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绮罗古镇(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绮罗古镇(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6发表时间:2024-07-28 12:27:01
摘要:“矣罗”因一条河流绕村而过,宛若襟带,美似绫罗,雅化成“绮罗”。

【江山·根与魂】【宁静】绮罗古镇(散文)
   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在《无题》诗之二中写道:“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诗中“绮罗”的意思是繁华。我漫步绮罗古镇时,初始也以为村名是取繁华之意。当我看见村头河流如带,弯曲似绫罗绸缎般飘逸时,才领会其名是取绸缎之意,“有恨离琴瑟,无情著绮罗”(唐•袁晖)。
   六月的云南,时雨时晴,并不炎热。我和妻子从德宏州的陇川县,一路青山带白云,来到保山市下辖的腾冲市。腾冲在西汉时期,属于乘像国“滇越”,悠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腾冲不单古韵悠悠、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马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载满游客的旅游大巴,车子尾部“梦幻腾冲”四个大字格外耀目,炫耀着一座旅游城市的“傲娇”。
   腾冲对我俩来说都属于旧地重游,看山观景的心情不是十分迫切。撂下行李,见天色不早了,也不安排观景,晚饭后不紧不慢沿街溜达。酒店门前的这条街叫“绮罗街”,顺坡下行,几百米的距离,便看到了上绮罗村的入口。原来绮罗古镇不仅名字清绝,竟然还藏身闹市区。绮罗由上绮罗、中绮罗、下绮罗三个自然村组成,有着六百多的年历史。妻子要进村逛逛,我说不如择机再来,毕竟腾冲是旅游城市,好玩的地方太多,我们不必为一个小村子“兴师动众”。
   一连几天,我们领略了北海湿地的秀美、佤族山寨的风致、叠水瀑布的壮观,终于在见识了热海大滚锅的午后,前往绮罗古镇。说是前往,不如说是顺道,看一眼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近回酒店休息,我们就住在绮罗街上。
  
   二
   车子停在下绮罗村口,回头便可看见葱绿的来凤山。村头有个简单的停车场,没有停放一辆车,空荡荡的,四周长起了杂草。失望的情绪正慢慢涌上心头,却惊见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立在眼前——文昌宫。
   文昌宫正门庄重大气,白墙黑瓦,翘角飞檐。三个半圆拱形门,一个大门居中,两个小门分列两侧,中门匾额嵌“玉真庆宫”四字,两个小门上额分别题刻“礼门”“义路”。大门左右的白墙上分别写着两个大大的黑字“忠”与“孝”,据说是宋代朱熹手迹。院墙一侧有个简短的介绍,文昌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四百多年,整个建筑群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其间建有朱衣楼、义学楼、魁星阁、土主殿等建筑,还有戏楼,如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浅白一点理解,就是古代的高等学府,先生在此传道授业,学生在此读书学习。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拥有如此规模的学府,足见当地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不过,文昌宫三个门都关闭着,原来因为正在修缮,闭门谢客了。无奈,我只好顺着白色院墙绕着文昌宫转了一圈。隔着围墙,从石墙栅栏缝隙一窥院内的情形。大树的浓绿枝叶遮蔽着古朴的飞檐翘角,每一片瓦、每一块砖、每一扇窗、每一道门尽显古朴厚重。一座小桥玲珑地跃过池塘,塘中荷叶青碧相连,还没到季节,荷花只是星星点点。其实,小桥应当称之为状元桥或者泮桥,荷塘应该称之为泮池,这是文庙、文昌宫自古以来的建筑规制。
   转回到大门前,因未能入内而心有不甘,便对着一保安说,咳,大门紧闭。谁知道保安说,文昌宫开放的时候大门也是紧闭的,大门是古时候考取功名或高官出入的,学子得从“礼门”进,“义路”那门出,进门学礼,出门守义。我接着他的话茬说,没想到这么多讲究,更没想到这样一个小村子竟然会有如此规模的“学府”。保安说,当年捐资建文昌宫的是下绮罗村的贡生段尧俞,为了建好文昌宫,他在京城遍寻能工巧匠,整个建筑参照了皇宫紫禁城的格局。怪不得看着如此气派,原来还有与皇家有些关联。
   段尧俞一位乡绅,考取了功名,走出十万大山。然后,回归故里,捐资修建文昌宫,以培地灵,以宏钟毓。这就叫格局,中国文化人骨子里的追求,文脉传承的本源。下绮罗村在明清两朝出了十余位将军、六十多位贡生、进士、举人,人文与自然和谐相映,成就了人杰地灵。
  
