了他和我一样的方便。
   大哥跟我道出旅游的秘诀。年岁大,跟不了团,但可以蹭团,跟着举小旗的人走,没有错,蹭团免费,带团的人,就是发现我们这个“异己分子”,也不会把我们赶走,他们还感觉自己的讲解很有吸引力呢。
   想起我进馆也这样“蹭团”,一直想着大哥的话,我倒是未觉得导游把我视作“异己”的眼光。是啊,有谁和一个老者计较的,说不定他们还佩服我们的听讲态度呢。
   大哥说,趁着能开车,把青州的风景收下。大哥是青州人,他开始跟我推介起青州的风景来。
   去凤凰山,看山如凤凰展翅,绿色的翅膀,似止欲飞,如果能够看到凤凰蛋,那是三生有幸。
   再看驼山,山形如驼,是古青州八大景之一,素有“驼岭千寻”的美誉。驼山九峰,远观如卧佛,驼山多佛教石窟,又名“佛陀之山”,驼与陀,两个字就够考证一番的了。
   大哥知我是教书人,给我出了个题目——驼山与佛陀。
   必须登上云门山,云门山巅有巨“寿”大字。
   对这座鲁中名山,我略有知晓。没想到大哥的解释让我更是醍醐灌顶。云是山的常客,山的寿如云,沾沾“云气”和运气,就是“寿比南山”,他手指指向云门山,云雾缭绕,虽不见大大的“寿”字,却已得“极寿无巅”之意。
   大哥特别告诉我,要站在那个大红的寿字下,感受一下“人无寸高”的含义。
   体力不支,我未按大哥的推介,登山站在“寿”字旁,但进入了云门山景区,仰首望“寿”字若十分钟。旁边的游客告诉我,这个“寿”字下面的“寸”就高2.3米,姚明与之站在一起,还差那么一点点呢。
   “人无寸高”,除了告诉我们这是多么大的寿,还有什么意思?我倒是觉得,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常视自己为不足一“寸”之人,谦逊求知,便进入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中国哲学意境。
   走进青州博物馆,我们在馆内回首告别。我的行程很紧,不能如大哥那样,一日只观几件文物,四层的展室,我要在一个上午走遍。下午要去领略凤凰山、驼山和云门山的美景。我给了大哥一个“怀才抱器”的笔名,让他把“江山文学网”下载到了手机桌面。
   我怕他记不住,便啰嗦起来。“怀”就是胸怀的“怀”,我拍拍胸脯。“才”就是刚才的“才”,我们要把刚才的相遇留住。“抱”,我上前跟他做了个拥抱,“器”就是博物馆陈列的那些古器的“器”。他说,这一抱我就记住了。
   临别,我说,我就给七千年的古城青州做一个“文学导游”吧。他说,特别期待。
  
   ◎山路边的“青州杏”
   直奔凤凰山去。我喜欢“凤凰”这个山名,尽管天下的凤凰山,可能不下百处,但这么近在咫尺,我怎么可错过这只“凤凰”呢。
   夏鸟啁啾,远近相和,未闻凤凰鸣,先闻白鸟叫,最后出场的凤凰,一定是压轴的声音。我觉得百鸟是在“抛砖引玉”,美好的行程,必会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境。怪不得在民俗艺术里,总是有“百鸟朝凤”这一幅经典美图呢。
   我又马上想到“凤凰来仪”的说法,仪表非凡,凤凰起舞,吉祥如意。人到青州,凤凰来仪。导航指引,直往青州西部山区。蜿蜒的山路,九九八十一弯,驾车进山,仿佛车和我都成了一只凤凰,沿途,缀着一个个村庄,就像一个个藏着的桃花源,那些路标,就像写给凤凰的字,那只凤凰在山上,俯瞰拜读,有的是时间弄懂村名的意思吧,九九八十一村,我数不清,只能用这个概数来记忆。
   据说齐长城就经过这座凤凰山,但不是开端,我的老家的百丈崖才是齐长城的尾端,多么想顺着长城寻找起首。
   凤凰与长城,这样两个词,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还别说,凤凰是瑞鸟,也是伟岸与和平的象征。在凤凰的身躯上,铺设一道长城,这是怎样的构想啊,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是与美好关联,即使是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也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凤凰山不得美好。我这样想,但不敢分神,却发现车的油表闪起了红灯,只能找一处宽阔一点的空地掉转车头。
   其实,我并无懊恼,路遇一片杏林,我没有停下,心中还觉得遗憾,赶回那里去看杏吧,“杏遇”,不能败兴而回。
   杏林之外,路边一大姐在卖杏。两篓子黄杏,闪着眼睛,口中酸水泛起了。
   杏子很甜,我不敢多吃,但青州的杏我一定要尝尝。在我的老家,我喜欢到季节买“青州桃”,这是和“肥城桃”并列的美味水果,青州杏是桃的妹妹,一定要一睹芳容。
   三块钱一斤,我买一斤吧。大姐怪眼朝我看,生气地说“我给你一捧”。不要钱,这可不行,尽管陌生,我也不能欠下个远方的人情。
