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家有读书郎(散文)

精品 【东篱】家有读书郎(散文)


作者:鲲鹏一飞 童生,919.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7发表时间:2024-07-04 07:34:40


   两个儿子在没有上小学前,我真的不会想到他们在上小学后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特别的变化甚至于有时候会怀疑人生……
   首先是家庭作业,不知道是两个儿子太磨蹭,做作业效率太低,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反正每天的作业总是要拖到很久。其实对于布置家庭作业我一直比较反感,现在上下都在大力提倡给学生减负,孩子才刚刚迈入小学,作业就这么多,有这必要吗?不过这个问题咱也不好怎么说,为什么呢?关键两儿子的成绩从目前看在班里并不是很好,自己似乎说不起这个话,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保持了沉默……然后还有每天的各种打卡,读课外书、跳绳、做家务等等,按要求完成后还必须拍照上传,我对此偶尔会有些报怨和牢骚,爱人说又不是你家孩子一个人做,说那么多干嘛,况且也是为了孩子,我就不再吭气。有时候我给孩子交待什么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他居然反驳,你跟老师说的不一样,得按老师说的来,一句说得我完全没脾气了。
   估计许多年轻父母有过此类情况: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只要他表现得稍微突出一些,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将来一定会考个好的大学,更进一步会有好的前程,那时候的父母对孩子未来充满了憧憬。正如以前有些家长,孩子很早就认识钱,便认定将来一定能当银行家;小孩在满周岁时抓周抓到算盘,便幻想将来是商界的精英;小孩子在两三岁时会背诵许多诗词,心底得意这孩子应该有点出息,甚至畅想将来的文学家会诞生在自己家里。我只能说那时候的家长想象太美好,抓周也不过是一种寓意和长辈美好的祝福罢了,当不得真,因为一旦他们上了小学,你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前面说,孩子在上小学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小学前,我们在吃完晚饭后,都要带着孩子去散散步,而现在晚出上去散步居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因为每天吃完晚饭后都得陪着孩子做作业;以前觉得孩子很可爱,但是现在看着这两个的表现却时常是气不一打处来;以前在幼儿园,基本没接到过老师的电话,然而现在如果孩子在校期间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消息,一准儿不是好事,所以看到老师的来电都有些不自觉的紧张,心底也不住打鼓——不知道究竟是两个儿子中哪位大神又在学校出什么情况了。
   有次老师打电话,说小儿子被同学绊倒后磕在台阶上,额头上被磕出了血,等我赶到学校,老师已经送到小诊所简单包扎,后来送到医院才发现额头上有很深很长的一道口子,真是又气又急,后来老师说是因为小儿子疯闹奔跑绊在一个高年级同学的脚上而摔倒了,责任在儿子,我们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只能自己认了;但是有次小儿子在放学过程中,按要求牵着同学一起行进,谁知道儿子不看路,自己被石头绊倒了还将牵着的同学也拉倒了,后来那同学家长带着同学照CT,到医院里做了各种检查,幸好没事,要不估计我们儿子又得承担责任,你说这都什么事。
   我知道,出现这种状况,每个家长都会考虑自己孩子的安全,我也不例外,这是监护人的责任。我要说的是,在这样的法治背景下,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出事,造成影响。
   自从每天要做家庭作业后,便严重地影响到了亲子关系。你得在旁边看着,要不不知道拖延到什么时候;有时候题目错得很离谱;有时候觉得他应该能理解和掌握的题目,他却不会;有时候你给他讲解了半天,他却心不在焉搞小动作;有时候你给他讲解完了后他做出来还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情绪能好起来吗?最少是讲话的声音要提高几分贝,更甚至是怒吼和大声责骂。现在网上特流行的那种说法叫——不谈学习父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这大抵是众多家长的切身体会,不是快被这些小神兽逼疯哪能总结出这么经典的话来呢?
   文章开头还说,有时候会怀疑人生,这个也是有案例可作支撑的。有次大儿子搞测验,才考了30多分;还有次居然一张试卷只做了一道题,后面都是空白;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加号看成减号,题目上的3搬到下面的算式就写成了2;还有段时间大儿子喜欢在学校惹事,据说把几个同学给打了,放学后在家长群里,好几个同学的家长都说起大儿子的不是,我们只能挨个跟同学家长道歉;还有次天气还尚冷,结果大儿子不知道怎么就掉到学校养金鱼的池子里去了,老师打电话让接回去换衣服……简直有种罄竹难书的感觉,面对这些情况,各位家长作何感想呢?
   我有两个战友,他们的孩子在去年的中考中都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进入了区里最好的高中,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我有次开玩笑跟其他战友说:你看他们(指两个孩子中考上了最好高中的两个战友)两个,自己读书时实在不怎么样,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孩子居然考上了那么好的高中;咱们在学校时虽说成绩一般,但是至少没有厌学,而且还比较努力,不管怎样考上军校是凭自己的实力吧,但是两个儿子怎么就完全不爱学习呢?这难道不是让人怀疑人生吗?遗传怎么就不好使了呢,为什么那些缺点总是遗传的呢?
  
