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偶回故乡(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偶回故乡(散文)


作者:可言 童生,70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0发表时间:2024-07-10 09:55:50

元宵节刚过去四天,母亲便提出要回乡下的老家。本来说好过完正月再回家的。
   母亲总是这样:在老家呆得时间长了就想出来走一走,在城里住不了几天又急着要回去。理由也很雷同:家里的几只鸡不知道怎么样了,园子里的菜会不会干死。
   母亲独居在乡下,我们姊妹仨都住在城里,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在城里定居,只能这样两头跑。其实,可以看出来,鸡呀、菜地呀等等,那都是一个借口,母亲真正离不开的是那片土地。母亲一直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她熟悉那里的沟沟坎坎,熟悉那里每一条路,每一棵树;她熟悉那里的每个人,每个人后面的故事。
   我从不嫌麻烦,每次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开车接送。问题是母亲有晕车的毛病,这样车来车去,对于她来说,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已经有好几次了,母亲吐在车上,人极为难受,我都不忍心再开车了,但是车子也不能停在路上呀,只能是小心翼翼地往前开,尽量让车子少点颠簸。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考验。母亲这把年纪了,每次我都担心诱发出什么病来。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和自己眷恋的那片土地,不得不忍受着车马之苦,痛苦地快乐着。
   车下了高速路,离家就不远了。
   每次一下高速,我都会忍不住在开车的间隙瞟一下车外的风景。因为,车子一下高速,就算是已经踏上了的故乡的土地。
   以往在外地工作,回老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也很重大的事情。通常需要两三年才能回去一次。现在,已经不同了,回老家对于我来说已经变得很容易,一年里,总要回去几趟。但每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依然还是会莫名其妙地激动。
   路边巨幅广告牌上写着几个红色大字——“万亩油菜基地”。广告牌显得有些破旧,看来是很久没有人打理了。事实上,这里的万亩油菜计划已经中断几年了。“万亩油菜”曾经风风火火地搞了好几年。那几年,到了这个季节,整个原野披上深绿的盛装。再过两个月,便开满金黄的油菜花。招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镇上的商铺老板也喜笑颜开。目前的原野上只剩下了零星的油菜地,一眼望去,哪块地种了油菜,哪块地没有种,很清晰。有油菜的地已经泛绿,没有种的则依然保留着水稻收割后的稻茬,东倒西歪的立在那里,无精打采,像个披头散发的沉思者,显出几分无奈。
   下了高速路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便是回家的路,直走则通往韶山,再往前不到五公里,便是韶山市的地盘。往前不到一公里,就到达一个工业园。这是镇上的工业园,已经成立多年了。听说搞得还不错,很想有机会进去参观一下,但一直没有机会。这么多年了,我们镇上唯一的变化就是多出了这么一个工业园。
   车一直沿着乡间的水泥路前进,目光所及,除了宁静的田野和连绵不断的小山头,就是一栋又一栋的住房。有的光鲜靓丽,有的则略显寒碜,但都是两层砖混建筑。老式土砖房已经很难找到了。大部分人家关门闭户。路上很难见到几个行人。和过年热闹场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当车子从主路拐向一条更窄的水泥路时,迎面看到一栋很漂亮的房子,大门上的春联异常醒目。现在农村的房子很讲究外在美,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像是一种实力的展示。
   这栋房子的主人是我熟悉的邻居。房主前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打造这栋房子。第一年用大半年的时间撤除旧房,旧房也是砖混的,房龄应该不到二十年,因为结构不合理,略显破旧而被撤除。
   这家主人为了节省开支,大量工作都是自己完成,旧房的每一个块砖头都要打削干净继续使用,那个工作量可想而知。
   家里的几间杂物成了临时住所,打持久战,现在农村的工钱也很贵,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这样能省下大笔的工钱。农村人最大的优势似乎就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要佩服房主这种盖房的决心。他家之所以要这么样花大力气翻新房子,根本的原因是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农村,儿子大了,对于父母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房子盖好了,里里外外都装修好了,大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房主已经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只有这房子安静地矗立在这里,守着这一方土地。每次看到这种景象,心里便有无限的感慨。
   回到家里后,母亲知道我还赶时间,便忙着做饭,我想打下手,母亲并不需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做饭。
   于是,一个人在村子的大路上闲逛,顺便领略一下乡村的美好风光。
   大路上也看不到几个行人,仿佛只有我一个人在闲逛,偶尔会有卖货的车子开过,车子上的喇叭在不停地重复广告,显得异常单调和乏味,也存托出村子的孤独。再看看商人的脸,那是陌生的面孔,还用惊讶的目光盯着我,仿佛我才是它乡之客。
   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像兔子一样成群结队地穿梭在一个个山头。捡柴禾,割草,放牛这些父母交代的事情都可以在山里完成,也是我们躲在山里自由自在玩耍的理由;广阔的田野更是我们无忧无虑地追打嬉戏的天地。眼下,这山似乎已变得陌生,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田野的庄稼、地里的菜都名花有主,不可乱来。
   虽然这美好的山山水水留不住年轻人,这里的房子也变成了很多人多的临时住所。这里没有奇山异水,每一处都那么普通,却依然透着自然的美。
   我赶紧掏出手机,对着田野里,随便拍了几张照片,以示留念,居然觉得每一张都挺美。
   闲逛了一会,估计母亲的饭也快做好了。折回来,看到了邻居家的婶子进了我家大门,感觉有点好奇。那婶子是个爱打牌的主,平时不怎么来我家,专门拣有牌场的地方跑。等到我回到家里,特意为了此事问了母亲,母亲告诉我,那婶子是过来送鸡蛋的。
   过年后,母亲就剩下一只鸡了。这只鸡,因为孤独,整天和邻居家婶子的鸡混在一起,母亲住在城市的这几天,这只鸡晚上也就里住在别人家里,鸡蛋也下到婶子家里,婶子专门把这只鸡的蛋收到一起,存了下来,看到母亲回家了,也就赶紧送了过来,母亲也就收下了。我马上意识,这村子虽然正在经历着一种变迁,但是生活在这的人依然没有变,依然保留着一种纯朴,那是村子与生俱来的纯朴,也是它时刻让人牵挂的原因。
   每次回来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期盼,有几分欣慰,也有几分忧伤。

共 24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情感纠葛和时代变迁的乡村世界。从母亲往返城乡的晕车之苦,以及"万亩油菜基地"的兴衰,到工业园的兴起,再到乡村住房的变迁,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和刻画。文章中,作者对乡村的孤独和寂静有着深刻的感受。这种孤独,既是人口外流的结果,也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化的体现。然而,在这孤独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乡村人纯朴的人际关系和互助的精神。邻居婶子送来的鸡蛋,不仅是对母亲的关照,更是乡村社会温情的体现。文中母亲的形象,既是对故乡深情的守望者,也是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一个缩影。这是一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的散文,每一个细节都映射出时代的脚步和乡村面貌的转变。它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该如何守护那份乡土深情,如何寻找心灵的归宿。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7-10 09:58:21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可言        2024-07-10 10:04:38
  感谢芹芹森老师精彩编按,问好老师,老师辛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