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一座大学录取通知书环绕的墓碑(小说)
川北月夜,冷冷玉照,长山山岭间泛起一层薄雾。山坡上无数盛开的鲜花,被这微冷的夜色染上一片耀眼的白,飘逸沁人心脾的香气。一方新坟,孤卧于山涧那片开阔地,犹如一叶扁舟,航行于通向天堂的海。坟的四周整齐排立着四十九棵小树。每棵小树上都有一个精致的吊牌,吊牌上写着浸润深情的名字:郭成武、杜选林、李秫木……
微风轻吹山涧,小草、野花、小树、山顶上的大树都在微微颤动,都在夜的呜咽中向坟中长眠的人致敬。小树吊牌上那些小小的名字在月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他们的心将永远留在这里,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坟中这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他们不论走得多远,都将回望长眠于坟中的这位曾经引导他们走向辉煌人生的导师。
胡芬芳,南峰中学高三一班班主任,一位普通的数学老师,在南峰中学工作了三十七年,即将光荣退休,去享受属于他的静好岁月。
他连年执教高三,是南峰中学有名的“福(胡)将”。他时常把数学的“根号”挂在嘴边,同学们又亲切地称他为“胡根号”。他所教班级的高考成绩位于全省前列,稳居全市前茅。他所获得的奖状无数,墙上挂不了,桌上放不下,室内几个大木箱也装不进了。他却仍旧安然于那盏暗淡的台灯下,经历一个又一个寂静的夜晚,钻研教材,寻找考点,精选习题。随后,在那已经睡了多年的木板床上,认真地思考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指导的途径和办法。
哦!他猛地想起了宋全镇同学今天有点咳嗽,是不是感冒了?他是我们班的好苗子,决不能在高考前一个月内出了问题。他连忙起身,披上衣服,向男生宿舍跑去。边跑边压抑着自己的喉咙,不能在这夜深人静时咳出大声来,以免影响了妻子和邻居的休息。
可是他的妻子怎么能不知道呢?屋里有了这个成天不归家,归家不做家务,夜里不睡觉的人,哪能不担心呢?你看这老胡越来越廋了。一个一米七八的个子,却只有八九十斤重。经常不想吃饭,每天夜里只睡一两个小时。他总是在床上翻过来,又折回去。梦中念叨的尽是他班上那些学生的名字。自家闺女的学习他一点儿都不上心,女儿身高多少,女儿考试得了多少分,女儿喜欢什么,这些他都“漠不关心”。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的家长会他从没有参加过。妻子经常说,你是全县全校有名的“模范班主任”,时时与你班学生家长搞“家校联合”,为什么你就不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呢?胡老师总是咧咧嘴,捋了捋自己几周都没有刮过的胡须说,我这老胡真是对不住宝贝女儿。可我没有时间啊!我的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他们每个人在人生中就只有这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耽误不起哟!有的学生天赋很好,能上北大,我就竭尽全力让他考上北大。有的学生能努力考上211,我就绝不会让他放弃那个希望。我也是从长山那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人,我知道农村孩子读书的艰难,我知道那一份看似很轻实际上却很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他们和他们家庭的重大意义。我一定要想尽办法教好他们。
妻子经常在他的“教导”下“哑口无言”“俯首帖耳”。她知道他的心思,为了教好学生,他不在乎学校领导对他的“夸赞”,不在乎县教育局对他的“奖励”,也不在乎县政府给他的“颁奖”。妻子经常看到的是,老胡面对学生进步的微笑、开心以及源自心底的快乐。
可最近一年来,老胡的身体每况愈下,她经常感到头晕,体重下降很快,吃饭时总是吞咽异常艰难。有时吃饭,颤颤巍巍,全身冒汗。妻子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说,就是一个感冒嘛。现在我忙啊,忙啊!再过一个月,等这一届高三毕业之后再去检查也不迟。妻子忧虑地说,看你身体愈来愈吃不消了,请假休息几天总可以吧!胡老师做了一个手势说,那可不行,我没有见到这些娃娃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前,我是不能休息的。我曾经常给对同学们讲:要是你们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定要拿来给我瞧瞧,让我也分享你们的欢乐与幸福。看看这些娃娃就快接到他们“心仪”的通知书了,我怎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呢?妻子又说,你可以给校长建议,让一个年轻人来接替你一段时间,也让你好好休息一下。你身体可不能出什么问题呀!你可是我与女儿的“顶梁柱”。你要是出了问题,我们这个家就会“崩塌”的。胡老师轻声地说,你不要过于担心我。现在教学上人手那么紧,哪里去找老师来代替我?再说,校长也天天都在忙,我可不能给他添麻烦呀。