   二
   对比小时候的可爱,两儿子现在这个年龄段的表现简直可恶,一天让人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多少次,我爱人常说这样下去直怕要得高血压,我也只能苦笑。民间有“七八九嫌死狗”的说法,之前我并没什么感觉,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给他们说什么事让去做,一遍,两遍,基本不行,等到你嗓门大了,声调变了,他们才有所动作;很多事情,要一次次地交待,否则就完全与你的要求不相符,比如每天换洗的衣服要往哪里放,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仍旧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出去到公共场所玩,跟他们说不要跑,一会两个就开始疯赶打闹,甚至于碰到其他路人。面对这些,你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可是怒火也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用不了几分钟,他们就会旧病复发,你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如何搞好孩子家庭教育,我们自我感觉还是比较通情达理,而且也想了些办法:只要孩子有了进步,就会鼓励加奖励,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表现好也给戴高帽子、多给几个彩虹屁;至于犯了错误,也丝毫不含糊,我从网上买了一根竹戒尺,打起屁股来从来不手软,我时常跟他们说的一个观点就是成绩好了、进步了就得表扬,成绩不好、表现不好就会惩罚,而且他们也深知竹片子炒肉的厉害,但即便如此,似乎真的没有多大效果。
   对于给他们的惩罚,我也采取过很多方法。比如他们不爱做作业,我说要不就去搬砖吧——年底家里发了很多橙子,装了半箱,让他们在房间里来回搬三十趟,那俩家伙根本没把这当惩罚,相反觉得很是好玩,于是开始在家里来回搬,大冬天累得身上直冒汗,问他们感觉怎么样,他们说还行,我们是又气又笑,这看来似乎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如何搞好孩子的家教,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其实我都是懂的,比如爱、包容、理解、陪伴、激励、交流、督促养成好习惯等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却不一定是那么回事,而且效果也很差,真的不知道别人家的家教是怎样的,该怎样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
   小儿子是个极有个性的,说好听是很有主见,说难听点就是油盐不进。怎么讲呢,有时候他学习不上心,你给他讲上半天道理,做上半天思想工作,不管用;好吧,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客气了,火气一上来就是屁股上两巴掌,打得哇哇大哭,当时仿佛把他打服了,但是我知道,他不服,对此我也真的是没招。
   前段时间老师在群里说,有些孩子学习很差,要写反思,反思自己学习差的原因,改进的措施,不会写的字拼音代替,要求家长签字,或者给老师提建议。两个儿子写得差不多: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话,我在下面玩。小儿子改进措施是如果再被扣分,就罚抄写,(有几次,小儿子不认真听讲被老师罚抄写,最晚一次写到夜里11点多钟还没有写完,自己都要睡着了,而我们也崩溃得很)大儿子写改进措施是如果再不改正就挨打,对此我只能苦笑。同时对老师这一做法,实在看不出什么高明之处。
  
