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柳条湖街(散文)
一
柳条湖街位于沈阳市的沈北地区。这里不是主干道,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街。原本,这条街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城市普通街道的名称,可是因为九一八事变曾经在这里发生,就让这条街无声地载入了史册。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事变。当然,它还有一个名称,就叫做柳条湖事变,就像七七事变也叫做卢沟桥事变一样。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而柳条湖这个名称,也因此牢牢根植在人们心中,永远都不会忘怀。
柳条湖街,包括现在以这条街为中心的柳条湖地区,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朝。据史料记载,在沈阳旧城的东北部,原来有一个天然的湖泊,因湖面狭长、形如柳枝,故当地人将这个湖命名为“柳条湖”。到了近代,清政府为了兴修水利的需要,开始在整个沈阳城北部开凿一条大水渠,引沈阳南面的浑河水到北部地区,用以灌溉庄稼。这条水渠就是现在的新开河。它连贯柳条湖,因此柳条湖里的水就逐渐引入新开河。湖虽然消失,但柳条湖的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一八九七年,沙俄帝国趁清政府腐败无能,并实现其霸占东北的目的,强行攫取了从哈尔滨至旅顺的铁路修筑和经营权,开始修筑所谓的“中东铁路”。这条铁路穿过柳条湖地区,向南连接到皇姑屯车站,因此这段也称为柳条湖路段。
后来,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被迫将中东铁路的南段,也就是长春到旅顺一线交给了日本,因此柳条湖路段也被日本夺取。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为了实现全面占领中国的目的,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十时许,将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炸毁,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随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的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凌晨,日军占领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是日军自导自演的一场侵略闹剧,但是国民党军队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将几十万东北军撤到关内,致使东三省很快沦陷。从此,中国历史拉开了伟大抗日战争的序幕。
沈阳解放后,沈阳市政府重新规划市区建设,就将这条位于柳条湖事件发生地的街道命名为柳条湖街,周围也都称为柳条湖地区。那时,柳条湖地区还是属于城市边缘地域,整条街全都是低霭的平房,和坑洼不平的路面。柳条湖街很窄,也很破旧,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迟暮老人。当时,沈阳市还仅仅有大型道路才会设置路标,但是对于柳条湖街,沈阳市破例为它立了一块醒目的路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刚刚大学毕业,由于单位在沈北地区,每次都会坐通勤班车往返于铁西区和沈北之间。每次班车经过柳条湖街时,这块路标都会映入我的眼帘,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我当时曾经想过,这块路标表示出沈阳市对于这条街的重视,也表现出要永久牢记这段历史的决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之后,沈阳市政府在沈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将整个柳条湖地区都纳入市区范围。柳条湖街前面,也兴建了更为宽阔笔直的崇山路和连接南北交通的柳条湖立交桥,还有周边一系列以柳条湖命名的标着建筑物,使柳条湖地区日益繁荣。那些曾经的平房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商铺鳞次,街头还建有大型商场和医院,平日里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柳条湖街也被这些建筑物压缩得日益缩小,但是这条街名,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且,柳条湖街的路标也由原来立在路旁的杆型变为悬挂在路正上方的巨幅牌匾标志,因为它承载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标志,还在无形地记录着那段曾经岁月的沧桑,同时也用名字的告诫后人,不要忘记这段苦难的过去。
柳条湖街,这条曾经浸润过无数血腥和屈辱历史的街道,如今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虽然过去已经流逝,但它依旧还矗立在那里,警醒世人不要忘记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
二
如果说柳条湖的名字只是浓缩的一个历史符号,那么和它紧邻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真实画卷。在我眼里,柳条湖永远都和九一八紧紧相连,他们共同表示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开端。柳条湖街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就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休戚相关。只要走出柳条湖街,都会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只要走进博物馆,都会立刻将人重新带回那段曾经的往事中。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也是我曾经来过许多次的地方,而且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让我感触和动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柳条湖立交桥西北部,是沈阳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参观者。据博物馆提供的史料记载,始建于一九九一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于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正式落成开馆。博物馆通过在全国范围搜集的大量文物、历史照片,以及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也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博物馆外观采用高大的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结构,时间永远凝聚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给人以视觉的沧桑感。按照博物馆资料显示,共设有七个展厅,依次展览照片八百余幅;实物三百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一百件;大小型场景十九组;雕塑四尊;油画、国画等二十余幅,电脑触摸屏十四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两台。博物馆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就仿佛重新回到了从前。每一个展厅都仿佛是一部历史的影集,向参观者无声的控诉当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行。
