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参”说(散文)
一
前些年,一到入夏,就觉胸闷气短。起初,以为是工作不如意,心烦引起胸闷,面对职场波诡云谲,自嘲英雄气短,没在意。但因不见好转,还是去看了医生。最后结论是:疲劳过度,心脑供血不足。配了一大堆药,其中有两盒复方丹参片。国产的西医,本色还是中药。临了,医生还嘱咐我说,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可以买两盒丹参片吃吃,自我调理一下。久而久之,每年初夏,我远离了那些副作用可怕的西药,几乎养成了丹参片依赖,不,是信赖。我偏爱这种中成药,服后血脉畅通,神清气爽。渐渐地,我对药物成分也非常了解了,印象最深的是含有丹参。
没见过丹参尊容,心想它应该是一种红色的参吧。起初,我将这个“丹”字和葛洪炼丹术联系起来,是否这丹参寄予了古人长生不老的愿望,它一定有着神奇的疗效。经查方知,丹参根肥硕,外表朱红色,含丹参酮,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入药历史悠久,常见的还有丹参滴丸等等。
吃点中成药调理,是一方面,但毕竟不能当饭吃,是药三分毒嘛。工作强度大的时候,我除了比较注意休息,还比较注意食补。如果病从口入这道理成立,就能反推出健康是吃出来的。现代人生活水平高,不缺好吃的,但怎么吃好,的确是一门学问。
我时常用鸽子汤代替鸡汤,其实,鸽子汤的营养和鸡汤相似,只不过,鸽子汤油脂更少一些。当然,换换口味也是必须的。去农贸市场买鸽子,活禽现杀。并在超市买了一袋煲汤调料,是用于熬制鸡汤、鸽子汤的。我看了说明,其中有党参。党参的功效和人参相似,但有区别,不能简单理解为它是人参的“同党”。这个“党”,指古代太行地区的一个叫上党郡的地方。所以,党参也叫上党参。
当然,也可用太子参代替党参。烧鸡鸭鱼的时候也可适量放入,一起炖,有滋补作用。太子参,身材短小,所以也叫孩儿参、童参。相对人参党参而言,药力稍弱。如果细心,会发现,很多中医喜欢用太子参做配方,安全可靠。国人看了太多的皇宫戏,可能会和我当初一样,以为这参很金贵,毕竟和太子沾边嘛。其实不然,太子参贵的时候可达六七十元一斤,甚至更高,但便宜的时候只有二三十元一斤。
还有一种西洋参鸽子汤,这个我也很感兴趣,待哪天熬上一次。说起西洋参,知名度高。这个原产自美国、加拿大的参,就是花旗参。美国也叫花旗国,所以,很多名字都有“花旗”这两个花花字,比如花旗银行。舶来品,善于包装自己,在各大媒体广告中,经常能听到西洋参在吆喝,自卖自夸。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西洋参,是中国人按照老辈的习惯给起的名字。
有的西洋参做成了含片,方便携带和服用。这也是科技的进步。但人的生活习惯有时确实阻碍科技进步。比如,我更喜欢西洋参切片,泡茶。直接看到切片芯中的越泡越清晰的小太阳纹络,心里才越踏实,越亮堂。西洋参人参所含皂甙(读zàodài,也作皂苷gān)成分相同,占比有点差别。只是西洋参偏寒,补气、抗疲劳、安神作用突出,深受学生族以及写字楼里白领的喜爱。在我们公司,很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盒西洋参,但有些人,常常忘记服用。或者,看着也能大补,补几分洋气。
转眼,上海已进入梅雨季节,人倦乏、慵懒、胃口差,可以服用点西洋参。巧了,朋友送我一盒。我每天泡茶,再放几粒枸杞、几朵菊花点缀,感觉像泡着一篇美文。当然,这里还有朋友的关心,徐徐散放出微苦之中的一丝丝甜。我仔细看了标签上的说明,特别提示:不能与藜芦同用。这引起我高度警觉,查了一下,参类皆如此,和藜芦相反相克。藜芦,别名山葱,花黑紫,叶像粽叶,茎似葱白,一种有剧毒的中药。
中医药博大精深,深不见底。就说“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这常用词儿,有几人能辨别清楚?参补,建议去看下中医。除了中医院,许多大医院都设有中医科,平时有点寂寞。在医生望闻问切后,按照他们的说法去服用为好。
二
