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驯水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驯水记(散文)


作者:秀针河 秀才,234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5发表时间:2024-07-26 15:40:47

【江山·根与魂】【流年】驯水记(散文)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经常受到洪水的侵袭。一九三九年闹大水,天津市最繁华街道和平路上的水深两米左右,曾经满街跑船,现在和平路一处旧楼房的墙上,还镶嵌有当年最高水位标记。一九六三年的大水比三九年的大水更大,在全市人民拼死奋战下,才没有造成三九年那样大的损失,不过很多抗洪勇士牺牲在抗洪前线。
   华北平原北部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河流,都在天津汇集入海,这是天津的西系水系。这些河流的上游还有多条支流,从地图上看,就好像一把蒲扇,海河就是蒲扇的扇柄。这些支流都源于太行山,海河几乎承接了太行山的大部分洪水。
   除了西系河流的洪水,还有北系河流。潮白河、蓟运河等河道虽没有西系河道那么多支流,但是也承接着燕山山区的大部分泄水排洪。
   从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就开始对海河系统投资治理。当初的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因为挪用治理潮白河的费用而犯案的。一九六三年大洪水以后,中央决定要把海河系统的洪水灾害根治,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和规划。为此,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并且亲笔题词。自此以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根治海河水利工程拉开了序幕。根治海河工程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到一九八零年结束,用了整整十六年时间。千万青年付出了艰辛的代价,才把海河洪水这只猛兽彻底驯服。
   根治海河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上学,到了中期以后,才有幸参加了几次挖海河工程。
  
   二
   刚开始治理海河的时候,施工如何组织,后勤如何管理,物资如何供应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探索。等到我参加挖海河的时候,一切都有了成功经验,各方面都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首先是人员组织。公社建有专门的挖海河领导班子,由两名公社干部带队,再从各大队抽调几个人(那时候村子都称为大队),由这些人组成公社挖海河领导班子。各大队抽调的这几个人基本是固定的,后来大部分被转为公职干部。公社挖海河队伍编制为“连队”,县里的领导班子称为“团”,中间没有“营”级编制。
   挖海河分春秋两季进行。上级的任务指标下达后,公社根据分配的工程量往各大队摊派人员,大队再往各生产队摊派人员。一般情况下每个生产队摊派两三个人。当时我们公社规模较大,每次挖海河出工都在三百人左右。各村的人员确定后,公社的连队编制“排”级单位,每个排三十六七个人,下面不再编制“班”级单位。排长由连队安排指定,挑选的都是有过几次挖海河经验,身强力壮,又有组织、指挥能力的人。
   我参加挖海河的时候管理已经很是正规。在村里报名之后,要填写报名表,报名表主要是看你的年龄。我第一次参加海河工程刚刚十六岁,海河工人的年龄要求要年满十八岁,我故意瞒报了两岁。好在没人按户口去核实(那时候农村没有户口本),我的身高已经和成年人一样,也就瞒过去了。村里的一个发小和我一样,都是隐瞒年龄去的。报名之后还要体检,体检合格才能最后批准。
   报名批准之后,去公社连队所在地每人领一辆独轮车,推回家里做个人准备。
   自己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打一个草帘。草帘长两米宽90公分,这是睡觉时铺在身下的。再就是准备自己的被褥和几件换洗衣服,如果是秋季还要带上棉裤棉袄。
   出发前的头天晚上,去公社连队所在地看一场露天电影,分几个路上吃的馒头。连长开会告诉大家明天的行军路线,到什么村庄住宿,第二天各村的民工就各自出发了。
   为了避免每人推着自己的独轮车劳累,大家把两辆独轮车绑在一起,变成了“双轮车”。行军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车上一个人拉着车在公路上跑,数着公路两侧的里程碑进行轮换。如果人员是单数,就三辆独轮车绑在一起。
   连长们已经骑着自行车提前出发了,为工人们的住宿去“号房”。一般路途中住宿都是住在学校的教室。在教室的地上铺上草帘,打开铺盖,连长们早已打来大桶的凉水,吃凉馒头喝凉水,吃饱喝足睡上一觉,第二天开始新的行程。
   远一点的工地,这样的徒步行军要走上五六天。
  
