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 汴绣,时光深处开出的一朵艺术之花(散文)
一
小时候的我特别贪玩。踢毽子、扔沙包、跳绳、抓子,这些游戏对我来说,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自然不在话下。我还喜欢出门找比我大几岁的女孩子,跟她们会玩出很多的新花样。
绣花,在老一辈人眼里,它是一个女子心灵手巧、聪慧伶俐的象征,是一代一代流传了千年的传统刺绣艺术。新英姐说,她想学绣花,看人家枕头上绣的鸳鸯多漂亮啊!于是,就从集市上买一些绣花的白细布、针、圆盘和彩色的丝线回来。其他女孩子也跟着学,一时间,大家都迷上了“绣花”。
一有空闲,这些女孩子就围坐地一起,说说笑笑地就把这些家伙什拿出来,开始精雕细琢,在布上绣花。他们先把布固定在圆盘上,抻平,比葫芦画瓢,照着图样,拿粉饼在布上画出自己要绣的图案,再用灵巧的手穿针引线,在布上绣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一开始,手指有点不听使唤,针脚也不均匀,慢慢地,越绣越熟练。有人绣的是高雅富贵的牡丹花,有人绣的是出淤泥而不杂的荷花,有人绣的是鸳鸯戏水……红、青、黄、绿、蓝、靛、紫,那些彩色的丝线,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下变幻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立体画。
母亲给我起名叫巧儿,想来就是希望我能做事灵巧一些吧。当看到比我大一点的女孩子都喜欢绣花,我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禁不住“诱惑”,我便央求妈妈赶集时给我买来一些绣花用的东西,然后有模有样地学着绣起花来。但,绣花这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用圆盘把布抻直了,一只手拿针线,另一只手在圆盘下托着,照着画的线,开始绣花。那针脚不是长就是短,或者是歪了,一不小心还会用针扎到自己的手指上,都说十指连心,当时就疼得我直咧嘴。
绣花的速度也太慢,像蜗牛爬的一样,什么时候才能绣完啊。看来,绣花没有踢毽子玩得痛快,所以,对于绣花这些细活,我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绣几针就没有了耐心,把它一扔就跑出去玩了。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也学过绣花,成家后,天天干农活忙孩子,也没有那闲工夫坐下来绣花了。绣花是个细活,不是谁都可以做得来的,必须得静下心来,用心去做,才能绣出漂亮的花来。
看着村里大姐姐们绣好的图案,我感到既羡慕又羞愧。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如果我坚持把“绣花”这个活做下去,也可以像她们一样拿出象样的刺绣作品了。
二
大学毕业后,我背井离乡,一个人来到开封工作,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汴绣,那精致典雅的图案着实惊艳到了我,原来,世上竟有如此精美绝伦的绣品。
有一次我到龙亭公园玩,在龙亭湖旁边,有许多推车的小摊贩,车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我注意到有圆形的刺绣扇子,就是古代大家闺秀手里拿的那种圆扇,手柄的下面还带有小穗穗作为装饰,拿在手里小巧玲珑的,轻便又美观,显得特别可爱。有的上面绣的是绚丽多姿的牡丹花,也有绣着山水画的,透着一股大自然的草木之香气,让我爱不释手,就买了一把,放在床头,既可以热的时候当扇子,闲暇时还可以当画来欣赏把玩。
最引人注目的是手工绣制的袖珍型的《清明上河图》。图上的每一针都是那么清晰,每一个小人都绣得活灵活现,汴绣真是太神奇了。有一位卖工艺品的老人告诉我,一幅《清明上河图》需要绣工加班加点地干,还得花费个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汴绣之所以价格贵,人工费不便宜,光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占很大一部分。原来,我们看到汴绣画的背后,是绣娘一针一线,用自己的血汗和辛勤劳动得来的,来之不易。
我新买的一件黑色长羽绒服,样式款式,我都非常喜欢。却因我的粗心,让它被一颗钉子挂开了一个大口子,让我心疼得不得了。新买的衣服不小心弄烂了,我的心情也糟糕透了。不穿吧,可惜了。正当我愁眉不展之时,朋友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让我把衣服拿到汴绣厂,让他们在上面绣一朵花或一个可爱图案,这样,既看不出衣服破了,还别出心裁,为衣服做一下点缀,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我听了,顿时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便马不停蹄地拿着羽绒服到汴绣厂,一位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嘱咐我第二天来取衣服,五元钱,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天,我如约来到汴绣厂拿衣服,那黑色的羽绒服上,破洞不见了,一朵别致的小花取而代之。它应该是这件衣服上最大的亮点了,那花儿从远处看就像一只彩色的蝴蝶,只要把羽绒服穿在身上,“蝴蝶”就跟随我的脚步舞动,真是为衣服锦上添花啊!
近几年,随着开封西区的开发,那儿建了许多的高楼大厦,我家在西区也买了一套电梯房,装修房子的时候,嫂子慷慨地把自己绣了几个月的作品《年年有余》送给了我们,并专门装裱了一下,加了一个长方形的框。这幅画我把它挂在客厅显眼的位置,看起来更高端大气,让满屋生辉,进到客厅,那幅画格外醒目。画中有八条鱼,还有一方池塘,荷花亭亭玉立,欣然绽放。每一条鱼形态各不相同,那可是嫂子一针一针绣出来的,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充满了喜庆的色彩,越看我越喜欢。
从那之后,我对汴绣更是情有独钟。每当走过路边的汴绣店,我总要走进去欣赏一番。一件件汴绣作品,整齐地被摆在橱窗里,美轮美奂,里面的树啊,花啊,人啊,仿佛要从画中走出来似的。就算什么都不买,光是看看就让人赏心悦目,心动不已。
也许,这就是汴绣的魅力,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让人无法抗拒。
三
汴绣,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齐名,是中国五大名绣之一,素有“国宝”之称。
汴绣是在宋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因而又称为“宋绣”。以“绣工精致,针法多样,色彩绚丽,格调高雅”而著称,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发达,技艺水平已经非常高超。在《东京梦华录》中,称汴绣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随着北宋的灭亡,汴绣也逐渐衰落。如今,汴绣在宋绣的基础上得以传承和发展,汴绣工艺也日趋完善成熟。汴绣,取材丰富,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飞禽走兽,既有传统题材,也临摹绣一些名画,像什么《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百骏图》《千里江山图》。
王素花女士,是汴绣的传承人,她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汴绣皇后”。她曾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绣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画面上虽然人物众多,但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城楼巍峨壮观,高大气派,立体感强。整幅画色彩淡雅、工艺精致、层次分明,是无比壮阔的一幅刺绣佳作,曾为新中国建国十周年进京献礼。作为一个老艺术家,一针一线绣出的是艺术,也是她的一颗赤子之心。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画名城,汴绣深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绣线中加入了“笔墨”元素,用色厚重,线条清晰,绣品中透着一股浓浓的“书画情结”。汴绣,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排列有序,灵动而富于变化,写意而又具象,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
汴绣,以布为纸,以线作墨,以针当笔,方寸之间尽显生命的灵气。它内容丰富多样,或色彩绚丽,或古朴典雅。汴绣是遗落在京都汴梁的一颗耀眼珍珠,是时光深处开出的一朵精美的艺术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