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烟雨神龙谷(散文)
一
青阳陵阳,九华南麓,九华山的后山,烟雨朦胧的神龙谷,是片蓊郁的原始森林,我们行走在布满沧桑的条石或根须缠绕的古道上,一路探寻着幽谷的神秘。
夏天的天气,就像撒泼淘气的孩子,说翻脸就翻脸,闹起脾气来总是那么任性。夏雨,一下就是半个月。时而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时而细风悠悠,微雨霏霏。大自然任凭风、雨、雷、电的喧闹,创造着美好的时光。整个世界湿沱沱,水淋淋的。人们的心里都快发霉长毛了。
6月24日周末,妻子单位组织到九华山旅游,可以带家属,妻已将我报了名,说吃了早点就走。“下这么大雨去旅游?”望着一阵紧紧一阵的暴风雨,心想,领导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在平静的生活里,我们总要找个发泄的出口,发点牢骚,寻一个开心。妻子说:“去吧,到青阳雨还下,就到宾馆打牌吧。打发时间也好。”“好吧,打牌去!”我应着妻子,心想,到一起乐乐也好,再不出去,浸泡发霉的心再不给点阳光,真的要发霉生菇子了。也是,如果连打牌的乐趣都拒绝了,那怎么得到快乐啊。
大巴车在风雨中颠簸,一路西行,目标神龙谷。窗外,一片灰暗,一片朦胧,一片混沌。躺在高挑的靠椅上,如同睡在婴儿的摇篮里,摇啊摇,恹恹欲睡,不到十里路,真的睡着了。
现代人的日子,可以任性地安排,风雨无阻,并非是一个艰苦的旅程,而是一种情调,就像神仙,翻一个筋斗就到了某处,我们享受着现代交通的便捷,把大巴车当作了生活的一个空间。
二
入了九华地界就是不一样,佛光照人,意识清醒,睁开眼,雨已停,天已露出微微笑容。“我佛慈悲,佛祖保佑”。信佛的妻子双手合一,面对着北面地藏菩萨方向祈祷。
神龙谷,起伏的山峦,氤氲在浓烟雾霭中,乌青的山峰隐约显露出来,烟雾缥缈,神龙谷显得个外地神秘。入口,古木参天,路边山石布满绿幽幽的青苔,藤蔓缠绕树木,植被茂密,夏沐凉风,荫森寒蝉,处处充满着原始原生野性的魅惑。入口右边,一座高大的天竺僧人,杯渡大师的雕像,大师昂首挺胸,手里拿着一根木杖扛于肩上,目视远方,气度不凡。大师姓名不详,举止不苟细节,有超凡的神力,能以纸杯渡河,因而人称“杯渡和尚”。他是第一个来九华的僧人,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山始祖,是信者心中的菩提乔达摩。
未入山林,溪流声回荡在山谷,隆隆有韵,如天籁之音传来。让人心动不已。导游说,下了十几天的雨,今天是看神龙谷瀑布最好的时间。踏上阶梯,步入古道,一股冷风袭来,衣着短裤短衫的夏令装束到这里来已不合时宜,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沿途是树,树枝飘逸,遮天蔽日,林经清幽,苍翠遮道,攀之而上,再向右攀,便到溪边。顺着轰隆钟鼓之声望去,山涧溪水仿佛是成了白花花的雪,一堆堆、一撮撮、一块块。走近一看,溪流冲击石头撞出雪花,溪水自高而下飞流入潭,猝然白沫翻腾;溪流在石块间咬着、撞着、撕着、拽着,水流湍急狂躁,波浪汹涌,大漩涡拽着小漩涡,不停地旋转着、翻腾着,一波波白色巨浪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无数个小瀑布连缀无数个大小潭池,有“百瀑百潭”之壮观,瀑布像白绸段沿溪悬挂,山涧溪流,山洪暴发,溪水变白,那是冲击激动的结果。溪水翻腾,白浪滚滚,让人触目惊心。白,夏天不该有的颜色,却在神龙谷上演了。白色与轰鸣声,似乎成了深谷的主题。
沿途树干树梢系满了红绶带佛信物,香客留迹,是上香文化线上的节点,因而神龙谷是生态环境最干净、最优雅、最深厚的礼佛文化胜地。一座自然峡谷,一旦赋予文化色彩,峡谷就变得有诗意、有内涵、有故事。
树是千古客,山容古今人。走着走着,忽遇“天眼松”,抬头看,树枝偶成两只眼,活灵活现。九华人说,人逢“天眼”就是有缘。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天眼松伫立路旁,心守气穴,意随往来。古树也在修炼,吸森林之气息,纳来往之意念,炼于丹田,顿开天眼,树开天眼看什么呢?看谷中信奉者修炼、看人间万象、看世事风云。我与天眼对视,再对视,导游说:对视久了,就被树木通感,就能大彻大悟。
三
