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姑姑的美好时光(散文)
如今的石家庄,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石家庄变化太快了,变得太美了,今天行驶在建设完工的一个“大美人儿”路段上,我看见了塔吊林立,胜利通车的景象,这就是在太平河上的,也许,你不知道这是哪一段吧!那我就给你提个醒吧!这座桥的西边是胜利大街桥,东边是子龙大桥,而这座桥的中间,你应该猜到这是哪里了吧!看看大桥的地基,从南北两岸向中间赶,一直到河中央,看上去就像一个堤坝,对了,这个“大美人儿”就是太平河特大景观斜拉桥。
汽车在复兴大街上缓缓向前行驶,把街道两旁的树木、商店、高楼、霓虹灯……都一一抛在了后面。行驶在新的路段上,系好安全带,眼光直射前方街道动向,几乎没什么思想,没什么意识,马上就要进入隧道了,路两旁的街灯,就像两串闪闪发光的金项链。
去姑姑家,从复兴大街,要比走107国道绕近二十分钟。
这一路上的兴奋,反常的兴奋,不止的兴奋,还相当的激动。可是到了姑姑家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是看着姑姑那对闪亮的眼睛里,还在闪烁着永远不老的光华,然后,又用发热的手,紧紧握住姑姑的手,姑父见此情景还不时的给我们一个可爱的微笑,目视着我说:
“看看,好好看看你姑姑身体状况如何?”
“姑姑挺好的,挺精神的,而且气色也很好,只是姑姑现在瘦了很多。”
我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是那样的亲昵、自信、与骄傲。在姑姑和姑父面前,我们做晚辈本来就稍逊一筹,也心甘情愿的稍逊一筹。姑姑从小就那么伟大嘛!伟大,是的,谁不为有一个治病救人那样顶级医生的姑姑而自豪呢?谁能不为有一个国务院津贴享受着的专家姑父而骄傲呢?
如同姑姑童年的时光一样,姑姑经常拿到奖状和奖杯,虽然她被医院誉为不可多得的奇才,但她却无法超越姑父的光芒,也不想超越姑父,她就像姑父的影子,只要站在姑父旁边,让他去揉乱她那本来就带有自来卷的头发,听姑姑亲昵的说:“老李呀!将来有一天,到了退休的年龄,我想,我们一定要比上班的时间会更加的忙碌。”
姑父肯定的回答:“可以呀!等我们退休了,就在家的附近开一个小诊所,那时我还是专家坐诊,你还是主治医生,”
姑姑是十八岁那年考上河北医学院的,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奶奶当时是持反对态度的,说一个姑娘家还要上什么大学,早早找个婆家嫁了算了。可是作为当时身为民间医生的爷爷可不是那样想的,爷爷深深体会到自己对医学知识的欠缺,再加上学校有三位老师同时推荐她去离家较近的医学院。爷爷非常支持姑姑的选择,临走时,爷爷有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女儿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她的哥哥们。姑姑显然也了解爷爷的情绪,站在父亲面前,他用炯炯有神的眼光盯着自己的女儿,肯定的、坚决的、很有把握的说:
“去吧!孩子,我相信,等你毕业一定会有作为的。”
说完,爷爷揉揉姑姑的头发,转身走向出租车旁边,爷爷满含热泪的走向出租车座位,姑姑摇下玻璃窗,对着爷爷遥遥挥手,此时,也只有姑姑非常懂得爷爷当时那个神态:潇洒、帅气、英气逼人。那年一上学就是四年,从那天起,是爷爷每天坚持出诊,挣来的钱供着姑姑,爷爷还不时的叮嘱自己的儿子说:“如果有一天我没能力供你们妹妹到大学毕业,接下来你们一定要让她完成学业,服务于民。”也就是从那天起姑姑时刻都会记得爷爷的教诲,常常用日记记录着所要向家里汇报的一切。
毕业了,进了医学研究院,又毕业了,分配在河北省胸科医院,由实习生到一位正式医生,由正式医生到大医生,再有大医生到主任医师,姑姑让家里的父母哥嫂都很稀罕她,让她的侄子侄女都很稀罕她
让全村的街坊邻居都很稀罕她。
姑姑没有失言,爷爷早就知道她不会失言。姑姑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医生,说得到,做得到。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河北省胸科医院是姑姑生命成长中最崭新的一页,当她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畅谈医学之时,她却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己的家乡,父母亲和乡亲们们终于因为自己得名而掀起了专家与教授的风浪。
六月的天气,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天气已经很热,河北的夏日比什么地方都来得早,姑姑上班的时候,注意到绿化带中方一颗石榴花,已经灿烂的怒放了。阳光很好,把石榴花照成了一树火一般的红。
照例到医院上班,姑姑今天神情有些恍惚。早晨,老家打来电话说,有一位邻村的老人是被县医院推荐到省胸科医院,让姑姑接受,不用追问,姑姑知道从县医院转过来的都是些疑难杂症,对于病人的关心这是品德问题,一定要做好,这样病人才会相信你,才会医德和谐,才会和病人共同战胜病魔。这也是姑姑对低年资医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她自己的要求,她也是这样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在一次查房中,老人因为咳嗽,一口痰上不来,儿子和女儿还没来及伸手,姑姑眼疾手快,伸手在床头柜上拿起纸巾,亲手给老人接下了那口痰,让做儿女的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深深感动着细微之处的真情,就是姑姑这样一位平凡的医生,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像家人一样相待,病人与家属之间都在交谈着那些细微的感动,姑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身边的医护做榜样,在她的周围也就有了一群可爱的白衣天使,让地狱一般的病房,却给了病人家一样的温暖。
小刘护士送过来一杯水放在姑姑的桌子上,她视而无睹,继续疯狂的工作着,看着一个个接受过来的病例,几乎都是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心里朦胧的想着,或许,这就是护士们以后经常接受的护理病人的生活了。
高强度的工作诱发旧疾,姑姑没有轻易退下战场,即使你从她身边走过,她也不见得看到你,可是,在她内心深处,姑姑却是小护士们力量的源泉,想到这儿,小刘护士忽然觉得自己很雅气,望着姑姑的背影,一个崭新的、成熟的、新的自我刹那间成长了,她想,她现在虽然不见得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她不见得闻名天下!而,河北省胸科医院最好的医生,已经给她塑造好了成长的道路。
小刘护士抬起头来,她脸上发红,眼睛发光,满脸都是激动的、兴奋的、热烈的光彩。
“喂!小刘,你知道生命的康复、爱心、力量,都在那里吗?”
