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汶水寻根(散文)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灵魂三问,直指我充满疑惑的内心,不同的是我想探寻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故乡那些水的起源和终点,它们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多年以来,我一直想深入了解探寻故乡的全部,尤其是关于水的印记,懵懂儿时搞不清的故乡之水与源、根与魂。
一
在儿时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关于水的记忆缠绕不清,在脑海里汩汩流淌,奔流不息,留下一团朦朦胧胧的影像,让我分不清楚都是谁和谁。
脑海里有一段沙河,一条大河,一座水库,一道水渠,围绕着我的童年时光,影影绰绰,记忆里全跟它们有关,成为我长大后永远也抹不去的乡愁烙印。过去自己年幼,在农村老家住过的时间又不长,所以总是懵里懵懂,不知所然。
多年以后,长大了的我还是说不清道不明,儿时记忆里那些水的发源地,最终的归宿在哪,甚至有的河流连名字都记不住,混淆不清。我很想寻根溯源,彻底弄明白那些水究竟与故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人文历史,全面了解清楚故乡的概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生长过的故乡都说不清楚,难道不算是一种悲哀吗?虽然情有可原,那时我年纪太小,但我的故乡情结却很重,我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基所在。一切皆有源,这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曾经询问过妈妈,可她毕竟只是个家庭妇女,所说极为有限。我只好在网上搜寻,根据一知半解和模糊的记忆,脑子里仅存的一点信息,查询相关资料。苦心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我靠自己基本理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此再也不会稀里糊涂,原来我的故乡如此美好,值得为之自豪。
我的故乡就在齐鲁大地,名扬天下的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泰安域内。在郊区农村爸爸的两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平原,我分别住过两年和八年,它们都与泰安的母亲河大汶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妈妈家则在离泰安一百多里路的原莱芜市,后来和省会济南合并变成今天的莱芜区。大汶河同时也是莱芜的母亲河,我小时候在莱芜也呆过不少日子,还有些印象。两座相邻的城市同为一条母亲河,大汶河滋养着两地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赫赫有名的大汶河古称汶水,全长二百多公里,流域面积达八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系山东境内黄河下游的最大支流,发源地在济南所属一个叫台子村的地方。从源头开始,在流淌过的沿途逐渐又汇入了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然后自东向西浩荡流去。对,没写错!不是普遍的天下河流从西往东流,而恰恰与之相反,大汶河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条西流内陆河。河水分别流经省内的济南、莱芜、泰安等八个地区,最后流至东平县的东平湖汇聚在一起,湖水出湖闸后和祖国母亲河黄河紧紧相拥,历经波折最终回到母亲宽广的怀抱里。
有名的天下奇观“汶水西流”说的就是那里,古老的大汶河因此在很早以前就已扬名天下。造成西流的原因自然跟当地的地势有关,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大汶河流域内的东北部偏高,如鲁山、蒙山、泰山,而西南部相对偏低,面对的是地势较平的华北平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地势必然导致东边高山上流下的河水,只能往地势较低的西边流。这跟远古时代地壳发生运动造成的结果有关,地壳运动导致鲁中地区山脉拱起,平原自然下陷,让流经这一区域的大汶河出现了罕见的西流现象。
唐代李白曾给杜甫写过“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诗句,同样也是对我思念故乡、情寄故土的写照。儿时魂牵梦绕的故乡里那些关于水的各种记忆,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在脑海里逐渐被理顺,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一段沙河,指的是莱芜我姥娘家,大汶河的主流牟汶河,古称牟汶水,因流经古牟国所在地牟城而得名。妈妈从小在河边长大,也是我小时候和亲戚小伙伴去玩水逮鱼的地方,我们那时称之为沙河。
