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参”说(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参”说(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3.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0发表时间:2024-06-20 06:32:25


   前些年,一到入夏,就觉胸闷气短。起初,以为是工作不如意,心烦引起胸闷,面对职场波诡云谲,自嘲英雄气短,没在意。但因不见好转,还是去看了医生。最后结论是:疲劳过度,心脑供血不足。配了一大堆药,其中有两盒复方丹参片。国产的西医,本色还是中药。临了,医生还嘱咐我说,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可以买两盒丹参片吃吃,自我调理一下。久而久之,每年初夏,我远离了那些副作用可怕的西药,几乎养成了丹参片依赖,不,是信赖。我偏爱这种中成药,服后血脉畅通,神清气爽。渐渐地,我对药物成分也非常了解了,印象最深的是含有丹参。
   没见过丹参尊容,心想它应该是一种红色的参吧。起初,我将这个“丹”字和葛洪炼丹术联系起来,是否这丹参寄予了古人长生不老的愿望,它一定有着神奇的疗效。经查方知,丹参根肥硕,外表朱红色,含丹参酮,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入药历史悠久,常见的还有丹参滴丸等等。
   吃点中成药调理,是一方面,但毕竟不能当饭吃,是药三分毒嘛。工作强度大的时候,我除了比较注意休息,还比较注意食补。如果病从口入这道理成立,就能反推出健康是吃出来的。现代人生活水平高,不缺好吃的,但怎么吃好,的确是一门学问。
   我时常用鸽子汤代替鸡汤,其实,鸽子汤的营养和鸡汤相似,只不过,鸽子汤油脂更少一些。当然,换换口味也是必须的。去农贸市场买鸽子,活禽现杀。并在超市买了一袋煲汤调料,是用于熬制鸡汤、鸽子汤的。我看了说明,其中有党参。党参的功效和人参相似,但有区别,不能简单理解为它是人参的“同党”。这个“党”,指古代太行地区的一个叫上党郡的地方。所以,党参也叫上党参。
   当然,也可用太子参代替党参。烧鸡鸭鱼的时候也可适量放入,一起炖,有滋补作用。太子参,身材短小,所以也叫孩儿参、童参。相对人参党参而言,药力稍弱。如果细心,会发现,很多中医喜欢用太子参做配方,安全可靠。国人看了太多的皇宫戏,可能会和我当初一样,以为这参很金贵,毕竟和太子沾边嘛。其实不然,太子参贵的时候可达六七十元一斤,甚至更高,但便宜的时候只有二三十元一斤。
   还有一种西洋参鸽子汤,这个我也很感兴趣,待哪天熬上一次。说起西洋参,知名度高。这个原产自美国、加拿大的参,就是花旗参。美国也叫花旗国,所以,很多名字都有“花旗”这两个花花字,比如花旗银行。舶来品,善于包装自己,在各大媒体广告中,经常能听到西洋参在吆喝,自卖自夸。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西洋参,是中国人按照老辈的习惯给起的名字。
   有的西洋参做成了含片,方便携带和服用。这也是科技的进步。但人的生活习惯有时确实阻碍科技进步。比如,我更喜欢西洋参切片,泡茶。直接看到切片芯中的越泡越清晰的小太阳纹络,心里才越踏实,越亮堂。西洋参人参所含皂甙(读zàodài,也作皂苷gān)成分相同,占比有点差别。只是西洋参偏寒,补气、抗疲劳、安神作用突出,深受学生族以及写字楼里白领的喜爱。在我们公司,很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盒西洋参,但有些人,常常忘记服用。或者,看着也能大补,补几分洋气。
   转眼,上海已进入梅雨季节,人倦乏、慵懒、胃口差,可以服用点西洋参。巧了,朋友送我一盒。我每天泡茶,再放几粒枸杞、几朵菊花点缀,感觉像泡着一篇美文。当然,这里还有朋友的关心,徐徐散放出微苦之中的一丝丝甜。我仔细看了标签上的说明,特别提示:不能与藜芦同用。这引起我高度警觉,查了一下,参类皆如此,和藜芦相反相克。藜芦,别名山葱,花黑紫,叶像粽叶,茎似葱白,一种有剧毒的中药。
   中医药博大精深,深不见底。就说“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这常用词儿,有几人能辨别清楚?参补,建议去看下中医。除了中医院,许多大医院都设有中医科,平时有点寂寞。在医生望闻问切后,按照他们的说法去服用为好。
  
   二
   小时候,姥爷家的墙上,挂着一瓶人参泡的白酒。那时,这种大肚瓶子很少见,也不知道姥爷从哪里弄来的。怎么挂在墙上的,我一直觉得是个谜。酒就是农村土作坊烧的高粱酒,至少60度。有人夸海口,说喝完酒,嘴前划根火柴,吐口气,嘴里都能喷火。这么烈性的酒,现在很难见到了。只是前几年,我喝过一次青岛产的“琅玡台”,70度白酒,小瓶便装。我先尝了一口,一线喉。我吓坏了,以为食道被烫伤了,像一股硫酸流过。赶紧做罢。我想到“一剑封喉”,更怕了。