   三
   工地的窝棚连队提前来人搭好了。到了工地,按你自己被编入的“排”对号入座。连队编制“排”的时候,都是各村混编,同一个村的人绝不会编在同一个排里,这样才能便于排长的领导指挥。
   住宿的窝棚也是固定模式:提前钉好的人字屋架,上面摆上木杆做房檩,房檩上铺高粱秆勒的帘子,帘子上面苫一层防雨的油毡。窝棚的墙都是高粱秫秸,根部埋在土里,外面抹一层泥,里面就是明摆着的篱笆。
   窝棚中间挖一条沟,深三十多公分,两侧就是睡觉的土炕。土炕上先铺一层油毡防潮,油毡上面放自己带来的草帘,草帘上铺苇席,苇席上就是自己的被褥铺盖。从家里带来的衣服包裹,都挂在两侧的篱笆上。
   每个排一间大窝棚,三十多人住在一起,以后吃饭睡觉都在这间大窝棚里。
   吃饭的时候,由炊事员送到窝棚里。大笸箩放玉米面窝头,洗衣大盆或者水桶盛菜。窝头随便吃,如果是大锅做的熟菜,炊事员每人分给一菜盆(海河工人们自带的吃饭用具都是盆,没有带碗的);如果是咸菜自己随便盛。
   海河工人改善生活吃白面馒头。我敢说诸位读者很少有人见过海河工人吃的馒头:每个馒头七两面粉,像小枕头一样,每顿每人两个,而且绝不会缺斤少两!也许您会说,娘啊,够我吃三天的了!当时的海河工人,这两个馒头几乎没有剩下的。我的一个同学个子矮小,吃完馒头排长问他吃饱了吗?他说凑合着对付半饱。排长说你这个小东西没良心,这样小的个子吃两个馒头还说半饱,炊事员,再给他一个!炊事员给了他一个,他几口又吃了进去。炊事员说你不怕撑死再给你一个,结果他又吃了进去!他自己一个人吃下四个枕头般的大馒头,这件事是我眼看着发生的。至于吃大窝头,每人每顿都要吃上五六个。
   肚子里吃进这么多东西放在哪里?再和大家说个笑话。我们排有个工友,上午九点多去大便,回来大喊活不了了,说他的肚子漏了。大家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今天早晨菜里第一天放了黄豆,七点多吃饭,现在就拉出去了。大家都笑了,原来其他工友也都排泄出去了。凡是临近海河工地的村庄,第二年庄稼都会大丰收,海河工人们免费提供了大量肥料。
   有人说,海河的河堤是用窝头堆起来的,这话一点不假。那时候国家供应海河工人粮食,每人每天三市斤,这些还不够,还要每个大队再补贴一些。
  
   四
   海河工人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去工地干活,七点钟吃早饭,半个小时吃饭。中午十二点吃饭,一点钟上班。晚上什么时候满天星斗才会下班。刚开始的一星期最难受,腰酸腿疼,三十多公分的土炕一步都迈不上去。一个星期过后,这些疼痛都消失了,每天出工再也感觉不到劳累。
   经过几年摸索,发现每人一辆独轮车推土工作效率最高。独轮车也是特制的,车身和车把同样宽,上面左、右、后面20公分高挡板,长长的车把。每辆车装满200斤左右的泥土,一个人从河底推到几十米的大堤上面。
   如果河堤是一直到顶的大坡道,这车泥土任何人自己也推不上去。长年施工发明出“一马摞蹬”的方法:河底第一层土开挖,挖到两米左右开挖第二层土,第二层土挖到两米多接着开挖第三层土。挖海河的大挖锹长40多公分,是挖每层土的深度,这样,每隔两米多就会有个40多公分的小土坡。这样的小土坡一个人推一车土自己完全可以推上去,就这样一层一层,不用任何人帮助,一直就可以推到河堤顶部。等到了堤顶,两条腿会止不住地哆嗦、打战!
   挖到河堤根部,“一马摞蹬”的办法无法继续使用,只好安排人“拉坡”——用人力把推土车拉上去。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前面直着往上拉车很费力气,就使用“反拉”的办法。在河堤顶部埋上木桩,木桩上安装滑轮,把一根三公分左右的粗绳子从滑轮上穿过去。绳子的一头挂在推土车上,几个人拉着绳子的另一头朝河堤下面跑。利用朝下跑的巨大冲力,一下就把推土车甩了上去!
  
   五
   生活如此艰苦,工作又是那样劳累,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会认为,工人们一定是整天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其实不然,工人们每天都是生机勃勃。
   工地上非常流行“角力”。
   每天上下午,干活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很多人休息的时候不好好歇着,而是“拍大车”。往一辆手推车上装土时用力拍打,一直装到平时三四车的土量,然后轮流尝试,看谁一个人能把这车土推上河堤。还有人试着“举重”,没有专用器材就举独轮车,用一只手把独轮车举起来。摔跤排长不允许,怕是两个人互不服气造成打架斗殴。
   海河施工现场热闹非凡,河堤上插满一杆杆红旗,高音大喇叭里播放着当时的革命歌曲,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年轻人不管多么劳累,永远不会失去寻找欢乐的本性。大喇叭播放歌曲,大家有时会随着大喇叭的播放唱起来,歌词却变成了调侃。当年有一首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海河工人们唱的时候,歌词变成了这样:“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海河工人多荣耀,推着小车走天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窝头给我俩,我为祖国挖海河,哪里挖海河哪里就是我的家……”
   我参加挖海河那年,工地附近有个村庄,村里有个“灯光篮球场”,其实就是篮球场上挂几个电灯泡。听说这个村的“篮球村队”在附近很有名气,几个喜欢打球的工友想和他们打比赛。白天没有时间,球赛约定在晚上。晚上收工吃完晚饭已经七点多了,几个喜欢打球的工友如约来到村里,后面跟了一大群工友看热闹。球赛结束已经接近深夜十二点,我们连临时拼凑起来的球队,竟然把村队打赢了。
   年轻真好!不怕苦不怕累,随时随地寻找快乐!
  