一条大河,指的是大汶河北支牟汶河的支流,叫做嬴汶河,流过我曾经的第二个老家附近,小时候我去玩水之地。过去与此河相关所发生的故事刻骨铭心,令我终生难忘。
一座水库,指的是黄前水库,位于嬴汶河支流石汶河上,在黄前村以北。我爷爷、奶奶、爸爸的家,就在水库边的山上,那里也是我们姐弟三个人的出生地,是我们的根之所在。
一道水渠,指的是胜利水渠,在我的第二个家,童年生活过八年多的村庄边,是一道人工水渠,由泰安县人民集体施工挖掘而成,我妈妈就是其中一员。小时候的我也去工地上亲眼看过,算是工程的小小见证者。
这就是我童年里最难忘的水之记忆,时隔这么多年,我现在才完全弄清楚这一切,以前好像从没人给我完整的讲述过,一直稀里糊涂。所有这些水源对我们极其重要,这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是伴随我们成长的生命之源,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的山山水水,永远都不能忘却。
二
记忆里的一段沙河,就是牟汶河。
在莱芜城西关我姥娘家,牟汶河静静地流淌,穿村而过。它是大汶河的正源,统称汶河、汶水,其支流有瀛汶河、石汶河,两河会合后又称渐汶河。牟汶河长近一百二十公里,流域面积近四千平方公里,是莱芜境内最大的河流。它于崇山峻岭中穿插,再与沿途诸多的小支流汇聚,逐渐变得强大。从一条默默无闻的山涧小溪,最终汇聚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几千年以来默默流淌着,在沿河两岸孕育出了莱芜这座英雄的城市。常听我妈夸赞她的家乡,说莱芜哪哪都好,是个好地方,民风朴素,文化灿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勤劳勇敢的人们在此世代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这其中就包括我的姥爷姥娘,以及他们的前人和后人,我的妈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们等,大家族的众多亲人亲戚,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
“汶水如带山如屏”“汶水潺潺清似玉”,古时候的汶河被古人描述的如此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想想这些画面都让人沉醉。明嘉靖年间,时任莱芜知县的陈甘雨把“汶水西流”这一奇观,列为当时莱芜著名的八景之一。滔滔东来,滚滚西去的汶水,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引得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称颂。先秦在《诗经•齐风•载驱》写到:“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傭傭。鲁道有荡,齐子游遨。”对滔滔汶水,大美汶河予以不吝赞美。
清朝顺治年间,莱芜本地进士程云写下一首《过汶水》诗:“二十余泉入汶流,清波西去日悠悠。平沙曲岸参差出,黄叶青苔次第浮。客路断桥前夜雨,人家返照旧时秋。只今风景看无异,江北江南迥自愁。”倾情咏赞汶水西流的独特景观,讴歌汶河沿岸的秀丽风光,抒发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还有大诗人苏轼的:“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送李公恕赴阙》)颠破流离的苏东坡,虽然最终没能在那里买块地定居下来,但也说明了他对汶水之地的看重,那里良田肥沃被称为“膏腴之地”,齐鲁自古必争之地。
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多年以后,新时代下的大汶河受到特别保护,政府加大力度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大汶河被建设的更加美好。河水更清亮,景色更优美,沿河两岸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大汶河成为真正造福莱芜人民的母亲河,我的那些亲人们跟大家一样,过上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多年以后的我,曾经陪着妈妈回过她的娘家莱芜,亲眼见过牟汶河两岸的美景。
记忆里的一条大河,就是赢汶河。
在大汶河水系中,赢汶河是最长的山区河段。《地理志》上写:“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济也。”这里的汶水指的就是赢汶河。赢汶河发源于济南章丘的池凉泉,泉水是主流,各路泉水汇聚成溪流,沿着蜿蜒山谷南流进入莱芜境内,西流进入雪野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往南流,由于中途经过春秋时期位于莱城的齐赢邑,故得名赢汶河,全长近九十公里,流域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嬴汶河被录入了《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里,作为莱芜城北部主要的排洪河道,也是莱城境内的第二大河流。赢汶河南流到倪家庄后,进入泰安市的岱岳区境内,在范镇与石汶河汇合流入牟汶河。
