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故乡的芬芳记忆(散文)
李花的香气,是故乡的味道。它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夏夜,母亲轻声哼唱的摇篮曲。那曲调,纯属母亲的随意发挥,不专业,更不优美。而我,却偏偏喜欢。只要母亲停止歌唱,我就哇哇大哭。以至于多年以后的每次家庭聚会,姊妹们都会以此取笑我。
夏日的风,带着山间的气息,拂过我的额发。光阴,如流水般悄悄逝去。山,依旧秀美;水,依旧清冽。曾给了我无数欢乐和甜蜜的李子园,却成了无法触摸的幻影。在那个没有零食的年代,故乡的李子,成为了我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对李树林的思念,犹如松塔一般,深深扎根在我的心田。每次踏上归乡的旅程,我总有一种冲动,想要漫步在李树林中,重温那些逝去的时光。尽管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但我仍旧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尽管岁月流转,许多记忆已变得朦胧不清。然而,关于李树林的点点滴滴,却依旧清晰如昨。
记忆中的李树林,位于我家老屋右前方的梯形小山坡上。坊间传说:因为战乱,一位黄姓战士带领百姓迁移到此。无奈风沙侵略,乡民们无处安身。为了屏蔽风沙、保卫家园,这位勇士摇身一变,化作了这片李树林。每年花开时节,便是他英魂的显现。乡民们习惯了在花下祈祷,希望得到他的庇护和指引。
李树林的后背(直线距离约200米处),是一座名叫白云寺的山。白云寺虽然海拔高度不足400米,气势上不及那些名山大川,但它一身傲骨,在当地依然小有名气。或许是因为享有诗仙美誉的太白先生,在此刻下的诗词,也或许是源于它那奇特的峰峦和悬崖峭壁。在祖辈的记忆中,白云寺有一座大型石制古庙和两棵古树。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古庙和古树已无踪可寻,但它们留下的意象却总是让后人感到惊奇。
为了追随李白的足迹,许多文人,特别是麻柳镇的青年教师,会趁着节日或假期,登上白云寺。他们习惯性地摸一摸石壁上的诗歌字符,便大声地吟诵开来——
“一支凤凰落南崖,两条真龙戏珠沙。白云连声万宝寨,红日高照七里峡。”
“一片白云横碧落,山奇水秀来仙鹤。金彪号吼玉龙吟,此曰谪仙成殿阁。”
站在白云寺举目远眺,不经意间,李树林那温婉的曲线和柔和的轮廓,悄然映入眼帘。为了寻找灵感,更为了捕捉那些诗意的瞬间,他们来到了李树林。一首首赞美自然、歌颂家乡的诗篇,如同园中娇艳的花朵,在他们的笔下盛情绽放。
在这片算不上肥沃的土地上,层层叠叠的李树,以其坚韧的姿态,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山坡。如同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毯,覆盖着每一寸土地。滋养李树的土地,被沟壑分成小块。看似各自分裂,却又完美统一。就像画家精心勾画的艺术品一般,每一面都显现着不同形态和色彩的美。从整体上远观,它们又宛如一堵厚实的墙,宽广而坚实。当微风轻拂,树叶轻轻摇曳,整个山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阳光的照耀下,那葱翠的绿,如同无数细小的宝石,镶嵌在碧海之中。
一条山间小溪,横贯着李树林的南北。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映照着蓝天,也映照着我们曾经稚嫩的脸。溪流之上,一条曲折蜿蜒的石径,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之中。它不仅连接着邻村,也直通白云寺。石径的尽头,一座小巧的木桥,连着田间小路,也通向老屋。它不仅是村里人进入李子园的通道,更是我心灵的归途。一年四季,漫山遍野的无名小花,像是大自然的点缀,星星点点,绚烂多彩。它们不争春日的繁华,不抢夏日的热烈,只是静静地开放,默默地装点着这片土地。它们是夏日的使者,更是李树林里的精灵。它们不张扬,不炫耀,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又像是在倾听着什么。
每当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李树林便迎来了它的盛装。仿佛大自然精心编织的一场梦境,层层叠叠的白色花瓣,轻柔地覆盖了整个园林。我曾天真地指着那片洁白,问母亲:"妈妈,天空是不是下雪了?"母亲笑着俯身抱起我,笑声中满是宠溺:"傻孩子,那是李花啊!来,妈妈带你去近距离看看。"
在母亲稳健的步伐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李树下。她用力将我高高举起,让我的视野瞬间开阔。一朵又一朵的李花,在我眼前争奇斗艳。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绽放,每一朵都相似却又各具特色。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完全盛开,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小巧而精致,在阳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泽,宛如点点星光在绿叶间闪烁。
母亲将脸贴着我的小手,温柔地说:"丫头,你看那五片花瓣,轻盈地围绕着中心的花蕊,透出淡淡的粉色,是不是像极了少女脸上的羞红?"我惊喜地发现,花瓣的边缘竟是小小的、波浪般的形状。我将鼻子贴近花蕊,一股淡雅而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沉醉其中。
我忍不住将手指轻轻触摸花瓣,感受那如丝绸般的细滑和清凉。正当我准备摘下一朵李花时,母亲的一声轻喝让我停下了动作。"一朵花就是一个果子,摘了多可惜。"我依偎在母亲怀里,甜甜地说:"妈妈,我们就一直守在这里,好不好?"母亲摇了摇头,抱着我转身离开。庄稼地里还有很多活等着她,而我,只能将头埋在母亲的肩上,看着那片李树林渐渐远去。人的视觉真是奇妙,母亲背后的李树林,在我眼中,瞬间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我分明看见那波浪般的花海,在风中轻轻地摇曳不停。
夏天,是李子成熟的季节。看着一颗颗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孩子们最是欢喜。孩子们望着果实,想象着即将享受的清凉和甘甜,便不停地在园子里疯跑。孩子们的笑声,在园中回荡,那是最纯真的欢乐。李树果,一簇一簇地挂在枝头。红的、黄的、绿的,像是山间的宝石,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我童年的美味。每当村长下令,我们便三五成群,攀爬树梢,采摘果实。那份快乐,那份满足,至今难忘。
而我们,那群年少无知的我们,如今已各奔东西。但那份关于李树林的芬芳记忆,却永远镌刻在心。我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嬉戏,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儿时的足迹。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却永远留在了李树林。
秋天,李子园换上了金色的外衣,落叶随风飘舞,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我们一家人在园中散步,踩着落叶,听着它们在脚下沙沙作响,那是秋天的乐章。
冬天,李子园沉睡在一片寂静之中,白雪覆盖了它的身躯,却掩盖不住它的温暖。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回忆着李子园的四季,那是家的温暖。
