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快板,传承千年的艺术之声(散文)
一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突然,一阵清脆的快板声传来,如同春日里的黄鹂啼鸣,吸引着我的脚步。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朋友站在草坪旁,正全神贯注地表演着快板。
他小小的身躯随着节奏轻轻摆动,手中的快板上下翻飞,那清脆的声音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陶醉。我不禁驻足,啧啧称赞,思绪也被这灵动的快板声拉回到了过去。
记忆中,那古老的庙会上,人群熙熙攘攘。在临时搭建的简陋舞台上,一位老人正表演着快板。他名叫张老顺,是我们镇上颇有名气的快板艺人。他身着一袭旧长衫,整洁得体,神采奕奕。他一登场,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张老顺双手握着快板,那竹板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他开口说唱:“竹板一打叮当响,各位朋友听我讲。今天来讲牛郎织女事,爱情传说永流芳……”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瞬间压住了庙会的嘈杂。他的表演节奏明快,词句诙谐,讲述的是民间的传奇故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与快板的节奏完美呼应。台下的观众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全都目不转睛,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而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时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几个孩子在人群中穿来钻去,好奇地盯着舞台,眼睛里满是惊喜和神往。
那期待的目光,仿佛在追寻着快板的历史足迹。说起快板,其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相传在古代民间,艺人走街串巷,凭借着手中的几块竹板,便能诉说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传递生活的智慧和哲理。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快板的声音成为了人们忙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快板早期被称为“莲花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节奏和韵律的表演形式。在明清时代,快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民间娱乐的常见形式。到了近代,快板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民众士气的有力武器。
其实,关于快板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朱元璋是快板的开山鼻祖,幼时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跟王干娘度日,长大后被送往皇觉寺出家,出家后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牛多病死,他又被马员外驱逐。王干妈也因病去世,他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叫谁为爷谁就病,叫谁为妈谁也生病,后来钟离县的人都不准他在门前喊爷喊妈。朱元璋在放牛之处独自悲伤,十几岁的人,命苦运蹇,到谁家讨要谁家的人都会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那该如何乞讨?他忽然看见地上有两块牛骨,情急之下,想用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他天天用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的人都害怕他叫爷喊妈,每听到门前有牛骨声传来,就会把剩的食物拿到门前送给朱元璋。一直流传到现在,穷家门的乞丐都不敢人前哭爹唤妈。就是这个原因,社会人士把那牛骨叫牛骨头,而穷家门的人则把它称为“太平鼓”,上面的十三个小铜铃,也是朱元章所留。这便是快板的由来。
快板作为传统的说唱艺术,由两块竹板或铜板制成,演员们通过灵巧的手法,让快板在手中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配合着生动有趣的唱词,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快板的表演方式简单,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它的特点是速度快,节奏明快,语言简练,故事性强,即兴创作,互动性好。无论是在热闹的集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快板那富有节奏感的声音总能引人驻足聆听,为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色彩。
二
即兴快板魅力无穷,吸引着无数兴趣爱好者,张楠便是其中之一。在2023年8月办的“星光闪闪”第九届全国少年电视活动中,张楠和其师傅——著名的快板表演艺术家张志宽一同登台。张志宽成就颇高,经验丰富,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快板节奏精准,唱词韵味十足。而张楠则青出于蓝,在师傅的引领下,发挥出色,师徒二人配合默契。只见张楠和张志宽精神抖擞地站在中央,张志宽老师身着传统的长衫,手持快板,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要将整个舞台都装进那明亮的眼眸。张楠则一身干练的装扮,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热情,准备迎接这场精彩的表演。
音乐响起,张志宽率先打起快板,那两块竹板在他手中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只见他手指灵活地舞动,竹板碰撞,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啪啪”声,如同一串欢快的鞭炮在炸响。他的手腕轻轻翻转,快板的节奏时快时慢,时而如疾风骤雨,让人应接不暇;时而如潺潺溪流,舒缓而悠扬。他微微仰头,面部表情随着唱词不断变化,时而严肃庄重,时而眉飞色舞,仿佛正置身于那立井架的建设现场。只见他唱道:“立井架高耸入云端,建设工人斗志坚。铁锤挥舞响连天,汗水湿透衣衫衫。”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力量。
此刻,我坐在沙发上,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被这精彩的开场瞬间吸引。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嘴巴微微张开,心中充满惊喜与期待。
张楠紧接着跟上节奏,他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地唱道:“为了祖国献石油,昼夜奋战不停休。艰难险阻全不怕,定让油井立荒丘。千锤百炼雄心在,壮志凌云写春秋。热血沸腾激情燃,敢教日月换新天。”他的动作充满力量,让人让人热血澎湃。
师徒二人你来我往,配合默契无间。张志宽的神态沉稳大气,每一个表情都传递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张楠则显得朝气蓬勃,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们的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唱词如行云流水般从口中倾泻而出。张志宽声音洪亮高亢:“机器轰鸣震山川,钢铁巨龙把身展。”张楠紧跟其后,激情澎湃:“众人齐心力量添,美好未来在眼前。”他们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把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整个舞台上,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舞动,快板声、歌声、表演融为一体。那清脆的快板声如同战场上的鼓点,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又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深深触动心弦,让人沉浸在这艺术的魅力之中,久久难以忘怀。
三
随着时代的进步,快板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表演形式愈发多样且愈发精彩。如今,快板依然活跃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
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一群学生们身着鲜艳的校服,整齐地站成一排。他们手中的快板色彩斑斓。随着欢快的节奏,口中吟唱着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眼神中充满自信。舞台上,那个领唱的小女孩,眼睛明亮得如同璀璨星辰,灵动得好似秋水盈盈,每一个表情都传递着欢快愉悦的情绪。她手中的快板打得格外响亮清脆,节奏把握得精准无误,引领着整个团队的表演的精彩表演。
在我们社区的文化活动中,一位大妈精神抖擞地站在舞台中央。她用快板讲述着社区里的温馨故事,宣传着邻里和谐的美德。她的表演亲切自然,就像在和观众们拉家常。她时而微笑,时而皱眉,生动的表情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手中的快板配合着她的说唱,轻重缓急恰到好处
在女儿所在的艺术培训中心,一群小女孩穿着鲜艳的演出服,正在排练一段快板节目,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声音再响亮一点,节奏要更稳一些。”孩子们听了,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表演。
看着眼前小朋友认真表演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快板的美好未来,看到了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旧貌换新颜,继续绽放光彩。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快板会拥有更广阔的舞台,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