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草坪和菜园(散文)

精品 【东篱】草坪和菜园(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3发表时间:2024-07-22 05:31:25
摘要:草坪太干净了,连虫子都很少,蝴蝶、蜻蜓也都没地方落脚。蜂飞蝶舞的菜园才是我心中的伊甸园,可能我虽然户口迁走了不在村里,骨子里还是个农民吧!


   这次从父母家回来又是收获满满。绿生生的黄瓜、苦瓜,火红的辣椒、西红柿,圆圆的南瓜,鲜嫩的韭菜……一年三季,父母的小菜园总能变换出应季的各种蔬菜,满足这一大家子的味蕾。
   父母的菜园是由草坪改造而来的,就在楼下,占了五个菜畦,其余的土地也被邻居们瓜分完毕。这块儿地,要从楼前算起,长约六七米,直到一尺宽一米高的万年青围着的灌木丛为止。缺少修剪的万年青长得七高八低,上面爬满了各种瓜秧,瓜秧硕大的叶子遮挡的树叶病病殃殃,树棵子缝隙里面吊着水灵灵的南瓜、玉瓜和长着白毛的冬瓜。整个园子里菜的品种应有尽有,挨挨挤挤,高低错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像极了小时候的老家的小院儿。父亲说,还是找到了农家庭院的感觉了,袖珍版也不能嫌弃。
   父母现在住的楼房是开矿占地的拆迁安置房,居住着原来七个村子的村民,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搬进来的第一年,楼前楼后规划的都是草坪绿树鲜花,虽然缺少假山喷泉,也俨然一个美丽的花园小区。适龄的农民都去矿上上班,从此大小光棍儿都娶上了媳妇儿。人们都说,这是一步跨进了城市了,日子变得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的改变自然好,有些东西,农民不要求改变。
   第二年开春,没等草坪泛绿,楼前向阳处就被老人们零零星星地种上韭菜、菠菜和小葱了。小区的物业其实就是原来的大队,大队雇了村民补栽草坪、修剪花草、清理垃圾和杂草。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对破坏草坪和谐的蔬菜一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上面来检查了,就给拔了,没检查,就任其生长。他们嘻嘻哈哈的对话往往是:“薅了一辈子草,现在还种上草了。”
   “种草给的工资比种庄稼还高吧!”
   “可不嘛,这世道真是变了!”
   “又是花工钱,又是浇水、施肥,浪费这么好的土地真是不划算,想当年农业学大寨,青石板上创高产,才吃了几年饱饭就忘了本!”说话的是我的父亲,气愤得胡子往上撅。
   很多人跟着附和,“就是,就是,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种菜他不香吗?”
   “就是种上几根玉米棒子也比这草坪看着顺眼。”就是,更多人附和,就连维护草坪的村民也嘻嘻哈哈地附和,一个不留神把草和草坪草都拔了下来,扔到灌木上。
   这是真话,他们倒没有丰收的打算,就是希望看着顺眼,农民,离开土地,就像少了安慰。尤其是从建国初期过来的人,这种改变,心中还是有点遗憾,他们一辈子和土地相依相亲,突然这样“败坏”土地,一百个不舒服。于是,感情的驱使,让他们跟物业争抢起来。
   第三年,菜地在扩大,物业组织过几次大的清理工作,拔掉了蔬菜苗,补种上草坪。不过还没等草坪缓过劲来,就被新的蔬菜占领了。之间还发生过多次口角。物业大喇叭广播:“我们农民身体进了城,思想也要进城,要建设花园小区……”村民私下里都说:“大队这是花钱找麻烦,费力不讨好。”年底,大队财务公开,维护草坪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大家更是嗤之以鼻,觉得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钱财,这些钱都够几十亩地的收成了。“思想也要进城”这话他们不喜欢听,土地的命根子,思想是在土地上产生的,进城就不要土地了?