   三
   斑驳土墙尽显沧桑,古旧木门铺陈岁月。挨着墙垣,沿着石板路,我们一路向村子里走去。这是一座还没有完全商业化的古镇,老屋安详,旧宅不腐,人们居住在这里,忙乎各自的生活,似乎六百年的历史不过是弹指之间。
   交错的街巷,大都是以姓氏命名。杨家巷比邻黄家巷,段家巷挨着寸家巷,隔着几条巷子的是归家巷。宅院土屋门前是半月形的照壁,留有丹青,龙飞凤舞。樟树、槐树、香果树张开枝桠拥抱着古街古巷,把绿荫撒在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
   河边浅水处,几名妇女专心致志地洗菜。河对岸,红砖墙里传出朗朗读书声,那里是一座小学。青瓦翘檐下,白墙上镌刻一行蓝色大字“绮罗图书馆”。一座建于一百年前的图书馆,见证了绮罗人追求文明的脚步,展示着耕读传家的文韵。可以想象,耕田种菜之余,荷锄归来的村民走进图书馆,静静地读书看报……
   妻子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指着巷子边一溜菜案子说道,这里是菜市场,可惜我们来晚了,人家收摊了。她的行旅中,总少不了逛那种最朴实的集市。而我却在交错的巷道里,试图找到一间有故事的宅院。
   三百八十五年前,千古奇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历到腾冲。下绮罗村的乡绅李虎变闻听此事,一路赶到腾冲城里,拜见他心目中的偶像旅游达人徐霞客。两人相谈甚欢,李虎变诚邀徐霞客来绮罗小住几日。盛情难却,徐霞客便来到下绮罗村,住在李虎变家。《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绮罗,志作矣罗,其村颇盛,西倚来凤山,南瞰水尾山,当两山夹凑间”“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十里人家相连的绮罗村,就这样在中国文化史、地理史上留下一笔,不厚重,但饶有趣味。
   忽然,妻子指着墙上的指示牌说,这里指向马帮大院。我以为这个马帮大院近在咫尺,便暂且放下寻找李虎变家的心思,寻迹而去。谁知道,最终却错过了李家大院,错失与徐霞客就旅游展开心灵对话的机遇。
  
   四
   腾冲素有“马帮驮来的城市”之称,因为它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这条古道从成都出发,先到昆明,再经大理、保山,趟过滚滚的怒江,翻越险峻的高黎贡山,经腾冲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清脆的马铃声,混合着“哒哒”的马蹄声,响彻山谷险滩,千年不绝。
   一队队马帮走过险象环生的古驿道,选择在腾冲歇脚,绮罗也是驻足之地,有马帮大院不足为奇。路边的箭头指向非常明晰,只是我俩越走越远,又不肯回头,便与位于老虎巷的李虎变家愈来愈远。我们如此执着地寻找马帮大院,就是想寻觅马帮文化痕迹,或许还有小时候对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难以忘怀的情结。
   马帮大院还没找到,却遇见了水映寺。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的寺庙,论起规模来并不算大,但依在树葱竹翠的弥勒山下,庙门之外又是水塘熠熠,山水相映,却是错落有致、禅意浓浓。朱红色的大门,门额上褐木金字“水映禅林”,意境悠远。梁木上以靛蓝色为主基调,描摹着各式图案,斑驳之中依稀看得见曾经的瑰丽。寺内大体上是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阁等层叠错落于其间,高处的青瓦屋檐掩在绿叶之中,山拥着寺,寺靠着山,山寺相融。“有情山鸟啼深处,无事闲僧扫落花”(清•李治)。
   从寺庙高处向南眺望,绿油油的农田之后,就是腾冲市区。令我惊讶的是腾冲没有摩天大楼,所有建筑都不高大,整体上保持着黑瓦白墙的特色,好似一座超大的古城,守候着佛光潭影,清幽自在。
   我忽然为绮罗感到委屈。与此相对,不足十公里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和顺古镇。和顺古镇外的停车场上,漆着“梦幻腾冲”的旅游大巴停得满满当当,而绮罗古镇里大约只有我俩,和顺的热闹与绮罗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然而,论起绮罗古镇古朴自然,一点不输给和顺古镇。绮罗携着六百年的古风古貌走来,不做作也无太多的修饰,甚至连其他古镇最常见的红灯笼都没有挂起,没有气派得让人仰慕,也没有简单到令人不屑。清澈的河流可以洗菜,慢悠悠的老牛还在耕地,它有传统的街市,巷子里乡音依旧,寺庙传出梵音阵阵……
   绮罗是一个人居的古镇,而非是一个用来观瞻的古镇,它保障了镇子里居民现实生活的需要,又为抒写古老的故事留下篇章。当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今天,这也是一种矛盾,古镇温润和清幽是不容易换来财富的,若是想换来财富,恐怕要牺牲古镇钟灵毓秀。
   但我还是固执地想,走过六百年风雨岁月的绮罗,还应古韵悠悠地走向又一个六百年,把古老的文明以原生态的方式传承下去。
  