在那个没有电子游戏、没有网络的年代,李子园是我们小孩最好的游乐场。无数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牵着家里的水牛,沿着蜿蜒的小路,来到了李子园。园里的李树郁郁葱葱,树下是一片柔软的草地,水牛悠闲地嚼着青草,偶尔抬头望向我们,眼神中满是慈爱。我们把牛绳拴在一棵李树上,它便安静地站在那里,享受着午后的宁静。那时的李子园里,李树上早已挂满了青涩细小的果子。它们像害羞的少女,躲在绿叶之间。我们好奇地摘下几颗,坐在牛背上,尝试着咬一口。那苦涩的味道立刻充满了口腔,我们赶忙伸出舌头,吐了又吐,脸上露出了苦不堪言的表情。
等待果子成熟的过程似乎漫长而又无聊,但我们总有办法找到乐趣。我们在溪边玩水,用桐树叶做成小船,看它们随着水流漂向远方。我们比赛谁抓的螃蟹多,谁找到的石头最奇特。那些游戏虽然简单,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玩累了,我们又从水里爬上岸。白云在蓝天上悠闲地飘过,我们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想象着云朵变幻的形状。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我们的世界只有李树林、小溪和蓝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树林的李子渐渐成熟,从青涩变为黄绿。我们再次来到园中,这次摘下的李子,甜蜜多汁,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分享着果实,分享着快乐,也分享着成长的喜悦。每当客人来访,母亲总是热情地迎接他们,用李子园的果实招待这些客人。那些光泽耀眼的李子,不仅甜在客人嘴里,更甜在我们心上。
记得有一次,几个小学同学来我家玩。虽是李子成熟季节,但村上还没开始采摘。母亲只好向罗爷爷申请,特意从园中挑选了最甜的李子,洗净后放在盘子里。我们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尝着李子,一边嘻嘻哈哈地说笑。母亲看着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她知道,这些李子不仅仅是果实,更是友谊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那天,母亲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四季豆炒腊肉。那是我最爱吃的一道菜,也是母亲最拿手的。腊肉的香味和四季豆的清脆,搭配得天衣无缝。我们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这顿美味,也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
饭后,我们在李树林里追逐嬉戏,笑声在园中回荡。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我知道,这些时光,这些记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各奔东西。但每当我回想起那个李子园,回想起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激。那些李子,那些四季豆炒腊肉,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那片李子园,虽然不独属于任何人。但它是集体的宝贵财富,是村子里每家每户的共同财产。每当李子成熟的季节,队长便组织村民们开会,商定采摘日期。欢声笑语中,共同采摘这一年的收获。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热闹场面,一种属于我们大家的欢乐时光。
罗爷爷,那个慈祥的老人,是村子里派来看守园子的人。他总是坐在园边的一棵大树下,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烟斗,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慈爱。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们,总是忍不住偷偷摘几个李子尝尝。每当这时,罗爷爷总是假装没有看见,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抽着他的烟斗。
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根本没人看守果园这事。后来,母亲告诉我,罗爷爷之所以在我们眼里成了虚设,是因为他怕吓着我们,担心我们从树上掉下来摔伤腿脚。每当我们偷吃了李子,他就会默默地记下数量,从自己的份额中拿出一些来弥补损失。
罗爷爷是一个孤寡老人,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他的善良和宽容,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温暖。每当分李子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拿,而且总是拿得最少。他总是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需要多吃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上学。李树林的笑声渐渐远去,罗爷爷的身影也渐渐模糊。母亲告诉我,罗爷爷被送去了养老院。那里虽有人照顾他,但他的心,一定还牵挂着那片李树林,牵挂着我们这些曾经在他庇护下长大的孩子们。
每当我想起罗爷爷,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思念。他不仅是李子园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心灵的守护者。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无私,什么是爱。
如今,每当我回到老家,总会去养老院看望罗爷爷。虽然他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当我提到李树林,他的眼中总会闪现出光芒。我知道,那片李树林,那些共同采摘的日子,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
然而,岁月无情,李树林逃不过时光的侵蚀。终于,那片曾经孕育无数欢声笑语的李树林,被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只留下了我心中那一抹抹难以忘却的温馨记忆。无数个夜晚,我总是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我回到了李树林,那里的每片叶子、每朵李花,都似乎在低语着李白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勇敢的战士,他的身影在李花的映衬下愈发伟岸,他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传奇。
如今,虽然我们无法再亲手触摸那些李树,但李白的诗魂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每当我与儿时的伙伴重逢,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那些日子,那些关于李白、关于李树林、关于我们共同成长的故事。我们的笑声,我们的泪水,都融入了这片土地,成为了记忆中永恒的诗篇。虽然李树林已不复存在,但它的精神,它的故事,它的文化,却如同李白的诗歌一样,穿越时空,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