溪长桥也多,转过弯,看见一座单孔桥,曰“长生桥”,一看名字就有禅意,看碑记,始于唐,复建于明末清初,桥东连接黄石溪,直接通达九华天台顶。据说,一直以来,受地藏菩萨荫蔽,路过长生桥的,就能添财添福添寿,十分灵验,传有“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桥也就成了“应验桥”。桥东头建有长生亭,除了香客,还有徽商、赣商多会于此,祈福家人平安长生。我们兴致地走上桥,感受山水的灵气。拍照留念吧。你看,拍风景之人,成了他人镜头里的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溪边看你,相映成趣。行走在桥上的人们纵情高呼——“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古道弯弯,曲径通幽,这里不仅是一条香客佛道,还是一条商路,穿越历史,道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流与溪流呼应,这便是神龙谷的锦绣风雅,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过了桥,往左继续攀登,路边突兀一石,上面长满青苔,藤蔓缠绕巨石。标牌上写着“木鱼石”,导游介绍说:这是一种空心石,距今已有5.8亿年,敲打声如同敲木鱼声,故称木鱼石。我好奇,捡起一根木棒,轻轻地敲,闭眼倾听:涛声、风声、人语声。再听,仿佛隐约传来唱经诵文的声音,梵呗声声、深邃悠远、禅意纵横、超越凡尘。仿佛,整个山谷,一片念经诵文声。
忽然,听见一声熟悉的声音,妻子在前召唤。远望妻子站在“砺剑池”旁比划着。砺剑池是有故事的,相传大唐天宝754年冬天,李白、高霁、韦权兴三人游览来此,遇见池中有食人黑鱼上岸食人,李仙拔剑欲劈之,忽闻阵阵诵经声,顿生悲悯,于是,劈三石,又挽袖霍霍砺剑,以慑之。从此,不再有黑鱼食人事故发生。后人为纪念李仙的慈悲善心,将池称为“放生池”,后来又叫“砺剑池”。
峰回路转,九曲十八弯,继续向左,便见醒目招牌“千年等待”。导游滔滔不绝叙说着千年等待的由来。传说小白龙在这里修炼成英俊小伙,一天邂逅一美女游客,心动了,便苦求佛祖赐一段尘缘。佛说:精卫填海、海枯石烂。小白龙谙悉佛意化石续前缘,美女也希望再见到小白龙,晨昏礼佛,感动佛心,佛说:真爱需要千年等待,你可愿意,美女莞尔一笑,转身化为石头,于是,神龙谷的溪岸上,两块石头深情对视,天老地荒,不离不弃,千年等待。多么好的故事,人间的爱情,需要力量,民间传说,总在启迪着人们。
四
左转右折,只听见磅礴的击鼓声,隆隆,隆隆,平仄有韵,令人震撼,攀一平台,忽见一巨大瀑布从天而降,一泻千丈,荡气回肠,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飞流泻入潭中,瀑布如一匹白练,从山间垂下,如舞动的裙幅,犹如晶莹剔透的水帘。水珠如天女散花,云漫雾绕,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雾。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将大自然的磅礴与柔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人震撼。这就是名扬四海的神龙瀑布、神龙潭。目睹壮观,心潮彭拜,便吟诗一首——
烟雨朦胧生紫烟,飞流直下挂前川。
池潭溅起千层浪,幽谷回声万万年。
提起神龙瀑布,神龙潭,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西汉年间,这里为陵阳县地域,县令窦伯玉,字子明,喜欢钓鱼,有一天他在此潭钓一鲤鱼,鲤鱼腹中有一小白龙,窦将小白龙放回潭中。二十年后,再次钓到小白龙,又将小白龙放回潭中。小白龙为了感恩于窦,将成仙的秘诀送给窦。窦子明辞官回家,来此炼丹,炼成后,口服仙丹,身轻如羽,小白龙来迎,窦便乘龙而去。之后,这个潭,就叫“白龙潭”,这个“瀑布”就叫“神龙谷瀑布”。天宝年间,李白慕名来到“白龙潭”,即兴赋诗一首,其中两句诗——“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一直流传至今。
离开神龙瀑布,抬头可望山顶,虽近在眼前,却举步维艰。由青石或麻石路转到慧根路,所谓慧根路,就是树根如精脉凸起,根脉铺就的路。慧根,智慧的根须,根无定法,盘根错节,依赖而生,像古代甲骨文,像龙爪,像大脑血脉一样,构成一条慧根八卦路,构成一部物语显示的《根经》,慧根是佛教中二十二根之一,在佛教中,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走在慧根路上,心有所悟:我们的路,不就是前人用生命的根须纹理铺就起来的人生道路吗?时光匆匆,走在人生路上,跋山涉水,崎岖难行,“山中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人生境界,无限风光在险峰。
攀上最高峰,登上观景台,回望来路,山岚雾霭,谷气弥漫,烟雨缥缈,如幻如梦。走过神龙谷,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佛意入心,慈悲为怀。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时间不语,岁月无声。修成自在人间,人成自然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