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 从《暮春归故山草堂》说起(赏析)

精品 【流年】 从《暮春归故山草堂》说起(赏析)


作者:听雪草堂 白丁,3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6发表时间:2024-07-23 11:29:14
摘要:通过对唐朝钱起的作品《暮春归故山草堂》这首绝句的赏析,叙说绝句创作的要点。

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钱起之诗体格新奇,理致清澹。此首七绝通俗易懂,却意境优美,蕴意深厚,读之让人回味不绝。
   今天写篇小文,是想通过透析此篇七绝,来探讨一下绝句写作时的一些细节。
  
   一、句式的多样性
   诗词,说到底还是文字的艺术,而文本则是迈不过去的坎。所以,读诗词也好,创作诗词也好,对文本的研究,真的很有必要。
   此绝由三句式、两句式和半句式组成,灵活多变。
   首句便是一个三句式,谷口,是在交待地点,并对应诗题中的故山草堂;春残,交待时间,并对应诗题中的暮春;黄鸟稀,是归途所见。
   此句应题而不犯题,可谓高着,不赘笔,且其起势如清溪流水般缓缓而来,与全诗的格调十分吻合。
   第二句是个二句式,由两组主谓词组并列而成,写归途所见。前两句若用散文句式来断句的话,当为: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三四句,是由两个半句式组成一句话,以始怜和不改两个虚词来串连,一气而下。
   写绝句也好,写律诗也好,句式的多样性,会使得全诗更具流动性和灵活性,不致过于呆板。唐初时的绝句大多都句式呆板,尤喜以对始或以对结,这些风格至盛唐后就渐有所改变,逐被灵动清新的风格所取代了。杜甫的绝句却大多保留了那种呆板迟滞的风格。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种全诗用对,且句式不变,读来就像看到一位男子穿着重甲在路上踢正步一样。
   所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不妨稍稍注意一下句式的变化。如绝句,前二句的铺陈可以多使用三句式二句式,后二句的转结则可以使用半句式、一句式,不但可使诗更灵动,也更容易写出神韵气韵来。若是律诗,中二联的对仗,一联用平行对,另一联就不妨用流水对,若都用平行对,很多时候使之笨拙或堆砌。
  
   二、意象的剪裁
   全诗一个有多少个意象?
   有:谷口、春、黄鸟、辛夷花、杏花、幽竹、山窗、清荫,共八个意象。
   实际上全诗只有四个主体意象:黄鸟、辛夷花、杏花、幽竹。其中,幽竹是核心意象,其他三个意象,包括山窗、清荫这两个从属意象都是为幽竹这意象来作陪衬的。
   四个主体意象,其中三个一起出现在前二句的铺陈中,可谓意象密集,唯核心意象出现在了第三句,第四句中其实是不存在独立意象。
   全诗的意象安排,由密到疏再到无这个递减的过程,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我们读唐人的诗,总能感觉到这样安排。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王昌龄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词创作时,意象的剪裁很关键。诗词重在表现,以何表现?便是借助于意象,借物抒情,借物见意是也。
   所以,在剪裁意象时,首先要问自己想表达什么?这意象的摄入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把不合理的意象写入诗中,便是失败;把没必要的意象写入诗中,便是堆砌。
   在选择了意象,便要合理地安排。先要分主次轻重,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着重写,哪些捂着写,一定要心里有底,要做到斤斤计较。
   通过针对意象的疏密安排,便能让人一气就读出诗外之文章。
   意象是诗的要素之一,几个意象凑在一起,便是意境了。此绝虽小,却营造了两个意境。前者秾丽华美,而后者清幽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且在色泽上有很大的对比性,黄鸟黄、辛夷花红、杏花白、幽竹绿。黄、红、白均是亮色,而以此来突出幽竹之绿,可谓煞费苦心。
  
   三、动静相宜
   前面着重分析了钱起对于意象本身的剪裁艺术,这里也还是围绕着意象的本身,不过侧重说其通过修辞手法,使得意象达成一种动静相宜的境界。
   四个主体意象,他使用了四个词来形容。黄鸟状之以“稀”,辛夷花状之以“尽”,杏花状之以“飞”,幽竹状之以“不改”。
   在形容黄鸟的时候,别出心裁地用了这个稀字,若是我辈写到此,估计多会用啼之类的表声音之词。这一啼啭之类的词似也无不妥,但若细细一较,便会发现,这一声音出现,将打破了全诗的意境,那一声鸟啼不再是天籁,而是噪音。
   辛夷花尽,就是凋谢光了,若是用谢字,再接上杏花的飞,就会显得画面拥挤,且有些隔。而用这个尽字,不但意思更彰显,且是一静止的状态,与后面的飞字,形成了相对。
   黄鸟和辛夷花是静态的,杏花是动态的话,那不改清荫的幽竹就是绝对的静了。
   前面的静,依然是动着的静,依然在随着节候而变迁,唯有窗下的幽竹,一直保持本色。
   这种以静衬动,以动烘静的手法,在钱起的笔下,已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步。
  
   四、诗在言外
   一首写得再美的诗,若读至句号处时,你所表现的意已毫无保留,这都不是一首好诗。言尽诗尽,诗尽意尽,绝非诗之真髓。
   辛夷花也好,杏花也罢,它们再美,也不过是红尘中的一瞬,而我,更是其中的一个过客。心中始终有一块净土,保留了最纯真时的初心。无论节候的变迁,无论岁月的流逝,始终初心不改。
   幽竹,已非幽竹,而是作者自己的那份情感、那份意志。
   写景诗也好、咏物诗也罢。诗中的意象,不仅用来表现自然的美,更是用来表现自己的那个真我。
   人贵直、诗贵曲。
   其实,无论直与曲,诗词更重在一个“真”字。写诗,若是只是用文字去堆砌,坐在宝塔里,咬着笔尖,写着风花雪夜,是很难感动人的。个人素来禀持,写诗,不是文字的游戏,而是生命的倾注。
   现在网坛上的不少诗作,毫无生命,扒下格律的外衣,早就一无所有。让我们找回写诗的初心,在真情创作的路上,共勉!

共 22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此篇赏析,作者就是借唐朝钱起的一首绝句《暮春归故山草堂》,写出了创作绝句的几点要素。说起绝句,或许大多人都知道,从开始识字到步入社会前,每个人都背诵过唐诗,但要说写,除热爱近体诗者,估计没几人会。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绝句的创作。作者说,句式呆板是好多创作诗词者的通病,如作者所写,一字用借,便全句呆板生涩,没有气韵;意象的剪裁,就是诗的前景铺排,掌握不好,一首诗的结构就乱了;动静相宜,在用词造句上得下功夫,让写出的诗如一幅画,有层次感为佳;诗在言外,意境不可言尽,这或许就是写作者所说的留白,留一份不可言说的意境,才能出情。赏析言出真诚,思维独特,读后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3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07-23 11:32:08
  读老师的文,学到不少诗词创作知识,很喜欢老师的“让我们找回写诗的初心,在真情创作的路上,共勉!”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7-23 21:35: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