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7

    帖子

  • 2057

    积分

临风听雪(2018年10月)

2018-10-16 12:06:18

1、【流年】钗头凤·草原(词三阕)              作者:上官风

编者按:陆游的一首“钗头凤”如泣如诉,把入骨的相思演绎到了极致。词人的这三首“草原”,摈弃了相思离愁,携手亲眷,远离红尘,远离世间乱象,把心放逐草原,沐风饮露;看南归的大雁,与牛羊同欢;骑上良马,展示健儿的风姿;欢声笑语饮醉一颗久“困”楼宇城厦的心。三首词注重细节的描写,在细节里读出词人向往自由、垂青自然的一颗淡泊之心。放下所有的红尘羁绊,纵情于草原的广阔,放飞心灵,在此时,编者读出了词人发自内心的欢愉,安然静好。三首作品,结构严谨,词斟句酌,格律工稳,有“纠结罢,如水情怀,尽付画中”之感慨。好词,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7

    帖子

  • 2057

    积分

2018-10-16 18:09:37

2、【流年】写出第七个“有”(散文)           作者:干亚群

编者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读完这篇散文的直觉。散文中的主人公“老王”是一个业余写作爱好者,很平凡。但老王是个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很简单:写出第七个“有”。他为实施这个梦想奔走,从而与“我”有了交集。“我”在与老王的交谈中,读懂了老王的心思,也既这篇散文的主旨:文中的老王代表着一种精神,自信,执著,坚定。也正因为此,才有“如果可能,我愿意做老王的助梦人。”这一点睛之笔,编者读后,也与“我”产生了共鸣:相信老王的“七有”一点都不遥远。散文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在细节里感受人物的存在,更可亲,也具真实性。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7

    帖子

  • 2057

    积分

2018-10-19 09:53:10

3、【流年】我们不是看客,也不是诗人(随笔)              作者:三峡刘星

编者按:《我们不是看客,也不是诗人》,读完这篇随笔,给编者的感觉就是:这个题目好艺术。我们既不是看客,也不是诗人,那么,是什么呢?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作者随心所写的文字里。“高峡明月有你的影子”是作者读过布衣诗人的散文诗《中秋,相约在水一方》后的感慨。雨蒙,清风,平湖,江桥,彩虹,月影……这些景致在诗人的笔下婉转成诗笺,送给每一位云阳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缘便如此结了。“幻影与彼岸”是作者读布衣诗人的诗歌《站在香烟上的那个小姑娘》后的认知吧。虚与实,禅境与红尘,看客与剧中人,诗人与下里巴人,都在彼岸,都在此岸。“梵香,问彼苍”,实则问的是自己。拈起心油瓶,供奉的看似是神灵,其实是心中的一种执念;梵香,敬拜的看似是古人,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励志。禅意深浓的作品。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7

    帖子

  • 2057

    积分

2018-10-19 11:09:19

4、【流年】浣溪沙· 重阳节感怀四首(古韵)              作者:临海听涛

编者按:九九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游子的思乡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的一人思乡,登高的兄弟念亲,诗人王维的两句诗,让多少游子思断肠。《浣溪沙·重阳节感怀》,词人借助对父母的回忆、回家探亲、陪父母逛早市,写出了词人逢节情更切、思更浓的乡愁。于是,回忆父母农田劳苦,缝补育儿的辛苦;回家探亲时父母的欢颜及鬓间霜染的花发、及不能时时陪伴而心生的愧疚;陪父母逛早市时的愉悦心情及发自内心的感慨,让编者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最长久的情,是陪伴。这句话不仅仅是用在爱情中的,用在亲情中也犹为珍贵。“一别中秋又重阳”看似离开的时日不短,对于两地相望、两情相悦的有情人,却是日日添愁日日断肠的。四首“浣洗沙· 重阳节感怀”字斟句酌,结构严谨,下片一、二句对仗工稳。写愁不言愁是写作者的功底,词人如是。好词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临风听雪 秀才

  • 89

    主题

  • 847

    帖子

  • 2057

    积分

2018-10-30 17:21:36

5、【流年】墨离师傅(散文)                        作者:傅菲

编辑按:在作者的笔下,墨离师傅是一个有别于常人的人。他死了,死的很安静。他命运多舛,却长寿。他痴痴呆呆,被父母嫌弃后,跟着戏班走了。回来后,他成了一个唱鬼歌做鬼戏的人,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另类人。墨离有过两个女人,一个曾做过妓女,受不了村人的白眼,走了。一个是村里的寡妇,反对他唱鬼歌做鬼戏,给过他屈辱。他以怨报德,送她走完了尘世的最后路程。墨离是个寂寞的人。只有在唱鬼歌做鬼戏的时候,墨离才是墨离。他把屈辱交付岩崖洞,由此可以看出,墨离是个情感深沉的人。他陪着将死之人走完最后一程,他给死了的人洗最后一次身子,修复面目,唱鬼歌送入坟墓。读完这篇散文,人世间的生与死,爱与恨,喜与悲,仿若就在墨离师傅的“歌声”里,你听不清,辨不明,却能感受到他真实的存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让表述的对象在读者面前呼之欲出,能让世间万象在文章里表露的自然而然,能让你能感受到表露的对象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