从正面拱形门进入正厅,迎面就是在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如警钟一样无声地敲响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间。这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因为只有不忘记国耻,才能更好地努力将祖国建设得强大,也才能更好地告慰那些于九一八事变中逝去和反抗日本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在天英魂。
在展厅中,首先就有表现的是一幅主题为“流亡恨”巨大的浮雕,展示了东北沦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凌辱的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走上流亡之路的苦难凄惨景象。在下一个展厅,呈现在眼前的是控诉当年日军在抚顺制造惨绝人寰“万人坑”和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实验的滔天罪行的实物和照片。这些珍贵的史料,如同一段不能磨灭的印记,也鞭策着参观者不忘这段被奴役和压迫的历史。
当然,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于任何侵略和欺凌。在随后的展厅里,展现出一幅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在白山黑水的广袤土地上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的文字和图片。在这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中,抗联战士用他们的骨肉之躯和满腔热血,谱写出一曲为了民族解放而前仆后继和不畏牺牲的壮丽华篇,也铸就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
这里面的一件件实物展品和文字图片资料,都震撼着参观者的心,也无声告诫着不要忘记这段曾经过去的一切。因为只有真正地了解和铭记历史,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当今和未来,也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
走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新站在柳条湖街上,都会让人感慨万千。柳条湖,与九一八一样,是让人永远都不会遗忘的历史名字。它一直深深镌刻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中,既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起点。如今,沈阳市政府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告诫世人不忘国耻,每年九月十八日上午九点十八分都会鸣响警笛,全市的车辆也在同一时刻都会鸣笛。这是对过去的警醒,同时也告诫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沈阳人锐意进取,努力奋斗。
如今的柳条湖街,已经丝毫感受不到当年历史留下的点点痕迹,处处都是现代化都市的繁荣景象,来往的人们也都幸福祥和,安居乐业。此情此景,不正是显示出祖国日益强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吗?但是,只要看到它的名字,还会在心里产生震撼,也还会不由得回望历史,也还会回想曾经点燃在东北大地上反抗侵略的滚滚硝烟,就如同博物馆的史料一样,在眼前徐徐浮现。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伟大的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屈服于任何侵略和欺辱。在东北这片大地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战斗。就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展示的那样,在东北沦陷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抵抗日军最坚强的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队伍。这支转战于茫茫林海雪原的队伍,克服异常艰苦的条件,以顽强的斗争,给予日军以最沉重的打击。周保中、李兆麟、杨靖宇、赵一曼等抗联英烈的名字,一直还在这片白山黑水的大地上回响。他们既是东北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抗日英雄,更是和全国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一样,用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钢铁脊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每一个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者发自肺腑的心语,也是每一个走在柳条湖街上并细细回想那段历史的人们的无声呐喊。往事早已经逝去,但是那些英雄的事迹依然还在所有人的心中熠熠生辉。这些英烈的鲜血永远不会白流,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就如同耀眼璀璨的星辰,一直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上,并一直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我知道,只有牢记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才能从心中发出决不能让历史重演的呐喊。这呐喊的声音,就如同一股股强劲有力的暗流,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喷薄涌动。柳条湖这个地名,就如同九一八这个时间一样,让每一个沈阳人,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永远铭记在心。
如今,中国早已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且祖国的日益欣欣向荣,让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我突然感觉,面前的柳条湖街,就像一部从抗日战争中走来,并且已经静静展开的历史书籍,既沉重无声地记录下当初的屈辱和悲壮,又无比自豪地书写现在的富强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