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土织布,文化与情感的交织(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土织布,文化与情感的交织(散文)


作者:梦在何处 举人,359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9发表时间:2024-07-20 09:23:08


   周末收拾房间时,无意中发现衣柜角落里叠放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土织布。猛然想起这土织布,还是母亲给我的陪嫁之物。用手轻轻触摸土织布,仿佛回到童年时代,眼前浮现出当年母亲织布的情景。
   夜幕降临,窗棂外摇曳着梧桐的影子,屋内却有一份温暖在流转。那是母亲坐在老旧织布机前,一线一梭,编织着土织布的画面。她的手指在丝线间跳跃,仿佛弹奏着无声的乐章,每一次穿梭,伴随着脚踩踏板发出的咔哒声,宛若一首动人的旋律,优美动听。
   母亲的双手,早已被岁月磨得粗糙,但依旧灵巧。那织布机旁的灯光,将她每一个专注的神情照得透亮。母亲的眼眸里反射出丝丝光泽,那是对子女未来的憧憬,是对家庭温暖的坚守。土织布,这门古老的朴素的技艺,在母亲手中得以生生不息。这些布料,渗透着母亲的汗水与爱意,仿佛能抵御外界所有的寒冷和黑暗,为家人带来爱和温暖。
   夜深人静,母亲的织布声成为最悠扬的夜曲,伴我如梦。有时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坐在织布机前不停忙碌着。柔和的灯光下,母亲的身姿在织布机前拉长,她的影子投射在墙上,清晰可见。
   顷刻间我睡意全无,穿好衣服走到母亲身旁,只见她双手熟练地操作,脚下有节奏地踩着踏板,双手左右开弓,线梭在经线中间穿梭不停,如鱼儿游水,逍遥自在。我的眼睛都看花了,便不解地问母亲:线梭在线中间穿梭那样快,不会把线弄断吧?
   听见我说话,母亲吓了一跳,她笑着说,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线梭穿不到头,从中间落下,就会断线。断线很麻烦的,接起来费时费力。眼神不好,就会接错线头,又得重新接,有时要重复好几次。接头多了,织的布就很粗糙,不平整。这跟你们学习是一样的,一定要认真用心,才不会出错。经母亲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织布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二
   看着母亲织布那样熟练自如,有条不紊,我的心就痒痒。有一次,趁母亲在厨房做饭,我就蹑手蹑脚进了屋子,坐在织布机上,用皮带将腰缚住。由于座位距离太远,我的腿够不着踏板,干脆站了起来,身体向后倾斜,心里想着母亲织布的情景,一手拿着线梭,一只脚极力去够踏板,好不容易踩了一下,织布机发出“咯吱”的声音,还没等我将梭子从上下两层线中间穿过去,它们就交织在一起,仿佛收缩的渔网,线梭怎么也穿不过去。我还是不肯罢休,干脆将线扒拉开,将线梭硬塞进去。还没等我换手,线梭就从交织的线中间掉落下来,我一看闯了祸,赶紧解开扣在身上的皮带,正准备溜之大吉。母亲闻讯赶来,看到线梭掉在地上,她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吼了句:你在干嘛?别乱动,弄乱了会很麻烦的。说完,赶紧从地上捡起线梭,从线中间掏了过去,将线梭放回原处。
   还好,线还没有断。看着吓得呆若木鸡的我,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还小,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至于织布纺线,以后长大有的是机会。接着,母亲又给我讲了《三娘教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叫薛广,他有三房太太,只有二娘生了一个儿子叫薛倚哥,后来薛广做生意被朋友骗了,并被发配充了军。那些太太们还以为他死了,就瓜分了薛家的财产改嫁了。只有三娘没有改嫁,并抚养二娘的儿子。但薛倚哥生性顽劣不爱学习,还说三娘不是他娘。为了教育好薛倚哥,三娘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头,表示不再织布。看到三娘生那么大的气,薛倚哥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发奋读书,后来中了状元……我用心地听着,感觉三娘为了薛倚哥不惜剪断线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那些布织起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却被三娘决然地剪断,可见三娘为了薛倚哥的学习真是煞费苦心。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乱动织布机了。
   母亲织布时,额头上总是挂着细密的汗珠,每一块布凝聚了母亲的心血,承载着她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在母亲的织布声中长大,她用勤劳和智慧,将一缕缕棉线编织成布,再将这些布变成家人的衣物和床单。当我们穿着母亲织造的布缝制成的衬衫时,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躺在那温暖柔软的粗布床单上,内心是无比的踏实。那布料虽不如市场上卖的华丽,却有着母亲的温度和家的味道。
   土织布,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相传,土织布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自然纤维的特性,通过手工撮合、编织、逐渐发展出了这种技艺。随着历史的发展,土织布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土织布开始融入更多的异域元素,图案和颜色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唐代时期,土织布生产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专门从事织造和工场,产品远销海内外。
   到了宋代,土织布更是文人墨客借以表达情感的媒介。他们将诗词画作融入其中,使得土织布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进入明清时期,土织布的技艺更趋精湛,不少地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土织布,各具特色,享誉中外。
  