   三
   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时常会反思,反思学校、老师、自己和孩子,究竟问题出在了哪。因为每天的作业不光孩子辛苦,家长也精疲力竭,有次我甚至想到要打市长热线,但是12345热线必须要留实名和电话,我思考良久,最终选择了放弃,因为同时有另一个观点在脑子里反驳着,老师布置作业多一点,对孩子严格一点,也是为孩子能多掌握一些知识,是为了孩子好,毕竟自己的两个儿子学习很不上心,成绩也差,但从内心我又很纠结家庭作业这事。
   我们还感到有些后悔的是,没有将孩子延迟一年再来上小学,因为毕竟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大一些就懂事许多,接受能力也会强许多。我的两个双胞胎儿子是8月底生的,而且是早产,刚好赶上6岁入学的条件,以前以为这样刚刚好,不用多读一年学前班,现在看来,这对孩子来说却吃了大亏,因为在学习上他们占不到一点便宜,跟他们大好几个月的孩子比,他们学习更费力,真是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
   对比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和教育,感觉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比我们要幸福多少。想我们小时候,父母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管你,你有得吃就不错了,而且他们本身就没有文化,哪可能去帮你辅导作业;现在孩子,物质生活之丰富就不必说了,想要什么东西父母基本都会满足,有时间还带到各地游玩,天热了就开风扇空调,天冷了就开取暖器,作业有不会的地方,也是耐心地讲解辅导……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似乎仍然不满足,也和我们要求的相差甚远,这难道就是代沟,是时代带来的差异?
   我反思,人们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总是失望,可是反过来想天下哪个父母不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呢?《希望寄予下一代》,这是我很早前写的一首诗,一个人无论自己这辈子取得成绩与否,但对于下一代都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古代对于儿子,更是希望其光耀门楣。
   我有时候也想,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将来考不上好学校去工厂打螺丝、去工地搬砖,那都是他自己造化,不能怪我们,至少我们是给他们提供了条件了的,只要他们自己过得快乐;但是,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呢?
   我又反思是不是我们对孩子要求操之过急,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来要求他们快速成长,仔细想想其实几方对此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自有其成长规律;但是面对现实,通过比较,我们总还是担心他们学习落在了同龄人后边,害怕他们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四
   联系起现在的年轻人不婚不育现状,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是活得太通透了。网上有这样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我不生孩子是对自己和孩子负责,如果我不能给予孩子很好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生孩子呢?这样的观点,与上世纪所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那时候人们都持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观点,在八十年代,更有甚者为了超生而被罚款、被开除公职的都再所不惜,没想到几十年后,人们的观点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不婚不育,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是社会的压力大、竞争激烈,而生孩子或者多生孩子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干脆不生或者选择生一个。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卷”,而大家对于这个“卷”字的感受也特别深,很多年轻人都表示“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竞争太激烈,而且绝大数人都会出局,但是你还不能躺平,年轻人躺平了家里会怎么说,社会会怎么评论你,所以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有上世纪70、80年代生人更有幸福感,年轻人自己已经被卷得受不了了,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进入卷的行列。所以现在的孩子虽然在物质精神生活方面都得到了极大丰富,但是一个“卷”字就让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从出生就被社会这个巨大的齿轮卷进去了……
   对孩子教育,现在的自媒体到处制造贩卖着焦虑: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哪种才艺和技能很重要,今天投入多少明天收获多少什么的;还有这样一些观点充斥着网络:学霸都那么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摆烂,他们讲的好像都是对的,但是,又好像有什么不对,又好像不能反驳。其实即便他们不贩卖焦虑,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上小学后其实已经有了很强的焦虑感,担心孩子惹事、焦虑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焦虑孩子功课落在后面、焦虑将来考不上好的学校,甚至对他们更远的未来都有焦虑感……幼儿园真的没有这些困扰。
   孩子的教育是周期性极长而完全不知道结果的投资,甚至很可能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倾尽全力去培养——因为孩子就是希望。我个人观点还是倾向尊重孩子的天性,加以必要的约束,童年应让其快乐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这个观点也许还是太理想化。
   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想想这个高度,我又充满了信心,我在默默地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道路曲折,我学会思考,我不放弃对孩子成长的支持,我一直在努力着。
  

共 50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家中有着让人羡慕的双胞胎儿子,这对双胞胎在上小学前是家中的开心果,一家人过得和谐、愉快、幸福。而在双胞胎上小学后,一家人的生活被搅乱,生活过成了“一地鸡毛”,令作者苦恼至极,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双胞胎中的小儿子在校甚是淘气,不是自己受伤,就是连带摔倒别的同学。作者每每去收拾残局,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大儿子好斗,不时打人,惹是生非,作者又得去处理“烂摊子”,真是欲哭无泪的节奏啊。做作业拖拉,考试成绩差,老师的罚抄让双胞胎儿子和作者一起崩溃……哪件事都让人不胜其烦。作者也曾想过“妙计”来奖励或惩罚,恩威并施,可是收效甚微,尤其是以“搬运”代替惩罚,双胞胎根本没感觉是受罪,反觉有趣,能坚持。哎,怎个“愁”字了得?作者由此引发万千感慨,联想到自己那代人的生活和教育,再聚焦当今年轻人的婚姻观、生育观,联想到当下家长的各种焦虑,总之,家有读书郎,焦头烂额活着是常态,渴望轻松地活着简直是一种奢侈。“不谈学习父慈子孝,谈到学习鸡飞狗跳”。作者在文末发表观点:倾向尊重孩子的天性,加以必要的约束,童年应让其快乐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好文,事例典型,层层推进,将叙述、议论等巧妙交织融合,让读者对当今孩子的教育现状有个直观的了解,作者用词妥帖,见解深邃,分析透彻,直击当今令人忧心忡忡的教育弊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孩子的未来寄予美好的憧憬。该文发人深省,值得细品。大赞文思,力荐赏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7-04 21:14:04
  本文有深度,有代表性,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刻的感悟,有合理化建议,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大赞。祝老师夏安。
回复11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7-08 09:14:21
  谢谢老师留墨,与老师共勉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06 19:49:38
  不必焦虑,车到山前必有路,静待花开吧!遥握问安,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12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7-08 09:15:43
  谢谢老师,孩子自有其造化,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扶持与影响
1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7-07 16:40:0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者,自古亦然。但,未必如愿。赞同老师的话:尊重孩子的天性,加以必要的约束,童年应该让其快乐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曾经,我要儿子管紧孙子,参加这个班哪个班。他说,松弛有度,不然,小家伙的童年没有了。细想之下,不无道理。老师的文章幽默诙谐,令人发噱,写得好。
回复13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7-08 09:18:07
  谢谢南沙潮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成长,这样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