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情】老乔(随笔)
再次见到老乔的时候,已经时隔八年。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暮春的午后,工业区供人休闲健身的公园里静悄悄的,里面的花草树木包括健身器材都保持着一种静默的状态。 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工厂订单一直不多,工友们相比往年也就清闲了不少。这天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一个秋千上,一边玩手机,一边随意晃荡着。
忽然,感觉背后有人在轻轻地拉我的衣服,我扭头一看,原来是两个孩子在用小手把我往外推,那意思明显是想让我把秋千让给他们玩儿。我笑了笑正准备站起身让给他们,就听见背后传来了呵斥声,只是用的是方言,具体内容我听不太懂。随之看见一个约有五六十岁的老头儿过来,准备把小孩拉走。
乍一看感觉这老头儿有些面熟,五六十岁年龄。一身陈旧的衣服,弓腰驼背,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刻划的沧桑痕迹。只是在他抬手拉较大小孩的时候,我看见了他大拇指旁边又多了一根手指,我们老家俗称“陆指”,即“六指”的意思。看到这个手,我心里一惊,立刻想起了好多年前的邻居老乔(因为老乔就是和这一模一样的六指)。只是心里还是充满了不确定,因为老乔算起年龄,今年也应该只有五十几岁,不可能有这么苍老。
老乔,是我二零一二年在许家渭居住的邻居,我们在那里一共住了四年。后来我因为调换了工作,那里距离新公司较远就搬家了,从此以后就失去了联系。如今想想,时光匆匆,不觉间已经过了八年了。
那一年我和爱人在“爱德金”工作,孩子也在就近小学读书。老乔在一家建筑工地做水管安装,他老婆在我们公司做普工,他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上初中高中了,所以都在老家湖北恩施就读。那时候老乔是个个性开朗的人,开心的时候,爽朗的笑声特别容易感染人,满口洁白的牙齿,更是彰显着他的健康与对生活的希望。老乔爱喝酒,每当傍晚的时候,我们经常坐在门口那个用青石板摆放的简易桌椅上,一盘花生米,一盆他从湖北老家带来的腊肉或者腊肠,我拿出自己泡制的杨梅酒,边喝边聊一些耳濡目染的趣闻趣事。高兴的,搞笑的,我们借着酒意的酣畅开怀大笑。不幸的,遗憾的,我们唏嘘叹息,感叹生命无常,生活的沉重。如今再想起那些远去的时光,依然令人怀念,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虽然苦,虽然累,却也是充满着希望。
一年后,读高中的儿子因为高考落榜,带着一颗失落的心情来浙江找父母。犹记得那晚老乔心情很低落,因为儿子的成绩一直不算太差,满以为能考个二本或者三本之类的,将来也可以靠学问工作,担当养家的重担。再不要像他们老两口一样,风里来雨里去的苦累劳作,累垮了身体,却只能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存。对于老乔的失落,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有儿有女的人,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呢?而作为农民工的我们,没有雄厚的财力,没有强大的后盾为他们做铺垫,唯一能让他们“鲤鱼跃龙门”的,只有考上一所大学。
几天后,老乔的儿子去了一所鞋类设计培训学校,准备学鞋子开发设计专业。也许,一两年后,他也可以坐在安装空调的开发室里,每月拿到一笔不菲的工作。而这一切就绪后,老乔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爽朗的笑容。因为,作为社会基层的我们,要求的真的不多。
半年后,读初三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毕业也没希望考上高中,因为她的成绩几乎是年级垫底的角色,所以她也不想继续上学了,她想来浙江,和父母一起打工。老乔夫妻开导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让女儿恢复重新上书的决心,没办法,只得答应让孩子来浙,希望通过面对面的劝解,让女儿上一所技校,哪怕幼师也好,将来哪怕做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作为女孩子,也能够养活自己的。那天晚上,老乔家的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老两口真是为了孩子们操碎了心。