   姥爷说,人参是别人送给自己的野山参。我信,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掌握人参种植技术。但老爷说,人参还活着,我有点半信半疑。那棵人参,不是特别长,一拃左右。但尾巴拖着几根须子,如果算在内就会长很多。我仿佛看到的是一位老者,白髯飘飘,他似醉非醉,卧酒而眠,一梦不醒。一般人喝不到这人参酒,听姥姥说,姥爷也是偶尔倒出一盅,喝上几口。我觉得,姥爷不是舍不得酒,而是心疼那根人参,它一刻不停地在用心用情酿着那瓶烈酒。
   人参,是百草之王,和百兽之王,一字之差,现在很难说一根野山参和一只野生东北虎,谁更珍贵。它又名土精、地精,因为呈人形,是最具神话色彩的植物。在我老家,都叫棒槌。很好理解,妇女到河边洗衣服,用于捶打衣服的捣衣棒,一头粗,一头细,酷似人参的形状。人参和其他参有别。人参出身五加科,而有些参不是。它是东北三宝中雷打不动的主角。著名的滋补良药,不能当然也舍不得像其他参那样,被扔进汤锅里炖服。
   野山参,70%生长在吉林长白山地区,也就是说,东北其他地区也有,但是量少。姥爷瓶中那根参就弥足珍贵。说实话,我在林区工作过三年多,深山老林也钻过,但没见过真正的野山参。理由是,我这个连树木都认不全的人,即使野山参拉我的裤脚,我都没有感觉。但我听到采参的故事却活灵活现。尤其对人参会跑更加好奇。其实是采参人,发现人参之后,因故没有立刻挖掘。等第二天再来,或者过段时间再来,发现人参不见了。本来人参就被传得神乎其神,正好,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人参,参人,所以会跑嘛。其实,是有的枯萎不见了;还有的暂时休眠下,次年又冒出来了;也有的被野兽虫鸟践踏啃咬,次年又萌芽生长。所谓的跑,是假跑,比足球运动员的假摔文明多了。解决这个问题,拴红绳做记号,就能轻而易举解决。感慨的是,野山参已经很少很少了,不提倡去采。如今,长白山的采参习俗,已经名列国家非遗。
   野山参价值昂贵,不屑多说,五到十年才能长“一巴掌”复叶,越长越慢,长到五品叶子,少说七八十年,等同于一棵红松成材的时间,等同于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能不贵吗?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可能是赝品。但千年人参,只是一个千年传说而已,压根儿就没有。
   所以,姥爷的那瓶人参酒,后来传给了他最喜欢的姑爷——我的父亲。父亲将这瓶酒,挂在仓房里,细心呵护。和姥爷一样,一般的客人,父亲是不会用这酒来招待的。有时,劳作一天,父亲很累,晚饭时就会喝上一盅。父亲也学姥爷,从来不多喝,他听姥爷说,这酒喝多上火,人参是热性的。
   有意思的是,后来随着人参大面积种植的兴起,不但有瓶装的人参酒销售,商店的货架上,还摆出了人参烟,一度很畅销。是本省某卷烟厂产的,有“大人参”、“小人参”,前者长些,后者是短些。属于后来有人宣称的保健烟。尼古丁有害健康,人参能健身强体,二者搭档,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制造的是笑话。有人抽人参烟,烟雾袅袅飘散,是一股奇怪的爽身粉味道,直觉是香料在燃烧。那时,我还没戒烟,我抽过,自我感觉好极了,觉得嘴里叼了一根人参。
   随大流,很快就有了田七烟,当时都没整明白,现在方知,田七就是三七。三七,也称参三七,五加科人参属,枝分三枝,叶为七片,故名。李时珍叫它金不换,看这名字,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是个“金”主。和同科的土著人参、洋面孔西洋参为中药界的三大金刚。止血造血、扩张血管、镇痛抗炎作用显著。有北人参南三七之说。三七也含皂甙等成分,与人参、西洋参近似,只是含量不同而已。工作时,三人都是多面手,有时,有所侧重,三七重点去造血活血,而人参和西洋参则以滋补为主。三七的治疗作用明显些,所以,它应该有资历进入参家族,有人直接叫三七参。
   有一次,一位在云南分公司工作的老同事,到我办公室,送给我一包本地人加工的三七粉,说谢谢我对他工作的支持。我很感动,一点都没想到。三七,不关二十一,却关乎一份真情。
  
   三
   在柳州外派期间,办公楼保洁员田阿姨,见我办公室摆着兰花、文竹、绿萝,知道我喜欢养花。聊了方知,她也是爱花一族。自然就交流起来养花心得了,我最关心的是,哪些花好养,哪些花难养。叫我意外的是,她要送我参苗,说开花很好看,是“懒人花”。
   栽到盆里,我就放在阳台上,除了偶尔浇点水,就没太管它。有一天,它开花了,满盆都是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斑斓夺目。再过几个月,我顺手拔出一棵,果然有参。外皮暗红,望参生义,一定是红参。等到网上一查,脸比参还红,谬也。是沙参,我还没听过的一种参,而且还是南沙参。补虚药材,补而不燥。包括柳州在内,两广地区流行的“清补凉”汤里,就有沙参,凉且能补,不多见。这时,我才知道,红参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植物,而是人参蒸熟变红后的根茎。适合阳虚患者。火力更足,相当于机关枪,打出的子弹是连发的。
   沙参花谢,种子飘落,大有蒲公英的作风,见土留情。不要多久,别的盆里就会长出来沙参幼苗。沙参我不需要,我怕乱补,乱了方寸,我的心一直很热。我特喜欢这碎碎的小花,如碎碎念,绣在乡女的花手绢上,织在村姑的花衬衫上,是我永生幸福的回忆。所以,从2013年起,我带回两棵参,种在了上海家中的花盆里,照样,给我惊喜。不用特意栽种,连着十年,花开不败,好像轮换着出现在不同的花盆里。如同一种朴素的情谊,绵延不绝。我至今还怀念,端午节田阿姨送给我的粽子,又香又糯。今年不知为何不见这沙参花了,有时,盯着花盆,我会沉默良久。