   六
   现在有个“农民工”的名词,大家会认为,当年的海河工人应该全是农民工。其实不然,里面有很多城市人,不是指那些负责设计、规划、管理的城市人,而是奋战在施工一线,每天用小车推土的城市青年。
   那时候正大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青年来到农村安家落户,有很多知青参加了挖海河的一线施工。知识青年去挖海河,可以免去自己回家做饭,每期海河结束,还可以回城市老家休假,被批准的假期生产队会照记工分。
   不要以为城市青年自幼娇生惯养受不得苦累,来自城市的知青干活比农村青年毫不逊色,有的更是出类拔萃。
   我们公社挖海河在县团里的编制是七连,相邻大钟庄公社的六连。六连是一支非常先进的连队,被县团命名为“红六连”,他们的施工进度在全县团永远保持第一。大钟庄公社地处大洼地区,原来地广人稀,上山下乡运动时被安排了很多知识青年。“红六连”的海河战士大部分是知青。
   农村人有善良朴实的一面,也有农民式的狡黠。海河工地干活会有偷奸耍滑的现象出现,所以连队编制排级单位的时候,才会把各村人拆散混编。而“红六连”几乎没有磨洋工现象,战士们推起小车你追我赶,如同到了体育竞技场。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小伙子们,脱掉上衣露出鼓鼓的胸肌和棱角分明的腹肌,简直能和健美运动员媲美。
   后来知青大返城,这些参与过治理海河的知青战士各自回到了家乡。时至今日,他们大多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经过半生奋斗,他们有些人可能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富豪,也可能是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更多的是普通退休工人。当他们回忆起在海河工地奋战的岁月,一定不会伤心,不会懊悔,只会有满腔的自豪!
   在这里,我喊一声那些不相识的海河战友,你们是不是倍感亲切?
  
   七
   那时候,除去春秋两季参加由省里组织的挖海河,县里每年也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农闲时节,各村都要组织“出河工”,时间长的几乎干到大年除夕。夏季里沟渠里灌满雨水,就装上抽水机抽水;冬季里四十公分左右的冻土层,就用洋镐、锛铲破冻。原来一望无际的荒滩上,变得沟渠纵横,把那些盐碱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县里不但组织挖河、挖渠,还投资兴修了几十座扬水站。原来“蛤蟆撒泡尿就会颗粒无收”的大洼地区,现在旱地是一季冬小麦、一季晚玉米,更多的是改造成高产稻田。正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当年那些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奋战的人们,如今都到了夕阳西下的年龄。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驯服了海河这条洪水猛兽。这些年全国每到夏季,总会出现水灾地区,唯独天津这个九河下梢之地,几十年再也没发生过水灾。当年天津市区内有一条河名为“墙子河”,为了防止河水外溢淹没街区,在河两岸砌上一米左右高的砖墙,所以被称为“墙子河”。如今墙子河早已被填平,改造成宽阔的南京路。
   当你畅游在水波粼粼的海河岸边,当你游览在商品琳琅满目的滨江道,当你住进冬暖夏凉的单元楼房,是否知道,这一切都有当年海河战士的一份功劳?
   我庆幸当年为根治海河出过一份力,洒过几滴汗水,根治海河的道路上也有过我的脚印,尽管这些脚印早已模糊不清。
  
   (写于7月21日晚)

共 507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天津地处九河下方,在古时候经常被淹,这主要是因为太行山的大部分洪水都要归入海河造成的。解决天津的洪涝,就要根治海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就开始投资治理海河。特别是,一九六三年天津又受到了大洪灾后,中央决定要彻底根治海河,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的问题。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由此,拉开了根治海河水利工程的序幕。根治海河水利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整整用了十六年的时间,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付出了辛苦的代价,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把海河的洪水彻底制服了。作者有幸参加了那场浩大的水利工程,亲身体会了其中的艰辛与荣耀,并用真挚的情感、凝练的语言,详细地描绘出了那热火朝天的场景,以及那段难忘的岁月。对人们了解治理海河的水利工程,了解治理海河工人们的辛苦付出,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感人至深。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7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07-26 15:49:39
  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了当年根治海河的水利工程,以及为这项伟大水利工程无私付出的人们。向他们致敬,也向作者致敬!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7-26 18:50:35
  感谢五十玫瑰老师的编辑和点评。我曾不止一次参加过根治海河的水利工程,这篇拙作写了其中的一些点滴。已经到了“下夕烟”的年岁,写出来算是对青春的一点美好回忆吧。再次感谢老师,祝暑期安好,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7-27 21:31: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