女儿是一个星期后来浙江的,从车站接回来女儿后,老两口既是心疼又是生气。心疼这些年对孩子缺少了陪伴,生气的是孩子的执拗,恨铁不成钢。只是,后来老乔夫妻始终也没有说通女儿再上学。没办法,只得安排进厂子里,和老乔老婆一起在流水线做工。
由于儿女的到来,老乔把整个二楼都租了下来。没办法,我和爱人只好搬到三楼。但依然是邻居,我和老乔依然时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天气热的时候,我们通常边喝酒边乘凉,几乎到凌晨才回房休息。
只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打破了老乔一家的平静。老乔的儿子是个不善言辞的男孩,他每天都去学习鞋业设计技术,中午在技校门口买快餐吃,晚上八九点才回来休息。女儿已经十六七了,和她母亲一起上下班,但是性格却是和儿子恰恰相反,是个爱蹦爱跳爱臭美的女孩。每天换不同的衣服,也偷偷学会了化妆。由于是女孩子,老乔夫妻也并没有刻意阻挠。那一年的中秋,两夫妻花了五千块钱,分别给两个孩子买了手机。看着两个孩子欣喜若狂地拿着新手机,不停地“划楞”着。我分明看到了老乔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特别女孩子,一旦大了总是让人操不完的心。怕被居心叵测的坏男孩带入歧途。老乔的女儿正是花样年华的女孩,本身就漂亮再加上刻意打扮,一时间也是流水线男孩眼中的一道风景线。所以,虽然老乔老婆看管得比较严,也免不了一些胆大的男孩找各种理由搭讪。小女孩虽然在她母亲面前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内心满心欢喜的表情总是挡不住。
那段时间老乔夫妻的心情总是非常沉重,内心充满着压迫感。因为有一个贵州的男孩,总是两次三番地约她们的女儿出去玩儿。虽然老乔老婆一再告诫,但是他们能感觉出女儿的内心是不满的。记得不止一次老乔在喝酒的时候对我说,“唉!以前总是盼着孩子们长大,如今真的长大了,却是更加让人操心了。”我劝他说:“也别太刻意约束孩子,如今正是她们的青春叛逆期。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你愈加管束,她们越叛逆。”老乔说那个男孩染着一头五颜六色的搞怪头发,整天泡网吧,所发的工资根本不够他自己用,是个十足的“古惑仔”。如果一旦松口,那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当时,我真的能体会做父母的那一惴惴不安的心。只是,却只能是理解,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老乔的老婆像疯了一般找到我,问我知不知道小周(即追老乔女儿的男孩)的电话号码或者与他亲近老乡的联系方式,我才知道老乔的女儿不声不响地和那个男孩私奔了。两个孩子连工资也没要,趁着夜班偷偷地出厂,然后不知去向。我说我也不知道那男孩的情况。后来老乔和他儿子也来到厂里,我和老乔的亲戚朋友,帮忙找了两三天也没一点进展。后来老乔去派出所报警了,警方登记了老乔提供的一些情况,后来老乔又去了男孩的户籍所在地,再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自那件事以后,老乔老婆大病了一场,不停地哭着念叨着女儿的名字,老乔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很少再听到那爽朗的笑声了。再后来我找到了条件更好的工作,搬去了几十里以外的另一座城镇,从此再没了老乔的音讯。
当我再次叫出“老乔哥”三个字时,我知道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只有五十岁左右的老乔,现在看已经是六十多岁了,这些年他遭遇了多少不如意的经历,以至于满身的沧桑如此明显。老乔听到我叫出他的名字,怔怔地看着我好一阵,才惊喜地对我叫了一声“小王兄弟”。谁也不曾想到多年不见,再见却是如此这般情景,恍若隔世。总有千言万语,此刻却是如鲠在喉。
我把两个孩子抱在秋千上,拉着老乔一同坐在紧挨秋千的石凳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老邻居这些年的状况。老乔点燃了一支烟,沉默地抽着,直到香烟燃到烫手指,才低沉地说起了他这些年的故事。
原来,自从女儿和那个男孩走后,一家人找了一年多,始终没有一点音讯,一家人充满了挫败感。直到后来儿子学有所用,工资一年比一年高,继而又谈了个长相不错的女朋友,一家人才逐渐走出了阴影许多。后来儿子结婚了,再后来有了孙子,家里恢复了不少欢笑。只是每每想起那个让人又怜又恨的丫头,心里一阵难受。两三年了,也不知道如今过得怎么样?