小时候的我却并不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大河离村庄不远,属于我们泰安县域内。火热的夏天,我们背着大人去河里玩过水,河水清澈,水势汹涌,浪花朵朵。河道宽阔,中间架有一座大石桥,连接着莱芜与泰安两地。说来惭愧,这么多年过去,我至今才弄清楚大河的名字,一个让我一生都不可能忘记的名字。在嬴汶河,我们祖孙三代人,我姥娘、爸爸和我,每个人都曾经发生过与大河相关惊心动魄的故事,终生难忘。
嬴汶河上游流域之内建有雪野水库、公家庄水库、小安门水库、黄前水库等水利工程,进行拦截蓄水。
记忆里的一座水库,就是黄前水库。
黄前水库坐落在泰山东麓,距离泰城有近二十公里,就在我爸爸家的山下,从外面回到山上老家时,绕不过去的必经之地。从山上的奶奶家,就能看见山下烟波浩渺的水库美景。小时候我站在大石头光梁上看过很多回,印象深刻。
黄前水库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后来经过多次大规模移民不断扩建,我们一家人就是移民大军中的一户。水库几经扩展规模宏大,最终成为泰城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占到整个泰城总用水量的80%以上,二〇一七年黄前水库更名为天龙湖。之前,天龙湖就被山东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黄鲷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后又被列为国家级的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库里的鱼特别好吃,味道极其鲜美,皆因水质极好。水库底部全是干净的沙石,所以鱼身上没有一般鱼的那股土腥味,我爸妈都曾吃过,妈妈也给我讲过。还说当年我那当村支书的大爷,还组织村民打到过一条四五十斤重的大鱼,最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一块打牙祭。
多年以后我曾经回老家去看过,改名为天龙湖的原黄前水库,已经变成了一个倍受环境保护的好地方。山清水秀,村民生活富裕,山乡巨变,老家景致美不胜收,让我为之深深震撼,再也不是记忆里的穷山村,不可同日而语,感叹还是新社会好。
泰安与莱芜之间建有一条泰莱公路,连接两地交通。在公路北边那一侧,建有著名的胜利渠,其中有一段绕过我们居住的村庄南边。
记忆里的一道沟渠,就是胜利渠。
胜利渠横穿瀛汶、石汶等大小二十七条河流之多,穿插过泰莱、泰新、泰良、泰汶等八条公路,全长有五十三公里。胜利渠是一条完全依靠人工挖出来的水渠,建于七十年代末期。当时泰安南部一些地区人畜吃水很困难,干旱时甚至连农田灌溉都成了大问题,为了缓解旱情,泰安县政府决定修建此渠。政府发动了沿渠周边十几个公社的六万多名劳力,共同完成了这项工程,我们居住的村庄,也因此受益。
那时候我还不到十岁,对修建水利工程已有记忆,作为村里的劳力,我妈妈就在村口的那段工地参加劳动。那一次因爸爸休班回家来,我曾经跑去工地上喊过她,亲眼目睹过热火朝天,气势壮观的劳动场面,人们干劲十足、挥汗如雨。远处竖起的红旗飘飘,眼前的河道幽深宽阔,挖掘出来的土堆得老高。那些情景一直留在记忆中,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依然经久不忘,印象深刻。
三
当弄清楚这些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理顺小时候记忆里的一团乱麻之后,我顿时豁然开朗。曾经与这些水发生的一切,与水相关的诸多往事,一古脑全涌现出来。童年的记忆往往根深蒂固,极为重要,有时候能影响人的一生,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小时候回莱芜姥娘家时,常和表哥的儿子、即我的表侄,去沙河里玩水逮鱼,或称沙河,或称河沿,那时大家就这么喊。我并不知道河的来源,后来才知,原来沙河就是牟汶河,乃汶河的上游。
舅舅家表哥的年龄比我们大了近一代人,他是成年人,他的孩子与我们的年龄相差不大,那时候我们还是小孩子。在清清浅浅的沙河里,我们玩得特别开心,水流舒缓,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就在水里游来游去,小脚丫踩着绵软的细沙里,特别舒服,一玩许久。由于水浅,也没有什么危险性,所以大人们也很放心让我们去沙河玩水,那里曾经留下过我们许多儿时美好的回忆。
幸福的记忆固然难忘,不幸的记忆更是怎么都忘不了。
就在泰安汶河下游边上的村庄,我们的第二个家住时,我却曾在嬴汶河里差点被河水淹死。那时候我们并不被允许去嬴汶河玩水,大人们给我们打过多次招呼,不许偷偷跑去河里。水流和水量都很大,河道宽阔,有些地方水较深有漩涡,河水从石板上落下后还产生小瀑布一般的落差。
那一次,我们几个人终究还是忘记了大人的再三警告,忍不住偷偷跑了去玩水纳凉消暑,结果我被陷在激流中跌倒呛了几口水,吓得魂飞魄散,要不是拼命自救我就淹死了。其实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爸妈根本就不知道,我没敢告诉他们。小时候的我从来没有挨过打,一直都是好孩子,这样的坏事只有打落牙齿咽进肚子里去。从那以后,受到惊吓的我再也不敢去大河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