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茂腔,田埂上的绝唱(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茂腔,田埂上的绝唱(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394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9发表时间:2024-07-26 15:14:55


   六姥姥家七舅姥爷的女子梅姨要结婚了,我和巧姨被六姥姥和姥姥们选中了,让我两个也跟着送亲队伍去送亲。
   我们可是娘家人呢,绝对不能掉价的,也跟着梅姨打扮了打扮。这一打扮,还真是不错哟,一个个水灵灵的,好似开未开的花骨朵,美着呢。
   梅姨的婆家在高密,那地方离着我们潍坊还是有段路的,好在梅姨的自家二姨也住在高密,打小梅姨没有了母亲,二姨对她很是照顾,小时候一直住在二姨家呢,十几岁了才回潍坊的,这不又找了那边的婆家,也就又返回去了。
   说来,老六姥姥和七舅姥爷对这门亲还是有看法的,娘俩好似商量好了似的,很一致呢,压根就不同意。原因说来,也很简单,嫌弃那人家太远不说,更主要的原因,是那叫小鹤的后生是个唱戏的。老六姥姥说没出息嘞,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不去学点手艺,干点什么,还偏偏地唱什么茂腔?
   七舅姥爷早年一个在大西北工作,一直没有带妻子女儿出去,后来妻子生病,下世了,唯留女儿,也就是梅姐,被二姨接走了。后来,七舅姥爷又另娶妻,也生了儿子女儿的。几年前,七舅姥爷托家带口的回来,将老屋翻盖,外面的工作也辞去了,落户村庄里,成了本村的地地道道农民了,还特意接回来梅姨。那时,梅姨十几岁了。六老姥姥原本跟着七舅姥爷的几个哥哥过日子,现在七舅姥爷回来了,也就跟着七舅姥爷过日子了。一家人和和睦睦,过日子,挺好的。
   恰是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野外一片片金色的谷子和遍地的庄稼,什么豆子棉花和水稻,一片片 又一片片的,泛着金波,流动的白云一样的棉田,真是美呢。
   梅姨要出嫁的前几天,我和巧姨姥姥们好多人,就在梅姨家帮着忙呢。
   那天,正在梅姨家忙着的我,忽然,想起七舅姥爷不同意梅姨的婚事这事儿来,心想到底为啥呀,咋还不同意呢?就悄悄问巧姨,巧姨眯着眼儿,正想着什么呐。我一问,她半掩起口来,悄悄地说:“你七舅姥爷嫌弃小鹤是唱茂腔的嘞。”
   哦,当我听说茂腔时,就觉得稀奇呢,因为听过京剧,也听过评剧,还听过黄梅戏,吕剧什么的。茂腔,只是听说过的,还真是没认真仔细去听呢。茂腔?这又是什么戏呢?
   巧姨和我一说,我又对茂腔来了好奇心,巧姨却说她听过的,也看过演出呐,确实不错的,很好听,也很感人的。巧姨戏谑的一笑又说咱们送亲嘛不是,到时候,新郎官不先唱几段茂腔,就别想让新娘子下轿。
   梅姨一听,不好意思,低头掰着自己的手指说:“别哈,巧儿,黛玉,不要难为他,他老实人一个,不经事的。”
   “嘻,真是女大外向哈,还没过门呢,就替外人说话,我是定不饶的。”
   茂腔,我当时满脑子茂腔了,就先回家问问姥姥姥爷。
   刚一开口问,小舅一听,上来就是一嗓子:“西山天黄昏,虎奔深山鸟奔林,家家户户把门掩,察院里闷坏我巡守臣,只为这张冤枉状,告着堂上老爹尊……”这一嗓子,可是明快,高亢,节奏感非常强呢。
   其腔调里,幽幽怨怨,缠缠绵绵,深藏着很深情的一种情感呢。茂腔,原来也是一往情深呢,难怪,这就很难怪,对年轻人被它所吸引了。
  
   二
   我呢,也一样没逃过呀。竟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被这一股子的热情与高亢吸引了,大声说:“呀,小舅深藏不露呀,咋从来没有唱过呀,快教教我呗。”
   姥姥故意把话题叉开说:“黛玉,明天送亲都准备好了吗?礼道也都记着了吗?”说完,拿眼朝我使眼色。原来,小舅曾有一段时间也是迷恋起茂腔,要去县里学,连学都差点退了,是姥爷坚决不许,小舅才只好忍痛割爱,没去学成茂腔,考上了大学,后来回村做了老师。
   小舅见我对茂腔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将茂腔说了个透。原来,这茂腔是我们潍坊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所谓的高密茂腔也就是潍坊高密一带的地方戏。其实,远在明朝就有了这戏曲了,算起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说起茂腔的最初,也就是民间的小调,因此,很容易被人接受,因此田埂地头,人们劳动的空闲,或是村庄茶余饭后,一种民间哼唱的小调。据传说一位姓周的,好似是尼姑的她演唱而因此得名“周姑调”,再加上有民间的艺人怕打着肘悬小鼓的节奏来演唱,因此又得名而“肘鼓子”了。茂腔这一形式的戏曲,尤其是在清道光年间大大盛行,流传在我们潍坊高密诸城日照以及胶州一带,整个山东都在兴起。在不断的流传和演唱中,就此,融合了当地秧歌就此形成了“本肘鼓”声腔的特点,也称“噢嗬罕”或“老拐调”。
