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夜巡五桥河(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夜巡五桥河(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0发表时间:2024-07-16 20:08:21
摘要:“人世间”征文

临近入伏,大雨滂沱。又到七下八上的防汛严峻时期,忐忑不安,我作为一介草民前往河边看水。汹涌怒吼的洪魔,曾经泛滥成灾,将老街淹没大半,今年情况如何,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傍晚,利用健步走的机会,巡游五桥河城区段。
   雨过天晴,华灯初上,我伫立在莲花桥畔,只见洪峰滚滚而来,飞流直下,腾龙驾雾。一群苍鹭守望浅滩捞鱼,堤岸还晃动垂钓的身影。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平桥两侧的栏杆,围观的人头攒动,赏尽瀑布、崖洞、江涛、绿化带、公园、荷塘和跳广场舞、唱歌等,兴致勃勃,议论纷纷。大家讲得最热闹的,莫过于五桥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控制性工程首次分洪成功,洪水顺利通过隧洞,两岸安澜,毫毛无损。
   历史上,这里不知发生多少次洪灾,特别是2020年和2023年的7月,连日持续暴雨,使小河水猛涨,夜袭五桥老街,损失严重,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武警官兵和干部职工奋不顾身,抢险救灾,新华社记者还在现场追踪报道,举国关注。随即,国家立项,启动社会公益性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治理水患。现在,主体工程如期完工,隐患排除,险情不再,我决计要一探究竟,溯河而上,视察沿途。
   该工程全长8.57公里,涉及新建分洪隧道、控制堰、防洪墙、河道疏浚、河床下切等。去年8月正式动工,本需工期18个月,为确保2024年安全度汛,按照上级部署,施工期压缩一半。承建方集中资源配置,调集悬臂掘进机、大型切割机之类重型装备,在五个主要作业点排兵布阵、合力攻坚,采取24小时不间断、快循环方式,保持常态化三班倒、大干特干连轴转,创造月平均进尺160米左右的良好记录。
   经过5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终于提前1个半月实现分洪隧道洞挖段圆满贯通,打通了关键河道,畅通了“生命通道”。如今,一旦水位超越警戒线,洪水便通过控制堰与溢流堰,从分洪隧道引流分洪。我极目远眺合龙处,位于老街下游工地,一明一暗两条洪流,由河道与隧道交汇,势如破竹,奔流向东,十分壮观。上游河道水流平缓,毗邻街道安然无恙。谁承想,在五一街、红星街等地,原先水淹墙壁两三米高,淹没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红星桥和五间桥,过去常淹于夏洪。此刻,岁月静好,路灯明亮,桥孔大开,居民不约而同,聚集桥头乘凉,坐逍遥椅,手摇蒲扇,谈笑风生,有的钓鱼桥洞,甩出细长鱼线,一人一竿,紧盯浮漂,纹丝不动。我问好钓吗,回答多得很,说着鱼咬饵,还恍若大鱼。黄葛树下,或堡坎上,乱石堆,杂草丛,亦不乏野钓者,戴着头灯,交相辉映,不少成瘾,彻夜不归。社区居委会旁的院坝,正放露天电影,男女老幼边看边消暑,邻里和谐相亲,落地大风扇转个不停。
   月色朦胧,我顺着隧洞明挖暗埋段,摸向分流处,人迹罕至,蟋蟀和蛙鸣,此起彼伏。混浊的河道,用挡水墙,隔成两部分,像都江堰。主干道的水流不大,多余的进入溢流堰,穿越隧道。两条道并行不悖,将湍急的河流一分为二,明显降低水位线。洪涝,即使百年难遇,逐水而居的五桥老街的所有人家,也高枕无忧了。这座清代就有的江南古镇,从木制吊脚楼到青砖黛瓦,无不饱受创伤,今后,悲剧不会重演。
   五桥河纵贯24公里,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自长岭镇板桥村菜地沟,在沱口汇入大江,流域总人口逾16万。因流经长岭镇、五桥街道,属于万州城区,人居密集,往昔建筑物挤占河道,以致行洪不畅,暴雨成灾,苦不堪言。有时凌晨,水漫大街小巷,惊醒四散逃跑,哭爹叫娘,不绝于耳。洪水退后,泥浆遍布,垃圾厚积,无处下脚。防洪救灾也只是预警、转移、清淤、修缮、复建、援助等,治标不治本。
   抗疫结束,战火纷飞,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对问题和挑战多,党中央、国务院却下决心,挥斥巨资建设此重点工程,情系民生,关怀备至。返程途中,偶遇当地人,也是打望的,与我闲聊时,由衷夸赞政府,办了一件实事,解除民忧。如果不是共产党,把普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做梦也不敢想象。走过集贸市场,人们已在为明日逢场作准备,这是移民新区,每月农历三六九赶场的习俗,依然保持不变。城市里的乡场,别有一番风味。
   在建党103周年之际,我看着身边巨大变化,听着老百姓的心里话,顿时充满了自豪感。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宗旨和口号,还体现在谋幸福上,脚踏实地而不务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正是我们的奋斗方向吗?

共 17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入伏时节的大雨为背景,引出了五桥河防洪减灾工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作者不仅记录了工程的规模和施工的艰辛,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工程完成后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虽然2020年和2023年的洪水灾害给当地人民留下了不好的记忆。但是,它却激发了国家和社会对防洪减灾工程的重视。从立项到施工,再到提前完成,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怀,也展现了工程建设者们的辛勤与智慧。从莲花桥畔的洪峰滚滚,到红星桥下的岁月静好,再到社区居委会旁的露天电影,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建党103周年之际,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五桥河防洪减灾工程的赞歌,更是对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正如文章所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的奋斗方向。这是一篇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的作品,五桥河的故事,是无数中国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为五桥河的新生喝彩,为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致敬。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7-16 20:09:57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7-17 09:33:36
  谢谢编者按和各位师友,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