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访朱子精神寻民俗文化(散文)
走在燥热的夏季里,与现代喧嚣和浮躁抗争的内心,总想觅得一片恬静和安宁,让千徊百转不安的灵魂得以栖息,在一种返璞归真中拾起超然物外的旷达。
一声悠扬的手机声,是县民协微信群出现一个接龙通知,心情些许的平静了,即将赴紫溪乡采风活动。紫溪于我的记忆里是清晰的,脑海里搜索出来的就有“陈仁洪将军故居”“紫溪革命烈士纪念碑”“铅山县红芽芋生产基地”三个关键词。
2024年5月25日,我随铅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组队,从县城驱车来到紫溪乡铺前村民杨裕良家稍作休息,由民协主席徐松文宣布采风点和内容。随后“铅山文化进万家文艺人才百千行”活动在附近杨福良家举办。徐松文、秦月、特约嘉宾章志刚,他们吹拉弹唱的精彩表演,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为送音乐下乡拉开了序幕。一场才艺表演既活跃了乡村文艺活动气氛,又增加了村民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随着车子进入两边是茂密青纱帐的原野村道时,汹涌的绿色扑面而来。抬眼望去,前面就是下源坞,这里地处武夷山下,接近古驿道,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极好的地方。难怪被朱熹老夫子看中,在此修养、候命。一座造型古朴的寺院映入我的视线,蓝天白云下,“崇寿观音院”五个楷书院额泛着佛光。大门有联曰:“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在这叠荡的绿波中格外显眼。我们在寺院门前的路口下车,汇聚于“铅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红色横幅下,我为全体成员拍摄合影留念。
释发旺住持高兴出迎,与大家见面后又引导参观以及讲解,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崇寿观音院原名观音寺,始建于唐肃宗享至德中(757)年,是唐代“大义慧觉禅师”开山建造的禅院,有颖国公庞籍修院碑《崇寿院记》。居无何,振锡而去。师之所居,寻以榛没,盖百有余年矣……始请僧从惠,因大义旧迹,开刊岩阻,置崇寿观音院。唐昭宗大顺(890~891)年,在大义结庵处建“上感保寿观音院”。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崇寿观音院”。《铅山县志》一九八八年版均无记载,明《铅书》卷四所载和《朱熹与江西理学》中载,朱熹和陆九龄学术异同之争,吕祖谦发起和组织了“鹅湖之会”,从淳熙二年(1175)五月底开始,至六月八日分手而归,历时“留止旬日”。
到淳熙五年(1178)八月,宰相史浩荐朱熹任知南康军。淳熙六年(1179)二月,朱熹出福建至铅山紫溪崇寿观音院,候命一月余,四方来谒者甚众。三月,抚州陆氏兄弟听说朱熹在紫溪,陆九龄携弟子刘淳叟从抚州专程来访,与朱熹聚会于崇寿观音院,相谈历时三天,他们谈的是《论语》《中庸》等学问和理学方法论,而所涉则包含本体论与方法论两个方面。“铅山观音院之会”虽然规模较小,却是一次心平气和的学术交流之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历时三年之久的“鹅湖之会”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有益之争。正是在这种“相与极论无猜”的和谐气氛,朱熹先生喜气洋洋,即兴泼墨挥笔作了一首追和陆九龄的鹅湖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我们在协会迎风飘扬的旗帜下,一行人兴奋列队前往“高亭子”,重温当年朱熹途经紫溪岭的诗句:“明月振衣千仞岗,夜分起看月和霜。欠知行路难如此,不用悲歌泪满裳。”这是一条昔年江西通往福建的古驿道,因道边有一座凉亭,故名。当地人杨裕良的引路和指点,我们终于找到路旁一口记载着历史变迁的“古井”,他缓慢掀起水泥盖板,让众人细细品味观赏。至今,泉水透明清澈,我掬捧清泉尝一口,感觉味甘而冽透心凉。泉水冬暖夏凉,经年累月不溢不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日夜流淌的源泉,起到润泽一方农田旱涝保收的作用。
最后探访紫溪铺前村的新田义寺。住持释慧了法师是弋阳县圭峰人,他慈眉善目、热情好客,接待我们入寺礼佛参观。他高兴地介绍说:“该寺历史悠久,自有铺前村以来,就有了新田义寺,随着时代变迁由盛而衰,又由衰而盛,先后住持僧人已多达四十位;他四十二岁出家,现已年近花甲,在武夷山镇仙山寺住持多年,经紫溪当地信众诚邀,他于2022年来到新田义寺主持寺务至今。寺院亭中悬挂一座铜钟,钟身铭文很多,刻有国泰民安,新田义寺字号。而今,在慧了法师的精心管理下,寺堂正在紧锣密鼓完善基础设施,四时八节香火兴旺。
县民协成员沐浴着正午的阳光,在幽林沧绿中和着山风轻吟,举行一场送才艺下乡活动。邀请擅长四大名著八六版《西游记》孙悟空声音动作形象模仿、网红“江西猴哥”童小兵会员,现场表演“猴戏”。精彩的一幕场景,让人眼花缭乱,演技神似“六小龄童”。观众不禁惊呼“太像了、像极了!”获得热烈掌声及赞赏!他欣然接受与多位个人合影留念。最后,我也为会员们和住持慧了等僧侣拍摄一张合影。
访朱子精神寻民俗文化采风活动落下了帷幕。新田义寺是素洁的,它因被赋予虔诚的素洁,浣涤了它承载的自然混沌。下山的脚步祥和洒脱,掀去了我燥热的心绪异样的安宁和愉悦。蓦地想起唐诗人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句来。如此,我也算是把铺前那份清幽,那份天然的色彩,呑到了心里,好化作美好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