   尤其是尾音,高八度,给人响亮而震撼之感。这是本着当地的“本肘鼓”,艺人们又不断创新又不断吸收了柳琴戏的唱腔的缘故,因此,又叫做“打冒”。渐渐地,人们却不再喜欢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因此唱腔一次次变化着,趋于完善,之后,人们根据“打冒”谐其原音并取其茂盛之意,于是,“茂腔”的叫法愈来愈被接受。从此,“茂腔”便取代了唱腔每番“打冒”的“冒肘鼓”。也就是说有了茂腔这一戏种得以流传下来了。
   说来,茂腔,是以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再有它的独特表演风格,长期以来,在潍坊地区久负盛名,也因此,深藏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得以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舅还告诉我说了许多他喜欢的茂腔经典作品,什么《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罗衫记》《五杯记》《风筝记》《钥匙记》《火龙记》《丝兰记》《绒线记》《蜜蜂记》等“四大京”“八大记”。小舅尤其喜欢《风筝记》,趁着姥爷不理会,给我唱了几段。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大声赞叹,并且说:“我要学,一定要学,这一次去送亲,我就拜梅姨父为师呢。”小舅说为什么不先拜他为师嘞,我笑笑说:“在学校,你已经是我老师了,不用再拜了呀。”
   但是,小舅还是给我讲了茂腔的很多知识呢,也算是茂腔学习的第一课吧。
   从中,我还知道了,这茂腔,有着浓浓的乡音,其唱腔以慢板为主,花腔尤其多,旦角下句的尾音不断的向上翻高八度,给人带来,听觉的冲击,至于,乐器,在武场有鼓、锣、铍等,司鼓是乐队指挥,文场以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为主。
   念白呢,有着平常素日里的念白,语言平白如话。声音呢,乡里乡音,平易近人,又是起伏跌宕,生动感人,因此令人容易接受,很容易就喜欢上了这唱腔的。
   茂腔,原本就曲调质朴,自然,唱词又通俗易懂,尤其是茂腔里的女腔,更是优美,一种期期艾艾,悲凉哀怨的小女子,有更多的不平与反抗精神,因此更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因此,茂腔,又俗称为“拴老婆撅子戏”。
  
   三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很快就报名去学戏去了,还有姥姥村子里好几个爱好戏曲的有孩子也有大人。
   那是,梅姨结婚不久,带着女婿回来走娘家,又一次,说起来茂腔的事儿,还说起结婚下轿时,没等巧姨和我说呢,新郎官就开腔唱起了茂腔:“今日相遇蓝桥前/你我的身世俱一般/嫂嫂二九十八岁/学生我也是三六十八年/十八岁,十八年/咱二人结配一对好姻缘……”一段茂腔《兰桥会》。真是美呀,妙呀,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呢。
   到了高密,才知道,那边对茂腔更是喜欢的尤盛,竟然有这样的民谣:“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
   这就难怪茂腔被誉为“胶东之花”这一说法了。
   那么,当天晚上,与梅姨父一起来的茂腔剧团,在我姥姥家唱了一台很好的茂腔大戏,全村的人都坐在戏台前,认真地听着戏,看着戏,孩子们更是热情飞扬,因为打算要去学戏了。搭戏台子时,孩子们,一个个俨然是戏团的一份子似的,帮着戏团剧组的,搬搬拿拿的,好不热心呢。
   夜幕降临,一个个屋顶烟囱里飘出缕缕炊烟,牲畜家禽的都入栏上架的,就要如梦了。村庄的上空一片墨蓝,树木花草在夜空里,寂寂无声,村庄里一片静谧和谐。
   人们坐在戏台前,就等着一场好戏开场了。
   最是戏台前坐着的老六姥姥和七舅姥爷,一改从前对唱茂腔的小鹤的不满,戏一开始,娘俩个就叫好声不断。说来想不到呢,最先拍手叫好的,竟然是老六姥姥和七舅姥爷呢,一个鼓掌,一个大声叫好呢。事后呀,老六姥姥说:“那可不是故意的,叫什么呢?”我说:“那叫情不自禁呗。”
   “对,黛玉,说得对嘞,就是那个词。哈哈,唱得太好了,一下子就把我的心呢,抓走了。”
   巧姨赶紧说:“那叫俘获了。呵呵。”
   茂腔,我喜欢,但是,因为学习忙,并没有学多久,就回村继续上学了。但是,我姥姥村里的几个,学得还是挺认真的呢,很快就入了门,学得有模有样的了。只要回村就给村里人唱上几段,真是带劲儿。
   他们一唱,我也跟着唱,小舅更是放开了喉咙,大声地唱。因为我姥爷也再不阻止,小舅去学茂腔,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去参加演出呢。而且呀,姥爷也喜欢上了茂腔呢,说:“别说哈,茂腔,听着舒坦就如饮茶,饮酒一样,越听越有味道。”我的七舅姥爷也说:“茂腔,不敢听嘞,一听就上瘾了。哈哈。”
