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难以忘怀的沙棉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难以忘怀的沙棉记忆(散文)


作者:沙棉东片区 白丁,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2发表时间:2024-07-01 11:34:36
摘要:一代又一代沙棉人用青春用汗水用心血成就了沙棉辉煌,沙棉赋予了沙棉人坚韧不拨的毅力,沙棉人一点一滴的汗水泪水汇成了大河,汇成了长江,所以沙棉人无愧于沙棉,沙棉人无悔于沙棉,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大声说:我是沙棉人!走到哪里

【晓荷】难以忘怀的沙棉记忆(散文) 曾经我们还是懵懂年龄来到沙棉,在激情燃烧岁月无私无畏贡献我们的灿烂年华,在银海纱浪中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名列全省经济效益前茅的金榜提名上我们默默奉献。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我们却用天真的笑靥掩饰委屈的泪水,阳光般地穿梭于蓝色隔纱板峡峪,用纤细的手指捻出我们青春铿锵的信念,织出大街上五颜六色赶潮的人群。当岁月无情的在我们额头刻上皱纹,我们仍仰头高歌、尽情欢笑,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沙棉人。
   今天,当我们重逢之时,幸福的喜雨会淅淅沥沥飘落在我们激动的心房,沙棉这片多情的土地记得:曾经有一群志在报国的青年巳青丝变白发,但他们不变的理想已在沙棉生根开花发芽。诉不尽分别的思念,长长的思念化为相聚的诉说,说不完的话撒进入冬的土地,经过冬天的孕育,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仍然会振臂高呼:我们是沙棉人。
  
   (一)
   曾连续十年名列沙市利税大户的沙棉,有谁还记得:这里曾是近500亩贫瘠荒凉的土地,一人多高的芦苇夹杂其他野生植物茂密地长满沼泽地。
   1965年5月,纺织部一道关于建设沙市棉纺织印染厂的批复,召唤老一辈沙棉人以筚簬蓝缕的精神,开始了艰苦创业。一群初生牛犊头顶幽蓝幽蓝的梦,置身荒湖芦苇青纱帐,跋涉没膝齐腰深的沼泽烂泥,啃干粮,饮湖水,睡芦席棚。那正是严冬季节,寒风刺骨,雪雨交加,一副副青春胸膛却燃烧着热情火焰,架窑烧砖,拖土修路,人拉肩扛。为加快填平夯实沼泽地,松滋赶来了一千多名民工支援,把近800米长的杨林堤挤得满满实实,坚毅的支援大军凭着一副副宽厚的肩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一锹锹,一担担,一筐筐,运回了11万土方回填约7万平方的厂房地基,抬高厂房地基80至100厘米。
   要不是“文攻武卫”的号角撕裂了劳动的欢歌笑语,沙棉一座当时战备式的现代化厂房会在2、3年内拔地而起,更早地圆1954年中南纺织局决定在沙市建一座5万锭纱厂的畅想。是啊,1954年69天的连绵阴雨,使长江水位暴涨高达44.67米,洪水威胁沙市,魑魅的洪水肆虐吞噬了中央第一次在沙市建大型棉纺织印染厂的梦想。1965建设沙市棉纺织印染厂的鏖战,使一群热血沸腾的老一辈沙棉人,在蹉跎岁月的年代以光着脚丫追太阳的激情建设沙棉。至70年代初期,一座国家投资3000多万元,设计规模83000枚纱锭、2500台布机,年生产棉纱16000多吨,棉布7000多万米的纺织印染厂才在“文革”的颤颤巍巍中矗立于这块荒凉的土地。1977年又经历了纺织、印染分家的裂变。沙棉一路步履蹒跚地从尘埃中走来,迎着太阳,走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大道,走进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
  
