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清明上河图(散文)

精品 【云水】清明上河图(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1003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7发表时间:2024-07-26 16:40:53
摘要:《清明上河图》画面长而不冗,场面浩大却杂而不乱,错落有致,笔法细腻,精妙绝伦,浑然一体,别有情趣。它是一幅清新脱俗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是一幅千古不朽的艺术杰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永远绽放着独特的耀眼光芒。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画。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之所以能流传近千年,因为它全方位地展示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一幅北宋风土人情生活画卷。画上的人物有近八百个,有王孙贵族,也有市井百姓,表现了各阶层的生活百态。
   《清明上河图》长5.28米,宽0.24米,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主要描绘了汴河及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及乡村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状况,是北宋时期繁荣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风俗,集市的热闹场景。整体分为三大部分:郊外春光、汴河虹桥、城内街市。
   画卷上“清明上河图”五个大字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笔题的字,标准的瘦金体,字体清秀修长,为画增添了一抹厚重的色彩。
   《清明上河图》就像一帧帧电影胶片,展开画卷,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完美地呈现在眼前。
  
   一
   八百多年前的一天,在北宋都城东京的郊外,风和日暖,树木吐出新绿,花儿绽开笑脸,小河里的流水潺潺,一切都欣欣然。
   郊外的大路上,一个毛驴运输队由远处而来,毛驴身上驼满了薪柴,因为开封地处平原,燃料匮乏,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一年四季都需要用木炭。驴儿们负重前行,领头的毛驴在转弯处不等赶驴人指挥,自己就轻车熟路地拐弯,看来不是第一次到东京城了,对这条路了然于胸,已经非常熟悉。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城内进发。
   桥旁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的茅草屋,也有少数有钱人家盖的瓦房。那是郊外的一座座农家小院,环境格外清幽。院里生长着高高的树木,枝头已绿意盎然,绿树成荫。树杈上偶尔有一两个鸟窝,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或在春风里自由地飞翔。院子里鸡在觅食,鸭子伸长脖子在叫,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逸,处处都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地。空旷的打谷场上有一个大石碾,那物件平时都是闲置的,寂寞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有麦子稻谷丰收的季节才能派上用场。北方的春天干旱少雨,远处田间有一口水井,圆口有辘轴,方便人们打水用。两个老农正在打水,灌溉菜园。苏东坡在《春菜》一诗里提到当时的青菜有韭菜、菠菜、荠菜、芜菁等。汴河两岸这里的柳树种植较多,此时杨柳依依,莺歌燕舞,一派春天的景象。
   望火楼是古代有火情时发出信号的地方。在一处荒废的望火楼上,竟然空无一人,上面还摆着一条长板凳,估计有人经常来这里闲坐,成为娱乐休息的场所。
   柳荫道上,有一队人马急匆匆的从城外而来,看样子,应该是扫墓踏青归来。前面轿子里坐着家眷,骑马的应该是官员或有钱人,还有挑着东西的挑夫,他们的气势,惊动了农家的猪,横冲直撞,东奔西蹿,三个家丁在前面驱赶,引得路旁的一些人扭过头来观望。
  
   二
   当时的东京城紧挨黄河,以漕运为主。汴河水连接着黄河与淮河,此时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它可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商业交通要道,汴河两岸人口稠密,商船云集。
   河里船只如梭,大大小小有二十九艘。最主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漕船,又叫平底船,这些船主要承担运输任务,载重量大。第二种是客船,比较长,速度快,窗户也多,适合看河岸沿途的风景。第三种船是画舫,装饰得很漂亮,主要用于旅游,乘坐的大多是来京城游玩的外地人。
   漕船一艘挨着一艘,这些船体积庞大,从粗大的船帆上就可以看出,它的运输量巨大。这些船大多都是运粮船,官家的船只据说都去运送花纲石了,私船趁机而入,操控了粮食市场。
   那些纤夫沿河岸用力地拉着纤绳,船上载满了货物,能感受到纤夫的辛苦,顺风还好,逆风的时候,船行驶缓慢。船靠岸以后,用绳子系在岸边,船与岸之间搁一块踏板,方便上下船。码头上,工人正在忙着搬运货物,货主正清点货物。搬运货物时,每搬一次,以一个竹签来计数,最后用竹签数目来结工钱。
   横跨汴河的是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犹如一道彩虹架在汴河之上,故取名虹桥。当时汴河水流湍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桥墩,建桥工人发挥聪明才智,用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采用榫卯结构支撑大桥,使之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分散负重使桥面受力均匀。桥两边安装有牢固的护栏,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