   五
   云南四季花开,云南人便爱花。村子里家家户户,只要有个庭院,不论大小,都用绿植鲜花打理的艳丽夺目,或芬芳四溢。我俩便探头探脑人家院外,一边欣赏“园林”景致,一边按照箭头的方向,寻找马帮大院。
   终于,我找到了一扇小小的院门,墙边有字“马帮大院”。一侧的土墙与另一侧房屋的山墙,夹成一条窄窄的通道,到头是一座精致的石砌门楼,雕花刻纹,古色古香。但这与我想象中马帮歇脚的场景完全相悖,这般精致,怕是地主家吧?
   跨过院门,进入一个四合院。周边的屋子没人,但柜台都在,是一个卖玉石的地方。院子里,屋檐下,或站或立着几个塑像,有的在切割玉石,有的在打磨玉石,不算形象生动,却也把玉石加工过程以及蕴含其间的玉文化展示无遗。
   说起玉石,腾冲虽矿产丰富,并不产玉石,然而这不妨碍腾冲首开翡翠加工贸易先河,六百多年的翡翠史,使得腾冲素有翡翠第一城的美誉。藏身闹市区的绮罗在翡翠加工销售方面,也是不甘人后。据说,腾冲六大名玉,有两块出自下绮罗。一个是段家玉,翡翠绿而飘花,空灵冰柔,荡人神思。一对手镯在旧时售价一千至三千大洋,令人咋舌。另一个是绮罗玉,艳绿色的上等翡翠,主人尹文达将玉石打造成一盏宫灯,挂于水映寺大殿上,熠熠生辉,“绮罗玉”蜚声玉林。
   我探头另一侧屋子,发现还有门通向里边,便喊妻子一起走过小门。没想到里边非常宽敞,从老灶台以及被烟熏黑的烧水壶判断,这里就是马帮歇脚的地方。四下环视,我哑然失笑。原来马帮大院不是我臆想的那样,这里是一个借用马帮概念,打造的一个文旅创意园。电子火塘飘动暗红色的“火焰”,墙上贴着与马帮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不得不说,小镇人还真是动了一番心思,虽然费了我不少脚力,但冲着马帮二字,还是值得的。
   出马帮大院的门,天上下起了雨。我俩没带雨具,便彻底打消去李虎变家的念头。叫了一辆网约车,向绮罗街驶去。车上与司机闲聊,他说本地人都把绮罗的“绮”字读成yi而非qi,因为古称“矣罗”。“矣罗”因一条河流绕村而过,宛若襟带,美似绫罗,雅化成“绮罗”。
   我追问司机师傅,“矣罗”是啥意思?司机说,没人能解释清楚。那我还是喜欢读成绮(qi)罗,像宋代词人张先那样吟诵:“绮罗能借月中春,风露细,天清似水。”
  

共 4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位于腾冲市的古镇,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呈现出来。绮罗古镇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镇,却是一个古建筑保存完好,而且还有完全商业化的古镇。作者分别撷取了古镇的几个重点建筑,文昌宫、水映寺、马帮大院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叙事,把读者带到一个古色古香的镇子中。通过对绮罗古镇景致的描写,以及对蕴含其间的文化叙说,立体形象地介绍了徐霞客与绮罗、玉石文化、马帮文化。在写法上,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先是抛出李虎变的家,让其成为悬念,又把马帮大院作为引导,也成为一个悬念。在两个悬念中游刃有余地尽情书写,最终一个没去成,一个不是古迹,但这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我们已经见识绮罗古镇的风采。美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7-28 12:28:41
  一个精致质朴的小镇,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7-28 12:51:03
  拥有六百年历史的绮罗古镇,并非旅游胜地,而是一个人居小镇,但依然古韵悠悠,保持着原生态。跟着作者老师的行旅脚步,让读者认识了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驻足之地,在老师精湛的文笔中徐徐展开,领略古镇风情,文化历史等。佳作美文,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8 16:06:19
  谢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到访,对小文留下热情洋溢的点评。小镇很小,还没有完全商业化,转一转文韵悠悠,挺好。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8 16:04:53
  感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精心编按,辛苦了。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7-28 16:17:20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绮罗古镇的古朴风貌、丰富文化和独特韵味,同时运用欲擒故纵的写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古镇的魅力。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8 16:23:08
  谢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点赞。老师所言极是,那个马帮大院就是个吃饭、卖玉石的地方,原本不想写进文章中,但忽然觉得以它为悬念、为线索,寻它的过程就把古镇的历史文化写了,就这样有了一些变化。感谢鼓励支持。
5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7-28 18:52:18
  古镇,在我想当然的简单认知里,是一个适合抒情与恋爱的地方,有着那种“晴耕雨读,得闲饮茶”的慢节奏生活气息,它日复一日,年华似水……然而通过老师的笔墨挥洒下,古镇呈现的却是多姿多彩的历史风貌,文化风俗,丰富的内涵而不限于古朴温润绵长的情怀,学习即是收获,拜读了,问好。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8 19:11:34
  感谢夏以沫老师驻足小文,给予点赞和鼓励。旅游见闻,写出与文友分享,这个古镇还真是文韵悠悠,几乎没有游人,清幽得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