   大姐一袋就装了10块钱的。好吧,客随主便了。大姐赶着我又添上一把,说是“买一送仨”。她的热情大方让我不能不坐下跟他客气一番了。
   大姐是在企业退休的,在村上的一个企业打工,老板说杏子熟了,让她卖杏去。我们聊起荣成和青州。他特别喜欢荣成的海带,女婿就是海阳市的,每年都要托人买一些荣成海带,还喜欢荣成的牡蛎。我喜欢青州的什么呢?喜欢青州的桃和杏,喜欢青州的风景,所以我专程来青州,逛了一天的古城。她说,吃在青州,所有的美食都便宜。她特别推介了偶园街的煎包和郑母烧饼。
   我拿出从古城买的郑母烧饼,让她尝,她不肯,说,回去还可以多分邻居一个。
   满园满树的黄杏,就在山路一边,几步之遥,大姐跟我互留了微信,居然拉着我的手,钻进了她的杏园。
   沾衣欲湿杏花雨,未赶上。大姐一头白发,在黄杏的醉眼间穿梭。她喊道“摘多少拿多少”,我只能作罢,把半篮子黄杏倒进了大姐的篮子里。大姐是在尽“地主之谊”,相见就是美好,我在青州的杏园里,第一次享受了游园摘杏的美。
   春秋时孔子有杏坛授课,我始终觉得那是一种师徒之幸。如今我和大姐同入杏园,感受到的是青州人的无比热情和好客。大姐说,她代表不了青州人,去看范仲淹,看看欧阳修,他们也在青州进过杏园摘过杏。哦?我未考察,不知真假。民间演绎一代青州知府的往事,寄托着他们对这些名臣的美好感情,一点也不错,用不着考察。
   提及欧阳修,突然想起他的《浣溪沙》写杏的词——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我是潇洒一行,所幸并不薄,就以这首填词送给我山路遇到的卖杏人吧。
   回家了,我微信发给大姐几句话:未吃青州桃,幸遇青州杏。
   在青州,遇见三个人,亦师亦友。也许他们不能代表青州人,但对于我而言,他们就是一个“青州城”,我在古城,遇见古人,遇见今人,感受到了古今一脉传承的精彩。
  
   2024年6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1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作者到青州,初来乍到,遇见三个有缘人,可以说是不虚此行。第一个好人,是开小红车的司机师傅,小红车是本地的旅游观光车。司机师傅带作者旅游,热心给作者当导游。他的导游词虽然说得稚拙,但不影响他对青州的热爱和对作者的热情。说着一些古人的名字,表达一些对古人的看法,倒也朴实可爱。作者和他分别时候,记住了他的车号“18”,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作者遇见第二个有缘人,和作者年龄相仿,还有过一段共同在烟台生活的经历,二人聊的投机,就给作者当义务导游。作者进入云门山石景区,仰望高山上的“寿”字,感受他说的“极寿无巅”之意。作者去凤凰山,因油量不够未能成行。路遇一片杏子树林。遇见一位好客的大姐,送作者金黄的杏子,带作者进入杏子林摘杏。第一次享受了游园摘杏的美。青州之行,怀才老师路遇三位有缘人,见识了青州人文地貌,对青州倍加热爱,文章清新质朴,人物描写亲切感人,给人的感觉十分温暖。读过怀才文章,让人对青州城无限向往。这足见老师文章的魅力。怀才佳作,人物描写简约,几乎白描,使人物更加立体,音容笑貌,清晰明快,让人更加难忘,好文不容错过,力荐赏阅!【东篱编辑:诚本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6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16 06:36:23
  青州之行,所遇皆春光。人在路上,青春相伴,感受到老师人在旅途的快乐。出门在外,遇到风景佳人。一路奔忙,一路诗意,一路温暖……感谢老师又为东篱献上温暖的篇章,点赞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08:40:44
  谢谢本真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青州一行,觉得预订的逛城时间仓促了,所以有遗憾,但在青州遇到的人,给我以美好的印象,感觉不错。所以为之记。一路奔忙,一路诗意,一路温暖,本真老师说得对,就是这样,旅途是劳累的,但有诗意,有温暖的相遇,很神奇的。接下来,关于青州的文章还有几篇,记下此次的快乐。今天发表了本真老师的作品,写得真好,深刻,打开感情世界,这是一份纯真,祝你生活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6 07:42:59