   虹桥之上,人潮如流,车水马龙,此时,一文一武两位官员在此相遇,骑马者是武官,坐轿的人是文官,狭路相逢,两者均不肯退让,于是便起了争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差一点动起手来,吵吵嚷嚷的,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虹桥之下,正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艘大船正要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竹竿钩住桥梁的,有的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让船只顺利通过虹桥桥洞。领航的人在大声地指挥着,引得周边的人一齐向这边观望,都为这艘巨轮捏一把汗。
   桥头彩楼欢门高耸。有修鞋店、馒头摊、饮子摊、杂货摊。有两位摊主正在为自己家拉客,争相招呼到自己家店里买东西。路口有两个人拉着独轮车,从桥上下来,由于惯性,车飞快地向前跑,前面的人尽力压住车,后面的人拉也拉不住。有一算命先生,遇到一个算命人,便给他看手相占卜凶吉,旁边一位系围裙的店小二看了,心生好奇,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新酒店上面写着“天之”“美䘵”的字样,据说是出自汉书中鲁匡说的:“酒者,天之美䘵。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他认为酒是上天的美好赏赐,是颐养天下的好东西。旁边的一家酒店叫“脚店”,宋朝时,正店有七十二家,属于官家的酒店,脚店相当于酒的零售商,多如牛毛,寻常百姓也能喝得起。脚店开在货运码头繁华地段,经常有人来喝酒,一到吃饭的时间,那生意非常兴隆。街角的“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正值清明时节,少不了有买纸钱的人进店买祭祀用品。
   酒店的对面,遮阳伞下,是”饮子“店,它起源于唐朝,有香饮子、冷香饮子、清凉饮子等,相当于今天的中药饮料,有助于消化。茶馆在宋代开得非常多,因为宋代文人雅士喜欢斗茶,以茶论道。茶馆里,有的人正在闲谈中消磨时光,有的人正在细细地品茶,好不惬意自在。
   街道上,人来人往,有踏青赏景的,有出门游玩的,有做小买卖的。画里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生百相,跃然画中。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仿佛自己也化身画中人,游走于繁华的街道,感受它的宋韵风情。
  
   三
   高大的“上善门”将汴京城一分为二,门外是城外,门里是城内。
   城门前是护城河,桥上行人有挑担的、有凭栏眺望的,有推独轮车的。
   城楼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特别气派。土城墙显得有些落魄,还生出一些杂乱的树木。城楼之上,雕梁画栋,城楼是开着的,里面一面大鼓特别醒目,放在鼓架之上,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击鼓传声报警。
   城门口,几匹骆驼正缓缓地向城外走去,应该是西域商人来东京城内做生意的运输工具,他们是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队。可见,宋朝时,汴梁城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城内,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肉铺、庙宇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医药门诊、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面上悬挂着旗幡,叫卖声不绝于耳。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做生意的商人,有看街景的绅士,有骑马的官吏,有背篓的僧人,有说书先生,城内还有行乞的穷人,三教九流,真是无所不有啊。
   交通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乘轿子的,骑骆驼的,赶牛车的,还有人力拉车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座客栈里,门前客人人头攒动,里面一定住了不少来此做生意的商人。
   路边是一家正店也就是官家的酒店,有夜市和早市,生意兴隆得很。三层彩楼里宾客满座,觥筹交错,人声鼎沸。门口穿长袍的,笑脸相迎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门外,还有两乘轿子正往正店里走。
   城里人注重仪表,有专门的修面店。转角是“久住王员外家”,应该是旅馆,门口有伙计在招揽旅客入住,楼上一位读书人正在潜心读书,不知道是不是进京赶考的举子。“王家罗明匹帛铺”,店面很大,各种彩绸丝帛摆满了柜台。宋朝时,医学水平也很发达,有专门为病人看病的诊所,杨大夫精于外科,赵太丞医术更显高明,他应该在皇宫里当过医生,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儿科都很精通,治好各种疑难杂症不在话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男子,拿着扇子挡着脸,对面正好过来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也许是旧友,拿扇子男子为避免尴尬,想以这种方式躲避与旧友说话。路这边的棚子下面,一群人正聚集在一起,听一位老者说书,说到兴奋时,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每个人都听得入了迷。
   这时,走来一队人马,仪仗队开道,威风八面。只见那官员骑着高头大马,头戴席帽,穿着盘领衣衫,手执马鞭,神态庄重,也许是赶赴外地上任的。有提着铜锣的,有挑行李的,旁边还有人专门侍候,为他提着刀,前有两人在马头拉着,以免马在闹市区受到惊吓,而马失前蹄。
   旁边一行脚僧,打扮得有几分像唐朝的玄奘,脚穿芒鞋,身着禅衣,手握拂尘,背着竹笈,里面装有竹杖经卷等。前面挂的小香炉应该是驱蚊虫的。不知道他是到京城寻访名师,还是到寺院进行自我修行?