   人参能否盆栽,我不清楚,但人参和其他参一样,早就可以人工种植了。据说人参种植难些,比如说,人参个性强,挑剔。气候、环境、土,都有讲究。一般来讲,人参不能在南方种植。它是北方汉子,怕热,喜荫凉。就是说,南方不适合人参生长,所谓水土不服。
   这些年,中药材市场繁荣,很多吉林人都来黑龙江种人参。吉林是产参大省,掌握这门种植技术的人多。“十月的萝卜赛人参”,但种人参可比种萝卜难多了。不知是真是假,传说种过人参的地方,三年内不能再种别的植物。像母亲生孩子,动了元气,需要时间恢复。
   每次回老家,都在夏末秋初,都必须去给父亲扫墓。父亲的墓地,就在一面朝阳的山坡上,四周是成片的落叶松林,间或有柞树穿行其间。去年回去,发现墓地的前方,是一片片人参田,长势旺盛。人参,外形长得像人,我好想去拔下几棵,看看里面会不会有“父亲”?但没忍心,我也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太想父亲了。整整二十五年了,没见到父亲。
   听大哥说,明年可能就看不到这些参田了。县里已经意识到,如此缺乏规划一窝蜂地种参,形同大面积毁林,造成土地板结。已经下发文件,要求种参户退耕还林。听后,我觉得政府蛮有长远眼光。但忽然觉得有几分失落。也许,在我心目中,没有一棵人参是种的,它们都是来自大地深处的魂魄。
   参,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人参、沙参等药材的总称。一般多指人参。”参有自己的思想,人类还没有办法做到和它们交心。参太奥秘,如果能做到“参透”,是否就具有了半个中医水平。过几天,我要和来自大庆的大学同学讨论下。他是公务员,也是摆弄数字的,但业余时间自学中医,据说已经达到能开方子的“段位”。当然,我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参来到这个世界,也许不只是为了气虚血滞,救死扶伤,还为了补补一些人的骨气,激活一些人的冷血,让世界充满爱。
   前两天,忽想起父亲留下的那瓶人参酒的去处。问大哥,大哥说在妹夫家。大哥又说,妹夫添了些酒,又买了两棵人参放了进去。我听了,像喝了一盅父亲的人参酒,身上暖暖的。真好,原来那棵老人参不再孤独。
  

共 48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前些年,一到入夏,就觉胸闷气短,医生给配了一堆药,其中有两盒丹参片。医生嘱咐每年这个时候都可以买两盒吃。超市里的煲汤调料,其成份就有党参。党参和参有区别,但可理解为“同党”,也可以用太子参代替。西洋参原产美国、加拿大,原名叫花旗参,西洋参是中国人按照老辈的习惯给起的名字。人参是百草之王,和野生东北虎难分谁更珍贵。野山参价值昂贵,五到十年才长复叶,长到五品叶子,少说七八十年。有意思的是随着人参大面积种植,不但有人参酒,还有人参烟,后来又有田七烟。田七也称参田七,有人直接叫三七参。有朋友送“我”一包三七粉,不关三七二十一,它关乎一份真情。“我”在柳州工作,公办室保洁阿姨看“我”喜欢养花,送“我”参苗。上网一查,叫沙参。沙参如蒲公英,花谢见土留情,不久,别的盆里长了许多沙参幼苗。“我”回上海带上两棵栽种,连着十多年,花开不败,如同一种朴素的情谊。这些年,中药市场繁荣,很多人种参。但由于种过人参的地方,三年内不能再种别的植物,土地大伤元气,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土地,已经下发文件,退耕还林。本文构思精妙,以“参”为线,串起一系列的动人故事。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娓娓道来的笔法给人亲切感。全文清新质朴,铺陈细腻,行文如流水,落笔如有神,言辞温柔且幽默趣味。字里行间荡漾着亲情、友情,反应着人情世故,也反应着社会的发展,衬托着人们依然深爱着“中国传统文化”。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0 16:31:35
  整篇文章用这样那样的人参串连在一起,弘扬中医传统文化。老师的文章还是一惯的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读老师的文增知识长见识,老师的文实际上就是一片人参,可以当补品用,得慢慢消化。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1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0 19:18:41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实际我对参了解不多,只是对人参知道的多些。但有意弘扬一下中医文化倒是真的。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快乐的精神活动,能开心最好。所以,我的文多半有点嘻嘻哈哈,并非不严肃,只想轻松些。谢谢老师的赞誉和鼓励,期待老师佳作,夏安,愉快!