小时候,姥爷家的墙上,挂着一瓶人参泡的白酒。那时,这种大肚瓶子很少见,也不知道姥爷从哪里弄来的。怎么挂在墙上的,我一直觉得是个谜。酒就是农村土作坊烧的高粱酒,至少60度。有人夸海口,说喝完酒,嘴前划根火柴,吐口气,嘴里都能喷火。这么烈性的酒,现在很难见到了。只是前几年,我喝过一次青岛产的“琅玡台”,70度白酒,小瓶便装。我先尝了一口,一线喉。我吓坏了,以为食道被烫伤了,像一股硫酸流过。赶紧做罢。我想到“一剑封喉”,更怕了。
姥爷说,人参是别人送给自己的野山参。我信,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掌握人参种植技术。但老爷说,人参还活着,我有点半信半疑。那棵人参,不是特别长,一拃左右。但尾巴拖着几根须子,如果算在内就会长很多。我仿佛看到的是一位老者,白髯飘飘,他似醉非醉,卧酒而眠,一梦不醒。一般人喝不到这人参酒,听姥姥说,姥爷也是偶尔倒出一盅,喝上几口。我觉得,姥爷不是舍不得酒,而是心疼那根人参,它一刻不停地在用心用情酿着那瓶烈酒。
人参,是百草之王,和百兽之王,一字之差,现在很难说一根野山参和一只野生东北虎,谁更珍贵。它又名土精、地精,因为呈人形,是最具神话色彩的植物。在我老家,都叫棒槌。很好理解,妇女到河边洗衣服,用于捶打衣服的捣衣棒,一头粗,一头细,酷似人参的形状。人参和其他参有别。人参出身五加科,而有些参不是。它是东北三宝中雷打不动的主角。著名的滋补良药,不能当然也舍不得像其他参那样,被扔进汤锅里炖服。
野山参,70%生长在吉林长白山地区,也就是说,东北其他地区也有,但是量少。姥爷瓶中那根参就弥足珍贵。说实话,我在林区工作过三年多,深山老林也钻过,但没见过真正的野山参。理由是,我这个连树木都认不全的人,即使野山参拉我的裤脚,我都没有感觉。但我听到采参的故事却活灵活现。尤其对人参会跑更加好奇。其实是采参人,发现人参之后,因故没有立刻挖掘。等第二天再来,或者过段时间再来,发现人参不见了。本来人参就被传得神乎其神,正好,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人参,参人,所以会跑嘛。其实,是有的枯萎不见了;还有的暂时休眠下,次年又冒出来了;也有的被野兽虫鸟践踏啃咬,次年又萌芽生长。所谓的跑,是假跑,比足球运动员的假摔文明多了。解决这个问题,拴红绳做记号,就能轻而易举解决。感慨的是,野山参已经很少很少了,不提倡去采。如今,长白山的采参习俗,已经名列国家非遗。
野山参价值昂贵,不屑多说,五到十年才能长“一巴掌”复叶,越长越慢,长到五品叶子,少说七八十年,等同于一棵红松成材的时间,等同于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能不贵吗?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可能是赝品。但千年人参,只是一个千年传说而已,压根儿就没有。
所以,姥爷的那瓶人参酒,后来传给了他最喜欢的姑爷——我的父亲。父亲将这瓶酒,挂在仓房里,细心呵护。和姥爷一样,一般的客人,父亲是不会用这酒来招待的。有时,劳作一天,父亲很累,晚饭时就会喝上一盅。父亲也学姥爷,从来不多喝,他听姥爷说,这酒喝多上火,人参是热性的。
有意思的是,后来随着人参大面积种植的兴起,不但有瓶装的人参酒销售,商店的货架上,还摆出了人参烟,一度很畅销。是本省某卷烟厂产的,有“大人参”、“小人参”,前者长些,后者是短些。属于后来有人宣称的保健烟。尼古丁有害健康,人参能健身强体,二者搭档,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制造的是笑话。有人抽人参烟,烟雾袅袅飘散,是一股奇怪的爽身粉味道,直觉是香料在燃烧。那时,我还没戒烟,我抽过,自我感觉好极了,觉得嘴里叼了一根人参。
随大流,很快就有了田七烟,当时都没整明白,现在方知,田七就是三七。三七,也称参三七,五加科人参属,枝分三枝,叶为七片,故名。李时珍叫它金不换,看这名字,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是个“金”主。和同科的土著人参、洋面孔西洋参为中药界的三大金刚。止血造血、扩张血管、镇痛抗炎作用显著。有北人参南三七之说。三七也含皂甙等成分,与人参、西洋参近似,只是含量不同而已。工作时,三人都是多面手,有时,有所侧重,三七重点去造血活血,而人参和西洋参则以滋补为主。三七的治疗作用明显些,所以,它应该有资历进入参家族,有人直接叫三七参。