直到孙子三周岁的一天深夜,老乔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但是电话里的声音却是让他如此熟悉。听到这个声音,老乔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当老乔媳妇知道是女儿的电话时,赶紧抢过电话,用带着哭腔的颤抖声音问她在哪里?现在过得怎么样?那边只是传来了不停的哭声,一声声哭泣,听得老乔夫妻心都碎了。最后还是老乔说“丫丫,在外面过得不好,就回来吧!”电话那头听到这句话,哭得更是不能自已。后来女儿告诉他,她就在温岭火车站,中午就下车了,一直不敢给他们打电话,不敢回家。老乔夫妻听了,一边既心疼又责怪地数落着女儿,一边赶紧起床叫出租车去火车站接闺女回来。二十几分钟后,他们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看到了一个满脸稚嫩的小姑娘,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蜷缩在候车大厅的一个角落瑟瑟发抖……
回到家里,一家人再次团聚,又是埋怨又是心疼。后来从女儿的口中得知,那年他们从温岭偷跑后,害怕家人找到男孩老家,就直接乘车去了深圳。在深圳男孩的表哥帮助下,进了一家外资工厂上班。到深圳后她们直接就同居了。刚开始男孩非常努力赚钱,安安分分工作。谁知一年多后,就不愿天天上班了,经常找各种理由请假或者是直接旷工。再后来就干脆辞工了,跟着他表哥在一家游戏厅做保安,后来又跟着游戏厅的老板贩毒。有一年的时间,她们也曾经过得很是风光,手里积攒了几十万块钱。也就是那一年,她生下了她的儿子。只可惜一年多后,男孩也染上了毒瘾。再加上贩毒过程中出了几次状况。手上的一些积蓄一下子就没有了,后来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每到这个时候,男孩就逼着女儿用各种理由找他的亲戚借钱。如果不去,就狠狠地打她。刚开始男孩的亲戚看到她是老表女人的份上,或多或少接济一些,只是每次都是只借不还。再后来就没有人愿意借了,毕竟谁都赚钱不容易。就这样一家三口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男孩被警察带走后再无音讯……
自男孩被警察带走后,女儿再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带着孩子又不能工作,只得卖掉了自己的金项链和戒指,打车又回到了温岭。说到这里老乔用双手抱着自己的头,一副无能为力的神情。我拍了拍他的肩说:“老乔哥,你也别太自责了,孩子不是已经回来了吗?她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说着我又递给了他一支烟。老乔点燃后说:“刚回来,一家都挺喜欢的,毕竟是血缘之亲嘛!可是时间长了,矛盾渐渐就多了。俗话说,姑嫂难相处呀!时间长了,儿媳总是抱怨小姑子娘俩住家里白吃白住,抱怨外甥抢自己孩子的玩具不知道谦让,再后来发展到指桑骂槐。”老王说到这里,满身地疲惫。毕竟都是一家人,他和儿子夹在中间,都很为难,可是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真的要把没生活能力的女儿往外赶吗?把女儿往绝路上逼吗?为了能缓解家里的矛盾,老两口拼命赚钱,所有的收入都补贴到了家用上。为此两夫妻烙下了一身病。说到这里,老乔满是身心疲惫。
那天下午,我陪着老乔聊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天黑,直到俩孩子嚷着肚子饿了。可是,面对着老乔的无奈,我却不能为他做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对面的超市,为俩孩子买了两箱牛奶及一堆零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公园的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我目送着老乔提着牛奶领着俩孩子的背影渐渐远去。抬头望着,暮霭沉沉,心情与夜色一样沉重。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