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六尺巷之悟(随笔)
一
夏日的阳光似金色的绸缎,透过繁密的树叶,轻柔地落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满怀着敬仰与好奇,踏入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的六尺巷。这条看似寻常的小巷,承载着千古佳话,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引发我深深的思索。
走进六尺巷,仿若刹那间穿越时空,回到久远的往昔。伴着导游的解说,六尺巷的故事缓缓铺陈开来。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家相邻,两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僵持不下。张英得知后,回信写道:“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羞愧万分,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为之触动,亦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六尺宽的巷子。
我缓缓前行,手轻轻抚过粗糙的围墙,感受着岁月的痕迹。脚下的古砖历经风雨侵蚀,仍旧坚实,仿佛能感知古人的足迹,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的坚守与退让。每一步都似在与历史低语,让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愈发深刻。
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洒落,形成一片片细碎的光影,如璀璨的碎钻般洒在地面。微风拂来,光影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奇,为巷子增添了几分神秘韵味。地面上的青石板明暗相间,恰似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我徜徉其间,闭上眼睛,静静地体悟着这份宁静与祥和。微风拂过,带来一缕清凉,似乎也在传递着这个故事的温暖与感动。此刻,我仿佛穿越到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了张英的豁达与宽容,以及两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那一瞬,我的心被深深触动。
二
这个质朴的故事,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谦让。谦让,如空谷幽兰般清幽,似广袤大海般辽阔,若璀璨星辰般耀眼。它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能如春风般化解矛盾,增进和谐。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谦让。孔子言:“君子无所争。”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礼记》中亦有“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的论述,强调谦让乃礼的重要呈现方式。在《论语》中,孔子还教导弟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亦是一种谦让,即不将自身厌恶之事强加于人。儒家思想认为,谦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使人达至“仁”的境界,仿若登上人生的巅峰。
六尺巷的故事正是儒家谦让思想的生动写照。张英的回信,犹如一幅传世丹青,展现了他的宽宏与大量。他以谦让之姿化解了邻里纠纷,不仅赢得了敬重,更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这种谦让精神,如同岁月的烙印,深深镌刻在六尺巷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寸土地之中。
漫步在六尺巷,感受着它的静谧与祥和。巷子两旁的墙壁古老且斑驳,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故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而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为巷子增添了几分温馨。这里没有喧嚣与纷争,唯有淡淡的谦让之美。
古代名人中,谦让的范例比比皆是。譬如,蔺相如在与廉颇的相处中,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不较个人得失,对廉颇的挑衅一再容忍,最终令廉颇自惭形秽,负荆请罪,两人遂成刎颈之交,共同为国家效力。还有东汉时期的刘宽,他为人宽厚,曾有一次,他的仆人不小心弄脏了他的衣物,他不仅未生气,反倒宽慰仆人说:“无妨,脏了就脏了,洗洗便好。”他的谦让之举,赢得了众人的尊崇与爱戴。
这些古代名人的谦让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楷模。他们的行为昭示着,谦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让社会更加美好。
三
在现代社会,谦让之德依旧意义重大。从心理学层面来看,谦让恰似心灵的减压阀,能减轻人际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有益于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视角审视,谦让如同构建和谐社会的黏合剂,在当今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环境里,它能为人们创造更多合作的契机,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好比在社会发展的高速列车上,谦让就是那平稳运行的轨道,引领着人们驶向共同繁荣的彼岸。
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谦让犹如润滑剂,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当我们遭遇分歧时,倘若能多一些谦让,少一些争执,许多矛盾都将如冰雪般融化。比如,在工作中,同事之间难免意见相左,如果大家都能相互谦让,尊重对方的看法,便能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仿若奏响一曲和谐的乐章。在家庭中,亲人之间的谦让更是维系家庭和睦的关键纽带。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包容,家庭就会如温馨的港湾,愈发幸福美满。
谦让之德对个人的成长亦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一个懂得谦让的人,往往具备更高的情商和更优质的人际关系。他们能像驾驭帆船般把控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仿若漫步在芬芳四溢的花园。同时,谦让还能让人变得更加豁达和从容,不为琐事烦扰,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仿若屹立于高山之巅,俯瞰万物。正如古人云:“让一得百,争十失九。”懂得谦让的人,往往能获取更多的机遇和收获,仿若拥有了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密钥。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谦让之德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在一个充满谦让的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相互扶助,社会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仿若编织了一张紧密相连的网。这样的社会环境,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升社会的整体幸福感,仿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例如,在公共场合,人们能够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为他人着想,这便是谦让之德的生动体现。这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能让人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仿若铸就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屡屡目睹一些与谦让之德背道而驰的现象。有些人极度自私,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仿若沙漠中的独狼。有些人则争强好胜,为了些许小事便大动干戈,仿若点燃了一颗炸弹。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仿若乌云遮蔽了阳光。
四
忆起六尺巷的故事,我感慨万千。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亟需更多的谦让精神,需要如张英那般,以宽容和大度化解矛盾,以理解和尊重对待他人,仿若播撒希望的种子。唯有如此,我们方能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仿若绘制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当我步出六尺巷,心中盈满对谦让之德的敬意。这条小巷虽狭窄,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却无比宽广,仿若浩瀚的星海。它让我知晓,谦让不单单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智慧,仿若璀璨的宝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六尺巷的故事为典范,努力践行谦让之德。不管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还是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我都会秉持一颗谦让之心,学会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仿若守护珍贵的珍宝。我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将谦让之德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仿若绽放的花朵。
六尺巷,你是历史的见证,是美德的象征。你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激励我不断追寻高尚的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仿若星辰照亮夜空。
此刻,夕阳的余晖如梦幻般洒在六尺巷的屋顶,给这条古老的小巷披上一层温暖的色彩,仿若一件华美的霞衣。我渐行渐远,但心中的那份感悟却愈发深沉,仿若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我深知,谦让之德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让我们携手同行,让谦让之花在世间绽放,让和谐之风拂遍每一个角落,仿若奏响一曲永恒的颂歌。
谦让是一种力量,它能消弭矛盾,增进和谐;谦让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赢得尊重,收获情谊;谦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铭记六尺巷的故事,传承谦让之德,一同携手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未来,仿若绘制一幅绚丽的梦想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