1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0 16:54:53
  我是不南不北的安徽人,地地道道的“参”盲,可能是从小“人参娃娃”的童话故事和“千年的人参成了精”的传说听多了,总觉得人参是很神秘的东西,倒是号称“小人参”的萝卜吃了不少。工作以后,有同事准备和我分享他泡的人参酒,结果几天后他自己喝得鼻子出血。不知道是用什么“参”泡的酒。母亲说,你们都是小年轻 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人参是热性的,易上火。后来听说西洋参性凉,在医院工作的同学给我拿了一盒“西洋参切片”,看起来就像细腻一点的生姜片,泡茶喝了几次,没有特别的感觉。年纪越来越大了,虽说才55,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退休这两个月来,精力特别差,“嗜睡”,总是睡不够。每天5到10公里的晨跑,焦虑感消失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前天持续跑了一个半小时(超时且速度过快),造成大腿肌肉酸痛,吃西药也不管用,用冰袋冷敷几次,好了一点。我还“传承”了家族高血压的“优良传统”,一直吃西药 如果用中成药调理,应该效果更好。感谢韩老师为我们普及“参”的常识,更喜欢文中关于“参”的故事。健康是幸福的基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祝韩老师身体永远健康,创作永保巅峰!
回复1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0 19:28:31
  安徽是个好地方,这些年的发展,安徽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强省了。人参本身热性,身强力壮的人是不适合补的。人参酒也是,我听说过,很多人喝了之后,鼻子出血。倒是西洋参,偏凉性,泡点茶喝喝,倒还不错。老师这个年龄,正当壮年,但注意保养用身体也是必须的。退休后,人容易焦虑,甚至抑郁。锻炼是一方面,还要叫自己过得充实些,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文。忙了多半辈子,该为自己活活了。高血压,如有家族史要特别注意,它会引发很多疾病。锻炼、休息、清淡饮食、情绪快乐,就没什么问题了。健康是快乐资本,有了好身体,干什么都不怕。“参”文粗浅,还望海涵。感谢老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顺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13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0 19:19:17
  参是一种药,也是一种食物,老师巧妙成文,优美至极。学习了,问好老师!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1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0 19:30:33
  老师说得精彩,我对参的了解,相对粗浅。感谢老师鼓励,祝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1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23 03:00:55
  曾经吃过花旗参,但对人参的知识了解很少,读韩老师这篇文章,真长见识。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人参的产地、形态,色泽,以及药用价值等各方面知识,也对人参的文化内涵做了深入的探索,对传播中国的参文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语言细腻生动,娓娓道来,如和风细雨,似花香氤氲,沁人心脾。拜读老师的美文佳作,大赞!盛赞才情!问好韩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1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3 05:39:21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花旗参泡茶喝还是不错的,按照说明,片数每次六七片就可,喝几次水后嚼服掉。这些参中,只是对东北的人参、红参不能随便服用,火力太强。其他食补茶补一般没什么问题。我只是留心点,其实,也是半瓶醋的水平。写作初衷,只是觉得这个题材和征文要求比较契合,而且,相对容易进入些。我的文,感觉没什么大变化,好像换一种表达方式挺困难。哈哈,就这么写吧,玩玩,娱乐自己,也希望文友喜欢。谢谢老师鼓励和美誉,老师虽忙,但尽量不要冷淡了文字,常写,好的思路和词句才会来找你。期待老师佳作。顺祝他乡生活工作愉快!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