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走进蒲城时间博物馆(散文)
一
蒲城时间博物馆开放将近一年了,身边好多人都去体验过,听闻那里面精彩纷呈,趣味无穷。趁着孩子放暑假,我带着她去亲身感受一番,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一路上,微风轻柔地吹着,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繁茂的树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我们的车很快抵达了目的地——蒲城尧山镇金帜山东侧的时间博物馆。下车一看,那庄重而神秘的外观映入眼帘。大门口两边有两排红色的大字:“为国而生,为时而立”,这八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正中间“时间博物馆”几个大字,庄重肃穆,大气沉稳。
站在威严的大门前,女儿好奇地张望,眼中满是对未知的渴望。我拉着她的手,一同走进那扇大门,仿佛就此踏入了时间的洪流。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时钟墙,无数的指针在各自的轨道上不停转动,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如同时光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女儿被这奇妙的景象吸引,满心欢喜,飞快地跑了过去。
我们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第一个展厅里陈列着古老的日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晷针的影子清晰地落在晷盘上,仿佛诉说着古人对时间的探索经历。女儿好奇地睁大眼睛,扯了扯我的衣角问道:“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微笑着回答:“这是日晷,是古人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传说中,有一位智慧的古人,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变化,准确地预测了洪水的到来,拯救了整个村庄。”女儿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钦佩。
接着,我们来到了机械表展示区,那一排排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精美机械表,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女儿迫不及待地凑到展柜前,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嘴里发出“哇”的惊叹声,兴奋地说:“妈妈,这些表太好看啦!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呀?”我微笑着回答:“这些表由制表师傅们精心制作的,他们用很精细的工具和高超的技艺把一个个小零件组装起来。”
女儿好奇地问:“那它们要做很久吗?”
我说:“是啊!制作一块精美的机械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呢!”
女儿伸出手,试图去触摸玻璃,仿佛想要与这些机械表更亲近一些,她的脸上满是好奇与痴迷。透过透明的盖子,我看到内部复杂而精秒的机械结构,那些小巧而精密的齿轮相互咬合,发条有条不紊地收缩和释放,摆轮轻盈地摆动,如同一场微观世界的芭蕾舞。
看着这些机械表,我似乎看到了制表师傅们在工作台上专注的身影。他们凭借一双双巧手和无比的耐心,将无数个细小的零件组装成一个个完美运行的整体。每一块机械表都凝聚着制表师傅们的心血和智慧,是他们对时间的敬畏和对工艺孜孜以求的结晶。这些机械表见证了人类的发展与变迁,在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而如今,却成了传承的工艺品。
女儿眼睛紧紧盯着那些精致的钟表,“妈妈,这些钟表都好漂亮啊,时间是从这里面跑出来的吗?”她歪着头,一脸疑惑地看向我。我轻轻抚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这些钟表是用来显示时间的,但时间本身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这时,旁边一位老者也凑过来感慨地说:“时间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它带走了青春,却留下了回忆。”
二
来到近代钟表展区,女儿被几款小巧的怀表吸引住了,“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钟表呀?”我耐心地解释道:“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钟表也不断地改进和变化。”一位游客在旁边补充道:“是啊,时间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小的钟表,不仅是计量时间的工具,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从最初的简单粗略地估摸时间,到如今对每一分每一秒的精确把握,钟表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对时间认知的深化和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
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自己对时间的态度。我们常常在忙碌中忽略了时间的宝贵,而这些不断进化的钟表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好时间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陪伴家人和朋友。
当我们走到模拟卫星发射中心场景时,刚进门,一面巨大的墙映入眼帘,墙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时间从哪里来?”那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格外引人瞩目。女儿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圆圆的:“哇,好壮观!妈妈,时间到底从哪里来?”我温柔地看着她的眼睛,笑着告诉她:“时间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它一直在流淌,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用钟表和日历来测量它,但它本身是一种神奇而又抽象的存在,伴随着宇宙的诞生而出现。”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走进里面,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满是复杂的而精密的仪器,无数的按钮和指示灯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未知的奥秘。女儿兴奋地跑过去,一会儿凑近这个仪器瞅瞅,一会儿又摸摸那个按钮,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这都是什么呀?”那些大型的机器,有的根本叫不出名字,但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震撼。
在这庞大的设备之间,我仿佛看见了科学家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这里日夜奋战,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作,都汇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这里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线路,都承载着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科学的执着。
女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眼中充满了敬佩和向往。她小声地说:“妈妈,这些科学家们太厉害了,我以后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听到女儿的话,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随即又笑着对女儿说:“你知道吗?北京时间就是从咱们蒲城发出的。”女儿一脸疑惑:“为什么会从这里发出呀?”
我回答道:“因为蒲城有先进的授时中心,就是刚才你看到的那些仪器,能够准确地为我们提供时间。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最初的建设中,有一个关键的代码是‘326’,它代表着特殊的使命和意义,具体的含义只有少数人知晓,这也为蒲城的授时工作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这个神秘的‘326’代码,其实背后隐藏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在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一群怀揣梦想和使命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汇聚在蒲城这片土地上。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却毫不退缩。
于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正式确定了建设中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所以代号为“326”。因授时台中心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其前身是陕西天文台,也被称为“326工程”或“陕台”。蒲城授时中心,不仅是国家授时中心,还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特别是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他们隐姓埋名,默默付出自己的力量。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为国家的授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准确的时间从蒲城传递到每个角落。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妈妈希望你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也像这些前辈们一样,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着女儿若有所思的神情,我接着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女儿认真地点了点头:“妈妈,我明白了,我以后不会再浪费时间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爱国教育区。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历史照片,展示着在国家危难时期,无数英雄为了保卫国家,争分夺秒,浴血奋战的情景。看着那些照片,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对女儿说:“孩子,我们要记住这些英雄,是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与平和幸福。”女儿认真地点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
三
走过一个个展区,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风格各异的钟表,它们像一个个沉默的史官,静静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我们也听到了游客对时间博物馆的赞美和感叹,仿佛这里就是时间的神圣殿堂,令人们对时间的敬畏和思考愈发深沉。
当我们走出博物馆时,夕阳的余晖如一层金色的纱曼,轻轻洒在我们身上。我回头望着那座建筑,它宛如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伫立,心中充满了感慨。
女儿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妈妈,今天的参观太有趣了!我学到了好多关于时间的知识。”听了女儿的话,我欣慰地笑了。
这次游览不仅为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增长了见识,更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珍惜时间的种子。愿这颗种子能在岁月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让她懂得时光的珍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其实蒲城出名,城西那个是其一,还有其它的,比如,椽头馍,还有县东的杆火技艺;等等。
问好蒲城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