   (二)
   当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在中国神州大地呼啸鼓荡的时候,沙棉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与矛盾,是长期计划经济作茧自缚带来的结果,要破茧成蝶需要忍受变革的阵痛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抓住机遇,迎头去追赶那欢快跳动的潮头。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养育了沙棉人倔强的性格,他们以坚韧的毅力擂响了山摇地动企业改革的战鼓。当大多数企业还徜徉在计划经济的温床上高枕无忧时,自加压力的沙棉人首先争取了试行企业自主权。当人们还没有回过神来时,自由组合的重拳蓦然间端掉了懒人的铁饭碗,捅爹骂娘的哭喊声也没能挡住计时工资加奖励机制艰难地、不懈地走出呱呱坠地的混沌。披荆斩棘的沙棉人仰起自信的头,迎着夏雨冬雪、浓云密布,点燃了经济责任制百分考核的星星之火,燎原起沙棉人尘封已久的劳动热情。沙棉从沉重的历史中迈出了铿锵的改革之步,蘸着奋斗的汗水和泪水,包含深情地把“职工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写进了沉甸甸的历史。
   脱胎换骨的沙棉荡然无存建厂时的雏形,计划经济的羁绊被一双双灵巧的玉手编织出叠彩堆霞、璀璨夺目的满天锦绣:涤棉纱布填补了以纯棉纱布为主的空白,质量达到国家一档水平,以精梳32支纯棉纱为代表的12个产品如雨后春笋的获得部优、省优乃至国家银质奖。鼠目寸光不是沙棉人的性格,墨守成规更不是沙棉人的胆识,高瞻远瞩的沙棉人,立志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像海燕在浪花间穿行。沙棉人深知:技改才是企业后劲的加油站。沙棉人以洞察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一刻也没停止对设备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从初期增加精梳设备,开发优良型细纱机FA——502型2万锭,年度工业总产值从8000多万元上升到10000万元。尝到甜头的沙棉人,迎着朝阳甩开膀子掀起技改的高潮,FA——507型二万锭落户沙棉,西德RU11型气流纺纱机落户沙棉,1515型56"宽幅织机改装成功,日本津田驹EA——280型喷气织机落户沙棉,瑞士贝宁格整经机和西德祖克浆纱机、GA727喷气织机落户沙棉,一项一项国内国际先进设备落户沙棉,一曲一曲增产增值的胜利凯歌在沙棉上空久久回荡飘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衣着打扮也开始顺应时代潮流,深谙经营辩证法的沙棉人不是随波逐流,蜂拥盲目上马俏销产品,在俏销与滞销,俏货与滞货的权衡上,沙棉人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坚持中低档产品,确保国优、部优产品,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以质量和信誉保持和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尽管3年压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风波使沙棉如履薄冰,但沙棉人以壮士扼腕的气魄不断征服挑剔的客户,市场占有率从风景如画的江南到冰封雪地的北国,从独断专行的美国到国际大舞台香港,产品幅盖全国,远销五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
   当凤凰涅槃的压锭减员在全国纺织行业吹响冲锋集结号,沙棉如涅槃后的凤凰浴火重生,那嗓声盈耳的金梭疾驰,银锭飞旋,一浪高过一浪的操作比武、设备维护制度改革、模拟市场核算……以势不可挡的洪流,疾箭般地穿过经济效益亏损发霉的雨季,那些压锭减员离厂时双眼盈满泪水的员工硬生生的牺牲了正当年、正贡献的岁月,沙棉人创造出由国家当时投资的3000多万元,在建厂40多年后累计上交利税7亿多元,是国家当时投资的近30倍。这就是沙棉人为社会奉献撒下的真爱,这就是沙棉人比天高比地宽的无私情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棉人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忍痛割爱让位家乡建设。
   站在沙棉的废墟上,夕阳余辉下,一老一少身影印在苍穹天际。白发述说飘过曾经的曾经,随风而散;黑发听着故事的故事,望群星闪亮。
   曾经我们还是懵懂年龄来到沙棉,厂区那一排排苍翠欲滴的绿树,是我们写下气宇轩昂的诗行,一丛丛争妍斗奇的鲜花,是我们一张张俏丽妩媚的笑脸,我们曾在蓝色隔纱板峡峪里阳光般穿行,精梳32支纯棉纱获国家银质奖;我们曾在飞流直下的瀑布里巡回,勇创万米无疵布。那一根根飞旋的银线,宛如我们一个个青春的标点,那一层层一叠叠一堆堆雪白的布,真实记录了我们奋斗的人生。我们无怨,建厂40多年后创造的利润是当时国家投资的近30倍;我们无悔,因为我们是沙棉人。
  
   2022年6月22日初稿
   2024年6月22日二稿
  

共 2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回忆曾经年少的人们来到沙棉,在激情岁月中奉献青春,用汗水在银海纱浪中劳作,即使年纪小也努力工作,为沙棉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今重逢时充满喜悦和感慨。接着讲述沙棉的历史,曾经是贫瘠的土地,后因纺织部批复开始艰苦创业,老一辈沙棉人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奋斗,虽经历波折但最终建成沙市棉纺织印染厂,沙棉在历史进程中一路走来。在改革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国企弊病,通过争取试行企业自主权、推行改革措施等,逐步迈出改革步伐。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企业发展并取得众多成果,在产品策略上有独到眼光,保持与客户稳定合作,产品远销多地。面对压锭减员,沙棉浴火重生,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虽然后来让位家乡建设,但沙棉人对曾经的奋斗充满怀念与自豪。文章表达了对沙棉的深厚感情和对曾经在沙棉奋斗岁月的怀念与自豪,展现了沙棉人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为沙棉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体现了沙棉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历程。文章还表达了沙棉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奋斗精神、创新勇气和无私奉献,以及对沙棉历史的铭记和对沙棉人身份的骄傲,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变迁对企业的影响和沙棉人顺应时代的积极态度。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7-01 11:35:1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沙棉东片区        2024-09-04 18:24:38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春暖时刻        2024-07-01 21:34:24
  拜读佳作,写出了当年纱棉人的精神,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沙棉东片区        2024-09-04 18:25:10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七月某天        2024-07-03 22:08:56
  沙棉人热火朝天的干劲跃然纸上,给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沙棉东片区        2024-09-04 18:25:43
  谢谢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