   第四年,冬天特别的冷,返青的季节,草坪都没缓上来,倒是秋天播种的零星的菠菜率先泛绿。大队彻底放弃了,种草坪却没有这样的绿化效果,草坪几乎都被完全改造成了菜园,楼上楼下的人聚在一起,播种、栽秧,从楼上顺下管子浇水,看着地里的鲜嫩出产,你给我一把韭菜,我送你半块儿南瓜,好快活!他们说,又找到了邻里往来的感觉了。
   前年,菜园外围的国槐长到碗口粗了,物业组织人员削掉树冠,只留下几个粗一些的枝杈。等来年,国槐长出长长的枝条,父亲和他的老伙计找来了铲子,对着树冠一顿狂扫,往年遮挡菜园阳光的树冠就再也没长起来。直到现在,菜园边成了村民交际的重要场所。在胡同的阴凉里,相互敬上一颗烟,慢慢吸着,就像他们当年站在地边看地里生长的庄稼,站在圈旁看当年猪羊进食,谈论着家长里短,发展趋势,老美霸权……居然在这片菜园成了话题。
   他们的话题离不开草坪和菜园,说,草坪上踢足球,不能谈家长里短。谁家菜园长得好,都生羡慕心,参观一下,叮嘱留下几粒种子,菜园是农民生活的情感空间,种菜就是他们的绿化。
  
   二
   在拆迁之前,我所在的村子人均土地只有不到两亩,且是山地、沙地、盐碱地为主,真正的水浇地只有可怜的一小块,是建国后从滦河引水改造的一小块儿土地,只有这里才能一年两熟。记得这块地我家当年种玉米只能种五根垄,麦子七根垄。我的上两代人都参与了小东山、小北山的梯田改造工程,到我小的时候还和父母开垦山坡的荒地。当年站在东山顶,可以清晰地看到研山山坡上用石头摆出,刷上白灰的几个大字——农业学大寨。
   各家院落里除了种菜,牛棚、猪圈、烂墙头上也要爬上各种瓜秧,勤耕苦耘,才能勉强护住一家人的温饱。所以村民珍惜土地是刻在基因里的。我认为,绿化可以是多钟多样的。绿荫球场,高尔夫场,高档别墅最求奢华,整齐,高贵,种上草坪,那是人家的自由;绿化也可以是栽着几棵果树,香椿树,既节约了维护草坪的费用,又让老百姓自己充实自己的菜园子。更重要的是,种菜很多都是老人维持生计的办法,他们没有社保,种些菜,省几个钱,又老有所乐,没什么不好!这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在北京北五环的某个拆迁小区租住过,那里楼房密集,人口众多。树木多多长成了高大的乔木,其他菜很少见,但小区的铁栅栏上每年都爬满南瓜秧。浇水的老人我经常见到,没事儿就闲聊,南瓜下来,非得送我,他说,不为吃瓜,就为了有点意思。我的房东在自家阳台用泡沫箱,种植香菜,生菜,韭菜,也经常送给我吃。中国人喜欢走到哪里都种菜,海岛的礁盘、中东的沙漠,非洲的草原,都被种上菜。甚至中国人移民到西方国家破坏草坪改种蔬菜遭到邻居投诉的事情屡有发生。嫦娥五号探月回来带回土壤,老百姓先问能不能种菜。种菜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面的情感。
   我认为种菜是“物质”的,是繁衍不息的先决条件;种草坪是属于“精神”的,属于上层建筑。中国人吃饱饭没几年,很多人穷怕了,饿怕了,世界并不太平,不要让种菜的基因过早地丢掉。据说美国人几乎不吃河鱼,理由是刺太多,所以亚洲鲤鱼在内河泛滥,我的孩子现在也不爱吃河鱼,不是说鱼不好吃,而是嫌弃挑刺麻烦。有些改变一两代人就够了。
   老一辈人骨子里还有种菜的情愫,就不要轻易地堵住。我想,将来我儿子这一代,可能什么是种菜都不知道了,那时再铺草坪,可能就觉得名正言顺,别无选择了。
  
   三
   我在中国气象局有客户,2000年初,每周都要往里面送货。那年秋天大院改造,强拆了很多违建,清理完建筑垃圾,就是大片裸露的黄土。过些日子我再去,发现竟然铺满了绿荫。这可是秋天时节啊!我惊奇,仔细辨认,长出的竟是麦苗。第二年春天麦苗刚刚返青,被铲掉,平整土地变成了草坪。我有些遗憾,我想看到的是大院里麦浪翻滚,荠麦青青的场景。
   我想到一个学校的校长请专家设计绿化校园的事,学校新建,校长请教校园种植什么样的草木,专家说,种上玉米高粱,给学生提供学农基地,还绿化了环境。据说,这所学校就成了绿化校园的典型,让学生懂得作物,懂得农业,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庄稼长在校园里,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收获了,让师生吃一顿玉米棒子,来一顿高粱粥。享受丰收的喜悦,也是一种农事教育啊。
   北五环刚建成那会儿,环路护坡是一个个水泥格子,不知道哪位高人指点,竟种上了红薯苗,爬得倒也郁郁葱葱。秋霜一起,红薯秧就黑了,蔫吧了。但是丰收的风景,人们都关注那里。我还和同事们到那里挖过红薯,大的也有拇指粗细,回来烤着吃正合适。这里第二年被爬墙虎取代了。爬墙虎的名字就好于地瓜蔓?不见得。
   很长时间西方领先于世界,草坪是西方文明富裕后的一个缩影。当时的中国刚改革开放,一切都向人家学习,草坪也就引进过来。中国地少人多,耕地面积更少,且南北东西跨度大,差异大,很多地方种植草坪成活率低,维护成本高。甚至有些地方偷偷用耕地养草坪,收获时候把表层肥沃的土壤都带走了,致使土地肥力下降。所以我认为,无论是种植草坪或者菜地,都是绿化,同样养眼,不要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这些年旅游业发达了,很多城里人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体验种菜的快乐。在京郊也有广告牌说可以租院落和土地给城里人,平时农民代为打理,周六日可以带孩子体验生活,吃农家饭。农业生产,永远是一道不老的风景,就看我们怎么打理和经营。