  
   四
   《清明上河图》有人说它是一幅盛世里暗藏危机的图画。商业繁荣的表象之下,有着很深的隐喻之意,令人细思极恐。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城的人口达一百二十七万之多,当时设八厢一百二十坊,每个坊都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画上的望火楼却无一人把守,城门大开城防形同虚设,军队懈怠慵懒,原本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居然成了一商铺,为金兵攻进汴梁城埋下伏笔。
   宋徽宗时期,朝廷军事实力日渐衰败,防范意识淡漠。他喜欢斗茶和书法艺术,贪恋祥瑞和吉兆,不愿意面对现实。有人说宋徽宗如果不是皇帝,他可能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当《清明上河图》到他手里,他没有表现出欢喜之情,只在卷首题了五个字,就把这幅画作赏赐出去。不久之后,金兵攻进汴梁城,把宋徽宗也俘虏了去,让他受尽了凌辱。岳飞曾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里写到:“靖康耻,何时雪。臣子恨,何时灭”。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开封人把《清明上河图》原汁原味地搬到了现实中,按着画中之景,修建清明上河园。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壮观,令世人惊叹。乡野、虹桥、汴河、商船、商铺、城门、勾栏瓦肆,一应俱全。大型的节目表演《东京保卫战》《东京梦华》,运用现代科技,梦幻般地让人穿越千年时光,重温大宋王朝的盛世景象。
   《清明上河图》画面长而不冗,场面浩大却杂而不乱,错落有致,笔法细腻,精妙绝伦,浑然一体,别有情趣。它是一幅清新脱俗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是一幅千古不朽的艺术杰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永远绽放着独特的耀眼光芒。
  

共 42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清明上河图的精彩散文。《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北宋风土人情生活画卷。画上人物众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八百多年前,北宋都城一派祥和,郊外毛驴队穿行于大路上,桥旁边,农家小院,环境清幽,鸡鸭觅食,到处充满乡村气息。田地里,大石碾闲置在打谷场上。田间还有一口井,两个老农正在打水,灌溉菜园,蔬菜青绿,杨柳依依,莺歌燕舞,一派春天的景象。一处荒废的望火楼上,空无一人,成为娱乐休息的场所,柳荫道上,一队人马急匆匆而来,轿子里坐着家眷,还有骑马的人在旁边守护,后面还有挑夫,很有气势,引得路人扭头观望。汴河两岸人口稠密,商船云集,是重要的水运要道。漕船不停穿行,运输量巨大。纤夫用力地拉着纤绳,工人忙着搬运货物,横跨汴河的虹桥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通行。虹桥之下,船只小心翼翼通行,桥头彩楼欢门高耸,小摊位众多,热闹非凡。酒店人来人往,生意兴隆。街道行人踏青赏景,一派悠然。城门口,几匹骆驼缓缓走过,他们是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队。城内,屋宇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进京赶考的学子,形形色色的人,形成一幅场面浩大却杂而不乱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用《清明上河图》引出北宋时期画面上的真实生活场景,令人震撼。文章文笔清新活泼,书写流畅,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盛大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感谢阿巧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6 16:43:45
  由《清明上河图》这幅图画,引出了北宋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6 18:43:33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百忙之中对文章的精心编辑!编者按很精彩,我很喜欢!老师辛苦啦!敬茶!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6 16:49:49
  文章描写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场面浩大杂而不乱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让人也感受到了北宋时期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一派繁荣景象。再次拜读欣赏,祝阿巧老师创作愉快!精彩继续!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6 18:46:50
  是啊,清明上河图,是国宝,也是开封人的骄傲。只可惜,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张择端的真迹,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可以看到。再次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夏日安康!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6 21:51:37
  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作愉快,开心每一天!敬茶!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6 20:52:11
  阿巧老师笔下的《清明上河图》真是别开生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个个画面,更加立体呈现出了北宋时期的,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城市的繁华景象和百姓生活的种种场景。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骡马牛马车辆,拉车的,坐轿的,还有桥,房屋,城楼随着文字一一再现。文章视角独特,令人陶醉期间,一读再读爱不释手。好一篇精美散文,葳蕤点赞问好老师,感谢老师的分享,祝福老师写作愉快, 精彩继续!