  读完怀才老师关于青州之行的文章,我也跟随他的脚步,一同邂逅了那些有缘人,一同领略了青州的风土人情。从热心的旅游观光车司机师傅,到同龄的投缘导游,再到赠送杏子的大姐,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跃然纸上。老师用简洁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将他们的音容笑貌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文章不仅展现了青州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谊。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对青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怀才老师的文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青州的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样的佳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力荐赏阅!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08:44:45
  谢谢滴善斋老师第一时间给美评,辛苦了。青州一行,看风景仓促,很多东西都是惊鸿一瞥的感觉,准备再往,收下青州更多的美景。我喜欢记下旅途所遇,这些人物,可能对青州来说,很普通,但等我而言,就是我打开青州门户的领路人,相遇很美,我值得为他们作传,记下他们的美。滴善斋老师也是喜欢旅游的人,走的地方很多,佳作频出,我很羡慕。我是趁着还能开车就出门看看。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敬茶一盏。
3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4-06-16 07:52:34
  怀才老师写文又快又好,这源于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近期虽没来投文,亦是时常关注社团的,祝老师每天生活愉快。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08:54:09
  怀才非常喜欢秋风老师的随笔散文的风格,透着睿智,语言生动,每读仿若见到一位咏絮者,尽管我们没有谋面,但你的风格吸引了我,非常敬佩。怀才的小文,粗浅,就是随笔记下一些所遇,表达我的生活观吧,东篱特别期待秋风老师,曾有美好的记忆,一直在期待秋风老师能在东篱发表作品,一直没有打扰老师,并非忘记,而是怕秋风老师有事要做。东篱永远是秋风老师的温暖之家,期待着你的归来。凤仙花感谢秋风老师给怀才小文精彩留墨,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6 07:52:52
  青州的古与新,是这座城市永远存在的根本原因。青州人不已这份“古”自居,相反,为这份“古”增添自己的能量。用自己的一份爱为古城做着自己的贡献,是令人感动的。我在编老师的文章时,已经在接受着更多爱的教育,这篇文章里的三个人,虽然普通,却在做不平凡的事情!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08:58:22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鼓励。相遇很美,我算是一个珍惜缘分的人,所以去青州,第一篇散文就把这份缘分写出来,献给那些我所遇的普普通通的青州人,我说他们就是我的“青州城”,因为我对青州的印象都是比较空泛的,他们一下子走进了我的“青州城”。古老的青州文化,滋养了青州人,相遇就感知到这一代,他们的热情给我留下了非常美的感觉。我的第二篇散文也是写人的,枫桦老师在编辑中,辛苦了,喜欢你的解读,很精彩精粹的读感。遥握,问候夏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16 08:10:56
  遇见三个人,热情又温暖,轻松愉快的叙述中,感受到青州人的热情好客,青州文化底蕴深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一幕幕明快的风景直入心扉,颐养身心,赏心悦目,美文美景因为怀才是个超级美容师,诗意大作家,读老师的文身心皆享受,如沐春风!遥握,敬茶,问好怀才老师,夏祺,创编快乐,日日安好。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09:03:00