   草坪太干净了,连虫子都很少,蝴蝶、蜻蜓也都没地方落脚。蜂飞蝶舞的菜园才是我心中的伊甸园,可能我虽然户口迁走了不在村里,骨子里还是个农民吧!
   当然,并非为了我每次回家车子后备箱装满而让我坚持种菜,蔬菜也装饰风景,而且是一道有价值的风景啊。
  

共 35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母把楼下的草坪改造成菜园,一年四季小菜园里变换着各种蔬菜,满足一大家子的味蕾。菜园是楼前楼后规划的草坪,可没等草坪泛绿,就被老人们种上各种蔬菜了。小区物业都是之前的乡亲,对破坏草坪和谐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面来检查了就拔了,没检查就任其生长,大家一致认为种菜比种草香。久而久之,草坪成了真正的菜园,也成了村民聊天交际的重要场所。在拆迁之前,村子里人均土地极少,要勤耕苦耘才能勉强护住一家的温饱,所以村民珍惜土地是刻在基因里的。中国人喜欢走到哪里都种菜,嫦娥五号探月带回的土壤,老百姓先问能不能种菜。种菜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面的。草坪是西方文明富裕后的一个缩影,中国改革开放了,把草坪也引进来了。中国地少人多,种草是不切实际的。种草种菜都是绿化,蜂飞蝶舞的菜园,才是我们心中的伊甸园。文章语言质朴灵动,场景描写栩栩如生,令人读罢有如临其境之妙感。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接地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见解深刻,以娓娓道来的笔法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意境中,给人实在与亲切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文章朴素自然,本真天成,值得品读借鉴!【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2 05:42:12
  文章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语言流畅自然,深婉清丽,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生活的情趣。好文,推荐品读。感谢赐稿东篱,谨祝编创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07:59
  老师谬赞了,有感而发,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我结合自身的经历,总结了一下。还是那句话咱是农民吧,见不得糟蹋土地。祝老师夏琪,顺安!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22 07:21:34
  这篇散文写父母将楼下草坪改菜园,小区物业睁只眼闭只眼。拆迁前村民地少,珍惜土地,种菜刻在基因里。草坪是西方缩影,中国地少种菜更实际。文章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场景生动,见解深刻,引人共鸣,值得品读。 祝天方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15:07
  这只是作为农民后代的一些浅见,国家从饥荒中走过来没多少年,不要让后辈子孙只知道享受了,西方地广人稀,而我们国情不同,现在应该都在提倡民族自信,这也是一个方面吧!祝老师夏安,顺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22 08:35:42
  还是种菜好!我可能属于过来人,吃不饱的日子我经历过。我的楼下也曾有过砍树清理泡沫箱的行动,被的事情早忘记了,这件事大家一直有微词。现在好像没有人管了,杂草满畦,我都觉得自然了很多。天方老师的文章,有着特别的视觉,思想朴素,是把生活气息放在我们的居民区,很好的建议。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18:26
  感谢老师润色加工,感谢我同样的看法,想法。花钱种草,和自由种菜,老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提倡民族自信心,就从身边的一畦菜园开始不好吗!祝老师夏琪,万安!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22 08:43:13
  看了老师的文感慨很深,我种的地又要被河岸绿化收回了,心里怪舍不得。草,是农村和城市的分野。这里有个观念的问题,所以,上海开辟很多白领都市农场很受欢迎。郊区土地按需认领种植,年费用不高。老师说到的一个问题值得国土资源部重视,如果将全国的草坪还原为耕地,会打多少粮食?非常深刻的一篇佳作,拜读学习了。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22:07
