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话说中医(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话说中医(散文)


作者:浩渺若尘 探花,1551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9发表时间:2024-08-04 14:50:31
摘要:中医,古老而深邃。它静静地伫立于中国东方文明的沃土之上,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


   那日我发朋友圈,三伏天,贴三伏贴,拔扶阳罐,泡祛寒除湿泡脚包,冬病夏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是冬天拔扶阳罐?为什么不是冬天用祛寒除湿包泡脚?我回答,一年之中,三伏天阳气最旺,而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方法是接天地之阳气,助人体之正气。正气旺,则百病不生。
   中医讲究寻根问源,天人合一。它静静地伫立于中国东方文明的沃土之上,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
   中医的源头,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逐渐观察到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化规律,进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外在的大宇宙息息相关,四季更迭、日月升降、风雨雷电,无一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古时治病,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四时。清晨去荷塘收集荷叶上的露水,治疗小儿夏季热神效;小便痛涩,淋沥不尽,凌晨光屁股坐到户外的青石板上,半小时便好。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顺应自然”,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使之与外界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治愈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是中医的践行者,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我把中医传扬。
  
   二
   中医诊断疾病,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它不依赖于冰冷的仪器与复杂的化验,而是依靠医生的一双慧眼、一对敏耳、一张巧嘴和一双巧手——即望、闻、问、切四诊。
   女子四十有二,面色暗淡,舌尖质红,舌面微凸,脉弦细数。我四诊合参得出诊断,女子贫血,失眠易醒,肺部结节,月经不调。她是三甲医院的儿保医师,她次日在单位体检后,被惊艳到了,包括我把脉诊断她右边肺结节确实大些。后来,她成了我的铁杆粉丝。
   “望”,是医者以目观之,察言观色,洞悉生命之奥秘。晨曦初照,老中医轻启医馆之门,迎面而来的是世间百态,疾病缠身的人们带着期待与忧虑步入。医者凝神静气,目光如炬,细观患者面色之荣枯,眼神之灵动,舌苔之厚薄,乃至体态步履之变化。一瞬之间,万千信息汇聚于心,那是生命之树在风雨中摇曳的痕迹,是内在气血盈亏、脏腑盛衰的外露。
   “闻”,则是医者侧耳倾听,捕捉那不易察觉的声音与气息。诊室内,静谧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医者轻启双耳,不仅听患者之言语,更细辨其呼吸之深浅,咳嗽之声调,甚至是肠鸣胃脘之动静。每一种声音,都是身体内在世界的低语,诉说着健康与疾病的秘密。还有那或清新或浊重的口气,亦是脏腑功能状态的直接反映,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密码。
   “问”,则是医者以言相询,深入了解患者之病情与心境。在这一问一答间,医者耐心倾听,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问其起病之因由,病程之长短,症状之变化,饮食起居,情绪变化,乃至家族病史。这不仅是信息的搜集,更是对患者个体生命历程的尊重与关怀。通过问,医者得以构建出一个全面、立体的病情画像,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切”,乃中医之精髓,医者以指按脉,感知气血之运行。三根手指轻轻搭在患者腕间,那细微的脉动,如同江河之水,潺潺流淌,又似山川之脉,绵延不绝。医者闭目凝神,心随指动,感受那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紧弦,从中辨析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切脉,是中医诊断艺术的巅峰,是医者与患者之间,通过血脉相连的深刻交流。
   “四诊合参”,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命画卷,让医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疾病,从而做出精准的判断与治疗。在这一过程中,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本身,更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与心理感受,追求的是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健康与疾病,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更是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舞。在这条古老的医学之路上,中医人不断前行,探索生命的奥秘,追求健康与和谐。
   中医的望其神色,闻其声息,问其症状,切其脉象,四诊合参,如同侦探破案般,抽丝剥茧,逐步揭开疾病的神秘面纱。这种诊断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医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也彰显了中医医生深厚的医学功底与人文关怀,以及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
   我用中医治病,天然草药尤为重要,每一味草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巧妙地将这些草药配伍组合,制成汤剂、丸散、膏丹等剂型,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调节人体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这些看似平凡的草木,在中医的手中,化作了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让人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界的慷慨馈赠与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与养生。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活动、运动锻炼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中医养生之道,融入了道家、儒家、佛家等诸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内外兼修的生活态度,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和谐。
   “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医未病是调体质,医欲病是预防,医已病是看病。从看病的医生,我成长成调体质的医生,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病症,在中医的调理下,病魔逃得无影无踪。
   我是中医世家,爷爷和父亲商量让我学西医。接受西医教育的我学成归来,曾对中医嗤之以鼻,认为西医的诊断思路和治疗理念非常先进。数年之后,工作中的几件事,刷新我对中医的认知,让我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西医诊断的慢性咽炎,咽喉部异物感,干痒不适,用抗菌消炎药、清热解毒药,都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此类病症,中医诊断为“梅核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半夏厚朴汤主之。简单的几味中医,根治梅核气。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肌肉注射止痛药,针拔人死,防不胜防。而中医对重病,忌用针灸,针刺伤及危重症的元气,非死即伤。中医就是如此神奇。
   我对中医着了迷。特别是疫情之中,中医中药大显身手,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与尊重。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请放慢脚步,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智慧与纯真。
  

共 24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古老而深邃。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这篇散文正是立足于阐释中医之美的高度,结合自己行医的经验,撰写而成的一篇美文。文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深入浅出地叙说中医的起源,特别是在为人们解除病疼中的作用,进而弘扬了中医这个瑰宝,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文章立意新颖,撷取自己行医的具体事例,叙事清晰,对中医的诠释到位精准。语言流畅,结尾收束有力,好文,推荐文友阅读,一起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智慧,让中医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健康之路。【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0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4 14:52:20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古老而深邃。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读后令人真切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智慧。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4 14:57:32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菁茵        2024-08-09 22:54:23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讲究阴阳平衡,这一国粹,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若尘,你做到了。文如其人,感佩才情。敬茶~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