  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欣然老师一直在忙于工作,能够长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不易,为你的精神感动。正如欣然老师所言,青州人热情好客,一路上总有温暖的所见所遇。我十分喜欢这样的旅途。生活本来就是诗意的,可能诗意是藏在了繁复的日子里,我们没有留心发现,所以错过了,旅游的好,在于能够专注地发现,所以所遇就有了故事和诗意。刚刚读回乡祭祖一文,写得真好,那种表达,看到最后一部分我有点泪目了。尤其是,对代际的传承的感悟,实在而深刻,非常喜欢你的文章。遥握,问候夏祺,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16 10:16:02
  老师遇见的青州三人,各有特点,但心地善良,不设防。都是老百姓,可以代表青州。我感觉,他们才是快乐的人。也许,是青州丰厚的人文历史、古城风光陶冶了他们的心灵,淳朴得像老家的亲人一样。老师一路行走,真是幸运,与三人结缘,也因此奉献一篇美文。这样几乎白描的写作,考验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创作自信,为老师点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顺祝,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10:25:29
  韩老师的点评,很温暖,与我的感觉一样,青州人性情很暖,我有幸遇到,也可能我再遇别人,还是一样,所以我在结尾说我的“青州城”。是啊,青州有很长很厚的城墙,设防的是敌寇,而不是给百姓设防,我们和普通人有着共同的语言,所以感到亲切。百姓的青州,这是我对青州的第一印象。不能不想到青州的历史,一定是青州的文化熏陶了青州人,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写三个普通人,感情表达就自然,我非常喜欢。我觉得,加以工笔,未必就好,所以我喜欢白描,直截了当,我不善描写他们的音容笑貌,但喜欢那种相遇时的感觉。韩老师的美评总给我一些启迪,非常喜欢。谢谢韩老师拨冗点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7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16 11:49:50
  ◎记住小红车
   通过对一个古城观光车夫的描写,展现了一位普通人对家乡深厚情感的体现。车夫虽然貌不惊人,但他的热情、真诚和对古城的熟知,让作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好感。他不仅是一个车夫,更是一个对古城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热爱的向导。
   对话和车夫的导游词,展示了青州古城的丰富历史和人文景观。车夫不仅介绍了古城的著名人物和古迹,还分享了自己对古城的理解和感悟,让作者对青州古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也通过“记住小红车”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车夫的感激和怀念。车夫的热情和真诚,让作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信任。虽然作者没有问车夫的名字,但记住了他的车号和那个幸运的数字,这成为了他们之间特殊的记忆和联系。
   总之,通过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展现了青州古城的魅力和人文底蕴,也表达了作者对古城和当地人的深深喜爱和感激之情。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12:42:32
  是啊,我不善于记住什么风景,但小红车和那个车夫走进了我的记忆,永久的。也许是普通人,更喜欢这种交流和相遇,所以,我游览青州,第一篇第一段就给了这位让我感动的车夫。是啊,我一眼就看出他对青州的热爱,这份情怀更感染了我,他是真正的青州人,我可以经不住青州的其他人,一定要记住他。青州的魅力,可能在于它的古老,这种古老,并非完全是那些古建古人,也有一份传承而来的青州人的情怀。非常感谢砍老师的美评。磨目了,怀才的小文,让砍老师这么激情留墨,感动着……遥握,祝你工作顺利,妙手回春,东篱期待你的诗歌佳作!
