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书声朗朗 业绩闪光(随笔) ——浏览“光彩戎耀 与书为友”读书会视频偶感(随笔)
从“朝来物业”发布的信息得知:2024年7月26日下午,由北京朝来绿色家园物业管理中心牵头,举办了以“光彩戎耀与书为友”为主题的读书会,各社区派出代表出席,共30余人参加,其乐融融,各自畅谈读书心得,发言踊跃,书声朗朗。
郎朗读书声,孜孜勤学者。读书会的氛围轻松愉悦,每位成员在读书中阅有所思,为思想注入智慧,用心思考与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懂得要更多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关注他人的需求,用同理的心声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处理事情,建立更加和谐、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
此次读书会,教育引导基层社工、职工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勤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进而在工作中提高效益,有所创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福祉。读书提升思想水平,加深文化修养,增强工作能力,从而让业绩闪光。这是颇有意义的举动,值得大力提倡。
书籍是时间的印记,心灵的畅想,知识的融汇。世纪老人、文学前辈冰心说:“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看书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智慧的无穷发展,是充盈的最好办法。毛泽东主席说:“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阅读是心灵的净化,历史的回望;梦想的启示,希望的播散;思想的觉醒,精神的激荡;文脉的传承,文明的华章。读书可不断完善自己,直达美好的愿望。
我认为,朝阳来广营地区区域化党建协作第三片区戎耀书记工作室开展的读书活动很有意义,值得推广,可供各部门包括军休系统,借鉴学习。随着手机碎片化信息的传递流行,如今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单位规定要读的政治理论书籍外,几乎很少见阅读文艺、历史、科技书籍了,就是单位发的不少政治书籍,真正看的微乎其微,家庭书柜里的书竟成了摆设。试问老同志们,你一年能看几本书?你对阅读还有兴趣吗?可能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这不得不让人担心读书趋势的下滑何时能止住?这时,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片区的书记工作室、家园的物业管理中心重视开展读书交流,这一创举,实在难得,令人敬佩他们的文化视野与人文精神。读书,把知识化为智慧、能力,启迪人生在实践中创造不凡业绩,意味深长。
读书启心智,读书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助推前行的力量,确实不可低估,往往一本好书或一句名言,会影响一生经历。在这方面,我就有切身的体会: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把“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作座右铭,鼓励自己奋斗前行,绝不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定要创造人生价值,奉献能量。于是,严格要求自己,履行使命,有所作为,业绩可圈可点。去年,当我重读这部影响一生之书时,又受到了醍醐灌顶的震撼,那就是保尔在烈士墓前说的三句话:“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年轻时,对此说并没在意,但暮年再读,联想到许多战友的离去,生命如此脆弱,余年已经无几,就感到必须面对现实,“赶紧生活”,尽心竭力,笔耕不辍,留下值得记忆的思维随想,增添精神财富,不然到将“中断生命”之时,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呀!
还有,前不久居委会赠给我的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一书,认真拜读,触及灵魂,获益匪浅。杨绛先生96岁时,在和老、病、忙的斗争中著书立说,出版哲理深邃的“自问自答”教育后人;又在百岁时写出《坐在人生的边上》著作,这是何等的高人,高贵的精神、高雅的情操、神话般的奇迹啊!震撼人心,动人心魄,可作人生向导,永远学习,奋力前行!这就是读书引发的感慨,读书收获的心得。
美国的马克吐温说:“有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法国的雨果说:“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烛照人生的火把,我要在人生路上以书为伴为师,不断阅读,不断攀升,借助光明,奋力前行,直至生命的终结!
(2024年7月27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8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