   三
   土织布制作工序繁杂,光纺花这一步,就挺累人的。首先,将采摘后的棉花进行脱籽处理,再进行蓬松处理,就是弹棉花,然后搓成捻子。其次是纺线,将搓好的捻子用纺花车抽出均匀的纤维。这个是需要技巧的,抽得快了,就会断线,动作慢了,线就会拧绳。好多次,我从睡梦中醒来,听见纺花车的“嗡嗡”声,像极了蜜蜂在花丛中采集花蜜的声音。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右手转动纺车,左手有节奏地上下翻飞,捻子里的线均匀地缠绕在纺车的梃子上,越缠越多。缠到一定程度,母亲就会将线轴卸下来,放在一边,继续下一个,如此重复着。母亲每次纺花,都要熬到十一二点。
   天刚麻麻亮,母亲就起床了。她将昨晚纺好的线缠绕在一个工字形的拐子上,缠好后,拐子上的线圈被母亲套在一个旋转的小线车上,随后母亲拿来一根筷子,在筷子中间垂直穿入一个椭圆形的木楔,再将线缠绕在木楔上,缠绕成一个玉米棒大的小线束,线梭里装上这个小线束,就可以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了。
   织布机上的那个枡子卷线比较麻烦,要经过经线这一道繁琐工序。经线时,村里年龄大的妇女就会相互帮忙,因为这步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要几个人共同合作,往往要两三天才能将线卷好。经线过程中还要根据线的颜色进行合理搭配,织出来的花纹才均匀好看。
   织布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和图案进行操作,以确保布料图案完整,保质保量。然后,将织好的布料进行清洗、晾晒、熨烫等,使布料更加软和舒适。最后根据需要,进行裁剪,缝制,成为各种衣物或家居用品。每一道工序都要付出艰辛和智慧。因此,我特别敬佩那些会织布的人,从种植棉花到制成衣物或家居品,她们不厌其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四
   进入现代社会,虽然工业化生产大行其道,但土织布依然以其独特的质感、环保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人们欢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工艺师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土织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土织布也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
   蒲城孙镇“玉女土织布”是渭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传统工艺的皇冠上。蒲城玉女土织布通常选用优质的棉花和其他天然材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舒适度。还从纺线、染色到上机织造,每一步都蕴含着工匠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土织布的图案往往富含地方特色,融合了民间传统和现代审美,使得每一件产品都独一无二。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玉女土织布的传承中来,蒲城的社区、学校和机构纷纷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和展览活动。还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这些活动不仅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们让年轻一代能够亲身感受这门技艺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近几年,蒲城县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织布工匠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
   蒲城孙镇玉女土织布已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和传承。孙镇“玉女土织布”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丰富的图案和色彩,以及优良的实用性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孙镇“玉女土织布”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土织布,这种由手工编织的布料,不仅温暖身心,而且它还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共 33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母亲织布的美文。童年时候,看见母亲织布,一针钎,一线线,织出了家里的温暖,蕴藏着母亲的愿望。当然,也是在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技艺;母亲织布的景情触动了我,我也想试试,没想操作不当,惹下了“祸”。母亲见后,摆了一个故事给我听,这个故事传说着织布的辛劳和由来,让我心中得到感悟和升华;其实,织布程序多,繁杂,需要耐心仔细,看见母亲不辞辛劳织布,我体会到了其中许多的不易。还好,当地政府重视这项工艺,改良了方式,让此工艺在原基础上有新的改进。但我相信:人们对美好生活及传统文化工艺的尊重与传承会永恒不变。作者通过母亲织布的见闻,描写了织布工艺的由来,赞美了此项工艺的美好,它的根和魂在于这项工艺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习习相连。同时,讴歌了母亲那一代人慈祥善良,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文章情感丰满,描写朴实,自然流畅,柔美灵动,层层深入,让人入临其境,身受启发。好文章,特推荐赏读。祝梦在何处老师盛夏安好,创编愉快,佳作纷呈。【编辑:乡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笛        2024-07-20 09:37:36
  文章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叙写了织布工艺的由来,描述了母亲织布的艰辛,引人入胜。尤其是母亲勤劳朴实,慈祥和善的形象让人敬仰,长留心间。
2 楼        文友:乡笛        2024-07-20 09:40:39
  文章有声有色,有骨有肉,有头有尾。写作上文字清新,详略得当,耐品耐读。好文章,再次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0 19:14:44
  再次感谢乡笛老师品读文字并对文章做精彩点评,老师的文章真情而感人,让人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创编愉快!佳作连连!
3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0 19:12:59
  感谢乡笛老师百忙之中编辑文章,老师的编按很精准,有力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辛苦老师了,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1 08:55:56
  由柜子里的存放的母亲给自己的陪嫁物,想到母亲当年织布的情景。母亲为了全家不辞辛苦日夜操劳,半天干农活,晚上织布,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作者描写了纺纱、织布等动人场景,展现出母亲勤劳能干、与人为善的美好品质,也让读者对土织布有了更深了解,让人身临其境。文章情感真挚动人,笔触自然而然,画面生动,让人回味久久。好文章,感谢梦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老师夏日好心情,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1 09:45:25
  感谢云彩老师百忙之中对文章作精美点评,老师的点评总是那样暖心又暖肺,让人如沐春风,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老师的文章总是烟火气息浓郁,生活场景温馨,亲情满满,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好运常伴!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1 08:56:59
  文章情感细腻感人,温暖人心。恭贺梦在何处老师征文获得精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1 09:46:24
  再次感谢云彩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只想真诚地向你说声:谢谢你,云彩老师!辛苦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