有一次,一位在云南分公司工作的老同事,到我办公室,送给我一包本地人加工的三七粉,说谢谢我对他工作的支持。我很感动,一点都没想到。三七,不关二十一,却关乎一份真情。
三
在柳州外派期间,办公楼保洁员田阿姨,见我办公室摆着兰花、文竹、绿萝,知道我喜欢养花。聊了方知,她也是爱花一族。自然就交流起来养花心得了,我最关心的是,哪些花好养,哪些花难养。叫我意外的是,她要送我参苗,说开花很好看,是“懒人花”。
栽到盆里,我就放在阳台上,除了偶尔浇点水,就没太管它。有一天,它开花了,满盆都是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斑斓夺目。再过几个月,我顺手拔出一棵,果然有参。外皮暗红,望参生义,一定是红参。等到网上一查,脸比参还红,谬也。是沙参,我还没听过的一种参,而且还是南沙参。补虚药材,补而不燥。包括柳州在内,两广地区流行的“清补凉”汤里,就有沙参,凉且能补,不多见。这时,我才知道,红参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植物,而是人参蒸熟变红后的根茎。适合阳虚患者。火力更足,相当于机关枪,打出的子弹是连发的。
沙参花谢,种子飘落,大有蒲公英的作风,见土留情。不要多久,别的盆里就会长出来沙参幼苗。沙参我不需要,我怕乱补,乱了方寸,我的心一直很热。我特喜欢这碎碎的小花,如碎碎念,绣在乡女的花手绢上,织在村姑的花衬衫上,是我永生幸福的回忆。所以,从2013年起,我带回两棵参,种在了上海家中的花盆里,照样,给我惊喜。不用特意栽种,连着十年,花开不败,好像轮换着出现在不同的花盆里。如同一种朴素的情谊,绵延不绝。我至今还怀念,端午节田阿姨送给我的粽子,又香又糯。今年不知为何不见这沙参花了,有时,盯着花盆,我会沉默良久。
人参能否盆栽,我不清楚,但人参和其他参一样,早就可以人工种植了。据说人参种植难些,比如说,人参个性强,挑剔。气候、环境、土,都有讲究。一般来讲,人参不能在南方种植。它是北方汉子,怕热,喜荫凉。就是说,南方不适合人参生长,所谓水土不服。
这些年,中药材市场繁荣,很多吉林人都来黑龙江种人参。吉林是产参大省,掌握这门种植技术的人多。“十月的萝卜赛人参”,但种人参可比种萝卜难多了。不知是真是假,传说种过人参的地方,三年内不能再种别的植物。像母亲生孩子,动了元气,需要时间恢复。
每次回老家,都在夏末秋初,都必须去给父亲扫墓。父亲的墓地,就在一面朝阳的山坡上,四周是成片的落叶松林,间或有柞树穿行其间。去年回去,发现墓地的前方,是一片片人参田,长势旺盛。人参,外形长得像人,我好想去拔下几棵,看看里面会不会有“父亲”?但没忍心,我也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太想父亲了。整整二十五年了,没见到父亲。
听大哥说,明年可能就看不到这些参田了。县里已经意识到,如此缺乏规划一窝蜂地种参,形同大面积毁林,造成土地板结。已经下发文件,要求种参户退耕还林。听后,我觉得政府蛮有长远眼光。但忽然觉得有几分失落。也许,在我心目中,没有一棵人参是种的,它们都是来自大地深处的魂魄。
参,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人参、沙参等药材的总称。一般多指人参。”参有自己的思想,人类还没有办法做到和它们交心。参太奥秘,如果能做到“参透”,是否就具有了半个中医水平。过几天,我要和来自大庆的大学同学讨论下。他是公务员,也是摆弄数字的,但业余时间自学中医,据说已经达到能开方子的“段位”。当然,我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参来到这个世界,也许不只是为了气虚血滞,救死扶伤,还为了补补一些人的骨气,激活一些人的冷血,让世界充满爱。
前两天,忽想起父亲留下的那瓶人参酒的去处。问大哥,大哥说在妹夫家。大哥又说,妹夫添了些酒,又买了两棵人参放了进去。我听了,像喝了一盅父亲的人参酒,身上暖暖的。真好,原来那棵老人参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