“我知道了严医生,都在我们的手里呀!”
这就是我们的手,这就是,姑姑伸出自己的手,静静的望着护士们伸出的手,那感动的情绪,在心灵深处激荡并逐渐升华成一种近距离的尊敬与崇拜的情感,她们的这双手,显示着一种“力”和“生命”
的表现,她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工作,她们每天触摸的手,有粗糙的、有细致的、有年迈的、有青年的、有少年的、却都带着生命的呐喊,伸向那床床病人战胜病魔的生命苍穹里。
这天,姑姑把病房的家属找了去,做了一番恳切的谈话:“必须尽快给老人做手术,他的胃已经形成严重的肠粘连,如在不手术,将不可收拾,考虑到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瘦的就像一具空壳,我们虽然尽力给他调养,仍然无法弥补他长时间的亏损,肺上的结核菌已经控制住了,但,心脏的情况也不是太好,目前做手术,也可能造成最坏的结果!”
“严医生您的意思是,”老人的儿子深吸了一口气说:“不作手术,我父亲就是苟延残喘,终有一天会油尽灯枯,做手术,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从此病愈,一个是从此不醒。”
“是的!”姑姑说:“所以,你们家属最好做一个决定,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老人的儿女交换了一个眼神,儿子和女儿眼里都闪着泪光,但是,他们都对姑姑轻轻点头,儿子想着这大半年来,父亲躺在床上如同困兽的情形,和他越来越消沉的意志,儿子甩了甩头毅然决然的说:“
与其让病魔慢慢的折磨,倒不如赌上一把!严医生,你准备安排给我父亲做手术吧!”
明天,是老人手术的日子,老人的至亲们都来轮流探望他,老人望着这么多亲人的到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们有什么事要告诉我吗?是不是我快要死了呢?”儿子开口了:“医生已经决定,明天就要给你做手术了。”老人听后,喜悦的笑了,“好呀!总算可以手术了,这省级医院就是比县医院好,说实话,我还真不想死呢?我要活着,我还要活到一百岁。”
手术是非常成功的,全体医护人员围着姑姑,站在老人的身边,望着那张病秧秧的脸上又焕发出生命的光华,眼睛里闪耀着活力与信心,老人的儿女面对父亲那张脸,朦胧的想着,这样的生命是不会死的
,这样的生命不会很快就会终结的,虽然父亲是一个老农民的生命,虽然他一生挣扎,充满了患难与心酸,但是,拥有这样的好医生,这样的生命是永远不朽的,一星期之后,这个老人康复出院。
这都是姑姑给我讲的亲身体会,以后的日子里,还有好多好多病人家属打来求救电话,都说是姑姑的娘家人,都亲切的称呼着姑姑。姑姑说我娘家亲侄子有九个,亲侄女有三个,现如今我又多了好多好多的侄子们,在我即将退休的日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在正定县城最好的饭店,好好的让我侄子们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弥补我多年以来对家人的亏欠。不过,在最美的年华里,虽然我抽不出时间来游览家乡发展的版图,但是,家乡一定很好吧!
是的,姑姑,作为你的亲人,在正定新区发展的最近十年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是京津冀城市群q的重要空中门户,北京机场的备降机场,区域航空的枢纽,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中转基地。
一条条宽敞的柏油大马路,从机场通往省会的各个景点,县城这边,马路两侧,不仅植了树还建造了太平庄园别墅,对面的南门城墙下那个“自在正定”大花篮就在你的家门口,让世人凝目,城内的几个塔尖似乎在向着游人争宠,滹沱河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在正定的腰间松松的挽了一个结,舒展着飘向远方,迎接着你美好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