春草葳蕤
回复3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6 22:00:15
  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作愉快,开心每一天!敬茶!
4 楼        文友:乡笛        2024-07-27 11:05:50
  文章选题大气新颖,描写细腻如微。情感生动丰满,文笔清新,书写流畅,扣人心弦,百读不厌。好文章,拜读了。祝老师文章荣获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7 22:50:29
  感谢乡笛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佳作不断!敬茶!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7 11:55:47
  说实话,我对《清明上河图》没仔细看过,只是经常听说。走进阿巧老师的文字,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这幅名画。它不仅生动全面呈现了北宋京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热闹和繁华,各种阶层人物的动作神态,场景多而不杂乱,而且还有艺术特色。作者结合历史故事,记述《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引人入胜,感叹不已。文章构思精巧严谨,情感自然,笔触优美动人,感怀抒情,情景交融,让人身临其境,回味久久。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阿巧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7 22:55:48
  感谢淡淡的云彩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清明上河图》开封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人们把它制作成汴绣、绘到扇子上,它篇幅之长、内容之丰富,人物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许多画面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夏日安康!敬茶!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7 11:58:32
  佩服阿巧老师知识广博,向老师学习。恭贺阿巧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支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7 23:01:03
  再次感谢淡淡的云彩社长的支持和鼓励!精品文里也有老师的功劳!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佳作不断,生活开心!敬茶!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7 23:01:22
  再次感谢淡淡的云彩社长的支持和鼓励!精品文里也有老师的功劳!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佳作不断,生活开心!敬茶!
7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7-27 17:43:06
  一幅清明上河图,一篇精彩的文章。老师底蕴之深厚,佩服才情!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7 楼        文友:阿巧        2024-07-27 23:03:15
  感谢砍脑壳的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愿老师创作愉快,夏日安康!给老师敬茶!
8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7-29 09:31:30
  多年画画的我,自以为对《清明上河图》算了解的,读了阿巧老师的文章,才知道我那点了解只是《清明上河图》的冰山一角。老师从农村,城市,从农业,手工业,从经济,政治,多角度多方位地讲述了《清明上河图》,文笔流畅,文笔细腻,条清缕析。《清明上河图》作为当时社会的一幅风情风貌图,详细地记载了汴京都城。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这为我们了解考察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难得的第一手视觉资料,让我们觉得,当时的社会可触可摸。如果说《红楼梦》《金瓶梅》是以文字记录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风情,而《清明上河图》则是以画笔,以一种视觉记录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实体形态。因此,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绘画,而是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再多说一句,纵观当今美术,展览会上,动辄八尺丈二的画幅,他们管这称巨幅,可是,里面的内容空空如也。《清明上河图》幅高才二十几厘米,与今天的画幅比,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是,它才是真正的巨幅。它所展现物像的丰富,社会生活情境的宏大,古今中外,只此一例。它,前无古人,至少到现在,后无来者。
   读文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阿巧        2024-07-31 22:45:23
  感谢千秋万里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原来老师多才多艺啊,厉害!《清明上河图》光人物有八百多个,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展现的内容也是丰富,各行各业,全方位、无死角,真是不是得了。感谢千秋万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敬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