8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16 11:50:38
  ◎遇见义务“导游”
   描述了一次在青州博物馆门前与一位大哥的意外邂逅,并通过这段经历,展示了青州的文化魅力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邂逅与交谈:作者在青州博物馆门前与一位大哥偶然相遇,并从对石头的谈论开始,逐渐交流起彼此的籍贯、人生经历以及对旅游的见解。这种偶然的相遇,不仅让作者了解到了莱州石与青州石的区别,还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温暖。
   旅游秘诀:大哥向作者传授了旅游的秘诀——蹭团。这一行为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参观的机会,还体现了大哥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和对旅游的热爱。
   青州的推介:大哥作为青州人,热情地推介了青州的风景名胜,包括凤凰山、驼山和云门山。他特别强调了云门山的“寿”字,不仅让作者感受到了青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从中体会到了“人无寸高”的哲学意境。
   文化共鸣:作者与大哥的交谈中,不仅交流了旅游经验,还产生了文化上的共鸣。作者给大哥起了一个“怀才抱器”的笔名,希望他能将青州的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地方。这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让两人的相遇变得更加有意义。
   文学导游:在临别之际,作者提出要为青州做一个“文学导游”,表达了对青州文化的热爱和期待。这一提议不仅体现了作者作为教书人的文化素养,也展现了他对青州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通过一次偶然的相遇,展现了青州的文化魅力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了青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16:33:47
  谢谢砍老师的精彩解读,那么细致,让我觉得使砍老师受累,心中很不忍。也好 ,这样盛情与怀才交流,也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突然觉得,以前的那些身份,似乎都不能使用了,现在在江山文学写点小文,算是跟文学有缘了,在一行就想一行,于是跳出一个“文学导游”的词,生硬了点,我是想表达我想通过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来感受青州的文化,可能更细腻,更有趣味吧。年龄相仿,有着很多共同的语言和感受,遇见青州大哥,我很舒服。所以为之记。真的辛苦了砍老师了,这比砍脑壳还烧脑啊,简直就是砍神经,给小文这么热情地呼应,振臂为砍老师一呼——保重!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16 11:51:40
  ⊙山路边的“青州杏”
   通过作者的一次青州之行,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州杏”的温馨故事,并深入展现了青州的人文风情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凤凰山之行:文章开篇,作者即表达了对凤凰山的喜爱,凤凰山不仅是地名,更象征着吉祥和美好。作者驾车在山路间穿梭,把山路、村庄、路标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杏林的邂逅:在回程中,作者意外遇到了一片杏林和一个热情的卖杏大姐。大姐的善良和热情让作者感受到了青州人的淳朴和真诚。作者通过购买杏子并与大姐交流,进一步了解了青州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
   杏园的游玩:大姐邀请作者进入她的杏园摘杏,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她的慷慨大方,也体现了青州人的热情好客。在杏园中,作者体验到了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青州人民的善良和热情。
   文化的传承:作者提到孔子在杏坛授课的历史典故,以及欧阳修写杏的诗词,这些文化元素与青州的杏园形成了有趣的呼应。文章通过这些文化符号,展现了青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情感的升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微信向大姐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感慨自己在青州遇见的不仅仅是三个人,更是整个“青州城”的文化和精神。这种情感的升华,让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也让读者对青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以“青州杏”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了青州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人民的美好品质。同时,文章也传达了作者对青州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16:43:33
  我觉得在山路遇见卖杏的大姐,虽然没有登上凤凰山,却也没有遗憾。之前听说青州桃,遇见青州桃的妹妹青州杏,好事成双嘛,也精彩,大姐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感觉。青州人的热情,通过大姐就可见,她的普通的山村人,那种质朴热情,让我有如归家乡的感觉。所以,我在结尾盛赞他们,他们构成了青州古城的人文精神,城是居民组成的,如果只是青砖黛瓦,那是表面的,只有那些城中的人,才是城的灵魂和主角。欧阳修的杏词,我马上想到了,因为欧阳修曾做过青州知府,这个人物,一定要去想,他是青州人的骄傲。再次感谢砍老师的精彩细腻点评,让我心中满满的幸福味道啊。遥握,谨祝老师创作快乐。
10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16 11:52:27
  怀才大哥,才情横溢,洋洋洒洒几千字,就是读都损伤了我好多脑细胞,我的误解误读更是太多了,向您学习∽∽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6 12:10:57
  谢谢砍老师的留墨!辛苦了。你给我的鼓励,我已经感受到黔之清风。我把文字给了可爱的普通青州人,惹了坎老师的眼,见谅。与砍老师相遇,哪有误解,有也是愿编织一个故事,把我们放进去啊。读你的诗歌,是我今后的课程,定下了。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游刃有余。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