   那么我的梅姨呢,或许是夫唱妇随吧,她也学起了茂腔,与我的梅姨父,一起唱,还经常陪着梅姨父一起演出呢。他们呀,婚后,小两口,甜甜蜜蜜,恩恩爱爱,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日子哟。
   哦,茂腔,人们也越来越是喜欢,那是,喜欢的了不得呢。闲暇时,娶亲过年的好日子里,或是茶余饭后,村口,树下,真不愧为田埂上的绝唱。
  

共 3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茂腔为话题的精彩散文。文章构思巧妙,主题鲜明,以梅姨要结婚,自己被选为娘家人之一,文章欲扬先抑,说七舅老爷对女儿婚事并不满意,因为女婿学茂腔,由此引起作者对茂腔的好奇心,在此驱使作用下,作者的舅舅的一番表演令自己和读者刮目相看,随着故事的高潮迭起,茂腔的历史发展,戏曲特点,尤其是茂腔的唱腔具有质朴自然、委婉柔怨的特点,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出现在大众面前。当然随着梅姨的结婚,人们不仅改变了固有看法,还对茂腔戏爱得如醉如痴,甚至有点乐不思蜀。文章中心明确,主线分明,巧设悬疑,发人深思。可见中华文化文明的传承上,大家都是积极分子,谁让茂腔如此博大精神,让人沉迷呢。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创作愉快,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07-26 15:15:32
  深情涓涓,诗意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4-07-26 15:16:37
  细品佳作,有种一见如故的深情,可见,祖国文化博大精神,可不是虚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6 19:49:25
  “茂腔”,我还第一次听到这种戏曲的名字,心中很是好奇,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中华戏曲艺术真是博大精深,京剧、豫剧、黄梅戏、秦腔、沪剧、吕剧等,它们讴歌美好的生活,给人力量,乐观向上,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真是令人百听不厌。文章选材典型,脉络清晰,故事性强,引入自然,内容充实,情感饱满,让人着迷。感谢春草葳蕤老师带来的精彩散文!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6 20:24:20
  茂腔,还是第一次听到。茂腔腔调质朴、自然,通俗易懂,都是中华戏曲的一种。讴歌美好生活,给人力量,充满正能量。文章情感细腻,构思独特,选材典型,耐人寻味。拜读欣赏了,祝葳蕤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6 20:53:21
  感谢阿巧老师留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6 20:53:50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7 楼        文友:乡笛        2024-07-27 11:13:16
  茂腔虽未听过,读罢文章便知是何物。中华戏曲广为流传,美好前行,一代接一代。祝贺文章荣获精品。好文章,学习了。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7 11:40:56
  茂腔,还是第一次听说。跟随春草老师的文字,具体了解了这种剧种,让人身临其境,大开眼界。作者结合梅姨的婚事展开故事情节,再加上小舅的参与,将茂强描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栩栩如生,仿佛梅姨和老公就在读者眼前表演。文章构思精巧严谨,情感真挚丰沛,笔触优美动人,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春草文章带来的精彩,祝老师夏日安好,生活开心,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7 11:42:26
  文章朴实感人,让人身临其境。恭贺春草葳蕤老师佳作获得精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10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7-27 17:55:34
  民间调子,高手云集,老师的文章写得栩栩如生!学习中∽∽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10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7 18:25:03
  感谢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敬茶!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