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漫游黎黄陂路(散文)
一
从地铁江汉路D口出站,经江汉路步行街,步行十多分钟就到达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这名字初听有些特别,其实,这条东起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仅604米的街原名黄陂路,建于1900年,其前身是俄租界时的夷玛街。1925年中国收回俄租界后,为纪念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所以此路于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
作为老汉口租界风貌之一的黎黄陂路,不仅是一本活历史书,也是江城漫生活的代表。之前,我与殷、贵同学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去过黎黄陂路漫游。阳光撒向石板路面和道路两侧的建筑,微风轻拂、树影摇曳,每一片叶子仿佛都在述说着一份过往,使得这个小街区多了一份精致的浪漫与别样的风情。
沿黎黄陂路两侧,保留有俄国巡捕房和美国海军俱乐部旧址等,十多处租界时代遗存的西式建筑,让这条街充满了异域风情;也包含着被殖民统治时期的屈辱历史,包含着黎黄陂路在内的汉口,在当时带着殖民道路的畸形繁华,成了亚洲排名前列的经济口岸,是殖民者乐而忘返的“东方芝加哥”。同时,这里有“宋庆龄旧居纪念馆”,也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八七会议会址”等,还有“詹天佑故居”,因此,在这里除拍照打卡之外,也可静下心来,透过这些建筑来见证厚重的历史。
宋庆龄旧居纪念馆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一座高三层的小楼。杏黄色的外表纪念碑似的塔楼建筑,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四层高的方形塔楼,串起靠黎黄陂路和沿江大道的两侧立面。塔楼每层不规则中跳跃的窗户,更显得小楼独特亮眼。
一楼为珍品艺术馆,展示有明、清及近代名人字画真迹及陶瓷艺术品。二楼是宋庆龄旧居陈列,宋庆龄汉白玉雕像迎面而立,宋庆龄卧室与会客厅里,有梳妆台、书桌、座椅、藤床等珍贵文物陈列。展室里,可见孙中山、宋庆龄图片、实物等。
宋庆龄先生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的女性,她青年追随孙中山,一生献身革命,为国共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共和国的成立付出许多,是伟人毛泽东眼中的“国母”。她的一生映射着中国的革命历史。从追随孙中山先生,她就选择了义无反顾,直至迎来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位献身祖国的传奇女性、共和国国母的初心,一定会是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的模样。如今宝岛台湾回归有望,也许,她的当年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激励着当代华夏儿女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颂!为国人所敬仰!为女性所骄傲!
二
游在黎黄陂路,感觉那个时代最摩登的,当然今天也是很牛的街道,这里视觉分享的角度除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咖啡店外,都值得好好看一看,但我们在街上漫游没有停留,路过怡和洋行旧址纪念馆,一排红房子的景色还是吸引了我们在纪念馆街边拍照打卡,要是在路对面可能拍摄位置更佳。接着,我们经过分叉街口处的著名巴公房子。这栋房子的主人,曾经是俄国皇室贵族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亲巴诺夫兄弟,是其在汉口经商时修建的,也是现存比较少见的三角形布局的建筑,右边鄱阳街走到底是它的正门,上面刻着1910,好象提醒国人岁月不忘。望着它,我突然想到了过去沙俄侵略霸占我国588.38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的屈辱。其实,近代打劫瓜分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不是英国日本,而是俄国。它们侵占我囯土相当于三四个新疆这么大,实在是令人心痛不已。但愿祖国越来越强盛,所有希望可期!
因此,在我眼里,真正吸人眼球的独特街景,是位于巴公房子旁边鄱阳街右侧一栋标有1918的建筑,即八七会议会址建筑,前往参访者络绎不绝。
在武汉,“八七会议”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际,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为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指明了方向。
八七会议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之一,是毛泽东作为一名卓越军事家的起点,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进了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旧址。这是由英国人于1920年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的一部分。馆舍有三层,由基本陈列展厅、辅助陈列室、临时展厅、复原会场和办公用房构成。一楼陈列的三个部分“风云突变”“重大转折”“星火燎原”,展厅所见的每一件物品,都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因而也被各种珍贵的文件承载的历史精神所感染!二楼的原状陈列,复原了八七会议会场简单朴素的陈设,也展示了当年会议的实况。
作为“八七会议”,在历史转折的危急时刻,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后,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为党和革命作出了前进方向。
当时,这座西式建筑租借给共产党作为会议的场所,后因消息泄露,当天晚上,会议地点被数百名国民党军队包围了。会议中,是武汉居民们的团结阻挡敌人,让共产党代表们得以与敌人周旋并继续召开会议,且制定出应对的战略。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果没有八七会议上伟人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方向,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伟人毛泽东的话乃真理,他是中国人的自豪!
三
从八七会议旧址出来,附近的中共中央旧址和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等我们没有前往参观,而是用手机导航,顺便去寻访了詹天佑故居。
武汉詹天佑故居位于武汉江岸区洞庭街51号,离黎黄陂路转角老建筑“巴公房子”也不远。不同的是“巴公房子”前打卡拍照的人流不断,相对而言,来詹天佑故居的人却不是很多,不过还是有一些人特意来这里参观游览的。
建于1912年的詹天佑故居,原来是詹天佑在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的;因而,如今这栋经历史沉淀的古老建筑,其一砖一瓦也都带有厚重的沧桑感,同时也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
在故居,我们首先参观了“为国筑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生平展”,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我国铁路建设所作出的巨大成就和贡献,将永载历史丰碑。
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的詹天佑,12岁便留学美国,展现出了对铁路工程的浓厚兴趣,后又考入了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3年后学成回国。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工程。他亲身参与开凿居庸关、八达岭等高难度隧道,出色地完成了在洋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詹天佑不仅展现了他作为工程师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铁路建设的巨大贡献。
从故居出来,感慨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这位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的一生是将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上,还包括他对国家铁路建设的深远影响。他感人的故事和激励后人的精神,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楷模。今天,我国的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天下第一、一日千里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工程之父”詹天佑以及他的后来者们的无私奉献!
时间不长,我们便来到了珞珈山街。这里也是汇聚了一整条街的咖啡店、特色小吃店,每家店各有特色,是年轻人喝下午茶与拍照的好地方,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大都市里的小街区,洋溢着古老而现代的气息。离开珞珈山街,我们又走过一段黎黄陂路后,绕行胜利街,午餐后踏上返程。
四
黎黄陂路,这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街道两旁建筑风格各异,有西洋式的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由于黎黄陂路的特殊历史,以及充满异域风格建筑而被称为“街头博物馆”。
黎黄陂路,是一条充满文化氛围的街道。路边的小店里,摆放着各类手工艺品和古董,每一件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无论是充满异域风情的马路,还是时尚酒吧聚集地,或是鳞次栉比的欧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静的院落,都能让人尽情品味老汉口的百年风情!《中国医生》《十日游戏》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黎黄陂路,这是一条漫生活味道浓郁的小街区。走在这条路上,总会被两旁的建筑所吸引。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每一扇窗、一个门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进步,黎黄陂路上也有一些风格简洁大气,并有玻璃幕墙、抽象的建筑形态等的商店综合体等,还有一些具有少数民族元素如彩色琉璃、装饰性雕刻等的特色餐馆、商店,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
黎黄陂路是一个历史与文艺融合的地方。无论是探寻历史遗存,还是感受文艺气息,也许这里都是不二的选择。
漫游在黎黄陂路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概一代伟大女性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感恩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感谢一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报国情怀!感受到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同时,也能感觉大武汉的繁华与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