  不敢称英雄,但确实所见相同,如果真的化剑为犁,把草坪改成菜园,老百姓没准高兴坏了,政府只需要指点这片种啥,那片种啥就行了,照样规规整整。祝老师万安顺意!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7-22 10:17:37
  很接地气的一篇文章,草坪和菜园,虽然都是绿,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只有靠着那些绿油油的庄稼,才能感觉生活的气息,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浪漫。很能引起共鸣,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夏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26:53
  正如老师所说,都是绿色,老百姓薅了一辈子草,最后让土地不种地,种草,有点不是滋味。农民跟土地亲,跟庄稼菜园亲,这是骨子里的东西,这改变可能仅仅就是一两代人,不见得是好事。珍惜吧!抓老师夏琪,顺意!
6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2 10:39:26
  亲切流畅,风格独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的西方文化入侵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好文,推荐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30:39
  我们以前穷,处处向西方学习,都以人家为标杆,现在我们站起来了,有些东西该反思了,国情不同,真的需要那么多草坪吗?绿化的方式应该是因地制宜。祝老师夏琪,顺意!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7-22 11:13:29
  天方老师此文思考性强,对绿化的见解,中国人的种菜情愫,颇有见地,让人顿悟,很多老人从农村走出,对种菜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我觉得菜园有田园风情,有欣赏性又可以吃,一举两得。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38:48
  可能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吧,所见所想都一样,西方的东西有些个要有拿来主义的态度,国情不同,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反正我喜欢在土地上种些蔬菜瓜果。祝老师夏安!
8 楼        文友:佳华        2024-07-22 12:42:06
  文章写的很接地气,在农村基层包括县城里确实有草菜之争。管理者认为平整如砥的草坪好看又洋气,符合他们追求的整齐划一现代化的理念。老百姓认为是地就不能闲着,种草不当吃不当穿光好看有什么用。这是农村城市化初期必然遭遇的阶段性问题。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42:13
  对,那就话“人进了城,思想还留在留在农村”就是我听来的,是一位基层管理者说的。改变就在潜移默化,一两代人之间实现。美国人目前不吃河鱼,几十年后中国人不会种菜,可能都不觉得奇怪!祝老师夏琪!
9 楼        文友:瘦马        2024-07-22 13:59:24
  土地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庄户人无论到哪,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对土地的感情是不会变的。土地越少,越是执着。我所在的小里,有人还用泡沫箱种菜。文章很接地气,极具代表性。拜读,点赞!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50:43
  人们并不在乎土地出产多少,而在于土地不浪费,有生活气息,菜园里很多的菜大家都可以随便摘,一个瓜切开了几家分着吃。这种朴素的认知被从农村带了过来,大家也找到了乐趣。祝老师夏琪,万安!
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7-22 14:19:55
  居民小区能种菜,倒也是一桩新鲜事,在上海绝无可能,物业公司不给你铲除,居民也会有意见。有关父母在小区种菜一文,天方老师写得很有趣,也很有味道。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2 14:46:07
  我们这里都是拆迁小区,都是一个村子的,跟城市的移民小区有着本质的区别。我觉得应该是因地制宜。老家现在就很好,省了一大笔开支,农民有有了乐趣和生机!祝老师夏安!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