妻子不再说什么。在胡老师的心中,除了学生的“前途”和健康成长,其他的都是浮云。
妻子埋怨他:“你不顾自己的身体,挣那么多‘奖状’干吗?”他耐心地开导妻子:我不在乎奖状的多少,我也不打算在退休或百年之后举办‘老胡奖状展览会’,我只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那点事——教好学生。学生们考上了大学,走得远,有了成就,就是对我劳动的回报,也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妻子无赖,只得默默地点点头。
黑板一角的提示牌显示高考只剩二十天了。
那天早上,胡老师陪同学生们一起跑完早操来到教室,像往常一样,在早自习开始前,他总是要“鼓动”几句的,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可当他刚说一句:同学们,离高考只有二十天了,大家要——
忽然,他的身体不住地抽搐起来。同学们看到他双手紧紧抓住讲台的棱角,努力使自己站稳,一时不知是怎么回事。他越抽越厉害了,脸上一片煞白。同学们都惊恐地望着他。两个男同学飞快朝讲台跑去。可没等他们跑上讲台,只看见胡老师挥舞着僵硬的双手,嘴里断断续续喊着:通知书,通——知——书。“噗通”一声,胡老师倒在了他留下无数脚印的讲台上。
一辆“120”救护车驶进校园,又驶出校园。刺耳而凄厉的警报声划破了校园的正常气氛,给正在上课的师生心里种下了疑虑。
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在不安地等待着。胡老师到底怎么了。同学们多么盼望他早点回来呀!他可是同学们心中的“中流砥柱”。只要他在,同学们学习就来了精神;只要他在,同学们考试就有了“底气”;只要他在,同学们就会心安神定,云淡风轻,步履稳健。
那近在咫尺却又显遥远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像鲜花那样诱人,像和风那样令人心旷神怡。
“食道癌晚期!”那是县医院权威医生会诊的结论。
炸雷巨响,校园震惊!眼泪、痛哭一并而来。
整个高三一班的教室,一连几天,每张脸上都溢满了痛苦的泪水。绵长的幽咽代替了往日的欢乐。愁云终日凝聚,久久不能消散。
一天,班长从教室外急跑进来,高喊着:同学们,胡老师来信了!
同学们“呼啦”地围过来,都争着要看胡老师从医院里传过来的信。
信是胡老师妻子在胡老师从昏迷中醒过来口授下写的。
同学们:你们好吗?
当班长读到这几个字时,教室里便是一片啜泣声。
胡老师在信中叮嘱同学们要振奋精神,不要气馁,不要因为他生病而影响学习,要尽快适应学校派来的新老师,要多与新老师交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把解题方法学到家,把信心憋足,每个人都要有信心把那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手,捧到他的床前。
同学们都狠命地点头答应着。
教室内又充满了生气。书声琅琅。笔底生花。似乎胡老师仍然天天跟他们在一起。
同学们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那雪花般飞舞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似乎看到自己带着骄傲和满足,手擎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向胡老师“汇报”。
一定会有那一天的!那一天终会来到!
可是,就在高考后的“第二十天”,胡老师带着没有看到同学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遗憾离开人世。
苍天垂泪。江水呜咽。山川悲鸣。
九月一日,是同学们上学的日子。
之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每个同学都复印了一份各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在了胡老师的墓前。在离别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胡老师长眠的长山山涧这块幽静的平地上种下一棵小树。四十九位同学四十九棵小树,就这样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地在胡老师的墓碑前排立着。这个山涧俨然成了往日上课的学堂。每棵小树依旧沐浴着胡老师精神和知识所散发的芬芳。
这座由墓碑、青青小树和层层叠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组成的墓地堪比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墓地,在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无比庄严肃穆。虽似简朴,却格外醒目。
清风拂过黑色的墓碑,向更静寂的山涧深处荡去。
小鸟轻轻地扇着翅膀飞过坟头,似乎怕惊扰了墓中困倦却幸福的胡老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